2016卷“中医药传人” - 于殿生 2016卷“中医药传人” - 于殿生2016卷“中医药传人” - 于殿生

2016卷“中医药传人” - 于殿生

于殿生,男,1956年2月生,于氏中医世家第三代,祖籍山东诸城,后迁至山东省青岛市。祖父自幼习武,擅治跌打损伤。于殿生承家传自幼习医,时逢十年“文革”,书店无医书,只能读家藏的繁体字医书。先习《李时珍濒湖脉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内经》、《本经便读》、《陈修圆医学全书》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了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学习,1992年经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专业毕业,曾离职在诸城市人民医院进修西医一年,后系统学习了高等医学院校西医本科段教材。又考取中医全科主治医师、中药执业药师。在乡镇、县市医院及个体诊所从事中西医门诊、病房工作30余年,任市中医培训教师三年,撰写培训讲义《感冒的分类、鉴别与防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成因与防治》、《妇女不孕不育症的成因与防治》、《谈中年以后的大修问题》、《伤寒论通讲》、《金匮要略通讲》、《中医基础理论通讲》、《偏方秘方通讲》等。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山西省三部六病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

近几年应用中药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急慢性白血病、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大面积心肌梗塞无法搭支架者等病例,均取得独特疗效。并擅长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肝胆病、慢性肾炎、糖尿病、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妇女不孕不育等疑难病症。

医学学术思想

一、主张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

力主中医学脱离五行学说,使中医学与时代科技水平相适应,积极吸收西医理论与现代科技,让中、西医学融为一体,以便使中医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曾发表《纳新与吐故——当代中医学之发展方向》与《部分中医理论在表述上之修改建议》。

二、治疗高血压分三型

1.分型与病因:将原发性高血压病根据患者的胖瘦分为肥胖、瘦削、不胖不瘦三种类型。

2.预防与治疗。

(1)、肥胖体型

此类型的高血压病,大多为中老年患者,近年有向年轻化发展的十分明显的趋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但以舒张压高为主要矛盾。由于过度肥胖,导致病人血液循环系统容积减小。打个比喻说,我们可以把整个人体看成是一个密闭的皮囊。皮肤虽具一定的弹性,但其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弹性达到一定限度时,即因皮肤扩张所形成的容积不易再增大,这时过度肥胖者的脂肪却在增加,致使血液循环系统、内脏、骨胳等均受压迫,但循环系统受压迫后产生的影响较大,因而血管变细,随之循环系统的容积减小,但这时血液的量不减少,最终导致循环系统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加大,进而动脉管壁硬化而出现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失调的一系列病症。

减肥的方法无非是“减收增支”。人体趋向胖瘦的判断标准只有一个:即根据人体的“收支“情况”。“收”指饮食物的摄入吸收;“支”即指糟粕的排泄与能量消耗,如汗、大小便和体力活动等。“收大于支”即渐趋向于增加体重,“收小于支”即渐趋向于减轻体重,“收支平衡”即保持体重的相对不变。肥胖者的消化吸收功能良好,一旦肥胖成为疾病之时,这种“良好”的消化功能,即可视为病理性食欲亢进,此时就应采取各种措施,抑制食欲,使其降低到正常范围。如饭前食用黄瓜,或其它无多大营养的水果,使其与消化液搅拌,也即用水果竟争消化液,以降低食欲。所谓“增支”就是增加糟粕的排泄、能量的消耗,如汗、大小便的排泄、体力活动等,但以增加大便排泄为优,严重时可利小便以降压,但这只是权宜之计。

本型之治疗原则为泻有余,如去壅导滞、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兼以育阴,使水湿去而阴不伤。

