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义堂老年健康微信书100条
1.人活百岁不是梦
人活百岁是有科学根据的。人的自然寿命应在110岁以上。这是专家根据3种计算方法研究得出的结论。按生长期计算,人的自然应是125至175年;按性成熟期计算,人的自然寿命应在110至150年;按细胞分裂次数和细胞分裂周期计算,人的自然应是120年。其实,百岁高寿者,古今中外大有人在。目前,我国百岁老人有4000多人。当然,要长寿,就要自觉保持乐观情绪,讲究养生之道,与疾病、衰老进行斗争。老年人一定要树立长寿之志,切实从各方面加强科学的养生保健,为实现人类的自然寿命而奋斗。
【长义堂说】人之寿命,当在百岁。
2.寿要健康又健美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但希望提高寿命,而且希望提高生命的质量。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这就需要一个新的理念,那就是老年人不仅要长寿,而且要健康地长寿,健美地长寿。所谓健康地长寿,就是没有疾病,没有衰弱,保持体格上的健壮;健美地长寿,就是要活出老年人的丰采,保持健美的容貌、健美的语言、健美的文化、健美的心灵。显然,这是老年人健康生活的更高境界。体格上的健壮,要靠锻炼,靠科学地养生、保健;心理上的健康则要靠学习,靠沟通。多出去走走,开阔眼界,对于提高修养、丰富情操、拓展胸怀、获得信息极有好处。它可以帮助老年人对生活增加新的感受,拓展更深刻的精神空间。
【长义堂说】寿命要长,质量要高。
3.顺乎自然人长寿
对于养生,人们各有各的看法。但英雄所见略同,许多长寿者都认为养生不必有过多的禁忌,以顺乎自
然为好。人体的差异性很大,没有一成不变的养生之道和长寿秘诀。在养生问题上,不要有那么多禁忌,搞那么多条条框框、清规戒律,不要强迫自己做那些难以做到的事。保持精神愉快,乐观豁达,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香,有问题则设法解决,有困难则努力克服,干什么就专心干,心平气和,从容处之。这样符合自然规律,焉有不长寿之理?当然,这里所说的顺乎自然也是相对而言,如果因为有病或其他原因,医生嘱咐忌吃某些食品、减少某些活动,那就另当别论了。
【长义堂说】养生之道,法于自然。
4.养生之法惟清淡
老年人一定要讲究清淡,一是饮食的清淡,二是欲念的清淡。饮食清淡,主要讲的是味道的清淡,不要太多的肥甘厚腻;欲念的清淡,讲的是寡欲、寡思,少想些不该想的,少管些不该管的,少起些不该起的欲念。对大多数已步入老年之门的人来讲,清淡远比奢侈要好得多。
清淡比奢侈要稳:一天的大鱼大肉比一天的粗茶淡饭,肯定后者更利于老人脏脾,吃起来更放心。欲念的清淡可以使人心静。心静,火就少,病也就少。饮食清淡,可以减少食火;欲念清淡,可以减少心火。对老年人肾水渐少的特定体质,当然火少总比火大好,否则水火不平衡,老年疾病丛生。
【长义堂说】长寿老人,生活清淡。
5.人若从容寿延年
从容,即舒缓、冲和、泰然、大度、恬淡之总和。从容之人做事不急不慢、不躁不乱、不慌不忙、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不愠不怒、不惊不惧、不暴不弃。虽遭挫折而不沮丧,虽然成功而不狂喜。从容,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气度、修养、性格和行为方式,而且是一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要的有节律的、和谐、健康、文明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从医学上探根求源,从容之人能相对地保持心态平衡,较好地协调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的关系,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秘系统常处于一种很有规律的缓释状态。因此,从容之人心脑血管和其它器官受刺激的次数相对显著减少,气血冲和则百病难生,这是从容者多长寿的奥秘所在。从临床可以看到,患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者往往都是A型性格的人,这种人处事急躁、易冲动、忙碌不堪、缺乏从容的气度。而从容之人则很少患高血压和心脏病,也很少患恶性肿瘤和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
【长义堂说】从从容容,病少寿长。
6.工作到老也长寿
晚辈对长辈的孝顺和照顾是应该的,老人适当休息更是无可厚非。但是,要从健身养生角度来讲,还应提倡:“坐”到老不如“做”到老,享清福不如动动骨。这是因为:其一,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包括心理上的,也包括生理上的。人一旦有了享清福的念头,便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懒惰情绪,这种情绪会让人精神不振,天长日久,生理上也会缺少一种兴奋的状态,最终导致未老先衰。其二,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元气
(也叫做真气)需要不断地得到空气(通过肺呼吸得到)和谷气(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得到)的补充,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所以,人需要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各种体育锻炼,以此提高自身的肺活量及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一般体力劳动者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其身体都比较健康长寿,道理也在于此。
【长义堂说】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7.勤奋工作益身心
工作可排除人们孤独和忧郁感。当人们百无聊赖时,不是感到快乐而是觉得烦恼和孤单;而忙忙碌碌的人则往往是最快活的人。许多热爱事业并有成就的人,常常会觉得最快乐的时光在艰苦工作的时候。工作在人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人们能与社会广泛接触,参加集体活动,得到友谊、温暖和真诚。这对身心健康有益,因而不容易患病。
【长义堂说】勤奋工作,创业益寿。
8.好好学习度余年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周总理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对于老年人来说,当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了,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就有个不断学习的问题,不断适应的问题。要赶上时代,要适应生活,只有不断学习。而且,学习还是长寿的有效措施之一。读书求知,渐而深明天下事理,使精神和思想有所寄托。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生活的老人对待晚年应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而学习可以使人奋进不已,视野开阔,永葆青春,对健康长寿有利。因此,老年人不要忘了“活到老,学到老”。当然,老年人学习也要讲究个方法问题,即学习的节奏不宜过于急迫,学习的内容材料最好是和过去知识经验有联系的,如果注意学习方法,则学习效果更佳。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勤于笔耕,当他年至66岁时,“身杂老农间”,看书,写作爱国诗篇。同时他在案几旁备一笤帚,学习倦了,就洒水扫地,活动身子,以加速血液循环,消除大脑疲劳。可见,陆游深知“练学”和“练身”是相辅相成的。正由于此,陆游一生颠沛流离,而竟然能活到85岁的高龄,这些难道不值得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借鉴吗?
