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中药都是纯天然、安全无毒的,因而比西药安全,可以安心折用。尤其是喜好用各种中药煲汤、养生的广东人,在日常饮食中使用中药的频率更高。
那么,较之西药,中药真的更安全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频发,特别是
中药引起的肝损伤占药物性肝损害比例的20.04%-74.14%不等。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并非无毒,也不比西药更安全。中药和西药一样,都是属于有明白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药品,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认为“中药=无毒”绝对是误区。
因为任何药物都需经肝脏代谢,中药使用不妥同样会增加肝脏的代谢包袱,乃至导致肝损伤。
关于中药认知和使用,都有哪些误区?这些误区与肝损伤有什么关系?
警惕中药认知使用四大误区
误区1:把中药当滋补品持久服用
辨析:会无故增加肝脏的代谢包袱
在很多人看来,中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养生”,因而很喜好买中药进补。不少人明明身体健康,却把中药当成滋补品持久服用。
然而这样的做法在专家看来却是错误的。即使是中医,也考究“阴阳气血均衡”,缺什么才补什么。很多人本身感觉“身体有点虚”,却分不清晰毕竟是阴虚、阳虚、血虚仍是气虚,就乱“补”一通。有的人原本身强力壮,仅仅是感觉“补补总没害处”,就持久服用某种滋补中药。成果,无故增加了肝脏的代谢包袱。因此,必需戒掉“没事也吃中药”的习惯,有煲汤习惯的家庭,最好不要随便用药材煲汤。
误区2:用含中药的保健药养颜瘦身
辨析:苦寒泻下药仅实用于急性便秘
目前很多自称含有中药成分的保健品在市道上出售。其中,大黄、芦荟、番泻叶等,更被包装成了各种“润肠、通便、排毒、瘦身”的保健品,声称可以用于治疗慢性便秘、肥胖症等作用。因而,不少爱佳丽士选择服用这类保健品,但愿能够实现养颜瘦身。
但事实上,中医很是考究辨证施用。大黄、芦荟、番泻叶属于苦寒泻下药,仅实用于急性实热性便秘,对于虚性病症患者、老年人、慢性便秘者,并不实用。持久服用,可能会引起黄疸等急性肝损伤、肠道黏膜黑变病、免疫力低下。还可能导致女性月经过多引起血虚、卵巢受损引起闭经。
误区3:服中药时药量、时候随意
辨析:不少中药有毒性,过量会中毒
在临床上常常碰到一些患者,认为中药是用来调度身体的,那么药量和服药时候可以随意,有的患者乃至会自行加大药量,或者擅自多吃几天。
自行改变药时药量的做法绝对是禁忌。
在中药的使用中,产生不良反响的主要原因就是持久或超剂量用药。因为不少中药本身含有毒性,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肝脏本身就出格敏感、懦弱,永劫候或超量的药物代谢,很容易加重肝脏的包袱,使肝脏受到侵害,从而加沉痾情。
中药也要严格依照医嘱用药,不要随意更改服药剂量、时候和疗程。中药的剂量是有依据的,同样的中药,不同的剂量,在处方中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而有毒中药的剂量更是有严格要求,随意加大剂量就有可能引起中毒。好比,中小剂量的大黄,有利胆退黄泻下的作用,但剂量过大则引起胆红素代谢停滞,加重黄疸。
此外,服药时候也需注意。一般来说,中药宜在饭后30~60分钟内服用,以制止中药成分对胃黏膜的刺激;喝中药时不要喝酒,因为酒精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从而引起血药浓度过高,引起药物积储。
误区4:轻信偏方、秘方的神奇功效
辨析:大多偏方、秘方含有损肝药物
如今民间传播太多的所谓偏方、秘方,对于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而言,这些所谓的偏方、秘方有着一种神奇的吸引力。乃至有的患者宁可信偏方,也不愿信任医生科学规范的治疗体例。
但这种做法是有威海的。民间传播的各种偏方、秘方,大多数含有损肝药物。固然,偏方、秘方在个体人身上也许发挥了作用,但很可能只是偶合,并非意味着可以人人效仿。
并且,中医考究辨证论治。好比,如果是风寒伤风,出现咳嗽、咳清稀痰、流清鼻涕、恶寒怕冷等症状,但还用夏枯草、连翘、薄荷、桑叶这些辛凉的药,就会落井下石;如果是风热伤风,出现咳嗽、咳黄痰、流黄稠鼻涕、发烧等,却还用麻黄、桂枝这些辛温药,效果也会拔苗助长。
切忌擅自将中西药一起服用
“老人、小儿、体弱者、妊娠期、肝肾功效停滞者服用中药,需格外谨严。”因为儿童的肝脏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的肝脏代谢功效下降,妊娠期妊妇的身体前提特别,而糖尿病、慢性肝炎患者等因为疾病原因造成肝脏功效受损的慢性患者,因为持久服用一种或多种药物,更容易受到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
因此,这些人群在使用中药时,要出格慎重思量,尽量少用或不消肝损伤性药物,如需持久使用中药,出格是有肝损伤的中药时,最好能定期监测肝功效,并在医生的引导下准确服药。”
如果是中西医药物一起服用,一定要咨询医师或药师的建议。有些药物单独服用,对肝脏的危害不大,但同时服用,药物之间可能产生彼此作用,引起肝脏损伤。因此,结合用药时,一定要思量药物的彼此作用,制止肝毒性的堆集。
如果在中药服用历程中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胃脘不适、皮肤和巩膜黄染、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要警惕可能出现的肝损伤,应当即就医查抄。
另外,购买中药材要到正规经营场合,因为中药同名异物、异物同名的情况很多,如果没有一定专业常识,难辨真假,加之中药的产地、种植、采收、炮制等不同,会导致药材的质量七零八落。
文/广州日报记者黄蓉芳
通信员何紫凝、伍月红
想了解更多健康保健知识,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广医三院”微信吧~~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