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大众卫生报
免费订阅靠谱健康资讯
王姨和老伴闹别扭,老伴嚷着要离婚。虽然两人吵吵闹闹几十年,但这次似乎是来真的了。王姨很想找儿女说合,但子女不愿意明确表态支持她。她找其他人说,又觉得伤面子。思来想去,王姨不知道向谁倾吐心里的苦水才好,没几天,她就感觉自己要崩溃了……
当今,老年朋友越来越重视躯体养生,但许多人对“精神养生”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精神养生”指的是老年朋友自觉地开展自我心理测查和保健活动的行为。如果自己发现,或他人提醒,出现一些忧思烦闷、脾气暴躁等不良情绪时,就要警醒并仔细考虑一下可能存在的生活事件,找到让自己内心紊乱的心理根源,并就此与周围人的互动,寻求问题的解决,这就是“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的核心就是要打破内心过度依赖他人、自怨自艾的心理怪圈,让个人的精神世界足够开放,能够接纳生活的不如意和吸收生活的精神营养,做到两者的动态平衡。
情感沟通是实现“精神养生”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这一方面,老年人似乎不太乐意主动坦白心思,暴露自己的“心理软肋”。最初,老年人的心理示弱会让习惯于他/她强大面孔的亲友感到惊愕,但大家都会自然地联想到,“是的,他们也老了,需要我们来呵护他们了!”这种心理角色的转变的确会带给双方带来心理冲击。老年人会羞愧自己在心理上变得如此弱小,不得不求助于他人;亲友们则骤然感到肩头的压力,发现多了一份社会责任。但这个转变是必须、而且是可以顺利过渡的。心理角色转变后,老年人不必伪装坚强,而是顺应这种变化;亲友们也能自觉地承担起照顾老年人的责任。
情感沟通需要老年朋友自己主动发起。
毕竟最了解自己内心需求的人,是老人本人。老年朋友要根据各种人际关系的特点,发起不同的情感沟通。对老伴,可侧重于夫妻双方的体贴与谅解;对子女,可侧重于年轻人的尊重和精神反哺;对朋友,可侧重于相知与帮助;对其他亲友,可侧重于平等交流和彼此和谐。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环境中,老年朋友的情感寄托,高度聚焦于伴侣和子女。如果不与伴侣或子女紧密地绑在一起,他们就感觉情感空虚,没有着落。由于过度卷入亲密成员的心理空间,他们非常在意伴侣和子女对他们的行为反应。家庭成员的神色微妙变化,都成为支配老年朋友情绪的开关。
实际上,这种高度绑定的人际关系,除了让内心脆弱的老年朋友在情感上更感孤寂或被伤害外,还会让被依赖的家庭成员感觉到情感联结成为了一种负担,并可能害怕和逃避这种情感的过度输出。
所以,
老年朋友要积极开展情感沟通,但绝对不是情感依赖。
情感沟通的前提是,双方都是心理相对独立的个体,基于共同的情感需要而进行情感能量的双向移动,既要对方能够理解和实现自己的情感要求,同时也能够解读对方的情感诉求并给予积极地有效反馈,双方都能从情感互动中获益,实现心理成长。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精卫所-李则宣、黄任之)
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
获取更多靠谱实用的健康资讯
扫描二维码
关注新浪微博
@大众卫生报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