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老中医谈养生 听名老中医谈养生听名老中医谈养生

听名老中医谈养生

谭新华:玩转微信微博,骑“小马驹”上班

谭新华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老教授,2016年,他80岁。

头发花白,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虽然年过古稀,但谭新华教授从不拒绝新鲜事物,微博、微信他都玩得溜溜转。多年来,不论晴雨风雪谭教授坚持每天骑着他的“小马驹”(自行车)上、下班;坚持每天打太极拳、练太极剑,假日常去湘江风光带散步、去岳麓山爬山;唱歌、摄影、练书法都是假日里常有的休闲方式。

谭新华说,每当他看到蓝天白云、滔滔湘江、葱郁麓山时,心情特别欢畅;每当他漫步校园,看着学生们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身影时,他总会忘却自己的年龄。

心态年轻,并按照“年轻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每周上四次门诊,谭新华从未缺勤,非门诊时间也是在工作室看书、学习。在诊疗活动中,谭新华结识了很多农民工、打工仔和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患者,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精心为之治疗。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免费为省内外的病人发邮件、寄处方。他对患者尽心尽力,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誉。谭新华说:“得知病人经过治疗后疾病得以康复,心中感到油然的高兴,特别是男性不育患者经过治疗后生儿育女,传来可爱的婴儿照片时,我更是感到异常的满足。”

养生小窍门:太极拳是他的最爱

谈到养生经,谭教授说,因为工作的原因,平时用脑的时候多,所以只要有闲暇,他就会用运动来调节,他最喜欢的运动就是太极拳。自20多岁起,就开始迷上了太极拳,每天早晨都会打上一套,50多年来从未间断。谭教授说偶尔有点小感冒打上一套太极拳,微微出一身汗,马上就神清气爽了。

在谭新华看来,太极拳是武术的一种,其动作为呈现圆弧型,连贯而不间

断,并跟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相结合,动作柔和、缓慢、轻灵,能屈能伸,不用拙

力,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种内外兼练、以柔克刚的有氧运动;是老、弱、

病患者群体增强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延年益寿最常见的运动方式。

刘绍贵: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

国家级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教授刘绍贵与中药打了一辈子交道,但他提倡药补不如食补。别人认为被伺候是享清福,但他把做家务视为锻炼机会,乐在其中。这就是年过古稀的刘绍贵与常人的不同之处。

刘绍贵鹤发童颜,眼睛炯炯有神,说话有板有眼,走路稳稳当当。淡定、厚重是他的外在表现;宽容、知足是他的人生态度;内省、学习是他的理想追求。

精神健康,知足常乐

“精神健康是健康的重要支柱和标志,而心态平和是精神健康的前提,精神健康要不断陶冶和净化。”刘绍贵说。人们都会受到环境影响而有不同的想法和举动,或一身正气,坦然面对;或阿谀奉承,追名逐利;或讲究虚荣,不劳而获。刘绍贵认为,环境影响不可怕,重要的是坚持内省,即坚持对理想信念的追求,遵循“仁、义、礼、智、信”的准则,用历代贤人和现代楷模标准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做一个正直、热情、守信之人。同时,通过学习,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抑制欲望与冲动,保持平静、平和、平稳的心态。知足常乐是刘绍贵平和心态的一大法宝。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在学习、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在仕途升迁上不攀比,如此心态和作为成就了他的事业和家庭。同时,他宽容待人,乐于助人,平易近人,与亲朋好友和睦相处,享受生活,享受幸福,享受快乐。

劳动能力是生命活力的象征

“一个人具有劳动和活动能力,是生命活力的象征,是极为快乐的好事。”刘绍贵出身贫寒,自幼受长辈熏陶和教诲,始终把劳动视为高尚的、光荣的、快乐的,并力所能及地参与各种劳动。说起做家务,刘绍贵笑了,他说,我们夫妻俩是争着做。这与别人家相互推诿,有的还为做家务大打嘴仗,甚至闹家庭纠纷大相径庭。古人言,“人体欲得劳动”,说明了劳动既可创造财富,又可锻炼身体,保持血脉运行畅通,何乐而不为?他黎明即起做早饭,打扫卫生。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几十年从不间断。不仅减轻了老伴的负担,也维护了家庭和睦,增进了夫妻感情。

