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就会的中医面诊法,身体的问题一眼就知道!
面诊即中医“望闻问切”的“望”,就是通过观察人的面部,透过面部反射区了解脏腑疾病和健康状况的诊法。本文介绍了一些面诊的技巧及调理方法,帮助大家防未病,治小病。
“凡看病,望为先。”这句话反映了面诊在中医看病过程中的重要性。
中医五色与五味
中医五色有:
赤、白、黄、青、黑
中医五味有:
苦、辛、甘、酸、咸
五色与五味互相对应,同时对应不同的脏腑,体现不同的疾病,会有不同的身体表现,将这五种颜色对应的脏腑和代表的问题记牢,可以灵活的运用后面的色诊知识。
对应脏腑
对应五味
代表问题
导致原因
对应部位
相应变化
主热症、阳亢、火大
邪热入侵、内热过剩
好:滋润
坏:黑红
主血症、寒症、失血症
气血虚弱、贫血
好:润滑
坏:过敏皮肤病等
主湿症、虚症
脾胃运化失常、消化不良
好:饱满润泽
坏:起皮肿胀等
主寒症、气滞、血瘀、疼痛
气滞血瘀、情志过激、生活不规律
好:光润
坏:竖棱、黑色竖纹
主寒症、血瘀、肾虚、水饮
操劳过度、生活环境潮湿、饮食不节、生活不规律
好:乌黑
坏:早白发
面色特点与疾病
正常面色: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富有光泽
不论是红黄隐隐、红白隐隐,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面色明润含蓄、富有光泽,那就是健康的面色。红色是透着白色或者黄色隐隐约约的透显出来的。
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一种属于特的特有肤色,我们会说:这个人真白或这个人真黑。这说的是这个人本身的颜色,也就是主色,与生俱来的颜色。
提示问题
日常建议
面色发红
潮红,如潮水般突然发红,平时不红
心脏问题,早搏,间歇,心突突等
少吃辛辣刺激和上火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面色发青
铁青(女)青黑(男)
肝脏问题,脾气大,睡眠质量差
注意休息,避免饮酒、忌食动物内脏、油炸食品
面色发白
贫血、气血两虚、久病初愈
肺有问题,胸闷气短,容易叹气,易疲劳
多吃补气补血的食物,避免熬夜,规律饮食
面色发黑
面部没有光泽、暗淡,似锅底没有生气
肾脏问题,脚后跟疼,脚底发热,耳鸣
多吃黑色食物,少吃生冷食物
面色发黄
萎黄:脾胃虚弱所致
脾胃不好,容易胡思乱想,食欲不佳腹胀
增加运动,多吃开胃食物,少吃生冷
鲜黄:面泛油光且鲜亮,多为黄疽病,需就医
还有一种颜色,是因为出现了某些疾病或身体症状才会出现的颜色,譬如,老年人多面色比较憔悴苍白、医院住院的病人尤其是肾脏病人,都面色乌黑,这种颜色叫做客色。
备注:面色诊断,不能单凭颜色武断的做定论,需要跟人的身体状况相结合。
因为初学的人,很难分清主色跟客色的关系,也就不能准确的进行诊断。但当我们第一眼看到一个人的时候,这个是比较准确的,可以通过多询问,了解更多情况多,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因为面色通常与其他疾病相连,这里不做处方搭配建议,内容供大家参考。可以通过观察自己和身边的人,大致判断身体状况,然后进行沟通,验证判断是否准确,不断提高判断准确率。
从眼睛看疾病
提示问题
日常建议
处方搭配
干涩,眼屎多
肝脏代谢功能不好
少饮酒、保证睡眠、多吃蔬菜水果
养肝护肝、营养调理
黑眼圈
休息不好、肾脏负担大
注意休息、补充体力、合理饮食
滋补肾阴或滋补肾阳
大眼袋
休息不好、脾脏负担大
保证睡眠、加强运动、增加粗杂粮
健脾养胃、提高免疫
迎风流泪、眼睛疼痛
用眼过度、用眼疲劳
减少看书用电脑的时间,多做眼部按摩
养肝护肝、提高免疫
上眼皮有小疙瘩
脂肪代谢紊乱、血脂高
减少油脂摄入、增加水果蔬菜粗杂粮摄入
清血降脂、养护血管
眼白特别白,甚至发蓝
有贫血或气血虚弱
增加营养、增强免疫力、补充气血
补气养血、营养调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时也反应了身体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健康的眼睛:黑白分明、富有神采、转动灵活。
眼睛分为五轮:眼睑、眼角、眼白、黑眼球、瞳孔。
从鼻子知健康
鼻子,中医将其称为明堂。鼻分四个区:肺区、心区、肝区、脾胃区。
健康的鼻子:上起两眉之间,鼻梁挺直、成一条直线、不弯曲,富有光泽。
舌头蕴藏的奥秘
中医认为,舌头是显露在外的内脏。正常的舌头:淡红舌、薄白苔。舌头分为四个区:心肺区、脾胃区、肝胆区、肾区。
提示内容
日常建议
处方搭配
淡白色
气血两虚或贫血
补气养血
补气养血、营养调理
青紫色
气滞血瘀
正常休息、合理饮食、舒缓心情
益气活络、提高免疫
多为炎症
及时就医、增强体质、增加营养
提高免疫、营养调理
脾胃不好,有可能血脂较高
正常饮食、控制用油、盐量
健脾养胃、清血降脂
胃肠炎症、内火大
正常膳食、调理脾胃
健脾养胃、提高免疫
心肺区
舌尖红
心火大
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
养护心脏、养护血管
两侧红
肺火大
正常休息、合理饮食
提高免疫、清肺排毒
脾胃区
脾胃火大
清热泻火、多吃蔬菜水果、保证饮食
健脾养胃
、营养调理
肝胆区
肝胆火热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饮酒
养肝护肝、疏肝利胆
口感的变化与疾病
我们经常会听到别人说:我最近口苦、口臭、口酸等等,“口味”方面的问题。其实,不同的“口味”变化反应了不同的脏腑问题。
口味变化有学问,教你快速找到原因。
提示问题
日常建议
处方搭配
肝胆热盛
避免饮酒、合理膳食、早睡早起
疏肝利胆、养肝护肝
肠胃功能失常
合理饮食保证三餐、多吃粗杂粮
健脾养胃、营养调理
肾虚寒
避免寒凉潮湿、不要过长时间站立、适当运动
滋补肾阳、滋补肾阴、益肾固本膏
肝胆有热牵连脾胃所致
多吃蔬菜水果、粗杂粮、正常饮食
健脾养胃、润肠通便
便秘、压力大、脾胃失调
多吃蔬菜水果、粗杂粮、正常饮食
健脾养胃、润肠通便
多肺热所致
戒烟、合理睡眠、多喝水
清肺排毒、清润固元膏
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所致
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正常饮食
健脾养胃、营养调理
肠胃神经官能症或烦躁失眠所致
调节情志、适当运动、合理膳食
健脾养胃、益智安神
脾有湿气
增加运动、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清肺祛湿、健脾养胃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03-07
04-03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