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俗称"脚气"。由于真菌侵人足部表皮而致。一般发生于两侧足底及脚趾之间,中医称本病为“脚湿气"、“臭田螺"。古典医著《医宗金鉴外科心诀》对其症状有形象的描述:"此证由胃经湿热下注而生,脚丫破烂,其患甚小,其痒搓之不能解,必搓至皮烂,津腥臭水溃疡时,其痒方止,次日仍痒,经年不愈,极其缠绵。”
患过脚气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足癣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我国的南方患病率高达80%以上。虽然算不上什么严重疾患,但痒起来的滋味也确实难受。有些患者由于用不洁的手抠脚趾,还会引起脚气感染,引发丹毒,也会影响患者在常的工作和学习。
足癣的发生,与密切接触患者的用品如拖鞋、浴盆、拭脚布。搓脚石有关,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久居潮湿之地,适合真菌繁殖,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本病。其次与遗传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
中医辨证施治常分成干、湿两种类型,一般不用内服药治疗。
干干性相当于西医所说的鳞屑型和角化型。鳞屑型主要症状是在增厚的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角化型是皮肤过度角化、粗糙。
中药可选用经验方:
透骨20g生山植20g,乌梅20g,威灵仙20g.枯矾20g蛇床子20g。
水煎外洗,每晚1次。洗后外涂20%水连膏(按比例配制10g:取水杨酸粉1g.细黄连粉1g凡士林油8g,熔化后加药研匀成膏)。涂药后,以患处皮肤有热感为度。经1-2周,局部脱屑、肤软,可用西药克霉唑软膏代之,仍是每晚洗后外涂1次,直至治愈,疗效可靠。
湿性相当于水疱型和糜烂型。
水疱型
的主要症状为:足跖和足缘可见成群或散发的小水疱。伴有瘙痒感,水疱位置较深,不易穿破.周围无红晕,数天后可吸收脱皮,但治愈的水疱周围可继发生出新的水疱,如此反复扩展。
糜烂型
最为常见,主要症状为:趾间浸润发白或伴有基底部红斑、糜烂。患者常因剧烈瘙痒而挠抠,抓破后皮损处露出糜烂面常继发感染引起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组织炎、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中药治疗经验方:
白藤皮20g苦参20g生白术20g地肤子20g枯矾20g蛇床子20g黄柏20g丁香20g甘松20g。
水煎外洗,每晚1次,洗后外涂本方浓煎液。约2-5日皮肤干燥后,改为上方洗后,外涂10%水连膏(按比例配制方法同上),每日1次。7—10天可治愈。痊愈后每晚应外涂甘酸液一次,连用3~5天.用以巩固疗效。甘酸液的配方是:甘油、食醋各半混匀。
内服汤药
一旦脚癣严重,引起继发感染就需要服汤药治疗。
经验方
苦参10g土茯苓10g黄柏10g牛膝12g木通10g车前子10g龙胆草10g泽泻10g丹皮10g生地10g土槿皮10g白藓皮10g连翘15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脚气的病因有哪些?
中医认为,方义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滞留足胫,流溢肌肤,故脚气取足三里、三阴交泻阳明、太阴之湿;补髓会绝骨,筋会阳陵,充养筋骨而使步履轻健。脚气冲心者,取心募巨阙,心包经内关,郄门以定悸除烦消满。脾俞、胃俞,施补法以健运化湿。八风、太白为治脚气之效穴,泻之使湿热下泄而消跗肿。
最佳治疗靠坚持
说到治疗脚气病,在民间不乏流传一些声称能够治脚气的偏方。
比如说用盐擦拭、用白萝卜擦拭、用生姜泡脚、用白醋泡脚,甚至是在滚烫的热水中加入辣椒、花椒、枸杞、大葱等等。
但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偏方,可能不仅治不好你的脚气,还可能加重原有的脚部皮肤问题。
那么如何治疗脚气病呢?最好的办法是坚持用药!
脚气是由于真菌感染所引起,一般可以外用抗真菌药物来治疗。
但是治疗并非一朝一夕,有些成分安全的药物见效比较慢,可以先试用一种药物坚持7-10天,如果没有效果再选择更换药物。
其次,在用药的情况下脚气症状发生好转,但脚部的真菌可能依然存在,需要再坚持一段时间,不然很可能让脚气问题反反复复。
预防脚气靠习惯
长期受脚气困扰的人群,可能不单单存在真菌感染,还有脚部皮肤屏障受损的问题。
因此,想要脚气不再反反复复,还需要在治疗的同时注重日常生活习惯,防止脚气复发。
穿透气舒适的鞋子
炎热的夏天,脚部皮肤容易出汗,如果经常穿不透气的鞋子时,就很可能感染脚气。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感染脚气,首先应该选择舒适透气的鞋子,让脚部皮肤处于通透状态。
使用温水洗脚
切忌使用热水来洗脚,最适宜的方式的使用温水洗脚,避免刺激脚部皮肤。
洗完脚之后一定要擦干,尤其是脚趾缝,千万别偷懒。
勤换鞋袜
保持脚部干燥和清洁,勤换鞋袜,不穿别人的鞋子,避免交叉感染。
温馨提示
脚气不要自己诊断,建议到医院行真菌检查,辩证论治,对症治疗。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03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