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胃肠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但不要一见到呕吐就用止呕药来处理,因为有些呕吐,是人体生来就具有的一种祛除病邪的本能。譬如我们有时饮食不注意,吃了一些霉烂或有毒的食物,或贪食过量,胃中胀饱不安,都会引起呕吐。这样的呕吐,能排除胃中的淤积和毒素,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是非常有益的。正因如此,所以在某些情况下,还要人为地造成呕吐,这就是中医临床治病八法之一的吐法。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如果呕吐不能排除病邪,又不能自己制止,频频发作,以致妨碍进食,或者出现其他不适的症状,这就是病态,就必须给予治疗。
祖国医学中止呕的药物是很多的,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简单的如下。
(一)生姜、半夏
这是治呕吐用的最广泛的两味药。我国有名的古代内科专著《金匮要略》中有这样的记载:“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这里的“诸”,是一般情况下的意思,“谷不得下”,就是影响进食。呕吐既然影响进食,就不能听之任之,非治疗不可了。小半夏汤是半夏和生姜两味药所组成,这就说明半夏和生姜是止呕的常用药。临床处方,也常常是见到呕吐就加入生姜、半夏。
半夏配生姜之所以能治呕吐,是因为二药能把胃的上冲之气降下去,把胃的痉挛之性缓解开,这称为降逆和胃止呕。但是这两味药,都是温性药,最适用于胃中偏寒的呕吐,而临床所见到的呕吐症,病机是多样的,并不一定都是胃中寒,因此,要用生姜、半夏治疗“诸”呕吐,在配伍方面,还有其各不相同的“诸”法在。
譬如《寿世保元》上有一首治热吐的方子:半夏(姜制)6g,干葛6g,青竹茹12g,甘草2.5g,加入生姜、大枣水煎服(剂量据临床经验酌改现代剂量,以下同)。
这个方子,实际是小半夏汤加入干葛、竹茹两味凉性药和大枣所组成,因为加了凉性药,也就适用于热性呕吐了。
半夏和生姜,如果配伍得法,固然可以治疗热性呕吐,但是热性呕吐还有更简便的小方效方,就是一味芦根。
(二)芦根
芦根是芦苇的地下横根,是治热吐的特效药,而且药源普遍,各地的下洼水潦之处都有。热吐的特点,除了小便赤黄、口黏口渴以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征是手心脚心发热,即使在别的症状看不出是热的情况下,如果这例病人的手足心比较一般的正常人为热,这个热呕的诊断便基本是可靠的。
治疗呕吐,一般不用带油性的药品,像瓜蒌仁、桃仁、莱菔子、苏子等。在寒性呕吐中用了这些药,问题还不大;而在热性呕吐中,那就一定不要用。因为热吐需要清凉泻热,而油腻之品却壅气助热,所以属于禁忌之列。
芦根性寒味甘,能清肺胃之虚热,止呕吐而不燥。《金匮玉函经》有这样一段记载:“治五噎、吐逆、心膈气滞烦闷,芦根五钱,煮汁饮。”呕吐兼见烦闷,呕吐之后又消除不了烦闷,这就是热吐。
热吐在暑热季节发生的比较多,有的热吐用中西止吐药都效果不大,但用芦根煎饮,却能很快就好了,它不但效果好,而且不花钱,又气味清淡,人人能服,真算是热呕的圣药。
(三)苏叶、黄连
苏叶、黄连,主治湿热呕吐。什么样的呕吐叫湿热呕吐?顾名思义,“湿热”是又湿又热,患者必舌苔又黄又黏腻,或者呕出酸苦黏液。这样的呕吐,常见于有慢性胃炎的患者治疗时可用二陈汤加入苏叶和黄连。二陈汤是半夏、橘红、茯苓、甘草四味药再加入生姜煎服。这是一个除痰的方剂,方中已经包括小半夏汤在内,可以治痰多的呕吐。但若用以治湿热呕吐,因为它燥湿清热的力量不大,也就达不到止呕的效果,因此,方中还提要加入黄连、苏叶,因为黄连能清热,又能燥湿,苏叶能降气,又能止呕,所以效果更好。
苏叶、黄连加入二陈汤内,苏叶一般可用10~15g,黄连可用5~9g。但如果湿热仅限于胃上口,没有大量的酸苦之水,却呕哕频繁,又呕不出什么时,只用少量的苏叶、黄连,不加入其他药物,效果也很好。
邻人王某,男,50多岁,农民。偶尔似觉感冒,但没有明显的寒热症状,却频频作呕,又呕不出什么,从早至午,几无休止,非常苦恼,求治于余。经诊察后,既不是寒吐,也不似单纯的热吐,舌苔微黄薄腻。即断为湿热呕吐,用黄连1.5g,苏叶1g,水煎服。
