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者:
福建学员王生泉
张院长养生讲座
节目问题
(按讲
时间顺序)
8.1
没有问答题
8.2第五(76)期节目问题:
1.古代和现代分别是怎样解释中药材的毒性的?
2.什么叫药物的副作用?
8.3
没有问答题
8.4
8.5--8.10
没有问答题
8.11休息
8.12
没有问答题
8.13第五(83)期节目问题:
1.画河图的口诀是什么?
2.在不要翻书或查找资料的情况下,按河图的口诀画出河图。
8.14第五(84)期节目问题:
1.数字1到10,哪些是生数?哪些是成数?(复习内容)
.木、火、土、金、水五颗行星出现的方位和季节分别是什么?
.河图是如何由来的?
8.1
没有问答题
每日一方
8.1
【每日一方】学一味中药,麻黄!
8.2
【每日一方】梅雨时节不可少的宝贝,薏米!
8.3
【每日一方】末伏前要抓紧吃这个蔬菜!不但清热解毒,还是三高克星!
8.4
【每日一方】中医里的“毒”是什么?比中毒更可怕的是用这五种方式排毒!(内附方子)
8.5
【每日一方】常吃这一物,“吃掉”30几年的肝毒,从此赘肉、色斑消退、百病不来!
8.6
【每日一方】你体内这么寒,不胖才怪!简单四招,祛寒又减肥!
8.7
【每日一方】今日立秋,下半年身体好不好,就看立秋怎么养!
8.8
【每日一方】脸上长这个,小心血脂高!快喝这款茶,一个月洗净血管、降脂减肥
8.9
【每日一方】立秋后,身体这个部位千万要小心!
8.10
【每日一穴】乳腺增生的按摩手法,女性朋友一定要看!
8.11
【每日一方】闷热乏力没精神,用点
“清苦”味道,帮你消暑调脾胃!
8.12
【每日一穴】让身体一直年轻的养生
3步曲:通胃经、补脾经、摩关元
8.13
【每日一方】末伏到了,秋老虎已下山,不懂养生要吃亏!
8.14
【每日一方】酒不是好东西,尤其是易生湿热!
8.15
【每日一方】此米一把,保心脏、降血压,还能补元气
张院长养生讲座
答题精选
8.2第五(76)期节目问题:
1.古代和现代分别是怎样解释中药材的毒性的?
2.什么叫药物的副作用?
答题精选
古代和现代分别是怎样解释中药材的毒性的?
中药材的毒性要分为两个概念,一个古代的中药材毒性概念,一个是现代的中药材的毒性概念,具体解释如下:(
1)古代解释:中药材的毒性是指中药材的偏性。在古代毒性是对中药偏性的总称,中药材都有偏性,毒是对一切药物的总称。古人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利用其偏性来祛除病邪,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增强抗病能力。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用中药材自身的偏性,即毒性。但中药的偏性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偏性过大、过小、过热、过寒都是毒性。(2)现代中医药解释: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是用以反映药物安全性的一种性能。毒性反应会造成脏腑组织损伤,引起功能障碍,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甚至死亡。毒性药有毒药和剧毒药两种,毒药是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剧毒药是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剂量已经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安全系数小,毒性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的后果。毒性能损伤到人的肌体,伤及到五脏六腑,称为剧毒性。毒药就是能害死人的药,如老鼠药就是毒药。
什么叫药物的副作用?
任何药物能治病,有偏性就有副作用。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副作用也是药物第一作用(主作用)外的第二作用,因中药材一种药有多种作用,如:常山这味药可以治疗痢疾这为第一作用、也可以催吐(让吃进去的不好东西吐出来)恶心、呕吐,这为第二作用,痢疾好了停药,呕吐也就停了。副作用与毒性是两个概念,不是一个概念。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往往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与人的体质因素等也有密切关系。充分而正确地利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床用药的一条基本原则。中药的毒性分为三类:大毒、小毒、无毒。中药材如何吃、吃多少,吃多长都要正确使用,用法不当、炮制不当、配伍不当会导致中毒。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昆明学员罗淑丽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8.13第五(83)期节目问题:
1.画河图的口诀是什么?
2.在不要翻书或查找资料的情况下,按河图的口诀画出河图。
答题精选
1.画河图的口诀是什么?
画河图的口诀是
一六共宗,为水居北;
二七同道,为火居南;
三八为朋,为木居东;
四九为友,为金居西;
五十同途,为土居中。
2.在不要翻书或者找资料的情况下,按河图的口诀画出河图。
按河图口诀一句一画所画出的河图、如下图: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厦门学员周海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8.14第五(84)期节目问题:
1.数字1到10,哪些是生数?哪些是成数?(复习内容)
.木、火、土、金、水五颗行星出现的方位和季节分别是什么?
.河图是如何由来的?
答题精选
1到10,哪些是生数?哪些是成数?(复习内容)
"1到10"中,1、2、3、4、5是生数,2、4、6、8、10是成数。
木、火、土、金、水五颗行星出现的方位和季节分别是什么?
木、火、土、金、水五颗行星出现的方位和季节分别如下:
木星东春分
火星南夏至
土星中长夏
金星西秋分
水星北冬至
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
72天,五星合周天360天。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星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星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金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星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星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河图是如何由来的?
河图是古代先民结合五大行星运行规律(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昆明学员周崇安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每日一方
8.1
【每日一方】学一味中药,麻黄!
1来源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2相关名
麻王、卑相、卑盐、龙沙、赤根、炙麻黄。
3产地
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4采收加工
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5性状鉴别
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
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直径
1.5~3mm,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
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饮片麻黄,呈圆柱形的段。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切面中心显红黄色。气微香,味涩、微苦。
蜜麻黄,形如饮片麻黄。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具黏性。有蜜香气,味甜。
6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7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发散,微苦略降,重在宣肺,药力较强。入肺与膀胱经,外能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此外,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利水消肿。
8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功效助记:
记忆:麻黄,麻烦的草,根止汗,茎做摇头丸
——摇的生汗水,直喘。
9注释
1、麻黄,麻烦的草,根止汗,茎做摇头丸——摇的生汗水,直(炙)喘;
2、麻黄根用于止汗,麻黄茎生用发汗利水,炙用平喘;
3、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发汗强!
10主治病证
1、风寒表实无汗证。
2、肺气不宣的喘咳证。
3、水肿兼有表证者。
11配伍
麻黄配桂枝: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发汗解表;桂枝辛甘温,功能发汗解表、助阳通脉。两药相合,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麻黄配苦杏仁:麻黄辛温宣散,功善宣肺平喘、发表散寒;苦杏仁苦温润降,功善平喘止咳,略兼宣肺。两药相合,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麻黄配石膏: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平喘、发汗解表;石膏辛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解肌。两药相合,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
12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1.5-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吹鼻,或研末敷。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
13使用注意
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服。
14药理
本品有促进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利尿、强心、升高血压及兴奋中枢等作用。
15故事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
“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
“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
“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
“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8.2
【每日一方】梅雨时节不可少的宝贝,薏米!
现在正值梅雨时节,阴雨连绵,湿气重,人们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发困、心情烦躁、没有食欲、口苦等症状,其实这是黄梅天常见的一种
“湿热症”的表现。
湿气重易损伤人体脾胃,引起食欲不振,身体困倦。在这样的季节,饮食上也要做相应调整,那吃什么对梅雨季节健脾祛湿有帮助呢?
天然珍品
薏仁又名薏苡、薏米、六谷米、五谷米等,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薏仁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古老的药食皆佳之品;古人把薏仁看成天然珍品,恭敬有加,常用来祭祀。
研究表明:
薏苡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之高,很少谷类作物可与之相比。其所含蛋白质比米、麦都要高,且含有人体必需的
8种氨基酸,比例接近人体需要,故被誉为“禾本科植物之王”。
古时大灾之年,谷物欠收时,中国农民们常将薏仁当主粮充饥。如今,人们更多的是利用了其保健作用。
健脾祛湿
重在健脾利湿
薏苡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有其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其性味甘、淡、凉,入脾、肺、肾经,有利水渗湿、除痹消热、排脓、健脾止泻之功;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诸如脾虚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肠痈等病证;
苡仁是健脾祛湿珍品,对于梅雨季节湿气重损伤脾胃,见胃口欠佳、泄泻、身体困重者,可用苡仁做成相应食疗方,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
如可用米仁百合汤:
50克,百合10克,加水适量煮汤饮用。
或冰糖米仁粥:
取薏仁
250克,将薏仁炖煮成粥,然后加入少许冰糖,即可食用;有健脾、祛湿、消暑功效,夏天服用对舌苔厚腻、脾虚泻泄效果尤佳。
也可用莲子
100克、薏仁200克、大枣50克,共煮成粥食用,具有补中益气、清心养神、健脾胃的作用。
健康人常吃薏仁,能使身体轻捷,保健防病,减少肿瘤发生的几率。
研究发现:薏仁水提取物可显著降低餐后高血糖,尤其适用于多尿为主的糖尿病患者。因此,薏仁还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如山药米仁粥:将山药、薏仁各
50克,共煮成粥后食用,可补气益阴、健脾固肾、利水渗湿,此粥可作为糖尿病人的日常膳食。
8.3
【每日一方】末伏前要抓紧吃这个蔬菜!不但清热解毒,还是三高克星!
