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针灸治疗法,你值得拥有 哮喘的针灸治疗法,你值得拥有哮喘的针灸治疗法,你值得拥有

哮喘的针灸治疗法,你值得拥有

小编导读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在疾病的治疗方面,其功效也是有口皆碑的,而针灸本身还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更是备受人们的青睐。在针灸学领域,也有不少人穷尽毕生心血,为针灸献身,譬如针灸大家邱茂良。今且来看看邱老是如何运用针灸治疗哮喘的吧!

哮喘可见于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带哮鸣音的呼吸困难,属于中医

的范畴。《医学正传》谓:

大抵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

临床上哮多兼喘,通常称为

。而喘则未必兼哮,一般称为气喘。至于哮喘并提,首见于元代朱丹溪,后世医家因其病因病机大致相同,故在临床上亦相提并论。哮喘一证,自《内经》以下,不少医著均有记载,王焘《外台秘要

久咳坐卧不得方》说:

久患气嗽,发时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声,气欲绝

提出了本病的症状特征。

一、哮喘的病因病机

哮喘一证,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和治法,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点。如《灵枢

五乱》指出:气

乱于肺则俯仰喘喝

。明确病位在肺。《诸病源候论

上气鸣息候》谓:

肺主于气,邪乘肺则肺胀,胀则气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

阐明了哮喘病机。《普济本事方

卷一》谓:

凡遇天阴欲作雨,便发

甚至坐卧不得,饮食不进,此乃肺窍中积有冷痰,乘天阴寒气从背、口鼻而入

此病有苦至终身者,亦有母子相传者

提出遗传因素。朱丹溪提出

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为主

的治疗原则,此论一直为后世医家所宗。戴元礼提出本病有

之说,对上述理论进行了补充。李用粹《证治汇补》则总结出

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

三句话,概括说明病因病机。

二、哮喘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哮喘,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

骨空论》曰:

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

《针灸甲乙经

邪在肺五脏六腑受病发咳逆上气》篇说:

愤月真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咽噎不得息,取之天容;其咳上气,穷诎胸痛者,取之廉泉;咳逆上气,魄户及气舍主之;咳逆上气,讠意讠喜主之;咳逆上气,咽喉鸣喝喘息,扶突主之;咳逆上气,喘不能言,华盖主之;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得息,膻中主之

……”

提出治咳逆上气的常用腧穴已达

个之多,介绍了丰富的针灸治喘的经验。

《千金要方

咳逆上气病》中有

天容、廉泉、魄户、气舍、譆

、扶突主咳逆上气,喘息呕沫,齿噤;头维主喘逆烦满,呕沫流汗;天府主上气喘不得息

天池主上气喉鸣;肺俞、肾俞主喘咳少气百病;中、石门主咳逆上气,涎出多唾

紫宫、华盖主咳逆上气,暴喘;紫宫、玉堂、太溪主咳逆上气,心烦

的论述,载有治喘穴位

多个,还提出

肺气萎绝,四肢满胀,喘逆胸满,选灸肺俞两壮

。也是我们今天治疗哮喘的常规用穴。《针灸资生经》论喘中说:

凡有哮与喘者,为按肺俞,无不酸痛,皆为缪刺肺俞,令灸而愈,此病有深浅也

因此与人治哮喘,只缪刺肺俞,不缪它穴,并提出以火针微刺肺俞而获奇效的病例,介绍了

多个治喘验穴。

《针灸大成

痰喘咳嗽门》说道:

上喘用曲泽、大陵、神门、鱼际、三间、商阳、解溪、昆仑、膻中、肺俞。数欠而喘用太渊。咳喘隔食用膈俞。喘满用三间、商阳。喘息不得行,用中脘、期门、上廉。

古人对哮喘的针灸治疗,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足资后世取法。

哮喘一般有虚实两端,临床虚实夹杂多见。实证有寒饮伏肺证和痰热壅肺证两大类,前者治之宜疏风散寒,化痰平喘,穴用风门、肺俞、天突、膻中、尺泽、太渊;后者治之宜清肺化痰,降气平喘,方取肺俞、尺泽、列缺、天突、膻中、丰隆。虚证多见脾肺气虚证、肺肾阴虚证和心肾阳虚证三者。治脾肺气虚应健脾益肺,化痰平喘,穴取肺俞、脾俞、膻中、气海、足三里;肺肾阴虚则应滋阴养肺,补肾纳气,穴用肺俞、肾俞、太渊、气海、关元、太溪、三阴交;心肾阳虚者拟温肾纳气,强心固脱,处方肺俞、心俞、肾俞、气海、关元、内关。临床上喘甚加定喘,发热加大椎,盗汗加阴郄,喘急不安,唇甲青紫,神识不清者加水沟、素骨。

哮喘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往往发作期治疗,仅能暂时缓解其临床症状,而要控制其复发,并获得远期疗效则较难,所以有

医生不治喘,治喘丢手段

之说。但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针灸治疗哮喘,确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在发作期进行针灸治疗,可使胸闷、气促得到缓解,缓解期(夏秋季节)按时治疗,可以防止复发,并可获得远期效果。如果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结合针灸特点,则可获良效。

临床上针灸治疗哮喘的法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急性发作宜解痉定喘

哮喘在发作时,患者胸闷气促,呼吸窘迫,喉中有声,倚息不能平卧,甚至汗出面青,痛苦万状,急宜解痉定喘,以控制发作。对此运用针灸能即时奏效。

有表证当表里同治

所谓哮喘有宿根,即指痰浊伏于肺中,一感外邪,极易触发内伏之痰,引起哮喘发作,出现恶寒发热的表证,与哮喘症状同时并存。此时若不解表祛邪,则肺气不得宣展,哮喘不易平伏。故宜表里同治,即一面解表祛邪,一面化痰定喘。

因于寒者宜温肺化痰

哮喘患者,常因气候变化,感受风寒或饮食生冷等,新邪引动内伏之痰饮,阻于气道而发为冷哮。临床表现为恶寒、胸闷、气促喘息、面白肢冷。故非温散不足以祛寒,非化痰不足以平喘。

上实下虚者宜宣上纳下

所谓上实是指痰涎壅塞,肺失宣肃而气逆作喘;所谓下虚,是指下元虚惫,肾气不纳,上冲作喘。古人说: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又说:

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

故临床中久病喘咳者,肺肾同病,屡见不鲜。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说:

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此上实下虚之所由来也。其症多见喘逆倚息不能平卧,呼多吸少,痰液壅盛,动则气喘更盛,面色苍白,汗出,环口紫暗,腰酸腿软等,其治法必须宣化肺中痰饮于上,摄纳肾气于下,方为有效。

缓解期宜调补脾肾

哮喘久延,不仅肺脏受损,亦常累及脾肾。脾为肺之母,肺虚则子盗母气而致脾虚,按虚则补母之法,宜补脾为治,并以此杜绝生痰之源。肾为气之根,久病不已,穷必及肾,肾虚不能摄纳而上逆作喘,则又须补肾纳气。故调补脾肾,实乃治本之道,以期根治。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2版)•针推专家卷:邱茂良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何崇编著,邱茂良审定),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

悦读中医

(微信号

ydzhongyi

)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原创投稿!)

⊙◆⊙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