【长义堂说】好好学习,充实长寿。
9.写字画画养生道
书画家多长寿,如唐朝书法大家柳公权活到88岁,欧阳询活了85岁,颜真卿活了76岁,明朝文微明活到90岁,董其昌为83岁,清代吴昌硕83岁,现代书画大家长寿者更为多见,如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黄宾虹等等都是有名的寿星。健康专家研究得知,书画是一种集肢体活动和全身气力于笔端的艺术活动,“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功而送之。”书画活动如同打太极拳,其架式和气势与太极拳、气功相比有异曲同功之妙。书画又能调节情趣,丰富生活,使清志舒畅,精神向上,进而战胜疾病,健康长寿。
【长义堂说】写字画画,艺术养生
10.引吭高歌益身心
唱歌有益健康并非神话,亦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古代医学家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律原》医著中指出,音乐中的十二律之神物,可通天地而合神明。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音乐的速度、旋律、节奏可起到调节生命节律的作用,由于音乐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特别是情绪活动,因此,人们能够用音乐来改善和调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进而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一位音乐心理学家说:音乐使你兴奋,也使你自省,
你变得更能认识自己,更意识到你在做什么,其结果是使你更乐观。音乐就是通过其旋律、节奏、音色等均衡
作用,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促使心理平衡而达到治病目的的。另外,唱歌既可以使声波传入脏器,引起平滑肌的振动而增强心、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声带振动扩张肺部,兴奋胸肌,增加肺活量。现代的音乐治疗把音乐作为一种活动疗法,即通过具体的音乐活动来求得治疗的效果,不仅把音乐当作一种艺术,而且作为一种科学来对待。
【长义堂说】引吭高歌,娱乐健身。
11.正确发声健身体
正确的发声能振奋情绪有益健康。第一,发声可增加呼吸量,吸入大量氧气,激活新陈代谢。成人一次呼吸约吸入300CC空气,唱歌时可增加到7~10倍。第二,发声能松弛神经、调节情绪,消除紧张和疲劳。有研究表明,喜欢卡拉OK的人,通过歌唱能激活其免疫系统。但声带使用过度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声带反复剧烈振动会导致声带干燥,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咽喉粘膜干燥也容易繁殖病毒。所以保持咽喉湿润,能预防感冒。为避免咽喉干燥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上。外出时戴口罩,或用手帕掩口。勤漱口,咽喉不适时,可含些润喉糖,补充分泌液,也能取得保护咽喉的效果。
【长义堂说】声可养生,方法要对。
12.人到年老应护嗓
人到老年后,机体各器官功能都会衰退,发音器官———喉也是一样,如果不注意保护嗓子,发音过多、过劳,会出现声音嘶哑,形成哑喉咙。喉是重要的发音器官。发音的时候声带向中线移位,声门闭合,气流从肺部呼出冲击声带,就发出声音,再经过喉腔、咽腔、鼻腔及胸腔的共鸣作用,加上唇齿的协调配合,便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其中声带的长短、厚薄、张力及弹性等对发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年人的喉粘膜萎缩,喉部的神经系统控制能力下降并且声带老化,声带及纤维数目减少使声带肌松弛弹性减低,运动能力差,因此出现音量变小、发音无力、音质下降,缺乏声音的抑扬顿挫。声音嘶哑是嗓音疾病的常见症状,一般来说,由喉部的急性炎症、喉结核、声带肿物如息肉、小结、喉部的良恶性肿瘤及精神、神经等因素引起。值得警惕的是声音嘶哑有时成为肺部、食道及纵隔等处肿瘤的早期信号。由于这些部位的肿瘤压迫喉返神经,而喉返神经是运动神经,受到压迫便造成声音嘶哑,因此50岁以上的老年人,持续声音嘶哑超过1个月以上者,应提高警惕及时检查。延缓嗓音的衰老,首先要预防呼吸道疾病。要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另外要多饮水,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清淡、清凉食物及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注意室内环境和卫生,防止室内干燥。
【长义堂说】小心说话,保护嗓子。
13.悠闲垂钓保健方
传统医学举荐钓鱼是一种很好的医疗保健处方。它能祛虑,平衡心态,解除心脾燥热。现代医学把生理、心理和环境三种因素确定为人体致病的机理。而钓鱼恰对这三种致病机理具有抗、控、防的效应。许多有着多年钓鱼经历的人这样总结:钓鱼是一项多功能的文体运动,静中见动,集锻炼与娱乐于一身,其中的乐趣只有钓鱼者才能体验到。人们还对钓鱼总结了三乐四得:独钓有静乐。群钓有同乐、竞钓有比乐。一得精神愉快,身心健康;二得鱼鲜美味,补充营养;三得新鲜空气;四得充实生活。
【长义堂说】钓鱼得寿,优哉游哉。
14.静养健脑又提神
在《大学》一书中,孔子曰: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说,入静在学习创作、开发智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郭沫若在《静坐的功夫》一文中指出: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诸儒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是从禅而来,但我觉得,当渊源于颜回。《庄子》上有颜回坐忘之说,这
怕是我国静坐的起源。颜回的静坐外忘其形,内超其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它表明静坐可以达到高超境界。静坐、静养中还可冥思遐想,以意志与疾病作斗争是理想的心理疗法,也是松弛思想的一种体操。冥想时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想象绮丽的风光、美妙的鸟语、灿烂的星光、壮丽的山川等,这些对健脑提神大有好处。
老年人肌肉弹性降低、骨质日益疏松,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增加,所以应在静养中适当运动,动静结合才更有助于益寿延年。
【长义堂说】沉坐静养,心旷神怡。
15.老人闲聊少言病
人到老年,身体衰退,易生疾病,十分自然。生生死死也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老人有病向人们倾诉,希望得到关注和同情,也是情理中事。然而,老人聚首,左一个病患,右一个肿瘤,或者等老病卧床上,或者等老命归黄泉,这类话题议论多了是很欠妥当的。人步入老年,精神健康很重要。精神愉快,心情达观,思想开阔,积极向上,就能生活快乐,健康长寿,颐养天年。倘若满耳听的是老人对于病的哀愁,满脑袋装的是老人的死讯,就会使听者头上阴影笼罩,精神恐惧紧张,心里担惊受怕,感到生活无味,日薄西山。这样,只能加快老人的衰老,甚至诱发病痛而威胁生命。老人闲聊少言病,最好不言病,并不是要求有病不说,有病不治,而是不要把病患当做谈论的主题,说个没完没了。我们主张老人在一起时,多搞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交流一些热爱生命、积极养生等话题,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共同欢度晚年。
【长义堂说】交谈是好,内容要好。
16.莫把老龄挂嘴边
人到老年时,最好忘记自己的年龄,因为这样做的好处是,他不至于变得消沉、变得经常唉声叹气他说:“年过花甲了,老了”,老成为束缚一部分老年人生活的绳索。在这条绳索下,他们过着苟延残喘的生活。有的老年人总认为已进入风烛残年,好像时时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因此,老年人最好忘记自己的岁数,以哈里•利伯曼为榜样,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力求老有所为。其实,年过七十现在已是平常的事,人生百岁也不足为奇。我们为何只因一个“老”字,就止住了向人生终点冲刺的脚步呢?当然每个老年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在老有所为上应有所差异,但有一点应是共同的,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尽可能地去为社会做点贡献,这样才活得有价值。古人所云:“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是很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的一句名言。
