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说:
随着中国人均寿命逐渐提高,老年性眼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但是,专家指出,大多数人对老年性眼病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老年性白内障上。其实,夺去老年人视力的常见“杀手”,还有青光眼、老年性黄斑病变、糖尿病性眼病。
专家提醒,老年性白内障,只要影响到视力,就可考虑手术治疗;眼压是判断是否有青光眼的最直接证据,如果出现明显的眼球胀痛、眼红、视物不清,或伴有同侧偏头痛,务必警惕;看东西时物体扭曲变形,四周清楚、中间模糊,要警惕老年性黄斑病变;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更应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以便早防早治,避免失明。老年人最好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医学指导/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沙翔垠教授
广州日报记者黄蓉芳通讯员许咏怡
老年性白内障
视物模糊有重影必须检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沙翔垠教授介绍,眼睛的晶状体混浊,就通常所说的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又称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即到了一定年龄以后,眼内的透明晶状体变混浊而影响视力,称为白内障。
沙翔垠介绍,引起老年性白内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老年性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增长,常有全身和眼部的动脉硬化,肝、肾等器官的功能减退,可有晶状体营养代谢障碍,使其蛋白质变性,造成混浊状态。实际上是晶状体老化的一种表现。
第二,紫外线。
长期累积的
紫外线照射使晶状体蛋白氧化、变性。
第三,遗传因素。
有些病人有明显的家庭遗传倾向。
第四,内分泌紊乱
。如老年人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是促使老年性白内障发生的原因之一。
第五,屈光不正。
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可加重晶状体营养代谢紊乱,从而产生晶状体混浊,加速白内障形成,即在高度近视患者发生白内障的几率要高于正常人。
沙翔垠提醒,当患者有视力下降,视物模糊、重影等出现时,就要到医院的眼科,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验光、裂隙灯及眼底等检查,才能判断是否患有白内障及白内障的程度,并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目前对已形成的白内障药物无明确的治疗效果,对已明显影响视力的白内障最有效的办法是手术治疗。”他说,一般来说,白内障发展到明显影响视力时就需要手术。多数专家建议当白内障致视力下降到低于0.3时可考虑手术,特殊人群如司机、画家等对视力要求较高者,视力低于0.5时,即可选择手术。“老年性白内障到了一定阶段,会引起视物不清。如果未及时手术,可能会引起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导致病情复杂。因此,只要白内障影响到视力,就可考虑手术治疗,并不需要等到成熟期再手术。”
青光眼
错过手术时机后果极严重
沙翔垠介绍,青光眼是以病理性眼压升高导致视力和视野损害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晚期出现特征性的视神经凹陷性萎缩。
“青光眼有急、慢性之分,”沙翔垠说,
急性青光眼最常见的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在过度劳累、过度用眼、生气、休息不好等诱因下发作,出现明显的眼球胀痛、眼红、视物不清,并可伴有同侧偏头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
,有时因忽视眼科表现会被误诊为内科病而延误眼科的及时治疗。
慢性青光眼是“光明的偷盗者”,眼压是逐渐升高,可使患者看东西的范围逐渐缩小直至失明而毫不察觉,但其并没有引起患者的关注。当患者察觉时,往往已经进入晚期。
沙翔垠提醒,青光眼的主要危害是损害视神经,使患者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患者视线范围逐渐缩小,随着病情的进展,缺损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导致失明。“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而且,青光眼导致的失明是不可逆的。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沙翔垠说,眼压是判断是否有青光眼的最直接证据,如眼压超过一定范围即高度怀疑青光眼了。此外,还需进行眼底检查和视野检查。
“青光眼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沙翔垠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须急诊就医,药物降眼压后行激光或手术治疗,如果错过了手术时机,会导致视力不可逆的损害,后果极为严重。慢性青光眼到了晚期双眼视野(眼睛看得到的范围)都缩小时,可有夜盲和行动不便等现象出现,严重者完全失明。而且目前医疗手段不能使之复明,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也非常重要。
老年性黄斑病变
视物四周清楚中间模糊
沙翔垠介绍,黄斑是每个人的眼睛都固有的结构,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为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一般情况下,视力检查,就是查黄斑区的视觉能力。“老年性黄斑变性,
大多始发于50岁上下
,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双眼同时或先后受害。因临床表现不同,分成干性与湿性两型,前者比较多见,后者则仅为前者的1/10-1/15。”
干性老年性黄斑病变初期视物昏朦,如有轻纱薄雾遮挡。随着病情发展,视物模糊逐渐加重,眼前出现固定暗影,视物变形;湿性老年性黄斑病变早期与干性相似,如出现黄斑出血,则该眼视力骤降,眼前暗影遮挡,甚至仅能分辩明暗。
沙翔垠说,老年性黄斑病变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药物治疗。抗新生血管生长类药物,目的在于抑制一些形成新生血管的相关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和血管渗透性的作用。目前抗新生血管生长因子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二是手术治疗,如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切除、黄斑转位术等;
三是激光治疗,仅适合病变部位不在黄斑中央情况。
如何预防老年性黄斑病变呢?
沙翔垠说,一是要
控制血压
在140mmHg/90mmHg以下
;二是
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9-6.1mmol/L
;三是
配戴黄色眼镜
,减少蓝光损伤;四是
禁止吸烟,尽量少饮酒
;五是
少食高脂质食物
,如动物内脏,减少患者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危险因素。
此外,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进食富含叶黄素、玉米黄素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可预防和延缓黄斑病变。含以上物质充足的食物有:
深绿色蔬菜,如菠菜、香菜、花椰菜、豌豆等;黄色蔬果,如胡萝卜、番茄、红薯、玉米、柑橘等;还有鸡蛋、鱼类、藻类等
。研究指出,每天大量吃这些食物的人,患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概率可减少43%。
“老年性黄斑变性不会引起疼痛。”沙翔垠说,一些老年人患此病看不清东西后,首先以为都是白内障所致。实际上,黄斑变性与白内障是很好区别的,白内障看东西时整个都是模糊的,黄斑变性看东西时则是物体扭曲变形,物体的四周清楚,中间模糊,通过医生行眼底检查即可确诊。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眼前黑影飘
视网膜血管异常
沙翔垠介绍,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很多,但通常不被重视。
常见的糖尿病性眼病包括屈光性近视、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肌麻痹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与糖尿病的病程、发病的年龄、遗传因素及血糖控制有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何临床表现?
沙翔垠解释,糖尿病导致视网膜微循环异常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基础。在病变早期眼部多无自觉症状,随病变发展,引起视力障碍,眼前黑影飘动,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血管异常,视网膜出血,甚至玻璃体出血及牵拉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如何治疗?沙翔垠认为,控制血糖是根本。糖尿病患者不要忽视眼科的检查与治疗。一旦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有三种治疗方法:
一是药物治疗
,主要是改善视网膜微循环的药物、抗氧化剂、抗炎等,最近几年出现的抗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药物,眼内注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二是激光治疗
,可减少发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几率,尽可能保住中心视力并减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及眼底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三是手术治疗
,当严重者出现眼底出血或增殖牵拉引起视网膜脱离时往往需要行玻璃体切割术清除出血及解除增殖等。
“糖尿病患者致盲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5倍,”沙翔垠说,糖尿病患者应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以便早防、早治避免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旦失明,很难治疗。
↓↓↓
以下是福袋分割线
↓↓↓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