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多措并举做好“流行性传染病”系列工作 我校多措并举做好“流行性传染病”系列工作我校多措并举做好“流行性传染病”系列工作

我校多措并举做好“流行性传染病”系列工作

依据陕西省卫生计生委通报,近期陕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为手足口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肠道传染病、猩红热及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根据以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我校对上述6种疾病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层层落实责任,突出重点,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对全校教职工及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师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自我防护意识。

二、对全体教职工及学生统一发放84消毒液,并对其使用方法进行教学,对教室、办公区、餐厅、宿舍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并保持通风换气,落实晨检。

三、严查食堂、商业街商户防蝇灭鼠工作。

四、安排各部门统计并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五、成立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提高食堂饭菜质量,严把米、面、油、菜进入关,定期检查食堂每日留样菜品和餐具消毒情况。

六、主动积极配合上级教育、卫生部门的检查、评比和考核工作。

通过这次系列工作,全校员工及学生不仅及时了解了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相关知识,而且提高了卫生与疾病防护意识。使大家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卫生知识教育,对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六种流行性传染病的特点与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

(一)特点: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二)预防措施:

、加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家长防病意识,引导家长自愿为适龄儿童接种

EV71

疫苗。孩子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2、饭前便后、外出勤洗手,勿喝生水、勿吃生冷食物;

3、婴幼儿使用物品,接触婴幼儿的人要勤洗手,物品要长消毒;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保持家庭环境清洁舒畅,通风性良好;

5、有相关症状的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狂犬病

(一)特点:

又名疯狗症、恐水症,由狂犬病毒

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其主要表现为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怕水、流涎和咽肌痉挛,最终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其临床表现分为狂躁型(脑炎型)与麻痹型(静型)两型;

狂犬病的整个病程,包括前驱期在内,狂躁型平均8天,麻痹型为13天;

病变主要在脑干、颈神经或更高部位中枢神经系统

,麻痹型狂犬病的病变则局限于脊髓和延髓,因而造成临床症状的差异。

(二)预防措施:

1、做好动物管理,控制传染源;

2、加大教育宣传工作,不要打扰睡觉、进食或看护幼崽的狗;

3、发现野犬、狂犬,要立即捕杀;

4、对疑似狂犬,应设法捕获,并隔离观察10天。如不死亡,则非狂犬;如出现症状或死亡,应取脑组织检查,并做好终末消毒,深埋或焚毁,切勿剥皮;

5、人被咬伤后局部伤口通过理化方法及时(指2h内)清除所中病毒,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

6、预防接种,从注射第一针疫苗算起,约3周产生抗体,1个月左右达高峰,故要求咬伤后2天内即开始注射。

流行性出血热

(一)特点:

又名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根据主要传染源种类不同,本病分为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动物型三种类型。典型病例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

其特点主要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别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5期。

(二)预防措施:

1、当前,防治本病尚缺乏经济、简便、特效的方法,单事实证明,只要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认真抓好组织工作,落实防治措施,完全有可能控制本病流行,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2、防鼠、灭鼠是关键;

3、做好食品、环境、个人卫生,不吃生冷食物和水;

4、灭螨防螨:尽量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和叮咬机会,保持居室干燥、卫生。

5、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

6、若有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7、搞好宣传和培训,抓好防治出血热的“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措施。

肠道传染病

(一)特点:

肠道传染病是指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经口腔进入肠道,这些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且散发毒素,破坏肠粘膜组织,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一旦被传染,患者由粪便中排出病原体,病原体将再次污染他人的传染病。

传播途径有:经水传播、食物传播、昆虫传播和接触传播。

主要病征有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肝炎、食物中毒等。

大多数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二)预防措施:

1、各级教育部门等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2、学校食堂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勿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等食物;

3、碗筷餐具经常煮沸消毒;

4、学校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开展除四害(苍蝇、蚊子、蟑螂、老鼠)运动;

5、一旦发现肠道传染病症状者,及时到医院就诊;

6、概括起来,预防肠道传染病有一个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猩红热

(一)特点:

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潜伏期为2~12天,多数为2~5天。

其禁止吃的食物有:发物、辛辣食物、过咸过甜食物、刺激神经系统的食物、较长纤维的蔬菜和水果、热性水果、冷饮、油炸烤灸制品。

(二)预防措施: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托幼机构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猩红热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若儿童出现发热伴皮疹症状要及时就医;

2、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应采取预防措施,隔离病人,禁止与其他儿童接触,注射长效青霉素120万U1次可使流行中止,并可防止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3、学校和托幼机构要保持教室和宿舍通风换气,密切关注学生健康状况,落实晨午检制度、消毒隔离和疫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

4、学校医院和医务室要配合卫生疾控部门加强对疫情监测和分析工作,及时处理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

流行性腮腺炎

(一)特点:

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由于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主要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但污染唾液的衣服、食品、玩具等也可传播。

潜伏期8~30天,平均为18天。

(二)预防措施:

1、对发病者,及早隔离,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引导学生接种含腮腺炎成份疫苗,教育师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自我防护意识;

3、学校及托幼机构要保持学生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通风换气,落实晨检、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

3、学校及托幼机构要配合卫生部门加强疫情监测,对聚集性病例应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4、针对我国,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病情重,所以应有计划地安排腮腺炎疫苗的使用

包括成人

,普遍免疫可明显减少发病;

、腮腺炎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以防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不良后果)、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蛋白过敏者。

编辑:李木子(微信:2218515369)

想每天收到此类文章吗?那就扫描二维码关注吧!

聪明的你,一定会

的,对不对~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