【长义堂说】忘却年龄,身心轻松。
17.他人变故自泰然
很多老年人有触景生情的习惯,
每当看到别人生病或故去,就要联想到自身,怀疑自己也患病。其实大可不必,年纪大的人,一定要正确对待生离死别,“生、长、壮、老、死”,这是人的生命必然要经过的历程,对任何人都一样,关键是要正确对待。正如毛主席所说:“无数革命先烈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血迹,高举起他们的旗帜,继续前进吧!”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也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因此,老年人绝对不能因为老而伤感,还要继续焕发“第二次青春”。
【长义堂说】他人变故,己莫忧之。
18.赴宴留餐老不宜
因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而赴宴留餐,与亲友团聚,免不了要饮酒饱食,加之交谈时间长,精神过于兴奋,情绪过于激动,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粳塞或中风等意外,甚至危及生命;对于那些被
确诊为冠心病、高血压或曾发生过中风者,要倍加注意,即使没有发现什么病的老年人也不可忽视。因为在餐桌上首次发生心血管和脑血管意外者并不少见。因此,老年人最好不要经常赴宴留宿,必须去时,应控制情绪,严格限制酒量,并且不要吃得太饱,并携带必要药品,以备急用。
【长义堂说】赴宴留餐,老要小心。
19.老伴不要分床眠
时下,有的老年人认为过去住房小,现在住房宽敞了,老夫妻分房而睡“自由”;也有些认为分床而眠,有利于休养生息,是一种养生之道。事实上,老夫妻分床而眠对健康是不利的。首先不利于身心健康。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单调分床而眠难免会增加孤独、空虚和失落感,久之会引发忧郁、失眠等症。其次不利于互相照顾。老年人长夜中如遇有头痛气喘或突发急病,难以及时发现。再次不利于情感生活。老夫妻长期停止性生活,会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有关资料证明,禁欲者衰老与死亡率比正常人高30%以上
【长义堂说】年少一床,年老不分。
20.适当肥胖能长寿
人们总以为,干金难买老来瘦,事实上,这并不完全正确,国内外医学家通过大量资料统计分析及临床观察后指出,长寿的秘密恰恰在于适当的胖。专家们说,高血压和糖尿病与体重增加有关,但糖尿病、高血压与冠心病也并不完全由肥胖所致,还存在其他一些病理因素。医生们发现,糖尿病患者中至少有五分之一是瘦弱型的,而高血压在消瘦者中更是经常见到。
【长义堂说】胖能长寿,只要适度
21.节制能量更长寿
法科学家在研究生命本质时发现,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生活能,此能一旦释放完毕,生命即告结束。在影响人体生存能释放速度的谙因素中,环境与人体的温度至关重要。如寒带人较热带人寿命长,山区人较平原人活得更久,即得益于环境气温低,生存能量释放慢。不过,这些尚属纸上谈兵,但节食以减少体内热量,坚持游泳或冷水浴,多做小运动量活动等较为现实的节能措施,倒是值得先行的。
【长义堂说】能量守恒,节制延年。
22.保持体重中年起
步人中年,有人便开始"发福"。在男性,脂肪多沉积在腹部;在女性,脂肪多沉积在乳房、臀部和大腿上部。一般来说,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时称为肥胖。肥胖的最大危害是它会带来许多老年性疾病,容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痛风、胆石症和胰腺炎等病。另外,老年人体重超重还会增加脊柱和关节的负担;容易发生背痛、关节炎和关节变形等。保持适度体重的理想办法是: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
【长义堂说】保持体重,不分男女。
23.养生过度损健康
人老了,不要把养生作为生活的惟一追求。过分执著养生,甚至定出种种规章、禁忌,活得并不自在。稍有不适便忧心忡忡,这样的心态对健康极为不利。老年人应该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掌握必要的医学常识;让身心处于轻松状态,做些令精神愉悦的事,潇洒并快乐地活着——这才是最好的养生。
【长义堂说】养生保健,不可过度。
24.敬老不可太过分
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老人很怕自己成为负累,很希望能为家人和社会做些什么,他们不需要被当作小孩那样照顾,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虽然老人在身体上显露了弱势,但在心理上依然是有自尊的人。所以,在和老人相处时,需要掌握老人的心理,和他们平等地商量,让他们感到作为一个家庭成员,拥有发言权,需要为家
庭思考许多问题,而不要以“没你什么事儿”的态度对待老人。被过分尊敬与被冷落产生的效果很近似,都是一种隔膜和疏离,因此,不要对老人过分“尊敬”。
【长义堂说】尊敬老人,不可过分。
25.养生之根德润身
在道德修养与健康、养生和关系方面,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和养生家都把养性和养德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同情、友爱的情感。寿,则有两层含意:其一是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也就是说,有些人他们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但他们的业绩和英名却可以传之久远,其寿可以说超过常人。
【长义堂说】流芳百世,修德养性。
26.写个笔记记保健
保健笔记对于那些身患多种慢性疾病的人尤为重要。老年人的笔记可以自己写,也可以由子女、老伴或其他人写。大体上可以写以下内容。饮食情况:包括食欲和每日吃的主副食数量;精神状况:是兴奋还是消沉或病痛;大小便:次数、颜色等;活动情况:散步、游泳、打太极拳及其他活动后的全身感觉;生活规律:即日常主要活动的作息时间、生活内容或者交际圈子、娱乐方式、心得等;睡眠、洗澡:睡眠是否借助于催眠药物,洗澡时是否有头晕、心慌等现象;诊治记录:可记载治疗各种疾病的情况,每次就诊医院、科室及身体检查的主要数据,平时所用药的名称、药量、感觉或反应等等。老年人写保健笔记,可以作为加强自身健康的一项基础工作。笔记不同日记,即有事而记、逢感而写。当然能做日记则更好,一来用脑动手;二来可作为自己保健状况的一面镜子,就医时可提供给医生,便于准确地诊治;三来对子女、家属或其他人有所提示,尤其是自购药品、家庭病史等方面的情况,还有医之有效的一些验方等,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长义堂说】健康疾病,保健笔记
27.心跳从容寿命长
猫的心率每分钟高达240次,只消几年便垂垂老矣。而动物寿星大龟的心率最快时不足10次。动物心率的快慢和长寿的关系也同样适用于人。从事人类长寿研究的科学家指出,通过运动减慢心率,是延长寿命的重要途径。一个不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血容量通常只有600—700毫升,每分钟平均心率80—100次,而经常参加锻炼者,其心率则多在60次以下,但每次的心脏跳动搏出的血量则大大高于不锻炼者。
【长义堂说】减慢心率,延长寿命。
28.延年益寿慢呼吸
慢呼吸养生的方法简单好学,但贵在坚持。最好是从小练就,习惯成自然后便可受益终身。放慢呼吸具体方法是:初练阶段,在晚间睡觉时平躺,全身放松,闭目合嘴无杂念,以鼻呼吸。用腹式呼吸的方法轻轻地自由地吸气,接着慢慢地呼气。呼气时略带“小屏气”,像自行车内胎被缓缓放气似的,只有自己能够隐约听见声音。这种“缓释式”呼气法的时间是吸气的34倍。呼完气之后不要马上吸气,应紧接着稍稍屏气。这种“止息式”屏气的时间应为吸气的12倍,然后再吸气。就这样“吸—呼—屏”循环,反复练习,直至不知不觉地入睡。早晨醒来,同样练习10分钟,坚持锻炼3个月,直至没有头昏脑胀的感觉。如遇感冒鼻塞时,可暂停几天。接下来是每时每刻都如此。不管白天与夜里,不论学习、工作、吃饭、走路、坐车、睡觉……都得潜意识地要求自己按上述方法做,直到完全进入习惯成自然状态为止。一般来讲,三年苦练,“大功”方成。在通常情况下,人的呼吸节奏习性是不受主观意识所控制的。有的人习惯快些,有的则习惯慢些。据观察,处于慢呼吸态的人平均寿命要相对高于快呼吸态的人。性情温和的人呼吸节奏是缓慢而深沉的,这些人往往寿命较长。
【长义堂说】呼吸之道,也莫太快。
29.开怀大笑心肺健
笑口常开笑能够使人的胸廓扩张,胸肌伸展,肺活量增大,解除胸闷,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尤其是在清晨锻炼时,如果开怀大笑,可以使肺吸入许多清新空气,呼出废气,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心肺气血调和,以保持人的情绪稳定。
【长义堂说】笑口常开,心肺常新。