病人第二天来诉,此药服下之后,胸中觉得十分拘紧,像有人用手大力抓住一般,想有意地试作呕吐,也不能了。自后再未服其他药,呕吐也未再作。
苏叶黄连止呕方,来源于薛生白的《湿热条辨》,其方是黄连三五分,苏叶二三分,煎服。治湿热证“呕哕不止,昼夜不差”。“三五分”、“二三分”合1g左右,这样的小方,为什么能治呕哕不止这样的重病?说起来也真有趣味,不要看他昼夜呕哕不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重病,只不过是胃上口有点湿热,湿热刺激,才引起呕吐,而呕吐却排除不掉这样的湿热。所以才昼夜不止。用少量的黄连、苏叶,消除掉局部的湿热,不再刺激,也就不呕了。
苏叶、黄连有这样的止呕效果,所以有人治孕妇呕吐,也加入这两味药,但要知道,所有的止呕药都有针对性,苏叶、黄连同样也不能随便乱用。
(四)伏龙肝
伏龙肝俗名灶心土,是农村中烧杂草的炉灶底下年久烧成的红褐色土块。不要看不起这样的干泥巴块,它本质沉重,性能下降,气香性温,暖脾温胃,在胃气太虚,水药不受,别药入口即吐的情况下,用伏龙肝却有立竿见影之效。
1957年的一个夏天,余由家中返回诊所,一路上经过炎热太阳的暴晒,和强烈耀眼的阳光照射,乍一进所,觉得屋子甚暗。忽闻室内有呻吟声,定睛细看,才看出是本所会计员。原来他患急性胃肠炎、剧吐剧泻一昼夜,已严重脱水。我看了以后说,我用点药看看。所内另一西医因为服药即吐,主张停用一切药物,让胃休息,听其自然恢复。我觉得西药不行,还有中药,大方不行,还有偏方。便到邻家,从土灶里掘取灶心土一块,有小鸡子大,放在碗内捣碎,冲入开水,搅了几下,等粗渣沉淀后,将带土黄色混水,倾入另一碗中,乘温喝下。
一大碗混黄水,病人一口气喝下,竟未再吐。病愈后,患者追述说:“那药真香。”伏龙肝味香,正常人是体会不到的,这只有在胃气大虚的情况下,才能觉出味香。中医讲“香入脾”,这证明两点:一是脾胃之气太虚,二是药极对证。
由于伏龙肝能镇吐,所以临床时对于一些艰于服药的人,怕服药引起呕吐,常常先用伏龙肝煎水,再用此水煎药,往往可以避免服药后引起呕吐。
综合以上所述,常用的止吐药可以分为四组:
①半夏、生姜:适合于胃中偏寒的呕吐。尤其是生姜一味,就是止呕的特效药,如《食医心镜》记载,治呕吐不止,用生姜60g,加醋,用银器煎,连渣服下。
②苏叶、黄连:适合于湿热呕吐。尤其是苏叶一味,就能治于哕。《千金方》载:卒啘(干哕)不止,香苏浓煮,服三升(三大杯)。
③芦根:治热吐。
④伏龙肝:治胃虚水药俱不能受之吐。
以上诸药,都是以止呕吐为目的。但是呕吐毕竟是现象,而不是疾病的本质。有些病,呕吐就是主症,呕止了,也就是病好了。
但是还有一些病,光治呕吐是不行的,还要找一找所以导致呕吐的原发病。譬如肠梗阻、尿毒症、脑病等,这些病出现呕吐,只是主病中的一个次要症状,主病好了,呕吐也就停止了。因此,临床见到呕吐,不能都以单纯止吐为目标,用药不效,还要考虑其他一些原因,或送入医院,以防止耽误病情。
本文摘自《李克绍医学文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著/李克绍
大黄甘草汤治呕吐速效
呕吐一证,皆为胃失和降而致。治以和胃降逆为其常法。临证时,辨其虚、实、寒、热等因,随证施治常能取效。但有食入即吐一证,以常法治之多不愈。余用大黄甘草汤,每投辄效。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云:“食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原文只十二字,药仅大黄9克甘草6克二味,无更多论述,但师其法用之,往往手到病除,所以每叹经方之奇效。
余曾治一杨姓少女。她患食入即吐证,已九月余,多方求治无效。经西医检査未见器质性病变,诊为“神经性呕吐”。其症状,除饮食即吐外,伴有大便干燥,体弱神疲,脉沉弦细,舌苔薄黄,其他无所苦。
初用降逆止呕药无效,遂考虑用大黄甘草汤治之。但又虑其久病体弱,恐伤其正,因而有所踌躇。后思之,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遂经投此方,竟一剂而愈。
又治一老妪,患食入即吐二十余日,经治疗无效前来就医。因年事已高,恐有癌变,经有关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其症状,除食入即吐外,别无不适,二便正常,脉象沉弦,舌质正常无苔。经投大黄甘草汤治之,取药两剂,嘱其一剂瘥,停后服。五日后其家属来云服一剂而吐止,未再复发。