空心菜被誉为降三高的
“奇蔬”,
夏季多吃空心菜,
既清热解暑,
又防晒美容,
还有你意想不到的保健功效!
错过又要再等一年!
空心菜的功效
降脂减肥
空心菜的热量很低,并富含丰富的烟酸、维生素
C等营养物质,经常食用可以抑制脂肪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美容护肤
空心菜中含有
“绿色精灵”之称的叶绿素,可以帮助体内毒素排出,减少色素沉淀,从而使面部洁白细嫩,预防皮肤疾病。
润肠通便
研究发现,空心菜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可以帮助人们调节体内水平衡,使肠内水分充足,减少食物在肠内的堆积,从而减少便秘的发生。
清热解毒
空心菜属于凉性食物,热性体质的人可以经常食用空心菜。其中富含的果胶能加速体内有毒物质排泄,帮助清热解毒。建议清炒食用,其清热去火的效果会更明显。
防治糖尿病
紫色蕹菜是空心菜的一种,其中含有的胰岛素成分可以降低血糖,能够作为糖尿病患者很好的食疗蔬菜。
洁齿防龋
空心菜中富含的叶绿素,还可以洁齿防龋,防治由于机体代谢产生的口臭等症状。
保护眼睛
空心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A,可以让眼睛变得水灵清透。视力较差的人也可以多食用空心菜,可以帮助保护视力。
防治口角炎
空心菜中维生素
B2的含量较高,食用空心菜能防治口角炎、舌炎、鼻脸部的脂溢性皮炎等炎症,对防治眼角膜发红、充血也有一定的功效。
增强抵抗力
空心菜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C和胡萝卜素,常吃空心菜还能够提升体内抗菌细胞的活性,增强抵抗力。
8.4
【每日一方】中医里的
“毒”是什么?比中毒更可怕的是用这五种方式排毒!(内附方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排毒”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的热门话题里。他们认为排毒就是养颜,排毒就是健康,排毒就是长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却毁在了这两个字上,排毒。
他们并不知道毒为何物,并不知道如何排毒,并不知道排出的毒到底是什么,他们只是为排毒而排毒。他们孜孜以求,结果悲剧发生了,他们身上的毒越排越多,身体越来越差。
一、排毒误区有哪些?
1所谓的排毒是每天汗蒸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汗蒸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人觉得,出汗是最好的排毒方式,汗就是垃圾,就是毒素。
汗,果真如此不堪,一文不值吗?
河南一位年轻的宝妈,坐月子刚刚结束就听信了朋友的建议迫不及待去汗蒸,说是可以排出怀孕时积累的毒素。大冬天的,每天去汗蒸,每天汗如雨下,开始的时候觉得挺舒服,呆在暖和的汗蒸房不想出来。
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心脏越来越不好了,总觉得心里慌慌的,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不敢走夜路,不敢熄灯睡觉,胡思乱想,彻夜难眠,稍微听到一点响动,吓得心要跳出来似的。以为得了冠心病,去医院检查啥事没有,可就是不舒服。
她不明白,出汗不是排毒吗?我看好多人都去汗蒸,他们怎么没事呢?
适当的出汗该出汗的时候出汗是排毒,你这没事天天去汗蒸不是排毒是折腾,他们也不见得没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总有一天会出事的。中医认为汗为心液,汗血同源,出汗出多了就是伤血,伤什么血?伤的是心血。心血伤了,心阳也会跟着伤。心血不足,血不养心,心火就会老是飘着,所以会出现心慌心悸。
那现在怎么办?
生脉饮加减:人参、麦冬、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
药王孙思邈的方子,特别适合出汗出太多导致的心慌心悸心神不宁。人参强壮心阳,麦冬滋心肺之阴,同时可以防止人参过于温燥,五味子直接补心血,同时有一种收敛的功能,将过度耗散的心神收回来。酸枣仁、柏子仁直接养心血。这个方子扶正的力度很大,如果要祛邪,可以与朱砂安神丸一起服用。不过朱砂安神丸只能用来救急,不能常服。
她吃了一段时间生脉饮后,感觉症状减轻了很多,表示再也不去汗蒸了。
2所谓的排毒是通便清肠吃泻药
陕西的一位妹纸,其实也并不胖,但总觉得身上的毒素太多,尤其是肠子,一天不排便就很着急,恨不能把肠道所有的宿便全部清理掉。
于是,各种减肥茶、常润茶从不间断,什么番泻叶、桃花茶,甚至大黄也用上了。
后来,她得了一种大气下陷的病,就是整个人气虚得不行,气提不上来。说话声音越来越小,明明自己的声音小,还说别人的耳朵不行。气老往下走,胃下垂、下腹坠胀,吃不了多少就腹胀,下午开始加重,还有子宫下垂,还有脱肛,真是苦不堪言。
整天这么拉不虚脱才怪呢。这些所谓的清肠药都是泻药,很伤脾胃,很伤正气,这些药让你的气老是往下走,一天两天倒也罢了,久而久之你的气全被泄掉了,就会形成大气下陷。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这是健脾补气第一药,当务之急要把她的气提起来,升起来。吃药的同时每天用怀山药干煮水喝,一次五十克,只喝水,不吃山药,怀山药是补虚高手,能够恢复你的脾胃功能,脾胃好了,气血就会充足。
服用一段时间后,整个人精神状态好多了,胃口也好,饭量增加了,竟然连羞于启齿的脱肛也好了。
这个病就是自己作出来的,好端端的,吃什么泻药清什么肠呢。我们肠道的宿便是不能完全排空的,完全排空的话中焦沤的功能就失常了。
3所谓的排毒是灌水,八杯还不够
云南有一位大姐,面部浮肿,眼袋很大,腰以下肿得更厉害。
按一下小腿,都要好久才起来。
这是脾肾阳虚导致的水肿,脾胃的运化能力弱了,肾的气化功能弱了导致身体的水湿代谢不出去,这些水湿停留在身体所以才会肿起来。
建议她少吃寒凉的,少喝水,不要一天八杯水了。她很惊讶,说,电视上专家都说要多喝水,一天至少八杯水,这样才有利于排毒,你怎么还建议我少喝水呢?我一天可不止八杯水啊,保温杯是不离手的。
她这病就是喝水喝出来的。你是听专家的呢还是听你身体的呢?你身体已经告诉你了,不能喝那么多水了,你还死命喝病不找你找谁呢?你以为水就就不需要运化了吗?你以为水喝进去就会把毒排出来吗?你这种喝水的方式不是排毒是在中毒!
服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这是治疗脾肾阳虚导致的水肿最好的药了。没想到她仅仅吃了一天,就发现脸上的浮肿都消失了!
但这只是治标,治本还得靠戒掉不好的习惯,不要一天八杯水了。
4所谓的排毒是断食,不吃主食
断食是西方的说法,中国的说法叫辟谷。
偶尔断食一次倒也无妨,中国自古就有
“倒仓”疗法,但是动不动就断食甚至持续断食就不可取了,尤其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更不要轻易断食。
有一位朋友,从网上看到断食可以排毒,可以把身上的垃圾全部清理掉,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来一次大扫除,心动了,于是开始断食。
一日三餐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遇到休息日蔬菜水果都不吃,只喝水。
还挺有毅力,每天在朋友圈晒断食心得体会,坚持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大姨妈不来了。平时都很准时的。有些慌了。
大姨妈不来主要有两个原因:经络不通了,气滞了,气血过不来;经络是通的,但气血不足了,没有气血了,自然就没有姨妈。每天断食断得挺嗨的,应该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经络应该是通的。那只有一个原因了,就是气血严重不足了。为什么气血不足?这个不用我说了吧?
她一惊一乍道,难道是断食断的?
