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陶金王丽
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用了胰岛素治疗,血糖就会控制好。于是
临床上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素用量过大,常出现低血糖反应。但
有的糖尿病人明明晚上发生了低血糖,但第二天监测空腹血糖却发现血糖依旧很高,于是又盲目加大胰岛素的用量,结果则使病情更为恶化。
比如这位任阿姨,一直在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进行治疗控制血糖。住院时血糖较平稳,但出院回家后血糖不稳,自行加药,导致血糖波动大。
71岁的任阿姨,糖尿病史已有10年。曾多次在兰州瑞京糖尿病院进行血糖调整与治疗。3年前任阿姨血糖开始大幅升高,来院治疗时,主治医生陶金看了任阿姨之前的病例,决定为其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治疗,治疗后的任阿姨血糖控制平稳。可出院后,任阿姨的血糖控制不佳,血糖较高,血糖空腹为8-10mmol/L,餐后2小时12-15mmol/L。任阿姨自认为是胰岛素剂量不够,自行将胰岛素剂量增加到“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甘舒霖30R)早22u、晚18u,出现了早晨空腹血糖高,但凌晨3:00左右血糖低的情况,不得不到医院治疗。
住院问诊时,任阿姨说自己在午餐前及凌晨3-4点会出现心慌、手抖等症状。住院后,陶金医生多次监测任阿姨血糖,观察其血糖变化,发现她血糖变化很大,空腹血糖为9-12mmol/L,早餐后8-12mmol/L,午餐前4-6mmol/L,午餐后9-11mmol/L,晚餐前4-6mmol/L,晚餐后8-10mmol/L,睡前6-8mmol/L,凌晨3:00血糖3.8-5.2mmol/L。经过多次观察总结,发现任阿姨的血糖自晚餐后到凌晨3:00血糖会持续下降,次日空腹血糖却有明显升高,这应该是夜间胰岛素过量引起“苏木杰效应”。
随后,陶金医生向任阿姨详细讲解了胰岛素的起效时间、作用高峰以及持续时间与血糖变化之间的关系,解释道:“由于您晚餐前胰岛素过量,引起晚餐后到凌晨3:00血糖持续下降,在凌晨3:00左右出现了低血糖,而低血糖过后会出现反射性高血糖,就表现为次日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情况,要避免出现夜间低血糖的情况,应减少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或睡前加餐。”
几天,陶医生为其调整了胰岛素皮下注射的剂量,任阿姨未再出现夜间低血糖,血糖控制也较平稳,予以出院。
糖尿病患者出现
苏木杰氏”反应大多是因为胰岛素用量不当,或没有按时加餐,体力活动增加引起的。
陶医生说:“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不能只靠药物,而是要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相互配合。控制血糖,也不一定要按医嘱严格执行药量,但应把握升降糖因素的平衡,才能使血糖平稳。只有将饮食、运动、药物三者综合起来,在一个或两个因素影响血糖时,另一个因素也应相对调整。如当主食量减少,运动量不变时,胰岛素应比平时少一些;或当主食量减少,胰岛素不变时,运动量应比平时少一些,这些都可使血糖平稳。
陶金医生接诊糖尿病患者
相关链接:
一、血糖的来路
血糖的来路主要有两条。
空腹血糖来自肝脏
:肝脏贮存很多被称之为肝糖原的“糖类物资”,当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足以(不吃饭、空肚子)满足身体所需时,为了给身体持续供给血糖能量,肝糖原会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构成了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来自食物。
包括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通过身体加工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构成了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高的原因不同,也有真有假。真假高空腹血糖的处理南辕北辙,因此处理之前一定要先“打假”。
苏木杰现象,就是
假的空腹血糖高。
二、什么是苏木杰反应?
苏木杰现象指由于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用量过大或进餐减少、过度饥饿而引起夜间低血糖,继而出现血糖反跳性升高。如下图: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性调节,以避免机体因持续低血糖而发生危险。当发生低血糖后,身体内的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与此同时,胰岛素分泌也受到抑制,以此帮助身体纠正低血糖。部分病人无法感知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或是有些患者并未觉察到夜间出汗、做恶梦等低血糖征兆,而忽略了低血糖的发生,这样就出现了空腹高血糖的问题。
三、应对苏木杰反应的办法:
要排查这种情况的方法是监测凌晨3—4时的血糖水平,若凌晨血糖偏低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
专家指出,对于有“苏木杰氏反应”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应适当减少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的用量,并注意睡前适当加餐,以防止夜间低血糖。
如果忽略了“苏木杰氏反应”,看见空腹血糖升高就盲目加大降糖药物的用量,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糖事件,甚至危及生命。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