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关于亚洲人群中骨矿物质密度(BMD)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性的意义,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目的: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BMD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在群体水平上的相关性。设计和环境:这是在中国沈阳进行的一项基于社区的横断面研究。
参与者:
共计研究了385名年龄为37-87岁的中国女性和男性。主要结局衡量指标: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定了全髋关节和腰椎处的BMD。测定了受试者的踝肱指数(ABI)、脉搏波速(PWV)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采用了多重回归分析来研究相关性。采用方差膨胀因子、条件指数和方差比例来检查多重共线性。采用了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回归来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结果:
正常BMD、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组的ABI、PWV和CIMT没有差异。根据年龄调整后,女性的全髋关节BMD与ABI是相关的(r=0.156)。性别特异性模型根据受试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状态、饮酒情况、绝经期状态(女性)、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清尿酸、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高敏C反应性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进行了调整。根据年龄调整后,女性的全髋关节BMD与ABI之间存在相关性(ABI每降低1SD:-0.130g/cm(2),P=0.022),但全因素调整后这种相关性的显著性水平仅达到了临界水平(P=0.045)。无骨折病史的受试者中,全因素调整后全髋关节BMD和腰椎BMD与ABI、PWV和CIMT之间没有相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与ABI、PWV以及CIMT之间没有相关性。
结论:
根据ABI、PWV和CIMT判断,BMD偏低并不会导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专家点评:
申向民
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这篇文章探讨总结了BMD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在群体水平上的相关性,提出了根据AML、PWV和CIMT判断,BMD偏低并不会导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结论,为骨质疏松与冠心病的防治开拓新思路,分析骨密度各个测定部位在冠心病预测中的意义及骨质疏松在冠心病发病中所占的比重。众所周知,男女冠心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糖尿病和骨质疏松。高血压病、冠心病、吸烟是男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则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病。老年骨质疏松是全身性疾病,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男性患者冠心病与骨质疏松无明显相关性;在女性骨质疏松组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占重要的地位。但BMD偏低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体重、吸烟状态、饮酒情况、血压、血糖、血脂)有待进一步探讨。
刘亚辉
湘雅二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BMD偏低不会导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但是,骨质疏松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早期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比较隐匿,常缺乏临床症状,许多动脉硬化患者常到万年才有明显症状。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早期动脉硬化的检测方法,对动脉硬化的程度给予评估,以便尽早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检测是早期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踝肱指数(ABI),脉搏波速(PWV)是用于衡量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
动脉脉搏速(PWV)是指脉搏在一定时间内沿动脉壁传导的距离。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动脉壁的顺应性和弹性状态。血管扩张越小,弹性越差,脉搏波的传导速度越快。研究发现,baPWV不但与许多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且与许多晚期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是动脉硬化的一个新的危险预测因子。
更多最新文献,全文获取,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