30.拍拍打打去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精神刺激等原因造成。运动有助于心血管健康。拍打是防治心脏病的一个好方法。轻拍有行气止痛、放松肌肉、抑制神经之功;重拍有通络活血、兴奋神经、祛风散寒之效。我用来防治心脏病效果明显,可直接锻炼心肌,使心搏出血量增多,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对胸闷、气短、心悸等症也有缓解和防治作用。方法是两脚分开站立,全身放松,心平气和,稍含胸,两臂前后甩动,用手掌拍打心前区,手背拍打背部,各30~60次,也可单用右手拍打心前区,次数由少至多,由轻至重,以感到舒适为度。
【长义堂说】拍打治心,由轻到重。
31.强壮心脏手劳宫
经常按压手心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劳宫在手掌横纹中,第二、三掌骨之间(即手心)。其方法是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亦可将两手顶于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长义堂说】按摩劳宫,强壮心脏。
32.脾胃保健动为纲
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气血化源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老年人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方式和运动量。
【长义堂说】运动锻炼,脾胃保健
33.保健脾胃素为常
少吃油腻,多吃蔬菜。日常饮食应以淡食为主,以便清理肠胃。进食温凉适当,热伤粘膜,寒伤脾胃。
另外,不要嗜酒无度以损伤脾胃。
【长义堂说】酒肉吃少,脾胃病少。
34.思虑过度脾胃伤
中医认为:思虑过度,易伤脾胃。久之气血生化不足,使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导致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所以,必须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计较、冥思苦想,更不要对身外之物多费心思。
【长义堂说】多愁善感,茶饭不香
35.健脾和胃足三里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全身强壮要穴,在外膝眼直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经常按摩此穴有健脾和胃之效,补养气血之功。
【长义堂说】按足三里,健脾和胃
36.延年益寿防肾虚
古往今来的医家都认为肾阴虚证是老年人患病,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中医认为健康的本质在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指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五脏、六腑的功能,营卫气血,四肢百骸,十四经络都能阴阳协调,达到相对平衡,平衡就是健康的象征。肾阴虚证表现出了老年人肾精亏乏的自然规律。要促使老上
人走向健康长寿之路,必须早期调补肾虚之证。研究老年病的专家认为:防老宜从30岁开始,抗老宜从40岁
开始,延龄宜从60岁开始。针对肾阴虚证,一般可以服用半年六味地黄丸;有盗汗、耳鸣、五心烦热(双手心和双足心发热与心烦)者服用知柏地黄丸;头晕目眩的服用杞菊地黄丸;夜晚口干的服用麦味地黄丸。若服用后自觉症状减轻的,可以坚持服用一年时间;若服用无效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长义堂说】延年益寿,健肾补肾。
37.自我按摩健脑力。
两手十指从前发际到后发际,做“梳头”动作12次;然后两手拇指按在两侧太阳穴,其余四指顶住头顶,从上而下,由下而上做直线按摩12次;最后,两拇指在太阳穴,用较强的力量做旋转按动,先顺时针转,后逆时针转,各12次。
【长义堂说】巧用双手,按摩健脑
38.活动手指益大脑
人经过进化,从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上肢比下肢更加灵活。手指功能越来越多和越来越精细,极大地促进了大脑发育,这便是经常活动手指可促进大脑功能的保持与强化,延缓或阻止大脑衰老之理。生活中有不少活动手指的项目:经常参与精细活动,如修理钟表、打火器、自行车等,不会的可学着做;有意做一些女工活,如织毛衣、盘布扣、缝补袜子、签裤脚等;玩健身球、九连环、魔方、拼图等智力玩具;学习制作手工艺品,例如编织箩筐、编织塑料花、钥匙串儿,拼贴书签、贺年卡等。平时尽可能多地做手指伸屈运动、握拳运动、拉拽运动以及双手十指交叉相握、相击、相推及相拉等运动,因为在增强了手指及指关节柔韧性的同时,也必然锻炼了大脑。还可以学学玩手影、翻手花等技艺或以手技为主的戏法。尽可能并用两手,这样对同时开发大脑两个半球十分有效。学习使用电脑,对锻炼手指灵活、准确,锻炼眼力与大脑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皆有裨益。
【长义堂说】手指灵活,大脑灵活。
39.枕头保健历史久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的头颈处经脉网罗密布,穴位庞杂。久卧药枕,利用睡眠时头部的温度,促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散发出来,缓慢持久地刺激经穴,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我国古代佛家和道家都有卧药枕的传统。唐代义净和尚介绍过僧侣常用的药枕——枕囊。这是一种用帛或布缝制的直袋,内填毛麻、棉絮、软叶、干苔、决明子、麻豆等物。卧枕囊不仅柔软舒适,又可收到明目之功效。道家使用的药枕别具一格。据记载,古代道家使用的药枕有磁石枕及柏木枕两种。磁石枕是将磁石镶嵌在木枕上制成的,常枕可以明目益睛。柏木枕用柏木板制成,四壁留有120个小孔,内装当归、川芎、防风、白芷、丹皮、菊花等32味药物,外套布套,药味缓慢散出。据说,枕过100天便会面有光泽;枕过一年,体中风疾会自然痊愈。药枕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推崇。史载,唐代流行卧“枕帏”的风俗。枕帏是将香花缝入布囊中的枕头。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在诗中写道:“名字因壶酒,风流付枕帏”;“风流彻骨成春酒,梦寐宜人入枕囊”。元代文学家马祖常也赞美道:“半夜归心三径远,一囊秋色四屏香。”以菊花晒干作枕芯称为“菊枕”,为民间常用药枕之一。宋代陈元靓说:“(民间)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头。大多能去头风,明眼目。”清代慈禧太后每到秋菊怒放,总要命人摘取大朵菊花,撕出花瓣晒干揉碎,填进布袋充作枕芯。古人喜用菊枕,取其清热疏风、益肝明目、抗感染等特性,通过所含微量龙脑、樟脑、菊油环酮挥发“药气”,刺激头颈皮肤,起到“通关窍,利滞气”作用,促进神经、肌肉与行气、清热凉血、燥湿止痛、祛风解表、活血散瘀的功效。它们与菊花配伍,有加强药力之作用。菊枕还可治头晕眼花,夜晚催人酣睡,翌晨起床神清目明。故民谚有云:“菊枕常年置头下,老来身轻眼不花。”
【长义堂说】枕头保健,醒脑轻身
40.日梳五百保平安
勤梳头是一项积极的最简单、最经济的保健方法。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梳2~5回,下午再梳一回”,“一回以两分钟梳一百次”为宜。因为梳子齿与头发频繁接触产生的电感应,会疏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多路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增益脑力,聪耳明目,以及消除劳累。
【长义堂说】经常梳头,耳聪目明
41.活动眼睛眼不花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有助于眼睛保健,纠正近视,预防老花眼
【长义堂说】眼圈转转,眼睛健健。
42.保持听力耳常鼓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双手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长义堂说】耳朵常鼓,听觉不衰。
43.老年口腔多保健
刷牙时不要流于形式,要做到有效刷牙,用保健牙刷和正确的刷牙方法最大限度地清除牙菌斑。老年人在选择牙刷时最好用软毛牙刷,使用含氟牙膏可以有效地预防龋齿,早晚和饭后都应该刷牙。平时咀嚼一些预防龋齿的木糖醇口香糖也是比较便捷的护齿方法。因为木糖醇和蛀牙菌结合不会产生引发蛀牙的酸性物质,并可以减弱蛀牙菌的活性;同时木糖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作为口香糖食用起来也非常的方便,特别是木糖醇含量在50%以上的产品,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乐天木糖醇口香糖,对保持口腔健康大有裨益,是日常口腔保健的较好方式。许多老年人的牙龈退缩,牙间隙变大,要特别注意牙间隙的清洁,清洁牙间隙要用牙线或者牙间隙刷。戴活动假牙的老年人要注意清洁义齿,特别清洁和保护基牙。
