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物竟然是妇科病的克星 这物竟然是妇科病的克星这物竟然是妇科病的克星

这物竟然是妇科病的克星

女性妇科病是危害女性健康的重大疾病,不少女性都受它的困恼,你不要小看妇科病,它的危险程度可是非常高的哦。那么常见的妇科病有哪些呢,如何治疗妇科病呢?小编告诉大家艾叶治妇科病的效果非常好哦,一起来看看吧。

女性常见的妇科病有,宫寒不孕、尿道感染、外阴搔痒、阴道炎、经行腹痛等,不过,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艾叶来治疗的哦。

艾叶味辛、苦,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的功效哦,可用于临床治疗经行腹痛、妊娠下血、止血安胎和调经止痛等哦,确实是治疗妇科病的良方哦。艾叶治妇科病的方法如下。

宫寒不孕

艾叶120克,香附80克,黄芪150克,当归80克,川芎100克,肉桂30克,吴茱萸30克。烘焙后共研细未,蜜调为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盐水冲服。

尿道感染

我们准备10克的艾叶和辣蓼,以及80克左右的车前子,然后将它们煎煮后再服用,每天早上和晚上各一次。

外阴搔痒

艾叶20克,黄柏15克,花椒6克,蛇床子20克。水煎取汁清洗外阴部,治皮肤湿疹、疥癣。

阴道炎

将干艾叶用水煮沸大约15分钟左右,然后将艾叶过滤干净,最后用这个艾叶药汤来熏洗阴道等处,配合按摩手法则效果更佳。

胎动不安

炒艾叶10克,胶珠6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熟地黄15克,川芎10克,炙甘草5克。取水煎剂300毫升,纳胶珠溶化后分3次温服。

宫血

艾叶炭15克,胶珠10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生地黄15克,川芎10克。取水煎剂300毫升,纳胶珠溶化后,分3次温服。

经行腹痛

炒艾叶12克,炒香附10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玄胡索10克,肉桂3克,炒吴茱萸3克。每日一剂,每日3次,水煎服。

注意,艾叶治疗妇科疾病建议不要擅自使用,有妇科疾病,建议到正规医院诊断,遵从医嘱。

艾草除了做为草药使用,还可以加工成各种菜式和药膳。下面推荐几款艾叶治妇科病的食疗方,一起来看看。

艾叶治妇科病的食疗方

1、艾叶红糖荷包蛋

做法:艾叶10-15克放入冷水中大火烧开,小火再煮15-20分钟,然后沥出艾叶,打入1-2个鸡蛋,鸡蛋熟后放入红糖,吃蛋喝汤。

功效:针对宫寒不调或宫冷不孕症,艾叶有暖宫止血安胎的作用,帮助养出优质卵子。

2、母鸡艾叶汤

做法:老母鸡1只,艾叶15克。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起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功效: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少腹冷痛等。

3、艾叶甜汤

做法:艾叶15克,白糖20克,共煮汤饮用。

功效:经来烦燥,尿赤灼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便秘难下,舌红苔黄,脉数无力。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4、艾叶红糖水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功效:用于痛经。

中医治疗妇科炎症的七种常见中药

妇科炎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外阴、阴道、子宫及其附件感染了病原菌和病毒而发生的红、肿、热、痛等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外阴痒痛,阴道灼热痛,腹痛;白带量増多,色黄、或赤、或青、或黑,性状为稀薄、或粘稠、或血性、或脓性、或豆渣样、或泡沫状,气味臭,或腥臭、或恶臭,有的还伴畏冷发热,尿频、尿痛等等。不但影响女性身体健康,甚或导致无法孕育,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会转为慢性炎症,带来终身痛苦。

有的女性常年承受着妇科炎症的困扰,而妇科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危害性是很大的。以宫颈炎、盆腔炎、阴道炎等妇科疾病多集中在30岁以上女性,可现在20多岁的女性患者正逐年增多。那么,在中医当中,妇科炎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妇科专家介绍导致这类疾病的有霉菌、病毒、细菌、滴虫、衣原体、支原体等,目前治疗妇科炎症方案可分为内服和外用抗生素两种。棘手的是,无论你是授受内服还是外用抗生素,都经常会将益处菌和致病菌同时杀灭,由于难以破损阴道内的酸碱度和菌群平衡,反而会组合多重堕落。

妇科炎症的中医治疗方药

苦参化湿汤,首要成分:苍术,黄柏,苦参,炮甲等。

性能与主治:祛风利湿,杀虫止痒。用于治疗霉菌或滴虫性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慢慢盆腔炎等。

清热解毒汤,首要成分:当回,香附,黄柏,蒲公英、金银花,鱼腥草等。

性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各种品种的阴道炎、宫颈炎、慢慢盆腔炎。症见下腹疼痛涨坠,腰骶酸痛;或经血量多,白带增多,色黄醒臭,经乳房胀痛。平凡保持口服1030付即可遵行治愈。以上这些妇科炎症的治疗方法疗效甚佳,患者可以尝试。

