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就在前几天,在云南省东川区汤丹镇喻家村上演了一场“活人出殡”的闹剧。
那是八月初的一个烈日,喻家村一条爆炸消息不胫而走,
一个花甲老人突发奇想,将全村的人邀请过来,在自己65岁生日那天为自己举办一场葬礼。
这消息一出,整个镇的人都沸腾了,陆陆续续送给老人灵棚挽联蜡烛花钱,三组村民82户人家齐力办生日道场。
老人叫俞绍家,他仔细地核对着出殡的物件,早早地准备好了棺材、纸钱和寿皮。
“我光纸钱我就收了三百斤,现在完完整整地封存在我棺材里了。”
这是我的墓碑,上面写了立碑的时间,还有我的人名
,至于其他就没有了,我一辈子没有成家,无妻无子,所以也就没写立碑人。”
“我还在襁褓之中时父亲意外去世,妈妈带着自己和四五个月大的妹妹改嫁,那是一个落后的年代,因为饥饿与贫穷,也因为医疗水平低下,妹妹最终夭折,不久后母亲也病逝了,那一年,我九岁。
十二岁那年,我被继父赶出了家门,孤苦无依只能漂泊流浪回了老家,因没有任何谋生的能力,挨门乞讨饥一餐饱一顿长大,等到好不容易可以谋生养活自己了,
却在青壮年时坠楼摔断了腿,也没有姑娘能看得上自己
,所以就断了念想,自此孤独到老,而今无人送终,
但想趁活着,在世之年能亲眼看看自己的葬礼。
负责操办老人葬礼的是喻子中,是云南省东川区汤丹镇喻家村的村支书,也是这次葬礼的主办人。
老人的葬礼,他们喻家村三个组总共八十二户家庭都会过来为老人庆贺,预计需要摆十桌,他刚和本组村民沟通解决了场地问题,这几天村民们自发送了些鞭炮和纸钱,还主动七拼八凑集资了5000元。
喻子中称,在这里喻姓是一个大姓,三个组的村民基本都是姓喻,多少带点远亲关系,而
喻邵国老人辈分很高,是村上仅存的两个绍字辈的长者之一
,平时为人处事更是深得民心。
老人无妻无子女,希望在生之年为自己办一场葬礼,这想法一提出,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陆陆续续给喻老送来了一些葬礼的物资,
而今喻老家里光纸钱就已经堆积了三百来斤,鞭炮也足够放得热热闹闹了。
村民们觉得,他们村三个组不仅是远亲也是近邻,而喻老辈分高身份特殊,他们这些做晚辈的有义务
圆老人的心愿,将葬礼办得风风光光的
。有举手自愿当杠夫的,有免费提供物资的,村民们各自分工,最大程度利用组上的资源,筹备得不亦说乎。
到了葬礼这一天,喻家村比过年的时候还热闹,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幼呼啦啦都赶到村里。挑一块大的地坪,搭棚打灶,三组村民82户人家,摆上十桌流水席,灵棚高悬挽联,蜡烛花圈一样不少,四方亲邻都可以免费吃玩,不收任何礼金。
喻老穿着寿衣满脸喜气端坐在灵堂,哀乐高放,人声鼎沸。
为了活跃“葬礼”的气氛,喻邵国还专门请来了乐队,现场又是唱又是跳的,热闹异常。
丧乐队演奏完,接下来是抬棺去墓坑,因为毕竟还是活人,以座椅代替棺材。
起棺,十六人抬轿
,后辈提着花圈,远房亲戚自愿披麻戴孝头顶幡布走在座椅前面,后面跟着浩浩荡荡的人群,每走一段距离停下,放鞭炮焚香半跪,遇到人家,发放毛巾。
而每条毛巾颜色款式并不一样,甚至有些泛黄掉色,足足370条,每条毛巾都大有故事。
原来在腿受伤以后,喻邵国回到了家乡,因为丧失了劳动能力,喻邵国只能靠给红白喜事洗洗碗维持生计,每一次白事发一条毛巾,十几年下来,喻邵国也攒下了370条毛巾。
370条毛巾,颜色款式不一样,新旧不一样,都是喻邵国十余年来攒下的善缘。
十余年下来,几乎村上每家都在遭逢喜事或者悲事的时候,都曾经接受过喻邵国的救急帮忙,每一次喻邵国都尽心尽力将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而十余年的点滴恩惠,也让村民们铭记在心,才有了而今的齐力相助
,而这370条腐化的毛巾,他们更是收得高兴,收得乐意。
最后,一行人吹拉弹唱来到了山上。
左邻右舍为“死者”喻邵国行叩拜大礼后,“死者”喻邵国自己爬进了坟墓。
丧礼,是指举行丧事,让死者有归宿,生者有悼念的相关事宜的仪式,喻邵国无兄弟姐妹,也没有妻子儿女,只能象征性地按着年迈老去的样子拄着拐棍,带着帽子,以有生以寄托此生的哀思。自由棍,放进棺材,以后生死自由。
喻老眼角带着眼泪,人生三件大事,生、婚、死,而这一次,他真正体验了一把以他为主角的热闹,这是他的葬礼,从告别到出殡,他一一体验。
这是他的“葬礼”,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庆生。
喻邵国老人一生孤苦无依,却余生一直在结善缘,无妻无子的他比谁都孤独,可好在左邻右舍的善念,理解了他孤独,化解了他的孤独。
吹拉弹唱敲锣打鼓,5000元的葬礼办得风风光光,没有哀嚎哭丧,一片祥和热闹。
这不像是一个人的葬礼,更像是一村人的白喜事,而每个村民的一点心意,就像干旱中的一点晨露,一点一滴,用爱滋润了老人干涸的心。
“活人葬礼”荒诞搞笑,你家的老人是不是也在怪招频频?这背后都是因为老人的孤独心理在作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活动圈子的变小,中国式老年心理孤独正在加速扩展。
原因一
与子女合不来。老年人与年轻人的代沟有扩大趋势,老人固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为后生认可,由此而疏于代际交往,与子女分开生活。
原因二
子女婚后离家。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已经从“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分化出来,成为“两代同堂”或“小夫妻”型家庭结构,子女婚后大多离长辈而去,难得一聚。
原因三
社会地位的变化。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原来的集体。生活节奏减慢,活动天地变小,人际交往也相对减少。对于这一变化,许多老年人不能立即适应。在一些老年人的心理上,会产生被社会抛弃、冷落的感觉。
原因四
家庭地位的变化。在我国传统大家庭中,老人是一家之主,在家庭中负担重要角色。为父母、长辈,他们受到小辈的尊重,很有权威。随着宗族势力的瓦解。年长和辈分已经不再是被无条件遵守的铁律,人民思想观念趋于理性。类似于“子不言父过”这种封建习性不再被社会所提倡。所以随着旧统治阶级的崩溃。“长辈”不再受到大环境的保护,转而变为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原因五
兴趣索然,自娱乏门。有不少老年人未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爱好,离开工作岗位后,除了吃饭睡觉,便是看电视、身心无所依托。甚至有一些孤独老人因为采用消极的交往方式,并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而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友谊。