【长义堂说】口腔保健,从幼到老。
44.叩牙百次健牙齿
叩牙不仅可以固齿、治牙痛,还可以预防、治疗牙龈退化。叩牙的方法:静心端坐,排除杂念,两唇微合,上下齿互相叩击。先叩槽牙,后叩门牙,再错位叩犬牙。可早、中、晚叩3次,也可随时就叩,每次叩100~200下。叩出的唾液咽下。
【长义堂说】扣牙健齿,法简效著。
45.咽下唾液到丹田
古代养生家称唾液为玉泉、甘露、金津玉液,咽唾的方法:无论是走动还是坐卧,都可舌搅口中或叩牙,
等唾液多时,分3次徐徐咽下,意念送至脐下三寸处的丹田穴。
【长义堂说】金津玉液,咽下是宝。
46.老人护耳避噪音
老年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会使原本开始衰退
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长义堂说】躲避噪音,保护听力
47.挖耳不是好习惯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止素B、C和鱼肝油。
【长义堂说】耳朵脆弱,不要乱挖。
48.捏耳抗衰又养颜
人耳的形貌,颇似人体倒卧于母体腹中的胎儿,因而,恰当而适时地捏动双耳垂,能收到抗衰养颜的效果。其方法是用拇指、食指轻巧而有节奏地捏压耳垂的正中区域,每日2-3次,每次1分钟,持之以恒做下去,即能美白容颜,又能增添双目的神采。此外,配合用小指尖点压耳甲腔区域,刺激或调节体内性腺激素,使之保持在较为正常水平,更有助于防衰、抗衰效应的发挥,使娇美而健康的容颜永存捏动双耳垂,能收到抗衰养颜
【长义堂说】捏动双耳,抗衰防老。
49.搓耳抗衰又去病
搓耳,双手掌轻握双耳廓,先从前向后搓49次,再由后向前搓49次,以使耳廓皮肤略有潮红,局部稍有烘热感为度。每日早、晚各一次,搓后顿有神志清爽、精力倍增、容光焕发的感觉。若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在搓耳之后,还应搓相应区域,如高血压者,用拇指搓耳轮后沟,向下搓时用力稍重,向上搓时用力稍轻;低血压者,用力搓的程度恰好与高血压相反。若患腰腿酸痛者,用拇指从上向下搓捏耳舟区域。不过,食指用力稍重,拇指仅扶持而随食指滑动,如此搓捏49次。若失眠或夜深难眠者,在临睡前,食指搓压双耳三角窝区,每次持续1-3分钟,可望获得满意而香甜的睡眠。
【长义堂说】双手双耳,前搓后搓。
50.梳梳手心人长寿
人体全身上下有数不清的经络穴位,仅仅在手部就有99个穴位,采用梳子梳手心的方法,每天坚持,可以达到强身祛病的目的。方法是,可先在手心上涂一层护肤油脂,选一把圆头梳子,不要选择尖利梳齿的梳子,以免把手心皮肤划破。然后按着顺序来梳,先从上往下梳,再从右往左横梳,继而再顺时针梳一圈;第二遍从相反的方向再梳。
【长义堂说】梳子梳手,健康长寿。
51.按捏腋窝防衰老
腋窝为颈部与上肢间血管和神经通路,按捏腋窝可使人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延缓衰老。按捏腋窝简单易行。自我按捏时,左右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运用腕力,带动中、食、无名指有节奏地轻轻捏拿腋下肌肉3~5分钟,早晚各1次,切忌用力过分。夫妻间可任由一方按捏,然后对换角色。
【长义堂说】按捏腋下,调理全身。
52.擦胸揉腹强身体。
研究发现,要获得较强的免疫力,除了用一些药物调节外,擦胸是调节胸腺素、提高免疫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擦胸、揉腹的方法很简便。取坐位或仰卧位均可。先擦胸,用右手掌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
力推擦至左下腹;然后再用左手掌从左乳上方,斜推擦至右下腹,如此左右交叉进行,一上一下为一次,共推
擦36次。还可兼做擦背部,也有助于激活背部免疫细胞的活力。再进行揉腹,以右手掌从心口窝左下方揉起,以肚脐为圆心(顺时针方向)揉腹一圈为一次,共揉50次以上,如减肥可增至200次以上,用力适度。右手做完再换左手向反方向进行,次数同上。擦胸、揉腹通常每天起床和晚上睡前各做一次,亦可在中午饭后1小时加做一次。坚持擦胸、揉腹,可改善脏腑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和肺肾的代谢,提高免疫力。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出现奇效。
【长义堂说】擦胸揉腹,提高免疫。
53.老人走路莫背手
经常见到一些老年人,喜欢背着手走路,据说是为了纠正驼背。专家指出,这是一种误解。老年人背着手走路,于驼背无益,反而有害。同时还会增加不安全因素。老年人背转双手时,手臂向内向后旋转,上臂的肩端就会向前旋出,肩关节相应向前向内扣出,上身重心前移,使本已佝偻的上身更加向前倾斜。为保持平衡,头颈及下巴亦向前伸出,于是更显佝偻,看起来完全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这样的姿势走路,由于重心不稳,稍有不慎就容易摔倒,致肱骨颈骨折或肘部受伤,若俯冲向前,磕破嘴唇或磕掉牙齿都有可能。所以,老人不要背着手走路。如要纠正驼背,可以1.闲时多靠墙站立,注意脚后跟、臀部、肩背部、头枕部紧贴墙面,时间可长可短,视本人具体情况而定。2.闲时可取站立或坐姿,手臂转向身后,肘部向上弯曲,使前手臂翻转向上,双手背紧贴背部向肩胛处上伸,最好能将右手伸向左腋,左手伸向右腋。用以上方法锻炼时,应注意循序渐进。3.不论站立、行走或坐着,随时有意识地伸直上身,一副正襟危坐之势,并体会这种体位的感觉,保持到正常生活中去。
【长义堂说】人老驼背,背手无用。
54.越老越要挺胸膛
人到老年,由于性激素水平降低,于是骨的生长减缓,钙盐沉积减少,骨质就变得疏松,骨质疏松就容易驼背缩胸。如遇上轻微扭挫、过度疲劳、感受风寒、内分泌失调等诱因。就可能出现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刺激或压迫,甚至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而引起多种临床综合征。
因此,老年人要养成“站如松、坐如钟”的良好习惯,越老越要挺起你的胸膛。科学家研究发现,挺起胸可以使肺活量增加20%左右。肺活量增加了身体的各部位获得的氧气也便增加了,这样人就不容易疲劳。养成抬头挺胸、直腰的良好姿势还可减少腰背酸痛感和脊柱的弯曲。坚持挺胸还能增强大脑的记忆力。人的大脑所需的氧是全身的40%,其血液的需要量是其他器官的30倍。供给大脑的血液越多,其思维记忆能力就发挥得越好。反之,人则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久而久之造成大脑萎缩甚至使人患上老年痴呆症,而挺起胸膛可使丰富的血液顺利输送到脑部,保证大脑所需的乙酰胆碱、卵磷脂等营养物质的供应,保持敏捷的思维、良好的记忆。
【长义堂说】昂首挺胸,灵活年轻
55.摇摇摆摆保健腰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长义堂说】摇摆腰肢,健胃固肾。
56.击掌蹬脚抗病老
拍击手掌不但能健脑益智,增强记忆力,消除疲劳,提高思维能力,还可治疗末梢神经炎、手部麻木痉挛、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失眠、冻疮、上肢关节炎、便秘、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常见病,且疗效明显。经常蹬脚对人身各系统生理机能有极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调节神经活动、益智增慧、延缓衰老、治疗下肢麻木、发冷、浮肿等。具体运动应注意做到:击掌时,可自然站立,全身放松,排除杂念,两手掌心相对,击掌动作宜缓慢,用力要适度,以击掌后手掌胀热为宜,连击30次为一遍。蹬脚时,行走、坐位均可进行。行走时,脚掌距离地面不可太高,边走边蹬,两脚交替进行,动作不宜太快;坐姿时,先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稍用力向前蹬出,连续20次后再换右脚,再做20次为一遍。击掌、蹬脚可每日分别做3~5遍。
【长义堂说】击掌蹬脚,抗病防老。
57.久坐久站踮踮脚
长时间站立和久坐的老年人会感到脚下酸胀和麻木,重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这是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活动引起下肢血液回流不畅而造成的。当你下棋、打牌或久立不动时,最好一小时左右做一次“踮脚”运动,就是不断地抬起两脚脚跟,使下肢血液回流顺畅,主要是靠抬脚后跟对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缩挤压,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心脏每次跳动排出的血量。经常踮踮脚,不仅可避免下肢酸胀和麻木,也可借以活动四肢和头脑,消除长时间用脑高度集中、突然站立而发生眼前发黑、头脑发晕的毛病,有利于自身健康保护。
【长义堂说】坐久久站,休息脚踮。
58.下肢保健甩腿法
