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互联网系统化认知 结构化解析 演进方向预测 趋势-互联网系统化认知 结构化解析 演进方向预测趋势-互联网系统化认知 结构化解析 演进方向预测

趋势-互联网系统化认知 结构化解析 演进方向预测

今天,我们以趋势的角度聊聊互联网。

这套PPT,是讲给对互联网还没有系统认知的朋友听。会从最基本的互联网概念说起,一直聊到我们身处的世界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

一般来说,我们总以这种眼光认知世界。

它是什么?它过去是什么?以此来判断它未来会是什么?这就是趋势。

也许你会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接下来就一个一个说说。

什么是电灯泡+?

什么叫降维打击?

互联网的基本发展路径是怎样的?

信息爆炸对互联网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如何重新定义自由?

何谓被动关系?

为什么社会到现在才能接受同性恋?

为什么说剩女宅男是这个时代的过渡产物?

社群与企业有什么区别?

IP是怎么回事?

第一节:什么是互联网

什么是互联网?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定义,但我最喜欢的一种比喻是冯仑先生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电灯泡+》提到的比喻。

现今的互联网+可以类比于当年电灯泡刚刚被发明的时代,所有的商业与电灯泡结合都会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在那个时代,餐馆通常只是一个供人们短暂停留吃饭的地方,而不是可以用作大规模公共活动的特殊空间。

那个时代的表演者一定是浓妆、重彩,而且要用面具来把人物的表情和样貌轮廓非常夸张地展现出来。

有了电灯泡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人们有了夜生活,餐馆开始让食客长时间停留。表演开始有了细微的表情。

而当一条街上的店面全都用上电灯泡以后,客户们终有一天会对电灯泡带来的新体验变得麻木。

互联网也是一样,终有一天,它将会成为我们习以为常的基础设施。

互联网+与电灯泡+都是技术的革新导致商业环境的改变,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它们的区别在于

互联网是一种信息技术,通过信息传递的高效,它改变了人与人的协作关系。

互联网的本质是一种高效的中介,它代替了其他低效的中介。

不知道您有没有看过一部中国有名的科幻小说,叫《三体》。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堪称互联网界的圣经。在这本科幻中描述了三体人灭亡地球人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其他的科幻作品。地球人联合起来,创造了一切能想得到的武器防御三体人,结果三体人用的一种武器叫“

二向箔”,当把它丢向我们所在的宇宙时,整个人类所在的宇宙都变成了二维的。

这就叫

降维攻击

在现实世界中,过去无论你的武功多么厉害,会使用长枪大刀,在机枪大炮面前,都是一样的。机枪和肉搏根本就不在一个维度。

从购物、打车到外卖、装修,互联网公司正在一个一个行业的颠覆,

在互联网的世界,要形成这种维度思考模式。

第二节:互联网的时间线

互联网在一个发展的动态阶段,要搞清其发展的趋势,在心中就需要有一个时间线的概念。

中间的红线代表现在,左边是过去,右边是未来。

在靠近红线的右方也就是诸多互联网人士判断的风口。

第一条趋势是互联网界理解的一般趋势,是从线下经济到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万物互联。

在线下经济的时代,价值向中心靠拢,不论是虚拟世界的大媒体还是实体世界的城市中心。李嘉诚曾说过:决定房地产价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

PC互联网时代是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的时代,决定价值的因素是流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流量、用户量指标可参考性越来越小,占用用户时间的多少是一个产品好坏的唯一标准。由于移动互联网才真正把人时时刻刻黏在网上,有一种说法是: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

随着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技术的继续发展,万物互联将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智能终端是人感官的延伸,业界大佬都将触手延伸到了这个领域。

第二个趋势线从互联网内容的角度来看信息爆炸的趋势。

PC互联网发展的初期是门户期,这个时代涌现了一大批门户网站,有网易、新浪、搜狐为代表的综合性门户,也有泡泡网、猫扑、汽车之家为代表的行业分类门户。这类网站的特点是不论是新闻类还是论坛类,都是以树形结构分类呈现,一般分为主页、二级分类、列表和内容几个层级。

随着信息量的指数级扩大,这种树形结构越来越承载不了,就迎来了搜索引擎的时代。搜索是将所有的内容当做一般对象,将信息结构扁平化,通过关键字来查询内容。这个时代迎来了谷歌、百度、大众点评、淘宝的时代。

信息爆炸还没结束,终于到了一次搜索也会有数以万计的时代,人们通过搜索无法找到合适的内容。精品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只有时间去精品中寻找精品。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内容时代——推荐。在这个时代找内容不需要全,而是先要找到信得过愿意跟的行业领袖,罗辑思维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他在商城里卖书,并非卖所有的书,而是一本一本的跟他的粉丝进行推荐。

消费模式随着社会物质丰富程度的增长而逐渐升级。2000年以前中国处于温饱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有比没有好,企业追求的是产量,追求性能差价格低的产品。

2000年之后中产消费逐渐增加,中产消费的特点是愿意为品质和体验买单。比如我们手上的IPhone,购买它已经不是购买功能,更是一种品质,甚至是拿出来摆在桌上的那一种体验(都懂的)。我们热衷于旅游、常识新鲜事物,这都是在为体验买单。