原因六
原因六:病理生理的变化。年期病理或生理的变化,如脑动脉硬化,体内某些激素平衡失调等,这些生理变化引起了老人的心理变化。使有些老年人的性格变得孤独、怪癖。
孤独,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当某种社会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对社会关系的渴望与现实拥有的实际水平产生差距时,人们就会感到孤独。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一一那就是全然的孤独。
虽然轻微的、短暂的孤独不会导致心理与行为的紊乱,但
长期的或严重的孤独则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之而出现的各种无聊发泄的攻击行为或其他行为问题,以及各种心理疾病和思想问题理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心理学家做了一项为期六年的研究,观察孤独症对60岁的老年人的影响。他们发现几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是高水平功能下降。功能下降体现在四方面:日常活动的完成能力,比如:穿衣服和洗澡;上肢活动;走路;爬梯子。孤独症老人发现做这四方面的活动有困难。
在孤独老人和非孤独老人的对比分析中发现,孤独老人患有其他疾病的几率更高:高血压(3.1%)、糖尿病(2.4%)、心脏方面疾病(5.3%)。更为严重的是
孤僻老人患有抑郁症的几率是非孤独症患者的27.6%,因此病死亡的几率是8.6%。
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JohnCacippo已深入研究这个课题很多年了。他说,孤独症致命的部分原因是它产生了一种反馈回路,巩固着人类的消极思想和感受。
孤独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这对老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那,该如何排解老人的孤独呢?
孤独心理自救方法之一:认知疗法
子女“离巢”产生的孤独感
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身边离开,成家立业,哺育自己的后代,是子女成熟的标志,而接受子女的“离开”便是老人放平心态的第一步。
子女离巢并不等于断绝彼此的关系。子女离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间后,老人应该继续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给他们适当的帮助。
或者,条件许可时,老人也可以在子女家轮流居住,以免独守空房。这就是一种生活情境的创造。
同时家庭成员应尽可能为老年人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尊老敬老;老年人也应该与青年人多一些沟通,建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家庭氛围。
离职退休产生的孤独感
到老年,离休、退休了,不管从前官位多高,钱有多少,都应该忘记自己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
在家里当慈祥的长者,多干事,少说话,用爱心温暖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在外要放下架子,平等待人,和普通人交朋友,感受温暖,传递幸福。
同时要学会自我欣赏。很多退休老人会有一种自己老了干不动了,被社会淘汰了的消极思想,这时也需端正心态,
老了即使不再老有所为,也要充满自信地愉快生活,笑对人生。
可以适当的放松,该享受的时候好好享受,精心地打扮修饰自己,举止优雅地参加到各种社会活动中。
正确认知自己的孤独
认知自己的孤独,求助专业人士。随着人们年纪的增大,身体各项机能都进入衰老期,此时的心理是很脆弱的,特别容易出现心情郁闷、孤寂等心理失调,从而引发精神障碍。
所以当老人自我调节困难或不成功,或出现身体不适、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时,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切忌讳疾忌医,要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孤独心理自救方法之二:行为疗法
多出门走走看看
可以通过旅游接触外面的世界,心胸和眼界更加开阔,既走出了狭窄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情趣,结交了朋友,对身心的健康也有好处,也可以激发老年人旺盛的精力。
每天坚持适量运动
心理学专家指出: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运动锻炼已经成为一个促进老年人心理适应能力的良好形式。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一个小时左右,结伴散步,简单易行,既提高心理健康,调整积极的情绪,还可以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每天学习充实自己
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有条件者可参加老年大学,既可以充实生活,提升自己价值,加强了老人与社会的联系,同时还可以延缓大脑的衰老,预防痴呆的发生。
尝试多接触陌生人
大胆走出家门,主动与人交往,建立新的人脉。多结交各方面的朋友,特别是忘年交朋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会敞开心胸,多和朋友交流,有助于排解心中的苦闷。
培养兴趣爱好
读书、写作、书法、绘画、摄影、弹琴、唱歌、舞蹈、拳术、棋艺、养花、种菜、垂钓、手工制作、饲养宠物……
每一样都有学不完的知识技能,都能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看到绚丽多彩的世界。
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做事业来做,既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还可保持愉快的心情,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