用大黄甘草汤治疗食入即吐证,诸家皆以热论之。余临证多年,治愈此症甚多,其中伴有便秘、脉数、苔黄等热象者存之,体弱、便可、无苔、脉沉弦细无热象者亦有之。然皆投此方而愈。
由是观之,本病不独因热。胃热能致吐,胃实亦可致吐。热者性急而上冲,不能容食,故食入即吐,胃实者腑气不通,拒纳水谷,饮食入后亦可即吐。故此,余认为食入即吐者,因于热,亦可因于实。
再以方论之,大黄气味苦寒,能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故以为君,荡其实或泄其热。臣以甘草缓其中,使清升浊降,胃气顺而不逆,使热者可清,实者可泄,不治吐而吐自止矣。
故临床实践验之,不拘热象有无,只要症状为“食入即吐”者,即可用大黄甘草汤治之,必立见其效。
本文摘自《北方医话》,作者王乃一
巧用连翘治呕吐
作者/何运强
连翘味苦、性寒,入肺、心、胆经。其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历代医家治疗外感风热、疮毒痈肿、瘰疠结核之良药。而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连翘治疗呕吐屡收奇效。
连翘治疗呕吐的记载,初见于日本人汤本求真所著之《皇汉医学》,书中言此药深得日本著名医生香月牛山的赞誉,他说:“治呕吐,加连翘于对症方中,乃家传之秘也。”
陆渊雷之《伤寒论今释》、姜春华的《经方应用与研究》都对连翘治疗呕吐的作用有详细阐述。河北名医孙润斋先生亦曾用此药治疗呕吐患者百余人,皆收立竿见影之功。
笔者也于临床中体会到,用清代王清任先生之解毒活血汤(柴胡、连翘、葛根、赤芍、生地、枳壳、当归、桃仁、红花)治疗霍乱,有连翘则止呕吐作用较佳,去掉连翘,则呕吐难止。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连翘煎剂……镇吐效果与注射氯丙嗪2小时后的作用相仿。它又能抑制犬皮下注射阿朴吗啡引起的呕吐,故推测其镇呕止吐作用的原理,可能是抑制延脑的化学感受区。”(余瀛鳌主编《中医大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笔者经验,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此药,都有非凡的效果。价廉而常用之药,有此独特之功,当不容忽视。
典型病例
1.吕某某,女,77岁,1991年5月10日初诊。
呕吐5天。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呕吐,用爱茂尔、灭吐灵等药治疗无效,转求中医诊治。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予一味连翘60g水煎服。2剂后,呕吐止,病遂愈。
2.裘某某,男,40岁,1995年10月21日初诊。
两个多月来每于早餐后呕吐。他医迭进旋复代赭石汤、温胆汤而无效。面色白,语言无力,四肢倦怠,舌淡、苔薄,脉濡弱。证属脾胃气虚。投六君子汤治之。3剂后,效果不显。又于前方加用连翘再服3剂。药尽,其病霍然而愈。随访2年未发。
学习上述经验和验案,我在临床上主要运用于热呕。曾治一男子,35岁,最近一段时间频频恶心,欲发哕,我的学生予以旋覆代赭汤合丁香柿蒂汤,3剂不效,其呕哕之势越发频繁,我接诊后,观其方无误,怎么能不效呢?细诊,舌略红,苔黄腻,双关脉滑,口中出气臭浊,笑曰学生,此乃积食,热呕也,非旋覆代赭汤证。
处方保和丸,重用连翘;炒山楂30g,炒神曲30g,姜半夏30g,茯苓15g,陈皮30g,连翘60g,莱菔子30g,生大黄10g,生甘草6g。3剂,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1剂后泻下黏溏粪便,臭不可闻,随之呕哕减轻,3剂服完,痊愈。
此方乃保和丸合大黄甘草汤,专治积滞热呕证。我的认识和体会,连翘擅治热呕,与竹茹、芦根同为治热呕之要药。
本文摘自《山西中医》2011年4月第17卷2期,作者
何运强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03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