一手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上向前翘起,然后向后甩动,将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伸
直。两腿轮流甩动80至100次为宜。可防半身不遂,下肢软弱无力、麻木或抽筋。
【长义堂说】双腿要健,甩动不断
59.下肢保健干洗法
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根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后从足踝往回摩擦另一侧,重复10至20遍。可促关节灵活,预防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水肿及肌肉萎缩。
【长义堂说】抱住双腿,上下干洗。
60.下肢保健扭腿法
以两手掌紧贴小腿肚,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至30次,两腿交换6遍。能疏通血脉、加强腿的力量。
【长义堂说】手转小腿,通脉有力。
61.左右扭动膝不软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可以强化膝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应由双腿做起。
【长义堂说】下蹲扭动,活动膝关。
62.脚的老化能预防
人体的老化是从双脚开始的。脚的老化是于不知不觉中、慢慢地靠近你,假如你觉得自己"最近常常站不
稳,绊倒"的话,那是表明你的双脚已经开始老化了,双脚的老化表现在脚的萎缩和硬化上。要想防止慢慢而来的老化,平常生活中就应该采取行动,使双脚伸展的运动具有防止老化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仰卧在床上,右脚的脚尖朝内,用左脚的脚跟把右脚的脚尖按在床上。等右脚完全伸展时,立即放松,如此反复三次后,改换左脚。这套动作简单易行,每天早起、晚睡时,不妨多做几遍,最好养成一上床就做的习惯。持之以恒,一定会推迟或者改善脚的老化。
【长义堂说】脚的老化,也要预防。
63.赤脚走路腿不酸
生活的现代化使人类脱离了负电荷,在我们的身体里积累了过多的正电荷,这使人变得容易生病。为了防止静电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们应当通过接触地面来消除多余的电能。数千年来,我们的先辈几乎天天赤脚走路,接触土地。但后来人们穿上了鞋,从而破坏了人体电能的平衡,静电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穿胶鞋和化学合成鞋底的鞋子更是有害。正是因为我们脱离了大地,才会经常感到腿脚酸痛,如果我们返璞归真赤脚走,还怕静电的伤害吗
【长义堂说】赤脚走路,腿脚灵活。
64.脚跟走路方法多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肾气虚衰。老人在走路时若能用脚后跟,就会刺激肾经穴位,达到健身延寿的效果,如:
前进和倒走法:身体要自然直立,头要端正,下巴内收,双目平视;上体稍为前倾,臀部微翘,两脚成平夹角90度外展。两脚脚尖翘起,直膝,依次左右脚向前迈进,或依次左右脚向后倒走,两臂自由随之摆,呼吸要自然。前进后退法:进三退二,动作要求及要点同前。向前走三步,后退两步,也可左右走,或前后左右走。在室内、室外均可进行。下楼梯锻炼法:身体自然直立,头要端正,下巴内收;上体稍前倾,臀部微翘,两脚成平夹角90度外展。两脚脚尖翘起,直膝,精神集中,目视楼梯台阶,依次左右脚上下迈步,这种练习力度较大,主要适合于中青年人。老年人身体好,手脚灵便者也可进行“下楼梯锻炼”,但必须注意安全,有家属在旁陪练则更好。散步锻炼法:平时走路用脚跟走,散步时有意识地用脚尖着地,两者交替进行。这样既能调节情趣,又能提高锻炼效果。
【长义堂说】脚跟走路补肾益寿
65.擦搓脚掌全身轻
搓脚掌人的足部是全身经脉的交会处,它有72个反射区,65个穴位。搓脚掌的方法:每晚睡觉前先用热水泡脚20分钟,边泡双脚边互相搓摩,然后擦干脚,用手掌搓摩以涌泉穴为中心的脚掌20分钟。搓完后喝1小杯温开水入睡。
【长义堂说】睡前擦脚,不用吃药。
66.按摩涌泉促睡眠
中医认为失眠多是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所致。涌泉为足阴肾经之原穴,位于足掌前1/3与后2/3交界处出现凹陷处(即足心)。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手掌,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各36次,可促进睡眠,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长义堂说】水火相济,睡眠甜蜜。
67.睡前按摩顺气血
洗脚后①按摩双脚涌泉穴(脚心),用右手按摩左脚心90次,再用左手按摩右脚心90次,以双脚心发热为度;②按摩双腿,用双手环扣左腿,从脚踝部向上推摩至腿根部,再向下推摩至踝部,往返为一次,推摩36次,这一推摩要疏通足三阳、足三阴六经,按完左腿再按右腿;③按摩后腰,用双手推摩后腰60—90次,以发热为度;④推摩双臂,先用右手推摩左臂,从手背推摩至肩,再从手心推摩至腋下,各36次,这一推摩要疏通手三阳、手三阴六经,推摩完左臂用同法推摩右臂;⑤按摩胸部,平卧,用双手横向推摩胸部36次,再纵向推摩胸部36次;⑥揉腹,用右手顺时针揉摩腹部60—90次,再用左手逆时针揉摩腹部60—90次。
【长义堂说】全身按摩,心平气和。
68.晨醒按摩通经络
①揉面,双手摩擦生热后,轻揉面部36次;②点四穴,用双中指点按睛明穴36次,用双中指点揉太阳穴反正各36次,用双手食、中、无名指从双侧揉摩风府、风池穴36次;③摩胸部,平卧,用双手横向推摩胸部36次,再纵向推摩胸部36次;④揉腹,用右手顺时针揉摩腹部60—90次,再用左手逆时针揉摩腹部60—90次。;⑤推摩双臂,先用右手推摩左臂,从手背推摩至肩,再从手心推摩至腋下,各36次,这一推摩要疏通手三阳、手三阴六经,推摩完左臂用同法推摩右臂;⑥摩后腰,用双手推摩后腰60—90次,以发热为度;⑦推摩双腿,用双手环扣左腿,从脚踝部向上推摩至腿根部,再向下推摩至踝部,往返为一次,推摩36次,这一推摩要疏通足三阳、足三阴六经,按完左腿再按右腿;⑧按摩涌泉,用右手按摩左脚心90次,再用左手按摩右脚心90次,以双脚心发热为度,按摩后起床。此法如能自行按摩最好,如体力较差,可减少次数,由他人按摩亦可。
【长义堂说】晨起一按,一身轻便。
69.日撮谷道消疾病
撮谷道,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小动作。其具体做法概括归纳为,“吸、舔、撮、闭”四字诀。即“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每天坚持收(提)缩一百,每次1~2分钟,若大便后应延长至2~3分钟,可以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治静脉瘀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内痔、外痔、肛瘘、肛裂、脱肛、肛门湿疹、便秘、慢性肠炎等;同时对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肛周炎症、肛周皮肤损伤等慢性疾病有显著效果。
【长义堂说】收缩肛门,保健治病。
70.老人大便要通畅。
每天一次排便,最好是在早晨。有些老年人经常头昏烦躁或周身不适,究其原因,往往是大便秘结所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和多纤维素食品,能使大便通畅。切记不要随意采用泻药。
【长义堂说】大便大事,每日一次。
71.老人使用坐便好
一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上厕所排便时容易出现意外。为何解大便会发生猝死呢?原来,当用力摒气排便时.腹壁肌和隔肌强烈收缩,使腹压增高,而腹压的增高会使心脏排血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和心肌耗氧量也因而增加:据研究,排便时脑动脉压力可增加20毫米汞柱以上:血压骤
升可导致脑溢血,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及严重的心律失常,两者都可能造成猝死:另外.老年人血管调节反应差,久蹲便后站起容易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容易晕倒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为了避免上述不幸的发生,要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天进食一定量含粗纤维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保持一定的饮水量。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可促进肠蠕动,利于粪便及时排出:便秘者可在睡前服适量蜂蜜或蜂蜜冲麻油。还可用开塞露帮助排便。大便时应取坐位,不宜用蹲式;站起时应缓慢:病情较重者,宜平卧床上排便,以防发生意外。