不是难道,是一定!
她松了一口气,那还好,以为得了什么大病了呢。那现在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别断食了,小米粥喝起来,四物汤喝起来。把气血养足了,大姨妈自然就来了。
5所谓的排毒就是疯狂喝生榨果蔬汁
有一位朋友,西方文化的追随者,听说喝生榨果蔬汁可以排毒养颜,她想也不想就行动起来。
没有什么蔬菜水果不能生榨的。
后来,结果可想而知,她脸上的痘痘并没有因为每天喝生榨果汁排毒排出去,反而越来越多,是那种颜色比较暗沉的,即使痘痘消失了,痘印很难消失的那种。再一次见到她时,她喝了一杯苦瓜汁,突然胃痛发作,非常剧烈。
什么话也不说,这时去厨房拿一块姜,含着,然后吃下去。
吃下去后,胃痛很快就缓解了。
她很惊讶,你是怎么做到的?竟然比止痛药还有效果!
胃寒已经很严重了,都是喝生榨果蔬汁弄的。
她表示不服,人家西方人天天喝也没事啊。
你是西方人吗?西方人的舌头你知道是什么样的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方人的体质跟我们不同,别忘了你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的脾胃。中国人的脾胃就应该吃熟食。
二、什么是中医里的
“毒”?
“毒”,《说文解字》释“厚也,害人之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里,有一个朴素的观点,凡对人有害即谓之“毒”。“毒”在中医学中应用非常广泛,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概念,但因指意不明确而时常见滥用、泛化的现象。
毒邪有内外之分。外毒是指感染疫疠之气,或由六淫之邪蕴聚演化,或指一些有毒的致病物质;内毒是指病理产物蕴结日久而成。一般而言,外毒致病往往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变化多端,病情险恶,为病有时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呈
“一毒一病”的特点,病情单一。内毒致病则多病情复杂、病程漫长、胶固难解。
六淫邪气在聚集、蕴结、壅阻等状态下,表现出
“厚”的特征,致病能力明显增强,并能使人体产生急、危、重证候。如寒毒、热毒、暑毒、湿毒、燥毒、风毒等。《金匮要略心典》“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又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疠之气也”。喻嘉言也指出“疮疡之起莫不有因。外因者,天行不正之时毒也,起居传染之秽毒也;内因者,醇酒厚味之热毒也,郁怒横决之火毒也”。客观说来,此类毒与六淫在概念、证候上并无本质区别,只是症状较为严重而已。
近年来,一些学者将
“毒”的范围拓展,提出郁毒、瘀毒、痰毒、癌毒等病因概念。还有一些养生学者提出人体内有七种毒,分别是气毒、汗毒、宿便、尿毒、脂毒、血毒和痰毒,养生则要把这些毒素排出体外。
那我们该怎么排毒呢?要想排毒,首先要弄清楚自己身上到底有哪些毒,是不?如果乱排一通,那伤的可是你的气血。说心里话,由于时代与生活习惯的巨变,现在的中国人基本上都是五毒俱全,区别就是有的人多有的人少。
这五毒是:湿毒、寒毒、血毒、气毒、食毒。
1湿毒
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我们再来复习。
有了湿毒身体会有如何的表现呢?湿邪是一种阻碍的力量,湿气重的人觉得自己的身子怎么那么沉呢,不想动,只想歇着,有时候双腿像灌了铅一样。胃口也不好,总想吃点麻辣的或者口味重的食物。全身都比较油腻,头发出油很多,脸上出油更多,大便特别粘马桶,要浪费好多手纸。
湿气重的人总是睡不醒,早上起来头重如裹,尤其是夏天,还有脚气,湿疹也常常来袭。湿气重的人慢慢就会形成痰湿,会打呼噜,口臭,痰多,特别不喜欢阴雨天。湿气重的人多数都有脂肪肝或者脂肪瘤。湿气重的人舌头伸出来,齿痕多,舌苔满布,又厚又腻,严重的人上面还飘着一层水湿。
2寒毒
这个概念就更熟悉了。熟悉是熟悉,光熟悉没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比老一辈更容易受寒。为啥?老一辈受寒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不得已才受寒。现在呢,啥吃的没有?啥穿的没有?各种保暖措施也是应有尽有。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受寒呢?因为我们麻痹大意或者因为无知。
本应该喝点姜枣茶的,我们却大口大口地灌冰镇可乐,还大呼,那叫一个爽;本应该热着过,出点汗的,我们却整天躲在空凋房里;本应该温阳的,我们却肆无忌惮地吃着抗生素、各种去火药
身体有了寒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种怕冷,全身上下每一个部位都觉得凉嗖嗖的,特别怕风吹。现在知道怕了,以前吹空凋的时候咋不怕呢?空凋那种风,真的是寒气逼人,冰凉透骨啊。有的人肩周炎,有的人膝盖痛,有的人胃痛,吃根香蕉都会胃痛,有的人小肚子摸上去像千年寒冰床一样,吃点生冷寒凉就拉肚子,有的人是老寒腿,明天下不下雨,他的腿就可以预报,比天气预报还准呢。有的人咳嗽、哮喘,一到冬天就犯
这些都是寒邪潜伏在你身体里面的表现。这些陈年积寒,有的是十年甚至几十年,要想一下子排出去真的不容易啊,一定要预防为主!
3血毒
血毒就是我们身体里面的淤血、死血,死血不除,新血不生。淤血会严重阻碍我们身体气血的运行,从而导致更多的淤血,淤血越多,衰老越快。
因为受了寒湿之邪,寒则凝滞,这个气血只要遇到寒凉就会运行缓慢,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好比冬天的河流要结冰一样。只有春暖花开之时,才有流水潺潺。所以化瘀最好的方法就是温暖我们的血脉。
本来气血运行就缓慢了,可是我们还不运动,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不运动淤血就更容易产生。
有淤血的人通常会各种痛,不通则痛。会有很多斑,不管是老年斑还是黄褐斑,还会有很多座疮。斑和座疮本质上就是血脉上没有运出去的垃圾,堆在那里。有淤血的人心脏都不会好,因为心主血脉嘛。有淤血的人身上很多淤青,容易忘事。女人有淤血,月经通常不调,不是月经量大就是量少,拖拖拉拉的,淅淅沥沥的老不走。
看自己有没有淤血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看舌头有没有黑斑,以及舌下静脉是不是曲张。
4气毒
是气虚吗?当然不是。气毒不是气虚,气虚只是气不够,应该有的没有,气毒则是有了不该有的的气,这些不该有的气久久盘踞在身体里面安营扎寨,动不动就出来作乱,搞得你很烦。
气有余便是火,有气毒的人通常会上火,脾气急躁,也有的人脾气不急躁,但是闷在心里。
气主要与肝有关。我们一身的气机都需要肝来调节。肝气不舒的人,身体里面的气机是紊乱的,会头晕耳鸣、面红耳赤、胸胁胀痛、月经一会提前一会错后,大便一会干一会稀,总之就是不规律。如果你的身体有了不规律的表现就要考虑是不是肝气不舒,是不是有气毒了。
通常有气毒的人舌头伸出来都是尖的,有的还歪向一边。
5食毒
这个应该好理解,就是有积食,有积聚。很多人以为只有小孩才有积食,错了,有积食的大人比比皆是。为啥?因为这是一个营养过剩的时代,因为这是一个胡吃海塞的时代,因为这是一个吃饭毫无规律的时代。
有没有积食,看看你的舌头就知道了,只要你的舌苔很厚很粗糙就是了。有人问,我吃的很少啊,也很清淡啊,怎么会有积食呢?那可能就是你的脾胃运化能力太弱了,要么就是以前的积食没有排出去。
还有,有积食的人大便总是不爽,不是便秘,而是排出不畅,每天积一点,积少成多,积食就形成了。
因为有积食,通常会胃胀、腹胀,胃口也小,吃不了多少,因为肚子没有放空,怎么吃得下去呢?