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明代郑成功有言:“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清代顾光旭认为:“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怎比读书香。”刘绍贵认为看书学习,是为了增长才智,明理、明志和品德修养,净化和提升人生境界,了解做人的真谛,进入“自由王国”。勤于学习才能胸怀开阔、志存高远,具有进取心,故应终生不倦。他说,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读书是为了奠基,学会做人和谋生的本领;中年时期读书是为了“充电”,适应工作需要,拓展视野,开扩眼界,进一步夯实基础;老年时期读书是为了活跃思维,升华、总结,净化境界,寻求乐趣。中学时代的他,就自己定了《红旗杂志》和《哲学研究》,以后每年征订的杂志也越来越多,1983年开始达11种之多。刘绍贵说,现在除了坚持阅读专业相关书籍和名人传记外,养生方面的书刊也成了他的案头书。读书看报,刘绍贵都特别认真,他看过的每本书都是满满的标记和注释,报纸上感兴趣的文章他也会剪辑起来。2015年,因为办公室搬迁,刘绍贵只能将往年阅读过的报刊处理掉,整理后发现竟有170斤。最近,刘绍贵将家里的报刊整理后发现竟有640斤。

养生小窍门:起居有常成习惯

起居有常,作息有规律,是刘绍贵自幼信守的观点,从未改变。他说,他的一天非常规律。春夏季节,刘绍贵每天均在5点半起床;秋冬季节,最迟也是在6点起床。起床后散步40分钟,散步回来,打扫室内卫生。之后,才是洗漱、看报、吃早餐。吃完早餐,他从容出门,步行上班。整整一上午的时间他不是在验收中药就是在写作。无特殊情况,他中午都会回家吃中餐,稍作休息。下午又是同样的工作。6点半左右吃完晚餐,又到刘绍贵散步时间。晚上时间充裕,他一般会走上近一个小时,再回家读书看报。65岁之后他一般在11点左右就寝,现在一般在10点半睡觉。良好的作息时间坚持了几十年,换来今天的耳聪目明、精神矍铄。

旷惠桃:人到六十又一春,著书立说忙不停

60岁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旷惠桃教授受到“人到老年万事休”思想影响,认为可以静心休息,开始享受天伦之乐了。但是偶然在一次浏览杂志时看到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的定义:65岁以前是中年人,65至74岁算青年老年人,75岁以后才算正式老年人。人的正常寿命是120岁,按最低标准算至少有100岁。旷惠桃想,从60岁退休到生命终结,起码有20到30年的好光阴,这段时间怎么过,是人生的一大课题,绝不能让这段时间虚度。

有人把60岁之前叫作“第一个春天”,60岁至120岁是“第二个春天”。在第二个春天里,旷惠桃开始重新规划60岁以后的工作。根据病友要求,她以写书的形式解答他们的问题,寒来暑往,每天诊余,静心写作,加上同人和学生们协助,历经几年,《中国民间饮食疗法》、《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内科分册》、《风湿病名医妙方解析》等20余部著作相继出版,并发表学术和科普论文40余篇。看到这些临床实用经验且受病友喜爱、多达1000余万字的著作和论文相继出版发表,旷惠桃觉得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虽年过花甲、但著述颇丰,心中不免泛起快乐的涟漪。人生进入第二春,没有了春天的艳丽,但生命之树却喜获累累硕果。

养生小窍门:皇帝的早餐

作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与共和国同岁的旷惠桃教授,优雅从容、神清气爽,岁月仿佛没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谈到她的养生经,旷惠桃教授说,她一直忙于临床、行政、教学工作,特别是每天上午的工作量特别饱和,所以她一直将吃好一顿早餐作为一天工作的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她都坚持自己做早餐,即使是在担任医院院长期间也是如此。她从八宝粥得到启发,自己将黄豆、黑豆、黑米、黑芝麻、赤小豆、薏米、核桃、莲子用豆浆机打成糊,她把这个叫作八宝糊,每天早上乘热喝上一碗。她说,这样的八宝糊营养丰富,不仅有补肝肾,补脾胃的作用,打成糊状后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脾胃喜温恶寒,趁热喝更好。除了自制的八宝糊,旷惠桃教授的早餐还有一个宝贝——红枣桂园枸杞蛋。先将鸡蛋煮熟,去壳,再和3—5颗红枣、3—5颗桂园肉,一小把枸杞子一起煮5到6分钟即可。夏天还可放两三片生姜。可以补气血、温阳散寒。特别适合女性朋友,会让女性面色更红润,精气神更好。此外,还要吃半个馒头或是半根玉米作为主食。

旷惠桃说,几十年来,我一直如此,享用着丰盛的皇帝般的早餐,只要早餐吃好了,一天的精气神都足了。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