接下来的时代,将是社群经济的时代。这种消费关系的变化在第三节中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这里就不多讲了。总之就是有同样个性的一群人会自然的聚集在一起,他们彼此认同,彼此强化信息。

社群经济是共享经济的基础,虽然许多诸如信息共享和物品共享不需要建立社区。作为趋势的判断上来说,共享经济真正开始一定在社群经济成熟之后自然而然的到来。

共产主义、按需分配是当年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就能预见的未来,但当时他们的视野有限,看不到从温饱到体验到社群再到共享的发展趋势,以至于会认为推翻资产阶级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其实从现在角度来看,共享经济时代,已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分,或者说人们将会对私有财产不感兴趣。

生产关系的趋势关系到我们对自由的认知,不同的时代我们对自由的定义不同。详情请看上一篇《

重新定义自由

>>转到:重新定义自由

第三节:社群关系

接下来我们重点说说社群关系,这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的必然产物。

过去,我们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和经济关系。亲缘关系指的是我们以宗族、血缘形成的社会关系;地缘关系是因地域范畴形成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是我们以合同、经济目的达成的关系。

这三种关系的实例包括我们的亲戚、同学、同事、邻居关系,这几乎涵盖了我们的所有社会关系。而这些关系的共同点便是,在这些关系中我们无从选择,在这些群体中与我们志趣相投程度的比例符合正态分布。我们可以把这些关系统称为被动关系。

拿同性恋举个例子(这里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同性恋自古以来就有,其人数在社会中的占比几乎是固定的。

往前推50年,即使是自由开放的美国也不能接受同性恋。而到了今天,美国已经认可了同性恋婚姻,即使是儒家文化深厚的中国,理解同性恋也成了主流意识。这50年到底什么变了?我认为是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将这个场景具体化,假设你是天生的同性恋,常年住在一个一两百人的村子里,这个时候你敢不敢出柜,跟大家说你是同性恋?你绝对不敢,因为这一两百人是你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一旦你说出来,以同性恋存在的比例,有极大的可能所有人都会排斥你。

而互联网的发展给了另一种选择。你可以在网上找到至少一百个认可同性恋的同类,这时,你就敢于在原有的社会关系中挑明自己有别于其他人的特点。如果他们不接受,你还有这一百人作为社交关系的后盾。

所以同性恋开始公开的暴露自己,所以90、00后开始展露自己的个性,这一切的关系只因互联网让我们有了另一种选择。

这是一种趋势,人们逐渐背向被动关系,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同类在一起,社群关系就这样自然生长。

再看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说剩女宅男是这个时代的

产物。

,指的是过去少有,现在变多了,以后也会减少,这是趋势,为什么呢?

过去人处于绝对的被动关系中,没得选择,必须接受被动的社会关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一群不适应被动关系的人在网络上找到了自己认可的人群,他们可能是游戏公会好友,可能是论坛贴吧网友,总之能够互相认可。由于有了这种选择,他们如之前的同性恋例子一样,有胆量放弃原有的被动关系。

现在的互联网属于过渡阶段,虽然能帮人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但这群人分散在世界各地,这些群体只能在虚拟的网络上形成。随着这种趋势的继续演进,人们以后很容易在一个城市,在1小时生活圈找到这群人。这时候,人就不必要陷在网络上,而会更愿意走出来,与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

上面说的,正是从被动关系到虚拟关系最后走向社群关系的演进趋势。

90、00后是社群时代的原住民。从十来岁学会选择开始,就已经开始充分的展示。也正因为表现足够的个性,也更容易被类似的人发现而形成社群。

那非社群的原住民如何走向社群?他们是社会财富的拥有者,通过将资本转化体验,最终沉淀到社群中。

企业做品牌,社群做IP。企业和社群有什么不同?品牌和IP有什么不同呢?

企业是工业时代以契约和经济手段组成的人与人的共同体;

社群是信息时代以共同价值观组成的人与人的共同体。

品牌是企业建构的虚拟标示而IP更加人格化。

以手艺人为视角,观察传统企业和社群的区别。

在传统企业中,手艺人在品牌企业中打工,形成以企业品牌为核心的标准商品最终卖给用户。在社群经济中,手艺人聚集符合自身IP的社群,并与社群参与人共同打造IP化商品,最后销售给社群。

传统企业中,品牌是稀缺品

,占有商品的最大价值,品牌所有者因此获利。手艺人在企业中工作,不能完全按照自身性格设计和制造商品,才能得不到完全发挥,报酬按照劳动时间计数。品牌覆盖率越大,企业产量越高,边际成本越低,企业所有人获取越大价值。

社群经济中,手艺人是稀缺品

,各种互联网工具代替了原有的品牌中介。手艺人按照自身兴趣,并与社群参与者一起

设计和制造商品。手艺人的IP得到不断强化,社群参与者以人为核心,以共同认知和信念巩固社群关系。在社群模型中手艺人获得更大比例的价值,此价值直接由市场定义。

从这种关系的演变中能读到许多现在的流行词,包括

去中心化

去中介化

用户生产

本文引用了冯仑和刘润的一些观点

此次分享感谢壹木支持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