三、怎样把这五种毒排出去
1毒湿毒
用什么药来排?用苍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来排。
这一组药其实就是张仲景的祛湿第一方苓桂术甘汤加上化痰第一方二陈汤。效果那是超级强大的。苍术也可以用白术代替。苍术与白术效果类似,是两兄弟,都可以祛湿,不同的是白术是健脾祛湿,苍术是祛湿健脾,也就是说苍术药性更猛。
苍术和茯苓是一对搭档,一个药性往上走,一个往下走。苍术可以加强脾胃的气化功能,直接把水湿气化成津液,茯苓呢,往下,直接把水湿通过小便的形式利出去。因为湿气日久就会凝结成痰,所以用半夏、陈皮来化痰。
2毒寒毒
用麻黄、肉桂、白芷、干姜,麻黄是发汗第一药,辛温解表,先把毛孔打开,然后干姜再把寒邪逼出去,白芷一看,嘿,你们的力度不够,寒邪太多了,我来帮你一把,于是白芷也加入辛温解表的队伍,与麻黄通力合作,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白芷还有一个特点,善于走头面部,把头面部的寒邪赶出去,有的人前额痛,受了寒邪,一味白芷就可以搞定。
肉桂是干什么的呢?我们知道它主要是补肾阳的,其实它还可以强壮我们的心阳。我们的身体两个最主要的阳气来源,一个就是肾阳,一个就是心阳。阳气足了,身体的寒气自然就会慢慢散去。
3毒血毒
用白芍、当归、川穹,这太熟悉了有木有?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补血第一方四物汤,仅仅差一个熟地。
四物汤一方面把身上的淤血、死血去掉,一方面又把你亏掉的血养起来。
白芍凉血、当归补血活血、川穹活血化瘀,三姐妹联合起来,真是女人容颜不老的守护神。
4气毒
用桔梗、枳实,桔梗、枳实是一对经典的调气机的药,后世很多医家只要见到病人气机不顺的都会把这组对药加进去。
桔梗宣肺,把肺气往上提,枳实破气,把拥挤在一起的气破掉,然后药性往下走,一升一降,这个气机就顺了。
5食毒
用陈皮、厚朴、枳壳,有积食不仅要消食更要消积,消食主要就是消掉胃里面的积食,消积就是把肠道的垃圾以大便的形式排出去。陈皮消食,理气,厚朴、枳壳下行的力量非常强,张仲景治疗便秘的方子都有它们的影子。厚朴最善于消除腹胀了。
最后,我们把这个方子公布如下:
15克、桔梗15克,枳壳9克、陈皮9克,芍药5克、白芷5克、川芎5克、当归5克、甘草5克、肉桂5克、茯苓5克、半夏5克,厚朴6克、干姜6克、麻黄6克。
湿毒、寒毒、血毒、气毒、食毒,通通排掉,名曰:五积散。
这个方子药相对较多,没办法,因为要排出五种毒,多一点应该的。
这个方子出自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老百姓已经用了千年,现在有成药叫五积丸。
寒湿体质的人有福了,因为这个方子表里双解,特别适合寒湿体质的人用来排毒。虽然五积散能够排除五种毒,但主要排的是寒毒和湿毒,这两个毒也是最不好对付的。
提醒:用药需谨慎,后果自负!
8.5
【每日一方】常吃这一物,
“吃掉”30几年的肝毒,从此赘肉、色斑消退、百病不来!
作为人体的解毒、代谢器官:
肝毒上脸,人长斑;
肝毒不排,人发胖;
肝毒淤积,人失眠
肝代谢不掉毒素
长斑、长痘、毛孔大
,抹什么都
“回天乏术”,比同龄人更显老!
肝毒代谢不掉脂肪
游泳圈、大象腿、大圆脸
肝毒淤积,肝郁气滞
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
除了长斑、肥胖、失眠,如果出现以下
3大信号
,那是肝毒代谢真出问题了,
肝在向你
“求救”
,千万别忽视。
1:血痣、黑痣、蜘蛛痣
2:嘴易长泡、干裂、发黑
3:鼻头红、眼睛红、手掌红
肝是个没有痛感的器官,如果不注意身体
“求救”信号,加上抽烟、喝酒、熬夜等,
一出问题,
90%是晚期!平时养肝=养命
祛除肝毒
,在医学高度发达、极其注重养生的日本,平时都会吃纳豆,甚至日本皇室将其列为
“御用营养品”。
纳豆原产是中国,由唐朝鉴真东渡时期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发展。纳豆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纳豆激酶
有天然的溶栓功能,被誉为
“血管清道夫”
陈飞,发酵工程硕士,微生物学博士,他在多次前往日本学术交流后发现,
日本人肝、心脑血管等疾病发病率降到中国的几十分之一,平均寿命增长了
8岁,
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不但如此,日本人由于肝毒排得好,普遍皮肤亮泽,身材匀称,精气神十足。而在我们中国,
每年都有数百万同胞因为肝毒堆积、血液不畅而出现各种身体疾病
。陈博士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所学,让纳豆认祖归宗,为国人造福,摆脱肝毒困扰!
现在,经过生物发酵技术萃取、中医配方后的
复方纳豆
,每天仅需吃
6粒,相当于吃了
6斤纳豆
排毒速度是传统方法的
10倍以上
,又没有西医的副作用,
强烈推荐给长斑、肥胖、失眠人群。
复方纳豆,保肝护肝,
30多年的老肝毒!
“肝净”了,脸上不长斑、脂肪哗哗掉、睡觉不失眠!
仅需每天吃
6粒,排清肝毒,再生肝细胞,修复受损肝细胞、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清肝毒祛了斑,还把腰减了:
肚子上好几圈赘肉,吃的、抹的、贴的都试过,效果
基本看不见,后来因为脸上有肝斑,所以买了两瓶复方纳豆,排排肝毒,意想不到的是,此后每周肚子都在自己缩小,好像脂肪都被调走燃烧了一样。
2个月,不光肝斑消退了,还瘦了20多斤,意外减掉了小肚子。
——助眠神器
中医认为
“人支安睡,魂归肝”
,肝功能受损,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常常有
时睡时醒
,精神欠佳,乏力面白,
眼干,舌淡
苔白等不适。
“养肝圣物”纳豆,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同时加速
肝细胞再生
,帮助肝功能更快地恢复,
平肝、柔肝
,助眠效果胜过吃安眠药,
润养肝脏,一觉睡到大天亮
每天吃
6粒,后期每周天吃4粒,肝毒清了,不光色斑、赘肉逐步自行消退,
睡眠质量提高
2倍以上
,白天不头晕,心情不烦躁,精力充沛。
广州白云区的冯师傅说到:
“送孩子第一天去上幼儿园,回来的路上我老婆给我拍的这张照片,当时我哭了。之前重度失眠,晚上睡不好,白天脾气更不好,老拿老婆孩子出气,孩子一看到我回家,都吓得不敢出声。现在好了,安眠药都没怎么吃了,
晚上最多
20多分钟就能睡着
,渐渐地脾气也好了,女儿听话懂事,老婆贤惠,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全身脂肪燃烧器
肝毒淤积,脂肪代谢不畅,大量脂肪堆积,导致
脂肪肝、肥胖、高血压
当你在拼命寻找帮助
“燃脂”的减肥产品的时候,其实人体就有一个强大的
“脂肪燃烧代谢器官”——肝脏
纳豆可以帮助燃烧、排除肝脏多余脂类,恢复肝脏脂肪分解代谢正常功能,有了肝脏这个强大的
“燃脂器”,等于
养成了吃喝不胖的瘦人体质。
8.6
【每日一方】你体内这么寒,不胖才怪!简单四招,祛寒又减肥!