【长义堂说】老人大便,坐起来解。
72.养生还要一个通
人体内的各种管道,包括消化道、排泄管道、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淋巴管,这些管道首尾相连大约有10万公里长。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它们很可能变得流通不畅,从而导致老化、硬化,进而引发疾病。管道不通,医学上称为“流通障碍”,可以导致高血脂、代谢紊乱、便秘、胸闷等疾病。所以说,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体内管道的正常流通。专家认为,循环流通、健康轻松。经常运动,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同时服用一些促进流通的保健品,都是预防“流通障碍”的养生之道。
【长义堂说】养生要补,更要流通
73.老人也要种疫苗
因机体功能的衰退,老年人群容易成为病原微生物侵扰的对象,受害程度远比其他年龄段人群要深。因此,注重养生的老人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自我保健,以防感染。但是,不少老人往往不了解预防接种疫苗是防病的重要举措。这种方式既简便易行又安全可靠,可有效地将多种感染性病患远拒于身体之外。适宜老人接种的还有气管炎疫苗、哮喘疫苗、流感疫苗、甲、乙肝疫苗、防结核病的卡介苗等等。老人预防接种疫苗,可与一般防疫部门或医院联系。,不可自己接种。
【长义堂说】疫苗接种,莫忘老人。
74.老头乐要谨慎用
用老头乐止痒,实际上是增强了对皮肤的刺激,使皮肤产生疼痛,从而掩盖了瘙痒。久而久之,皮肤细胞就会发生变化,皮肤变得粗糙肥厚。止痒要勤换内衣,少吃刺激性食物,而不是依靠老头乐。
【长义堂说】老人乐呀,多用不乐。
75.进补注意分虚实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应按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火”。
【长义堂说】老人进补,先分虚实。
76.进补不是多多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长义堂说】补要适度,过多有害
77.补品也要变花样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长义堂说】全面进补,花样要多。
78.进补不是狠吃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长义堂说】进补靠食,不是靠肉。
79.以药代食不可取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因为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长义堂说】进补之道,能食不药
80.不要乱吃保健品
保健品是为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准备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吃、什么保健品都可以吃的。正常人没有特殊需要最好不吃保健品。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逢年过节都买保健品去看老人,老人们也觉得吃了就有好处,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首先,保健品中有很多是放了中药的,而人是不该每天都吃药的,况且保健品的试验要
求又不是长期观察的结果,不知长期服用效果会怎么样,人要是长期吃的话,等于拿自己当试验品。许多人可
能不知道,有的中药长期吃会有生理作用的,但短期试验是看不出来的。其次,消费者对保健品成分不了解,又没有医生的指导,乱吃保健品是有风险的。
【长义堂说】保健品多,乱用害多。
81.补品过贵不过好。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可能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不要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长义堂说】物有贵贱,效无高下。
82.睡前不要服补品
补品并不是随时都可服用的。人至中老年,血液粘度增加,因此中老年人并不适宜服用含大量葡萄糖之类的补品,更不可在入睡前服用,睡眠本身已经使人的心率减慢,而有些补品中的糖浆类物质会使血液的粘度进一步增加,导致局部血液动力异常,引发脑血栓。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脑缺血的病人,睡前不服补品为好。
【长义堂说】补品虽好,睡前莫服。
83.要补更要通大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长义堂说】单补不通,有害无益。
84.中医养生必补髓
人们若想延年益寿,身体健康,必须注意经常补充人体精髓的不足。骨为人体一身之支架。骨骼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质量。《黄帝内经》说:“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血如故。”但骨为髓所养,精又生髓,故髓、精决定了骨骼的生长发育与功能。若髓不养骨,即会造成骨骼方面的疾病。如婴幼儿的佝偻病,成年人的骨质软化病,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病。祖国医学则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髓,肾精亏虚,骨髓不充,故腰痛而腿膝无力。如《内经》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由此看来,精与髓的充盈与否,不仅影响到人体的骨骼系统,还将严重损伤人体的先天之本——肾。祖国医学还认为,肾主人体生长发育,人体的衰老与长寿和肾密切相关。只有精髓充足,肾才能发挥其先天之本的作用,由此看来,养生必补髓。精生髓,若髓不足,就需要有阴精不断化生骨髓。倘若常补髓,即不需要阴精不断转化生成骨髓。所以,补髓即补精,而精盛,元气盛。因为真元之气藏于肾。只有肾精充足,元气才有来源。祖国医学所说的真气、元气,类似现代医学所指的免疫力、抵抗力。即髓充,元气盛,人体才有强大的抵抗力、免疫力。那么,又怎样补髓呢?必须要以动物(如牛羊等)骨髓、脊髓为原料,采用多种生物酶,将髓蛋白的分子切断成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同时将髓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去除,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精制而成,
这种制成的髓精才最有效。
【长义堂说】中医补髓,即补肾精。
85.春光明媚调精神
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调摄应做到疏泄条达,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戒郁怒以养性,假日去踏青问柳,游山戏水,陶冶性情,会使气血调畅,精神旺盛。
【长义堂说】春暖花开,心花怒放。
86.春天更要防风寒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动,舒展形体,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春天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根据初春天气乍寒乍暖一日三变的特点,衣服不可顿减,过早脱去冬衣,极易受寒伤肺,引发呼吸系统疾患。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一定要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季气候多变的规律。
【长义堂说】春暖咋寒,防寒保暖。
87.预防春困有办法
春天风和日丽,多人却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早晨也不醒,这种现象就是大家季说的“春困”。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体内循环季节性差异,春天气候转暖,皮肤血管舒张,循环系统功能增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负荷加重,供应大脑的血液就相对减少,大脑的氧气就会感到不足,因而会感到困倦乏力。减轻与预防春困呢,一要保证睡眠,早卧早起,克服消极懒惰思想情绪;二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三要适当增加营养。研究证明,缺乏B族维生素与饮食过量是引发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多吃含维生素B族丰富的食品,吃饭不宜大饱;第四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吸烟,如不太冷,适当减些衣服,或用冷水洗脸,都会使困意尽快消除。
