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丨秋季养生,这些食谱不可错过 收藏丨秋季养生,这些食谱不可错过收藏丨秋季养生,这些食谱不可错过

收藏丨秋季养生,这些食谱不可错过

我们都说养生是随着时令而进行的,到了秋天,养生方式又与夏天不同,最近秋意越来越浓,秋季养生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北芪是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喝?

秋季养生到底是什么?

如何科学地进行秋季养生?

今天我们有请

潮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苏丽湘

为我们解答。

Autumn

与苏医生面对面解疑答惑

什么人适合吃黄芪,它有什么功效?

黄芪:

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脱疮生肌的作用。

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

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

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

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

有上述症状的人,秋冬吃些黄芪有益处。

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在金秋时节,在养生方面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即秋天是一个从容平和,静待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秋阳猛烈、秋风劲疾、久晴无雨,故秋气主燥,肺属燥金,其应秋。

秋季的作息睡眠时间有何讲究?

顺应秋季特征而养生,夏天的时候起居上可能大家都会晚一点谁,早上又会早一点起床。

到了秋季,就要早一点睡了。

起居调养:

做到早睡早起

,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充分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建议在10点前睡觉,最迟不应超过11时,6时起床。

说到秋季起居作息,有一句话经常被老人提起,就是“春捂秋冻”,秋天,不要太早添衣服,但是我发现我感冒了,所以对这句话很有质疑。

“春捂秋冬”,操作上大家都懂,但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是给身体一个逐渐感知自然变化的过程。

天气渐冷,身体要尽快树立起御寒的屏障,但刚过去的夏天,毛孔是开着的,到了秋天该闭上了,这个时候晚一点穿厚衣服,是为了让身体能清晰感觉气温的变化,知道天气冷了,及时树立屏障,如果这个时候的衣服过厚,一方面是毛孔仍旧是开的,反而容易受凉,另一方面,身体也会产生错觉而没及时御寒。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秋天的衣服不要急于添加,需要逐渐的,特别是年轻人,身体好的,让身体有个适度受凉的机会。

秋季老年人便秘要怎么办?

秋季天气干燥,燥热伤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下移至大肠会使肠内干燥,进而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调,出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的便秘情况。

中医治疗便秘主张以滋阴润燥,补气养血为主。

对于无器质性病变的慢性便秘患者,可以中药调理及穴位按摩。

在生活习惯上,首先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生活有规律,生物钟稳定,大便规律也趋于稳定。

其次,需要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有耐心,有信心。

再者,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久忍大便,排便时需要专心。

另外,一定的运动也可以增强肠蠕动,利于排便。

也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缓解——

穴位按摩支沟穴

支沟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具有调节上、中、下焦脏腑功能的作用。

通过调理三焦的气机,达到调节大肠的功效,大便自然就通畅了。

支沟穴又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善治咳喘。

另外,对于头痛、耳鸣耳聋、目赤、咽痛、声音嘶哑、胁肋痛、腕臂无力等问题,该穴也有一定的疗效。

定位:

支沟穴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的位置,左右各一。

针对秋燥所引起的便秘问题,老人不妨多按摩支沟穴。

在尝试排便前,可用拇指按压支沟穴,由轻到重,直到有酸麻胀痛感,反应灵敏者,10~15分钟后可感到肠蠕动开始加强,可开始尝试排便。

关于凉噪和温噪,日常有什么方法进行对症调养吗?

果蔬方面:

防治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荠、番茄、萝卜、百合。

防治凉燥可选柿子、石榴、广柑、苹果、白果、核桃、银耳、藕、胡萝卜等。

秋季养生的饮食推荐有哪些呢?