我们知道脂肪的功能是用来提供热量御寒的,当寒冷时,人体会储存更多的脂肪来防御寒冷,现在外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不大,因为冬天有暖气,出门有车,大家挨冻的机会不多。
真正的寒来自于内在,因生活不规律、熬夜、饮食不注意、喝冷饮、吃冰激凌等会有损体内阳气,阳虚则寒,寒则於,导致集体对各种毒素的代谢减低都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导致内寒的原因
熬出内寒
这寒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是您自己熬出来的,熬什么?熬夜呗。
在中医养生看来,子时觉至关重要,晚上十一点前要进入睡眠,因为子时一阳生,是讲这个时候阴气盛到极点,有一点阳气初生,所以这是阴阳交接班的时间,又是一点阳气发芽的时候。
只有在睡眠中才能顺利进行,您这会不睡觉,即把阳气之苗一棒子打死了,长此以往,阴盛则阳虚,阳虚则寒。
穿出内寒
这点不用多讲,你懂的,道理都明白,可就是架不住那颗爱美的心,于是乎,想美丽就要
“冻”人,短裙、露脐装……而且您看露的这几个部位,偏偏是最怕受寒的。
肩关节、膝关节就不用说了,这都是人体薄弱之地,最受不得沾风寒受凉,更要命的是颈背和腰腹,小腹为元气的中心,身之重地,腰为肾之府,颈背属于一身阳经之总管
——督脉的位置,这些地方露着,您不受寒才怪。
吃出内寒
这个你更明白了,都是冰激凌惹的祸,雪糕冰棍冷饮,多少女生的最爱。
现在的女孩子,内火都大,有内热再架不住现在的冰激凌都好吃,就不分时候的来一碗。却不知,很多情况下这种内火都是虚火,都是因为内寒导致的虚火上炎,是一种假象,但大部分女生不懂这个,就觉得热就想吃凉的,想吃就吃,于是内寒就吃出来了。
虚生内寒
我们常听一个词儿
——脾胃虚寒,这个虚和寒是相辅相成的,内脏一虚,功能与活力下降,内寒就会丛生。
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这都是对能量变本加厉地消耗,您又不注意养,耗的大于养的您就虚了,内脏一虚,内脏运转慢就滋生出内寒了。
外寒伤身
这个外寒就是指外环境的寒,有意思的是,现代人其实更多是在夏天受的寒。
夏天哪来的寒?当然是空调。夏天热呀,人体的毛孔就得睁着,这是本能,要向外散热,这毛孔张着,您呆在空调屋里猛吹冷风,这时身体连个把门的都没有,寒气就大摇大摆地进入体内了。
懒生内寒
动为阳,静为阴,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常运动,气血才能周流不淤不堵,而现代人最缺的就是这个,在家歇着,出门坐车,上班一坐坐一天,总不动,气血运行就弱,体力就会下降,内脏功能减弱,则寒从内生。
怎样驱寒?
1、艾灸驱寒
驱寒第一良方乃是艾灸。可以常灸大椎、中脘、神阙、关元等穴位,驱寒效果很不错。
2、食疗驱寒
生姜绝对是个驱寒的好东西,能温通生发脾胃之气。但它有生、干之分,生姜辛散善于清理经络脏腑中的阴浊之气,而干姜则擅长温化脾胃去寒湿。
用干姜、红糖各三克,开水闷泡十分钟,一周喝上两三次就可以了。但您记住了,上床萝卜下床姜,所以尽量上午早晨喝哦。
3、推揉腹部
身体的寒以小腹为中心,所以聪明人一定知道擒贼先擒王,只要想办法保持小腹温暖,寒气就无藏身之地了。
双手合十,指尖向前,掌跟顶住肚脐用力向两侧推,推到腰的两侧时,手背与后腰的命门穴(肚脐跟后腰正对的位置)相对。从命门穴开始,手背向腰两侧推回来。反复推
5到10分钟,最好推到带脉发热为止。这样能有效打通带脉,畅通整体经络,起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8.7
【每日一方】今日立秋,下半年身体好不好,就看立秋怎么养!
立秋时间
阳历:
2019年8月8日
农历:己亥年七月初八
星期四
立秋,七月节,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孟秋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秋也”。预示著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穫的季节就要到了。暑去秋来。
“立秋”,标志着传统意义上的秋天到来了,说是传统意义上的。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天文意义上的立秋对大部分地区来说,并不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
从文字角度来看,
“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立秋的民谚农谚很多,如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立秋这天的天气变化,与农田的收成有很大的关系,如在立秋这天有打雷声,田里的庄稼就“秀”(即吐穗开花)不好,谷子会长不饱满。
“立秋”虽然到了,但天气其实还不是气候上的秋季,甚至每年大热的三伏天还在立秋之后。秋老虎依然存在。
“凉风有信,一叶知秋”,夏天还没离开,秋天就这样急匆匆地走来。“立秋凉风至”通常是北方人才能体会到的幸福,南方往往还是“秋后一伏热死人”,并且雨水不断,除了热,还有湿的困扰。
立秋三候
1一候,凉风至
西方凄冷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
2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露,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3三候,寒蝉鸣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
“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有诗《立秋》曰: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裡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立秋习俗
1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
“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2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城里人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
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
……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3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
“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4秋忙会
秋忙会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立秋,意味着天气开始逐渐从热转凉,从暑入秋,在这个适逢转折之机,恰逢秋天又是肃杀的季节,有点
“道行”的人都知道:
适逢转折之机
必含天地大道
养生之机!
那么立秋前后,究竟该如何养?
立秋养生的最高境界:重在
“收”与“养”。
古人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那么如何收与养呢?
1立秋撞上三伏天,养生谨防“秋老虎”
今年立秋仍处在
“三伏天”内,暑气一时还很难消。养生专家提示:“秋后一伏热死人”,此时节,市民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也要预防感冒着凉。
2立秋养生,收敛阳气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另外,早睡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可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
3立秋养生,养肺护肝
肺属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黄,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
“娇脏”不耐寒热,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而秋天属金,金克木,所以秋天这种气会抑制你的肝气、肝血的生发。肝开窍于目,所以这时候呢眼睛的视力就会有所下降。应该注意护肝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
•素问》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艾灸的好时节,因为秋冬消耗人体的阳气多。这时候就更很需要及时补充阳气,以备一整个冬天的使用,因为这个时候艾灸,事半功倍!
那么,你想要达到艾灸养生功效最大化就要抓住两点:
天时:而立秋正值扭转之机;
选好穴:位那么立秋前后,灸哪些穴位最好呢?下面就来分享几位专家多年的临床经验
1、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经》说过
“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
大椎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约与肩平高。俯首或俯伏取穴。
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可以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2、太白穴:补充气血、美容养颜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取穴: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
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3、关元穴: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面的,
“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围绕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按摩。
取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
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懂得养生的人都知道立秋养生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养肺,因为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立秋养生
1暑气未消,小心“阴暑”
立秋前后,天气依然十分炎热,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都有空调,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
“阴暑”。
另外,立秋时节,遇到台风降雨,突然降温,受到阴寒之气侵袭,也是诱发中阴暑的原因之一。因此,要预防阴暑的发生,不可过于贪凉。
2早卧早起
立秋时节,秋高气爽。如果晚上早一点睡,就能够积聚我们身体内阳气这样我们才能够有精气神。而早起的话可以使肺气得到舒展,防止收敛太多。
并且立秋时节气温变化大,所以衣服不宜穿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免身体受凉。
3立秋需养肺
立秋后阳气便会转衰,阴气日上。中医上认为,肺部和秋季相应,然而秋天天气干燥,这样就会有损肺部,如果腹部虚,那么身体对于外界环境刺激的抵抗力便会降弱。那么人就会容易生病,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养好我们的肺。
要让肺健康工作,首先得润肺,最好的办法就是食疗,即多吃润肺的食物。
立秋养生调养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
“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顺应之,遵循之。
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1起居调养,早睡早起忌贪凉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节气上看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
“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一般来说,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同时,入秋之后,昼夜温差大,而人体免疫力极大降低。长时间吹空调、风扇,或是在比较凉的夜间睡凉席,都可能导致局部酸疼、泄泻等问题。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凉而复发。
2运动调养,轻松平缓不过度
进入秋季,天气转凉,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
“养、收”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如散步、慢跑还有传统健身方法八段锦、太极拳等。在运动时,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感冒着凉。
登山是立秋之后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此外,立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3精神调养:安神静气莫悲秋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立秋时节,阳气渐渐收降,人的情绪易产生波动变得不稳定,情绪往往十分敏感,尤其是平时肺气偏虚的人,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更容易产生情绪的莫名低落产生悲忧情绪,这就是通常说的悲秋现象。因此,立秋过后精神的调养十分的重要。
秋气肃杀,在精神上,我们要保持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过度悲忧伤感,即使遇到烦心伤感的事,也应因势利导,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要收敛精、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4饮食调养:重素养,慎进补
《素问
·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在饮食上要“增酸”,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苹果、葡萄、乌梅、柠檬、山楂、柚子等,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以多吃银耳、梨、芝麻、藕、菠菜、鸭蛋、蜂蜜等,以防秋燥伤阴。《饮膳正要》说:
“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由于夏季暑热潮湿,很多人脾胃功能减弱,立秋后要注意避免冷食,不宜过饱,少食油腻的食物,保护脾胃。可以多吃粳米、小米、糯米等健脾胃、益气的食物的柔润食物,以滋阴润肺,益胃生津。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立秋养生保健法
立秋后,天气易干燥,所以适合湿气重的人利用这个时期来清热排湿。
1刮痧排毒
在家中刮痧时,如果没有专门的刮痧板,可以找小的瓷汤勺代替,没有刮痧油也没有关系,可以用橄榄油替代,只是用量一定要控制,只需一点点即可。一般最常刮的部位是后背脊椎的两旁。
膀胱经是向下走的,所以刮痧一般都是子上往下刮,从左往右刮。刮的时候,握住勺柄,把勺子的边缘按在要刮的部位上,用点劲反复刮即可。
2鱼腥草梨汤
将新鲜雪梨洗净,晾干后,连皮切成小碎块,挖去梨核。把鱼腥草拣去杂质,洗净,晾干后切成小碎段。
然后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煮沸后用小火煎煮
30分钟,用纱布过滤,去渣,收集过滤液汁再放入沙锅,加入雪梨小碎块,视需要可加适量清水,调入白糖,用小火煨煮至梨块完全酥烂,即可食用。
8.8
【每日一方】
脸上长这个,小心血脂高!快喝这款茶,一个月洗净血管、降脂减肥
俗话说
“流水不腐”,这对我们的血管同样适用。但作为三高之一的高血脂,正在慢慢阻塞血管的畅通。
血脂异常被称为最隐蔽的
“杀手”,在很多人没有感到不适之前,血管腔内已经悄然变细。
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16年修订版)》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就有4个人血脂异常。
什么是血脂异常?