1、当归

李时珍认为,当归是女人调血的要药。从我国南北朝开始,当归就被视为补血活血珍品。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极其重要。

2、枸杞子

是我国最早记载的一味妇科用药,可滋阴养血,益肝补肾,能明目润肤,乌发养颜。《重庆堂随笔》评价它:&"ldquo;专补心血,非他药所能及。&"rdquo;《中药大辞典》认为它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3、黄芪

黄芪能够增强皮肤营养和皮肤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肤老化,促进毛发生长,防止脱发。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和叶酸等,具有全面营养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够补中益气,对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有疗效。

4、白芍

《日华子本草》评价它:&"ldquo;治风补涝,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后诸疾。&"rdquo;《唐本草》说它&"ldquo;益女子血。&"rdquo;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对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有效果。

5、珍珠

珍珠历来是名贵的中药材,对皮肤有特殊的滋养保健作用,能保持颜面细腻白嫩,并可促进人体细胞再生,防止衰老,延缓皱纹产生。中医认为,它具有养阴安神、镇心熄风清热、解毒生肌等功效,可治眩晕、耳鸣、烦躁、头痛、失眠、惊悸等病症。

6、芦荟

对女性来说,芦荟是最熟悉不过的美容佳品。中医看来,芦荟能治疗清热、通便、热结便秘、妇女闭经等症。

7、川芎

川芎在唐朝《日华子本草》中有着很高的评价:&"ldquo;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对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等有效。壮筋骨,调众脉,养新血&"hellip;&"hellip;&"rdquo;《医学启源》:&"ldquo;补血,治血虚头痛。&"rdquo;

以上7种中药都是最常见的药材,在治疗妇科病方面有很好的治病养生疗效。有些中药可以用来泡水喝。女性朋友选择中药时,一定根据自身体质及症状等因素而定。

中医治疗妇科炎症的优势

妇科病是一种女性特有的疾病。有的疾病,如经行感冒,可通过食物调理,休息后就能缓解,但有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月经量少,可发展为闭经;阴道炎、附件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盆腔炎、输卵管炎,甚至影响生育。因此,妇科疾病的治疗成为千万女性关注的问题。

对不同的妇科病,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研究,治疗方法不同,疗效也不同。很多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免疫性不孕、原发性痛经、乳汁不下、急性乳腺炎、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则适合中医药治疗。实践证明,对于不孕不育的治疗、术后康复和保健、产后康复、女性更年期保健、月经不调的治疗、亚健康、性功能保健等项目,中医调理疗效独特。

中医治疗讲究&"ldquo;个性化&"rdquo;,即以辨证施治为原则,因人、因地、因时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根据患者致病因素不同、个体体质差异、居住环境和病程症状不同,分析归纳,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处方用药也随着疾病的变化而变化。中医大夫每次开出的处方都是&"ldquo;原创&"rdquo;,都是为患者量身订做的方药。治疗疾病时,中医不拘泥于一病一方,而是从整体出发,以辩证施治为原则的个性化治疗,是中医治疗的特点。

中药治疗妇科炎症的误区

误区一:让中成药唱主角

专家说,因为广告宣传的关系,加上传统医药深入人心,治疗妇科炎症的中成药大多&"ldquo;名声&"rdquo;很响,比如妇科千金片、花红片、金鸡胶囊,还有乌鸡白凤丸等。很多女性有了妇科炎症的症状,比如白带量多、颜色和气味异常、阴道口瘙痒等,习惯于马上求助于中成药治疗。

但无论是慢性宫颈炎,还是阴道炎和慢性盆腔炎,首选的治疗皆不是中成药。妇科中成药大多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起到较好的调理内分泌效果,可以调整女性的体质,但起效较慢、针对性不强,一般用作慢性妇科炎症的辅助治疗,不能作为首选治疗,否则用&"ldquo;慢兵对强敌&"rdquo;,引起炎症的病原体会趁机扩散、发展,从而耽误了病情。

误区二:治疗不按疗程

大多数女性进行自我药疗时,判断疗效的往往凭主观感觉:症状好了、白带正常了就是病好了,于是赶快停药。专家指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来说,往往症状减轻了,就可以停止药物治疗;其他的妇科炎症,治疗有一个较为严格的&"ldquo;疗程&"rdquo;概念。

以常见的霉菌性阴道炎为例,因为有比较典型的症状:一是发作前大多有诱因,如工作劳累、出差、伴有糖尿病等;二是会出现特征性的豆腐渣样白带。因此,这本来是个适合于进行自我诊断从而进行自我药疗的病,但很多女性治疗时往往见好就收,不遵守疗程,没有&"ldquo;剩勇追穷寇&"rdquo;,霉菌感染大多还会再次反弹。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有关艾叶治疗妇科病的知识,看完之后你是不是发现原来不起眼的艾叶居然有这么大的功效啊。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也在为以上的一些妇科病发愁的话,不妨试试艾叶偏方吧。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