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关注我们
《真正对父母的关爱从这里开始》——读懂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关注老人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现状,需要我们一起关注老人,老年人已成为最缺乏心理知识的群体。
调查显示,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使
70%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
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
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
心理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
生长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表现出心理健康知识不足的现象。
临床上,心理医生接触过无数老年人,在面对子女离家、丧偶、退休等生活状况的改变时,由于缺少必要的心理调适知识,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目前,保健对于老年人来说,主要是药物
健身,很少有人考虑心理健康的问题。
但是现实中很多老年人由于长时间缺乏与人沟通,容易产生孤独、自尊感不强和老而无用的感觉。
夕阳近黄昏
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引起心身的一系列变化,使老年人的心理具有特殊状态;同时,老年人社会角色的改变也必然引起其特有的心理变化。
衰老。
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和烦恼。
形态的老化:
衰老引起的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年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的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
感觉器官功能下降:
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
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至
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神经运动机能缓慢:
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不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在劳动生产中势必跟不上青壮年,老年人常常为此既苦恼又不服气。一些老年人常采用好谈“当年勇”的心理自我防御方式,以补偿和掩饰自己能力的不足。
记忆减退:
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记忆尚好。有命名性遗忘。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却不逊色。
性格改变:
老年人性格逐渐发生改变,经常不为老人自己察觉,故多否认。
性格改变的特点是:由于记忆减退,故说话重复唠叨,再三叮嘱,总怕别人和自己一样忘事。抽象概括能力差,思维散漫,说话抓不住重点,学习新鲜事物的机会减少,故多根据老经验办事,固执、刻板。
工作能力下降,会增加老朽感、无能感、情感脆弱和情绪不稳定。
有些老年人由于比较自我,常常影响人际关系,乃至夫妻感情,彼此抱怨对方脾气变怪了,对不起自己。实际上,双方的性格都因年老而改变,但又只看到对方在变,互不理解。
体弱多病。
老年人常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给晚年生活带来痛苦和不便。
因为体弱多病,自然会想到与死有关的问题,但不得不做出随机迎接死亡的准备。
多数老人表示并不怕死,但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死。一般老人都希望疾病快死,最怕久病缠绵,惹人讨厌。
为摆脱这种局面,他们四处求医,寻找养生保健之术,并能坚持锻炼。这对开展老年人心理卫生工作颇有帮助。
离休、退休。
离休和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有些老人对离休、退休的思想准备不够,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出现焦虑、抑郁、孤独感和被社会抛弃感,对离休、退休后的生活方式改变,出现适应不良而影响身体健康。
老年人离休、退休后,如何保持与社会联系。量力而行,继续发挥余热,是心理卫生和老年社会学应研究的问题。
生活方式的变化。
由于离休、退休和体弱多病,使老人与社会的交往减少。看的想的少了,必然孤陋寡闻,慢慢对外界漠不关心,反应迟钝,并缺乏生活的动力。
有人误以为这是”享清福”。
实际上,老人的生活安排也应遵循”生命在于运动”的原则,适当地做一点家务劳动,参加一些社会工作,从事一些爱好和消遣,是老人最好的精神营养。部分老人到了晚年才开始吸烟和饮酒,这种生活方式当然对健康不利。
生活事件。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遭遇一些不幸的生活事件,给人带来烦恼、忧愁与痛苦。
而在晚年遭遇到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精神打击尤为沉重,不仅留下心灵创伤,也可诱发一些躯体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甚至在精神创伤的折磨下,加速老人的衰老和死亡。
重大的生活事件常有以下几种:
丧偶:
老伴去世,自己形影孤单,寂寞难熬,对未来丧失信心,而陷入孤独、空虚、抑
郁之中。
有人统计,在失去配偶的人中,一两年内相继死去的人数高于夫妇都存在者的死亡人数的七倍。
再婚:
老年人再婚常有阻力,使老年人苦恼。阻力或来自社会舆论,或来自子女的阻挠,老年人也不一定都幸福愉快,所以老年人再婚既要慎重,也要有个恋爱过程,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培养爱情。
有了真正的爱情,才会为老年人的再婚带来幸福。
3、丧子(女):
晚年丧子(女),是人生一大恸事。这不仅基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还涉及老年人日后的赡养及善后问题。
4、家庭不和睦:
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时代差异的因素。两代人由于对社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诸方面的看法不一致,彼此之间又缺乏了解和理解,常导致抱怨、争吵、指责,甚至发展到关系恶化,歧视和虐待老人。
5、经济困窘:
老年人的退休金不够用时,就会心生惶惶,有一种对前景的不安全感。靠儿女赡养的老年人则有寄人篱下、看儿女脸色、屈辱生活之感,这些都会挫伤老年人的感情和自尊心。
此外,有的老年人还可能遭遇到自然灾害、财产损失、车祸、外伤或亲友死亡等意外生活事件,造成极大的痛苦和不幸,冲击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人生百态
老年人心理活动分哪几类?
一、愉快积极型。
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喜欢
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直接兴趣型。
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三、关心健康型。
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
四、解脱型。
这类老人性格一贯内向,离退休后更是减少社交。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的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易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
五、追求支持型。
这类老人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用别人的同情获得自己情感上的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情绪。
六、坚持工作型。
这类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但是壮志未酬的人,他们总是用忙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
七、冷淡型。
这类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很痛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其实是无可奈何的表现。
八、自责型。
这类老年人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些目标没达成,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罪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这类老人极其自卑,常常自怨自哀、沮丧和心灰意冷。
九、愤怒型。
这类老年人往往多疑,把自己看作是环境的牺牲者,似乎谁都和他过不去,感到生活毫无乐趣。回顾往事,他们常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客观,把怨恨发泄在别人身上。他们人性关系很差,孤独、怪僻。
九种典型的老年人心理活动类型
,对某一个老人来说可能不完全符合,但可能有一种类型的特征会较为明显。愉快积极型和直接兴趣型的老人对他们的心身健康较为有利。冷漠型、自责型、愤怒型的老人容易心理衰老。
因此,老年人应该自我心理调节,有意识的矫正和改变自己身上不利的心理特征。
参考《让疲惫的心身不再沉重》
END
往期精彩推荐
失控的白领
工作中毒症,你中招了吗
职场上,你会哄下属吗
读书笔记《从容应对中年问题》
当职场女性45岁
中年时期容易出现的问题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