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谨慎手术,中医疗法安全又有效
文∣翟煦
摘自《老中医的传世小偏方》
【偏方一】
荔枝橘茴散。
【材料】
荔枝核5个,大、小茴香各5克,橘核10克。
【做法】
将上述材料研成粉末,用热红糖水调服5克,每天2次。
【偏方二】
茴楝茱萸膏。
【材料】
小茴香10克,川楝子10克,吴茱萸10克。
【做法】
将上述药材烘干后研为细末,以醋调成膏,用纱布包裹,敷于肚脐之上。
【爷爷问诊记】
一个周末,吴老师带着自己刚满2岁的儿子小强来到了爷爷的诊所。原来,小强半年前被检查出患有小儿疝气,按照医生的建议,吴老师让儿子在县医院做了手术。术后一切正常,吴老师心里非常安慰。没想到过了三个月,有一天儿子突然莫名其妙地哭闹起来,还不停地抓自己的裆部。吴老师一检查,发现儿子下身又出现了疝气一样的症状,连忙又带着儿子去了县医院。医生一看,说是上次手术没处理好又复发了,得再次手术。吴老师大吃一惊,跟妻子商量了好几天,又向亲戚朋友和别的医生咨询,最终决定放弃手术治疗方案,改为寻求中医疗法。吴老师几经打听,得知爷爷医术高明,连忙前来就诊。
爷爷查看了小强的病情,发现他得的是常见的腹股沟斜疝,便为他开了一剂荔枝橘茴散,将荔枝核5个,大、小茴香各5克,橘核10克研成粉末,每次用热的红糖水调服5克,每天2次。
小强服用10天后,疝气症状基本消失,也不再有任何身体不适。爷爷让小强又继续服用了5天,巩固疗效。近三个月过去了,爷爷几次打电话跟踪治疗效果,吴老师说儿子状况很好,一直没有复发。
【爷爷说中医】
爷爷说,疝气是指人体组织或脏器通过先天或者后天形成的身体薄弱点、缺损或者孔隙进入到其他部位。其主要表现是有一肿块于腹股沟区突出,有股部胀大感、拉扯痛或者疼痛感。主要类型包括股疝、脐疝、斜疝、手术复发疝、切口疝、腹股沟直疝、白线疝等。形成疝气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咳嗽、打喷嚏、腹部过肥、腹部用力过度、用力排便、小儿过度啼哭、妇女妊娠、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
爷爷说,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病因,中医有非常多的疝气治疗方法。荔枝橘茴散适应性强,茴香具有祛风散寒、止咳祛痰、健胃、止痛的功效,主治心腹寒冷,是治疗疝气最常用的药材。荔枝核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功效,主治睾丸肿痛、寒疝腹痛。橘核性寒,归肝胃、小肠经,有利气止痛、驱虫治癣的功效。而茴楝茱萸膏对于脐疝等也有很好的效果。川楝子味苦性寒,归肝胃、小肠经,具有利气止痛、驱虫止癣的功效;吴茱萸味辛性热,具有暖肾治疝、疏肝燥脾、散寒温补的功效,尤其适用于因肝肾寒气而导致的疝气疼痛、睾丸下坠等。
爷爷提醒,虽然手术是治疗疝气的有效手段,但对于小孩及老年人这两大易发多发人群而言,许多人的身体状况并不适合手术。小孩的器官和组织都非常细微,精管、精索动脉等十分脆弱,手术时稍有不慎,将导致小儿长大后不育;小儿手术时的全身麻醉也会损伤儿童的脑细胞,影响正常智力发育;婴幼儿不懂事,会疼痛哭闹,容易引发术后复发或其他并发症。年老体弱的患者进行手术同样存在较大风险。
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特殊人群应优先选择非手术疗法。当这些方法无效时,再考虑手术。不拖延过长的时间即可。
《老中医的传世小偏方》
作者翟煦
常见的材料,简单的操作,省时的方法,
爷爷从医几十年精心收藏,适合全家用的经典老偏方!
博采雅集
还原阅读本质
长按关注
点击“
阅读原文
”即可前往当当网购买《老中医的传世小偏方》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