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统称,主要由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构成。胆固醇又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之分。
“好”胆固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坏”胆固醇一旦过量,就会逐渐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让血管通道变窄,诱发血流不畅,造成心肌缺血、脑梗塞、急性心梗等致命疾病。
血脂认知误区
血脂过高会增大心脑血管病风险,但初期症状不明显,常被大家忽视。很多人因为以下误区,影响了高血脂的发现和治疗。
误区一
血看起来浑浊就是高血脂
血液中脂肪过多时的确会让血液呈浑浊状,但不能因为在体检中抽血发现血液浑浊就认为自己血脂高。
例如抽血检查抽的是静脉血,本来看起来就比较暗,并不是高血脂造成的。
误区二
瘦人不会患高血脂
其实很多胖人如果只是皮下脂肪堆积,反而血脂不一定高。相反瘦人可能受遗传、环境和疾病影响,并不能对高脂血症完全免疫。
误区三
降脂药随便用
高血脂是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和检查结果选择调脂药,并遵医嘱服用。
随便用药不但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反而会影响后续治疗。
误区四
化验单正常代表血脂正常
不同人的血脂
“正常值”不同,针对健康人群而言,“坏”胆固醇的理想水平在3.12mmol/L之下。但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或肥胖、吸烟人群,应当将这一参考值下调。
血脂异常?这
5个部位会说话
睑黄疣
眼睑出现淡黄色的小皮疹,开始时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严重时布满整个眼睑。除眼皮外,胳膊肘、大腿、脚后跟也是多发部位。
头晕犯困
时常感到头晕头痛、胸闷气短、睡眠不好、容易忘事;手脚易发麻、沉重;清晨头脑不清醒,早餐后可改善,午后极易犯困,夜晚却很清醒。
眼球周边有灰白环
黑眼球边缘被一圈灰白色、宽约
1-2毫米的圆环或弧形半圆环所包围,时间久了,颜色会不断加深且越来越明显。
手部有黄色结节
手背、指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臀部等部位出现黄色、橘色、或棕红色的结节、斑块或疹子,或是手掌出现黄色或橘黄色条纹,这提示血脂很高。
小腿抽筋
小腿经常抽筋或刺痛,休息后无好转,需要警惕血脂异常。
降脂减肥,试试玉竹山楂
中医无血脂这一概念,但对人体脂、膏却早有认识,常两者并称。《类经》云:
“膏,脂膏也。津液和合而为膏,以填补于骨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精为血。”
可见脂膏是人体的基本组成成分,由水谷所生化,并随津液敷布周身。但脂膏过多则有害。其病因可分内外,外因多为恣食肥甘,久坐少动;内因多为五脏功能失调,津液传输失司。
临床验证,采用玉竹山楂研末冲服,降脂减肥效果不错。
具体方法是:
取玉竹
200克,山楂20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用20克,每日2~3次,温开水冲服。1个月为1个疗程。
方中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含有黄酮甙等成分,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中胆固醇、降血脂等作用;
玉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竹可使血中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下降,对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一定作用,并有轻度强心作用,能改善心肌缺血。
两者合用,可和胃化积、降脂活血,使脾气健运、气血流畅,去除体内多余之脂膏,从而达到降脂减肥之目的。
温馨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款茶饮虽有辅助降脂之功效,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8.9
【每日一方】立秋后,身体这个部位千万要小心!
中医认为,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而立秋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很容易伤肺,特别是老年人,如果因秋燥而伤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许多肺部疾病。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对肺脏的保护。
《黄帝内经》中说: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意思是说: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
早睡早起
,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收敛神气
,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大便泄泻清稀)。
中医认为,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
肺是人体最
“娇嫩”的器官
,而立秋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很容易伤肺,特别是老年人,
如果因秋燥而伤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许多肺部疾病。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对肺脏的保护。
如何护好你的肺?
最佳养肺时间:上午
7~9点
一天中养肺的最佳时间是早
7点~9点,这时肺脏功能最强,最好此时进行慢跑等
有氧运动
能强健肺功能。而肺脏功能最弱的时间是晚
21点~23点,晚饭后口中含一片梨,到睡前刷牙时吐掉,可以滋润肺脏。
最简单养肺法:一杯热水
大家可用直接吸入水蒸气的办法使肺脏得到滋润。
方法很简单:将热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对准茶杯
吸入水蒸气
,每次
10分钟左右,可早晚各1次。
最舒服养肺法:按迎香、叩肺俞
按揉迎香穴:
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
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组。
叩肺俞穴:
每晚临睡前端坐椅子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后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数十下,同时用手掌在背部两侧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
10分钟。
这种方法可以舒畅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功效,并有助于体内痰浊的排出,且可疏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
最有效养肺法:主动咳嗽
立秋后,人们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可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以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有害物质,减少对肺部的损害。
最便宜的养肺法:笑口常开
养肺的方法多种多样,
“笑”可能是最“便宜”且有效的一种。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笑对机体来说的确是一种最好的“运动”,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更通畅。
另外,人在开怀大笑时,可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最神奇养肺法:多练呬字功
古代养生功法
6字诀,是通过人在呼气时发出“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音,配合吸气,达到养生效果。常练六字诀里的“呬”字功,有助于养肺气。
“呬”字功,先双脚分开站立,双膝微曲,周身放松。呼吸调顺后,缩身屈背,上身尽量俯下,同时吸气。呼气时,发出“呬”字音,双唇微向后收,上下齿相对,舌尖微出,由齿缝向外发音。呼气尽时,即闭口用鼻呼吸。
休息片刻,自然呼吸一次,再念
“呬”字,口型及两臂之动作如上,连续六次,再调整呼吸。应长期坚持。
老人如果经常练习呬字功,可以治疗痰多、口干、咽痛等症状,对于肺病咳嗽、喘息等也有一定的疗效,很多老中医都因此受益。(呼字功调整脾胃)
8.10
【每日一穴】乳腺增生的按摩手法,女性朋友一定要看!
乳腺增生的常见症状为患者的一侧或者两侧乳房可扪及圆形、大小不等的易于推动的结节肿物。患者常感隐痛或刺痛,尤其在月经前痛感更为明显。乳房表面正常,大多无触感和压痛感,极少数患者有乳头溢液。常兼有头眩、口苦咽干的症状。
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让女性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有资料显示,乳腺增生已经成为女性疾病中病发率最高的疾病。
乳腺增生是什么?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是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严重者更会发展成乳腺癌,应该提前预防。
乳腺增生的早期信号
其实,不必等到检查的时候才能发现乳腺增生,它也是有信号的,以下是五种早期信号,如果您有的话,最好赶紧找医生给确诊一下吧!