饮食调养:

进入秋季,气候开始转凉,进入“阳消阴长”过渡阶段。

秋季饮食养生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饮食养生应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

养生的食疗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既要营养滋补,又要易于消化吸收:

秋冻季节,人们便习惯地想到要补养。

秋季饮食原则是既要营养滋补,又要容易消化吸收。

②少吃辛辣食物:

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

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气太盛。

再者,受秋燥的影响,人体在秋季也容易出现津液、阴液亏损的情况,过度进食辛辣食品会导致人体的阴津进一步亏损,在秋季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

③甘淡滋润:

《饮膳正要》说:

“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就是说,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白萝卜、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的食物,既可益胃生津,

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秋燥带来肺及胃肠津液不足常见的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等身体不适症候,可多吃具有润肺润燥的新鲜水果如:

梨、柿、柑橘、香蕉等;

果蔬则可多食萝卜(萝卜俗有“秋冬萝卜小人参”之说,秋季食用萝卜能清火生津、顺气化痰、消积食等)、胡萝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及豆制品,还有食用菌类、海带、紫菜等。

且瓜果蔬菜中备有的丰富水分、维生素、纤维等,对预防秋燥所致出现的口鼻目干、皮肤粗糙、大便秘结等现象大有裨益。

④早上喝粥:

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喝些热药粥对身体有很多好处,因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目前较为推崇的粥有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⑤应忌苦燥:

中医学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

根据五行五味生化克制的关系,苦味对肺气有抑制作用,且秋季燥邪当令,肺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而导致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复发或加重。

因此,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苦燥。

秋燥食谱推荐:

温燥——沙参玉竹老鸭汤

功效:滋阴清肺、养胃生津

食材:老鸭半只,玉竹30g,沙参30g,生姜3片,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老鸭去毛及内脏洗净。沙参、玉竹洗净。老鸭切成块,用水浸泡去掉血水。锅中加入适量冷水,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再煮一会,撇去表面的油。把洗净的沙参、玉竹、姜片放入。再加入一点料酒。再用小火煮一个半小时,出锅前加盐调味。

凉燥——苏叶杏仁茶

功效: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食材:苏叶10克,甜杏仁8克

制作方法:热开水适量,放保温杯或茶壶中冲泡5分钟;或直接用适量水同煮,煮开后5分钟即可。

苏叶辛温不燥,解肌发表,开宣肺气,使凉燥从表而解,杏仁温润,宣肺化痰。苏叶杏仁茶适合凉噪,就是咳嗽痰稀而少,咽干,苔白,拿个镜子看看自己的舌苔看一下。对症用方。

消化道疾病饮食

消化道炎症或溃疡:早晚温差较大,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降低导致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和原有溃疡病的复发。

因此,应防腹部受凉,注意饮食调养,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不要吃冷、过烫、过硬、过粘、过辣的食物,更要戒烟禁酒。注意保暖,生活要有规律;

茯苓、芡实、山药、豆角、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神农本草经》更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因此药膳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关于消化问题,孩子常见的就是小儿腹泻。

秋风渐起,每年秋冬季节(10月至次年2月)均有一个婴幼儿腹泻的发病高峰,我们通常称之为“秋季腹泻”。

小儿肠胃的调养食谱:

参苓白术猪腱汤材料:猪腱肉100g,太子参5g,茯苓10g,白术5g,鲜山药15g,莲子10克,白扁豆8克,生姜1片,蜜枣1枚,食盐适量。

做法:猪腱肉洗净、切块;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莲子、白扁豆蜜枣洗净,清水浸泡30分钟。上料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文火煲1.5-2小时,加食盐调味。

功效:健脾益气。

老人便秘养生食材

银耳杏仁糊

材料:黑芝麻30克、粳米30克、白糖10g,杏仁10克、银耳10克,当归5克

制作方式:将黑芝麻、粳米、杏仁、当归烘干研成粉末,银耳用温水洗净、发涨,熬成羹,用清水煮成糊,加银耳羹,早晚服用。

秋天皮肤干燥食疗方推荐

黑芝麻粥

材料:黑芝麻25克,大米适量。

制作:大米洗净,加入黑芝麻,再添适量的水煮成粥。

功效:补肝肾、润五脏。

黄精枸杞粥

材料:黄精、枸杞各20克,粳米50克,红枣10枚,红糖适量。

制作:粳米洗净,加入黄精、枸杞、红枣和红糖,加水煮成粥。

功效:养血。

END

版权声明:

版权归潮州市广播电视台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本台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