【长义堂说】春困难免,春困可防。
88.苦夏午睡促健康
午睡是个养生的好习惯,虽然时间短,但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它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自然获益多多。夏天到了,更应倡导。夏季,以长昼酷暑为主要气候特点,昼长夜短,加之气温高热,或燥或湿,人们常常因夜间睡眠时间不足,其工作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午睡的补充,自然可起弥补作用。夏季来临,人们普遍还会有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的感觉,这对充满竞争社会中拼搏的人来说,无疑会增加精神压力。同时,这种压力还会导致肾上腺异常,进而引发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疾病。夏日午睡,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从而减轻各种精神压力、降低疾病缠身。
【长义堂说】夏要午睡,时间莫长。
89.小息片刻防疲劳
小息并非是卧睡,可闭目依坐,调息养心。也可短时做休闲运动,如双目远眺,散步、做操,甚至唱歌、游戏等,这是预防积劳成疾之上策。
【长义堂说】小息一刻,健康一生。
90.夏天补水防血浓
水维持着人体内正常的生理功能,体内代谢物的清除也有赖于水的帮助。盛夏季节人常常会大量出汗,体液消耗极多,若不及时补水将会严重影响健康,所以老弱者度盛夏要及时科学补水变得尤为重要。喝水不要到渴急了才喝水,应采用“多次少饮”的补水方法,这是因为人的体液是逐渐消耗的。一次喝水也不能过多,否则易引起“水中毒”,出现胃肠不适、头晕等症状。老弱者由于活动量较少,体内需水量也相对的少些,每天补水一般以2500毫升为宜,并选取合适的时间段分别饮用。其中,晨起宜空腹饮水,不但能冲刷胃肠利于通便,更能将已经浓缩了的血液稀释,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水是生命之源,合理饮用水应该是保健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
【长义堂说】血浓不好,喝水来防。
91.气候凉爽人长寿
苹果冷藏,可以长时间保鲜,这是人所共知的,其实,这个道理也适合人和动物,温度越高人体的代谢过程就越快,人也衰老的越快。国外科学家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供了关于家蝇的说明:一只生活在室温为18度的家蝇,其寿命比生活在室内温度为28℃的家蝇长一倍。医生建议,室温最好不要超过17℃。当然人不能只生活在室内,更重要的还要到大自然中与天地相通,与四季相应。
【长义堂说】室温莫高,四季莫违。
92.秋凉要防老寒腿
秋高气爽,天气渐渐凉了起来,“老寒腿”的毛病很可能会悄悄来到你的身边。我们俗话说的“老寒腿”就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气候之间关系密切。天气一变化,就容易复发,因此,老人到了秋季应特别当心,注意膝关节的保健。秋季到来,不要忽视膝关节的防寒保暖;其次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做体操等,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贵在持之以恒。有些老年人经常以半蹲姿势,做膝关节前后左右摇晃动作进行锻炼。因半蹲时髌面压力最大,摇晃则更会加重磨损,致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所以,这种锻炼方式是不可取的。另外,一旦发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立即到医院治疗,不要拖延,以免病情加重。
【长义堂说】秋季天凉,防老寒腿
93.秋燥时分润肺脏
入秋之后,因湿度降低而出现秋燥,对人体肺部危害最大。医生建议,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咽喉炎、气管炎、急性或复发性哮喘等。应积极加强锻炼,可做些呼吸操,增强肺功能,运动量不宜太大。此外,耐寒锻炼始于秋,想在冬天坚持冷水洗脸、冷水洗澡的人,可以从秋天开始逐渐适应过渡。心态方面也要做到“不急不躁”。饮食方面应少吃辛辣食品,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滋养肺阴。
【长义堂说】金秋时节,燥伤肺脏。
94.老人冬天懒些好
冬季是人体休养的好时节。《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总的意思是说,人要懂得顺应自然的规律,冬季应当注意保存阳气,养精蓄锐。老人冬季起居,应该与太阳同步,早睡迟起,避寒就暖,才能不扰动人体内闭藏的阳气。老年人气血虚衰,冬季锻炼,绝不可提倡“闻鸡起舞”,
应坚持静多于动。冬令时节,老年人的情志贵在保持清静安泰的状况,外不使形体疲劳,内没有不稳定情绪侵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爱好、需要,增加一些室内休闲活动,可在家中养鸟、养鱼、养花,或练习书法、绘画、棋艺等。气象专家建议,遇到大风、大雾、雨雪、寒潮天气,老人不宜做户外活动。在冬季冷高压影响下,早晨空气中往往滞留着没有向大气上层扩散的有害污染物质,在这样的空气中运动有害无益。老年人清晨应在室内稍作运动,待风和日暖之时,到户外晒晒太阳散散步,做一些缓慢柔和的活动。
【长义堂说】人在冬季,早卧晚起。
95.老人度冬头宜暖
暖俗话说:热从头上散。寒冬季节,如若只注意穿着厚实,而不戴帽子,犹如一只热水瓶不盖瓶塞一样,体热会很快从头部散发。医生们发现,头部暴露受寒冷的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头部肌肉紧张,易引起头痛、伤风感冒等病症,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失眠等。
【长义堂说】老人过冬,从头保暖。
96.莫让背部冬受寒
背部有许多重要穴位,寒冷刺激可经穴位影响肌肉和内脏功能。冬季气温下降,而老年人阳气衰弱,正气不足,对寒冷的刺激适应能力差。老年人要顺利度过寒冬,保暖十分必要。中医学认为,背为阳中之阳,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太阳经主一身之表,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太阳经首当其冲。若背部保暖不好,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直达与背部腧穴相关的脏腑和组织器官,损伤阳气而致病,或使旧病复发、加重。背部受凉除了能导致腰酸背痛,还可通过脊神经影响上、下肢肌肉、关节及内脏,引起不适,甚至得病。对患有过敏性鼻炎、风湿病、慢性支气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暖背尤为重要。老年人冬季最好穿件紧身的棉(或鸭绒、皮毛)背心,以保平安过冬。
【长义堂说】天寒地冻,老人护背。
97.脚部受寒诸病起
一旦脚部受寒后,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显著下降。此时,原来潜伏在鼻咽部或新侵袭的病毒、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起来,使人感冒或引起气管炎等疾病。
【长义堂说】一脚受寒,多病蜂起。
98.活动取暖别过强。
运动可以驱走寒冷,但是对老年人来说,运动时要量力而行。医生解释道,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并非任何活动都特别适宜老年人,所以老年人要选择活动幅度小、活动量少的运动项目,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如果在运动后出现了头晕、头疼、四肢乏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等症状,说明这项运动量过大,就应该注意减少运动量,要及时停止反应特别的运动项目。
【长义堂说】运动驱寒,量力而行。
99.驱寒取暖莫失度
大多数老年人有怕冷的习惯,在睡觉时都喜欢用热水袋贴身而卧,以驱寒取暖,这样会引起皮肤红斑或烫伤,一般室温达到18℃~25℃时,是人体适宜温度,无需其它方式加温取暖。
【长义堂说】驱寒取暖,小心烫伤。
100.冬晒太阳莫太长
有些老年人有喜欢晒太阳取暖的习惯,只是晒太阳时间过长对身体无益,不但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会引起视力减退。
【长义堂说】太阳要晒,过多不好。
------------------------------------
长义堂中医*健康*生活*文化微信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长义堂,关注您健康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