乳房疼痛
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尤其在月经前期更为严重。
乳房肿块
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在月经期变得大又硬,月经结束后便会缩小。
乳头溢液
出现乳汁样或淡黄色浆液性溢液。
月经失调
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痛经状况严重。
情绪不稳
心情不佳,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情绪波动最大。
乳腺增生的危害
危害一
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可出现月经周期不足、经量较多、胸闷暖气、精神抑郁、心烦易怒等不良症状。
危害二
冲任不调型,常伴随经期后延、经痛加剧、经量少、身倦无力、腰酸肢冷、少腹畏寒等症,日久失治者,少数可发生癌变。
危害三
乳腺增生患者,常常会有明显的情绪改变,如生气、紧张、发怒、焦虑、抑郁等,此外,生活规律也会被迫颠倒错乱,身体免疫机能会因劳累而每况愈下,乳房局部会因情绪变化而痛得心烦。
危害四
可能发展为乳腺癌,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癌相混,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一般常于月经前期加重,行经后减轻。由于乳腺增生病重的一小部分以后有发展成为乳腺癌的可能性,这也是不少人认为乳腺增生最大的危害。
乳腺增生日常防治
改变饮食
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黑黄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2生活要有规律
劳逸结合,保持性生活和谐。可调节内分泌失调,保持大便通畅会减轻乳腺胀痛。
3多运动
平日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4雌性激素要注意
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不吃用雌激素喂养的鸡、牛肉。
5婴儿喂奶
产妇多喂奶,能防患于未然。
6艾灸调理
艾灸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等功效,对乳腺增生类的疾病有很好的防治功效。
艾灸治疗乳腺增生常用穴位有:膻中、天池、内关、肝俞、膈俞、丰隆、太冲等穴。
【按摩原理】
中医认为,恼怒伤肝可使肝郁气滞,思虑伤脾可使脾失健运。肝脾两伤、痰气互结、淤滞成块,则发而为乳腺增生。按摩治疗乳腺增生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为关键,通过恢复肝脏的正常疏泄功能,从而调节人体内分泌,达到缓解和治疗乳腺增生的目的。
拇指按揉內关穴
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内关有平衡阴阳、脏腑、气血的功效,还能调节人体内分泌,达到缓解和治疗乳腺增生的目的。
拇指按揉合谷穴
1~3分钟。合谷穴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它能治疗的疾病多不胜数,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亦有助益。
拇指点掐小手指上的会阴点
1~3分钟,以感觉刺痛为宜。经常按摩此穴,能调节整个生殖系统,对乳腺增生及乳房肿块有辅助治疗作用。
拇指按揉手部肝反射区
3~5分钟,以局部发热为宜。此法能够加强肝脏的疏泄功能和脾脏的统血功能,调节内分泌,起到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
8.11
【每日一方】闷热乏力没精神,用点
“清苦”味道,帮你消暑调脾胃!
“清苦”中的“清”字是指夏季饮食应以
清淡少盐、易于消化
为主,少吃辛辣上火、油腻味重的食物。
饮食少盐是因为食用盐中含有大量的钠,摄入过多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多种疾病。我们应该尽量将每天的食盐量控制在
6克以下
,当然,这不仅是夏季的饮食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季节。
夏季的主食可选择粥品,比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容易消化,又可以清热解暑。
饭后还应多吃一些新鲜蔬菜瓜果,适当饮用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最好不要饮用烈性酒以及碳酸饮料等。
“清苦”中的“苦”字,指的是夏季饮食应多吃些苦味的食物。包括
苦瓜,苦菜等,蒲公英、莲子、百合
也是很好的选择。
中医认为,夏季人之所以常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的感觉,主要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湿气积聚,导致伤脾伤胃。而苦味食物一般都有祛除湿气的作用,有利于
补气健脾
,从而达到平衡身体机能的目的。
另外,夏季酷热,人体的肠胃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饮食要做到细粮与粗粮适当结合,粗粮可占到
1/3。
荤素也要合理调配,应以青菜、瓜类、豆类等蔬菜为主,荤食为辅。其中,荤食以猪瘦肉、牛肉、鸭肉和鱼虾类为好。最后,再为大家推荐几款夏季的美味饮食。
1番茄汤
番茄汤既可获得营养,又可补充水分,一举两得。番茄汤所含
番茄红素
有一定的保护心脏、前列腺等功效,非常适合中老年男性。
2鸭肉
鸭肉不仅富含蛋白质,而且由于鸭子属于水禽,具有
滋养脾胃、健脾祛湿
的作用。
3热茶
夏天离不开饮料,首选饮品应是热茶,其中红茶更佳,因为它
富含钾元素
,既解渴又解乏。
4维生素E
维生素
E可帮助我们抵抗强烈的日照,
减轻疲劳感
。在麦芽、麸皮面包、胡桃、奶制品等食物中含量较高。
养生重在顺应天时,适应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夏季气候最大的特点就是
“热”,所以就要用“清”和“苦”来散热。正所谓,吃得“清苦”,过得健康。
8.12
【每日一穴】让身体一直年轻的养生
3步曲:通胃经、补脾经、摩关元
虽然我们都想一直年轻,青春常在,但是衰老之于凡夫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如此,延缓衰老、强身健体却是我们日常随手就可以做到的。下面分享的这三步方法,简单实用,是道医养生保健三部曲,只要您练习,就能得收益!
一、通胃经
衰老是从阳明脉开始的,因为足阳明胃经起始于脸部,在脸部是气血最旺盛的地方。
胃经不通,阳明气血不足,不能濡润,脸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胃是六腑之首,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以通为顺。养胃的方法就是要通,通胃经促进胃和肠的通畅和蠕动的能力。
通胃经方法:
在小腿外侧自上而下点揉胃经。自足三里经上巨虚至下巨虚,自上而下依次点按,遇明显刺痛感处,不管是不是穴位,均要停留片刻。
改点按为先点后揉,即用力点下
10-15秒后,稍放松揉1分钟,然后再继续沿经脉向下点按,如此反复操作10次后换另外一条腿继续。
二、补脾经
脾管理着人体的运化功能,把肠胃消化吸收的营养(即气血),包括水分(即津液)运送到全身,可以形象地将脾的这一功能比喻为人体气血的传送带。
传送带工作正常了,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才会得到气血的充分滋润。脾对人体的气血有统摄和管理的作用。特别对女性的月经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通畅脾经,可以促进运化,补气益血,还可以清除痰湿,加强对气血的调节和统摄作用,从而调经止带,呵护女性健康。
通脾经方法:
在小腿内侧自下往上点揉脾经。自三阴交至阴陵泉,自下而上依次点按,遇明显刺痛感处,不管是不是穴位,均要停留片刻。
改点按为先点后揉,即用力点下
10-15秒后,稍放松揉1分钟,然后再继续沿经脉向下点按,如此反复操作10次后换另外一条腿继续。
三、摩关元
脾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又统血,女性属阴以阴血为本,阴血足、任脉通畅,才能月经正常,所以常摩关元实为女性保健根本之法。
常摩关元,有助三阴经气血汇于任脉,有助任脉通畅,而促生殖保健康。
摩关元方法:
用掌心摩热关元。两手搓热,在腹部肚脐下三寸摩热关元。
关元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足三阴即肝脾肾经,肾藏精主生殖,精化血,肝藏血,肝肾合称为先天之本。
8.13
【每日一方】末伏到了,秋老虎已下山,不懂养生要吃亏!
“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不经意间,就已经进入末伏了!
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
俗称秋老虎。
对啊,秋老虎就是末伏!
不是吓唬大家,防不好秋老虎,过不好末伏,秋收就养不好!
因为末伏十天是由夏入秋,由热渐冷,阴阳变化的交替点,自然界的阳气也从
“长”的状态逐渐转向“收”。再加上末伏天气,白天炎热,早晚凉快,随着温差的加大,
更是许多疾病的多发时候。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这个阶段的天气,
“暑湿”
。《黄帝内经》指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
“风寒暑湿燥火”。而“秋老虎”横行肆虐带来的后遗症,给我们留下的却是四大苦——
重、阴、黏、下。
感觉浑身特别困重疲劳,像穿着湿透了的衣服,尤其是四肢、关节和头,非常沉重酸疼。
祛湿最重要。可吃些绿豆、西瓜、薏米、鸭肉等食物;按摩劳宫穴,可清心火、除湿热。
暑湿重会导致身体的阳气易衰,阴气加重。而阴盛则伤阳气,正不压邪,会出现大便稀而不爽快、腹泻、尿少等。
养脾助升阳。多喝点滋养脾胃的养生粥,如莲子粥,将莲子
50克、白扁豆50克、薏苡仁50克、糯米100克共煮成粥。
:湿气大了,皮肤感觉黏黏的,连内脏也黏滞起来,这就容易导致出现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口中黏腻等不适,甚至旧病复发。
运动微出汗。适当出汗有助祛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年轻人步行、慢跑,老年人打太极拳,都是出微汗适合的运动。
:暑湿邪气趋下,很多人容易腿肿、脚肿。此外,湿气还会加重脾和肾的负担,使得湿气积聚在下肢代谢不出去。
睡前泡泡脚。睡前用热水泡脚,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速湿气排出,缓解下肢水肿,还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末伏养生
三伏烙饼摊鸡蛋
进入末伏,难熬的伏天进入尾声,
天气开始转凉,这个时节再大汗淋漓地吃
“热汤面”就容易着凉了。
而此时那些
“歇伏”的母鸡们“休整”了二三十天也开始“工作”了,正好能为人们提供一些积蓄营养的“硬货”。
因此,对于过去的百姓来说,夏日里能吃到烙饼摊鸡蛋可谓美味享受,同时也带有欢送伏天离去的意思。
末伏护好脾胃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
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脾胃论》里说: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
这是脾胃病发变的一个规律,
所以说在现在这个季节,正是养护脾胃的好时机。
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另外,
还可以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
,每天各按
100次,有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功效。
空调可以继续吹,敏感部位要避开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
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
切忌盲目贪凉
,空调可设定在
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
“正气存内,邪不所干”如果体内抵抗力强,外界致病因素就难侵入,每个人要结合自身体质状况调整。
比如:有些男士晚上睡觉习惯赤膊,爱美女士喜欢穿热裤、短裙、凉鞋等,天气转凉还是应该及时添衣保暖。
前提还是把握好
“度”
,如:空调环境下不建议赤膊、热裤、短裙等降暑方法,要保护好敏感部位,如:肚脐、颈项、脚踝等处不要受凉,避免寒气由此侵入人体。
“热伤风”
末伏时期的感冒是典型的暑天感冒,
“热伤风”。
一般起病急,症状也比一般感冒重。从中医角度讲,这是因为伏天气温高,机体能量消耗大,加上食欲不振,致使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
不少朋友头伏、中伏都没被暑热击倒,但末伏时却撑不住了,主要和前段时间体力透支过多、最近疏于保健有关。
建议大家适量加强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8.14
【每日一方】酒不是好东西,尤其是易生湿热!