(2)、瘦削体型

此类体型高血压病人多为老年人,一般收缩压甚高,舒张压大都正常或偏低,略高者较少,脉压差普遍较大。此类高血压患者均因动脉硬化、动脉管壁缺乏弹性、管腔狭窄所致。当心脏收缩时,由于动脉管壁缺乏弹性而缓冲作用减弱,因此收缩压急剧上升;当心脏舒张时,虽然动脉管壁狭窄,但由于瘦削体型的人血液量相对减少,因此舒张压大都正常、略低间或略高。至于此类高血压的成因,则或为长期劳作、精神紧张,或长期酗酒、大量吸烟,或嗜食辛辣、性格暴躁等等。总之,此类高血压的主要矛盾在于动脉硬化,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动脉硬化是基本措施,加之调摄精神、忌食辛辣、多食酸性水果等。

本型之治疗重在补不足,如滋阴降火、镇肝潜阳,稍加利湿之品,可防滋补太过而有腻滞之弊。

(3)、不胖不瘦体型

此类高血压病人的年龄不定,青、中、老年,各个年龄段均有,但随年龄的增大而加重。多与遗传因素有关,防治也较为棘手,平素少饮酒、多饮茶、多食水果,情绪宜稳定,并保持大便通畅,素体强壮,精力充沛。气有余便是火,或上涌于头而头痛头晕,或滞于心而胸闷心慌。本型之治疗重在清热泄火,抑制各个脏器的病理性亢进,并加滋阴之品,以消除动脉硬化,改善脏腑功能,使邪火去而正不伤。

三、治疗白血病

近几年治疗了一些白血病患者,疗效独特。经验于下:

1.从肝论治鉴于人体消化系统所消化吸收到的营养物质,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肝脏,经过肝脏进行分解、合成、解毒等,再通过心脏输送到全身以起营养作用。因此,当进入肝脏的营养物质不能及时地被处理合格时,大量的有害物质即进入血液循环中,根据有害物质的不同,呈现各种不同反映,发生各种不同的病证,如各种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个别类型的荨麻疹等。

而治肝重在改善肝脏的内在环境与功能。利胆汁、松弛肝内胆管壁、扩张肝胆管内径,以使肝脏内环境得以改善。加之养肝药物,以改善肝的功能。

2.重视抗感染由于白血病患容易受感染,故重加抗菌、抗病毒药物。

3.预防出血及早人为干预,使用止血药物,对防止出血很有必要。

4.注重调理肠胃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以保障营养供应,无论对提高抗病能力,还是缩短病程、加快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四、治疗心肌梗塞、脑血管梗塞

1.解除血管痉挛、松弛血管管壁、扩张血管内径为缓解危重期的重中之重。

2.活血化瘀使血液稀释,有利于心脑组织血流再灌注,为改善病灶局部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3.抗动脉硬化,改善心脑血管功能,以善其后。

五、慢性阻塞性肺病

1.改善肺通气解除支气管痉挛,松弛支气管管壁,适度扩张支气管,从而有利于改善肺通气。

2.营养肺组织营养支气管管壁、肺胞等肺组织,从根本上改善肺的血气交换功能。

特色医案经验

一、大柴胡汤治验五则

1.胆系感染余年轻尚未行医时,家父看一同村病患,边姓之母,诊后不知何事返回家中,随便问余:患者住乡镇医院输液十余日,病减不明显,自愿回家。现心下热痛而胀,不欲食,心烦易怒,口渴,脉弦,舌赤。应该用何方治疗?余答曰:大柴胡汤可用。让余处方。用三帖证大减;再服三帖,病愈。余大惊,经方用药对证之神奇,如此!

2.胆系咸染数年后,余已独自行医。再遇一患者,本乡镇报子岭村,周姓之母,60余岁,亦住乡镇医院输液十余日,病情不见明显好转,遂回家。患者几间屋内全充斥极难闻的食腐臭味,心下热痛而胀,伴心烦易怒,口渴便秘,唇舌赤红,脉弦大有力。大柴胡汤三帖,证大减,再用小柴胡汤三帖收功。此二病例,回顾性诊断,应该是胆系感染所致疾患。

3.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七年前,同行朋友推荐一患者来求治。海西区大场镇,男性,14岁,某三甲医院确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称只能存活3个月。因腹痛入院,B超示肝脾大,腹腔内3~4个肿大淋巴结,直径0.5~1.5cm。血常规:白细胞63.45/L嗜酸粒细胞百分率83.5%嗜酸粒细胞计数53.01/L。体温持续在38℃左右,两肋不适,心烦易怒,肝区叩痛明显,脉弦细略有力,舌质略暗。处大柴胡汤与茵陈蒿汤加味治之,3个月后体温始正常,9个月症状消失,B超示:肝脾正常。血常规亦正常。至今已7年,身高近1米80,不胖不瘦,精神倍儿棒。春节时与其父又专程来看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小伙子今年元宵节带女朋友来京游玩,并来看望我,带来近日血常规、肝胆脾胰肾B超检查,结果均正常。

4.大面积肝损害2011年,青岛海西区,11岁女孩,因感染性休克,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抢救成功后,一直低烧,白天用药后热退,晚上即再烧,如此近1个月,后出院延余诊治。肝区叩击痛明显,B超示:肝脏肿大,胸腔、腹腔积液,脉弦数,舌红赤而老,苔黄腻。给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每日1剂,每日3次温服。每日药效尽即再发烧。考虑药量不足,即日给二剂,但惧药量大,患者年较幼小,不能承受,即每日分服五次。效明显增强。月后症状消失,再巩固约1个月,去医院复查结果正常。至今已5年,已成少女,亭亭玉立。

5.急性白血病2014年春,余在北京天桥医院就职,忽一日,青岛老家海西区来两位中年人,言其子女患白血病求余诊治。即与院长等协商,来北京住院治疗,以便中西医并用。然院方畏白血病凶险,怕担责任,不愿留治。无法,患者与余相商,回老家住院,让余定时回青岛会诊。余本不想长期在路上往返折腾,但念患儿幼小无助,不得不从之。开始每周返回一次,后来两周一次,再后来就定为每月一次了。治疗原则是中西并用,该化疗时则化疗,但中药尽量不中断。药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患者体质,还是一些检查指标,均随时间的增加而获得明显的改善。半年后,根据患者家属意见,只口服中药,不再用化疗药物。一年后患者身体无不适,检查结果均正常。

二、治持续大量涌吐泡沫痰验案

某年,治一男性患者,60余岁。住医院治疗二十余日效不佳,其子已放弃治疗,回家等待料理后事。其女不忍心,遂延余一试。时见口中大量涌出泡沫痰,持续不断。其家属称,每天要用数卷卫生纸不断地擦抹。双肺满布湿罗音,心率快,心音极弱,脉细数。左心衰。诊后与其村医生(好友)相会,朋友好言劝余,言患者预后不佳,暗示不插手为妙。但余告之,知病危重,但从医院回家,病家即不报希望。今治之不愈,无过;治之愈,亦属侥幸。若不经过实践,怎能知有无生存希望?故放手一搏,或可挽救一命,亦未可知。留一处方姑且一试。三天后病家再来延诊,欣喜告知三帖后症大减。再延余继续治疗,患者已经不吐泡沫痰了,再调整药方,改善心功能,又服三帖,病愈。再活十几年。

处方留之经年,后丢失,凭记忆大体如下:麻黄6克,桂枝10克,全瓜蒌50克,当归10克,茯苓12克,制南星6克,枳实12克,白术12克,姜半夏12克,陈皮10克,泽泻20克,黄芩20克,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温服。

三、急性腰扭伤一汗即愈

急性腰扭伤,多为腰椎间盘突出,或肌肉、肌腱损伤,局部水肿,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常用活血化瘀、发汗行气药物不效。某日,一年轻腰扭伤患者来求诊治,灵机一动,反思以往治此多有不效者,怪发汗轻。即与向来所用活血发汗之品,并嘱患者必须出汗,再三强调:大汗大效,中汗中效,小汗小效,无汗无效。病家试之,如神。——病之愈,治须得法。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