《黄帝内经》之中有云:
“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就是说,经常吃味厚、脂多、油腻的食品,身体中就会生出湿热,容易患疔疮类疾病
。《读医随笔》之中提到:
“病痉者,其人必平日湿重而气滞,或血燥气涩也。”
意思就是说,湿热体质者身体中的湿气较重,易导致气滞,或有血燥热、气机不畅。
《温热论》上面提到:
“有酒客里热素盛,外湿入里,里湿为合。在阳之躯,胃湿恒多;在阴之体,脾湿亦并少,然其化热则一。”
意思就是说,经常喝酒、内热盛的人,容易受外湿侵袭,进而生出湿热。阳热者,多存在胃湿;阴盛者,多存在脾湿,有湿的人受外邪侵袭就会形成湿热。
湿热体质者应该注意,酒会伤及肝胆脾胃,易生湿热,湿热体质者应当注意戒除烟酒,同时注意少吃辛辣燥热、大热大补、肥甘味厚的食品。
当我们气血不足,身体过于寒滞的时候,少量喝一些酒是对人体有利的。尤其是现代人,思维动的太多,四肢动的太少,基本上都有上热下寒,虚实夹杂,瘀堵湿热的情况。要改变身体的不良气血分布格局,就是去运动。
若气血不足,又易上热下寒的体质,走路的时候喝少量的酒,一是能借由走路带动气血均匀输布全身,二是借由酒力来增加气血,来帮助我们的气机往平衡的方向调节。
酒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很多酒是掺兑的,为了口感、香味、颜色兑各种不自然的添加剂,它的品性和自然酿出来的不一样。
兑出来的酒,如果从性味来说,偏躁、动、散,力量是偏斜的,不是圆的。光有开,没有阖;光有动,没有收,没有一个原点。这样的酒喝下去,不利于身心,这类酒尽量不要喝。
是不是湿热体质?看这三点,很准。
1、没精神易疲倦,
长期遭受湿热影响,会明显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会让人感觉身体沉重、头晕脑胀,整个人呈现出缺气色、打不起精神的疲倦状态,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此外,湿热还会让头部发热,但是天气稍转凉就会感觉到冷。
2、长痘痘,
一般而言,长痘痘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标志,但是体内湿热也会引致成年人频繁长痘。湿热之所以会长痘痘,是因为体内的湿热导致了痰凝血瘀,而且未能及时清理排除,所以要借助长痘痘化脓来排出。长久以来,还会出现口疮、口干、口臭的症状。
3、舌苔厚,
舌苔厚是湿热相对明显的症状,往往是第一时间显现。如果在起床后,常常
出现舌苔厚、口干舌燥、没胃口、小便黄大便不畅等现象,均属于湿热的症状。
8.15
【每日一方】此米一把,保心脏、降血压,还能补元气
小米是五谷中养生保健的佳品。中医认为,同是种子,数量越多则能量越大,滋补力就越强。故天生万物,独厚五谷,五谷中粟米最佳。粟米又称小米、谷子、粟谷。
小米春种秋收得天地之气最全,得土气最厚,为脾之果,最养脾胃。小米味甘、咸,性凉,味甘色黄入脾胃经,味咸入肾经。小米乃五谷之首,既养先天之本
——脾胃,又养后天之本——肾脏,成为养生保健之佳品。
营养价值
小米含蛋白质,比大米高。脂肪
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都不低于稻、麦。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除食用外,还可酿酒、制饴糖。
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单独煮熬,亦可添加大枣、红豆、红薯、莲子、百合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品。小米磨成粉,可制糕点,美味可口。小米的芽和麦芽
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
除了丰富的铁质外,小米也有蛋白质,复合维他命
B、钙质、钾、纤维等等。因为小米性质是碱性的,所以烹煮时,不需要加太多的盐或干脆不用盐煮。
小米的淀粉含量高(约
70%),是一种能量食物。
和其他谷物一样,小米中钙、维生素
A、维生素D、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含量很高。
蛋白质含量在不同类型的小米中变动很大,一般介于
5%—20%之间,平均为10%—12%。小米中蛋白质的质量常优于小麦、稻米和玉米,但是必需氨基酸中的赖氨酸含量低。
营养分析
⒈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效;
⒉小米具有防止反胃、呕吐的功效;
⒊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
⒋小米具有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说,小米
“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小米又有粟米、白粱粟、粢米、黄粟、稞子、谷子等名称,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原产中国,以山东、河北、东北、西北等地区栽培最多。按黏性分糯粟和粳粟两种。立秋后采收。以粒大、饱满、均匀为佳。
功用主治
1、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
2、小米内含有多种对性有益的功能因子、能壮阳、滋阴、优生。
小米食疗小偏方
1、补元气
季羡林先生活了
98岁。他的长寿秘诀就是每天喝小米绿豆粥,小米补元气,绿豆解毒清火。
2、降血压
200克,莲子10克,煮粥。对心火旺高血压有效果。
3、养胃
200克,生姜6片,煮粥。对胃病有效果。
相关食谱
●小米南瓜粥
原料:
150克、南瓜300克
做法:
南瓜去皮切丁,小米淘洗干净,放入电饭煲浸泡
1小时后,熬煮至软烂即可。
●红糖小米粥
原料:
150克、小枣10颗、花生仁、瓜子仁、红糖10克
做法:
小米淘洗干净,放入汤锅中用清水浸泡30分钟左右;红枣洗净,去核,红枣肉切碎
备用。
取汤锅,注入适量清水,烧开后放入小米,转小火慢慢熬煮,待小米粒粒开花时放入红枣碎,搅拌均匀后继续熬煮,待红枣肉软烂后放入红糖,花生碎拌匀,再熬煮几分钟即可。
●小米山药粥
原料:
45克、小米50克、白糖
做法:
把山药洗净削皮,切成小块;小米用水洗净。
锅中加
1000ml水烧开,放入小米煮5分钟,放入山药一起煮,大火煮5分钟,小火煮15分钟,放入适量白糖调匀即可食用。
●蛋黄小米粥
原料:
2小把、鸡蛋1个
做法:
砂锅中加入两碗水,烧开;小米洗两遍,沥干水;鸡蛋煮熟。
锅中水开后,放入小米,搅拌几下,中火烧开后,改小火煮5分钟。
鸡蛋剥去壳,取出蛋黄,放碗中用勺子碾碎,小米粥盛到碗内,上面撒上碎的蛋黄即可。
汇编资料
选自《三通宝典
微信公众号里的答题精选和
每日一
(方)》。
人生不易,三通堂愿您健康长寿!
昆明三通堂电话:0871-63110922
福州三通堂电话:0591-83722271
养生长寿就在“三通宝典”,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注:本公众号为中医养生知识交流共享平台。文章仅供学习参考,如涉及用药疗方,请在执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本文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供交流学习使用(非商业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