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被认为是现代病,在以肉类膳食为主的西方国家很常见。近几十年,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日益增多,但是大家对痛风病的认识和防治经验却比较有限。患了痛风,豆制品就不能吃了?痛风不发作时可以不服药吗?家有遗传基因能不能避免患病……有关痛风的误区很多,您中招了吗?
误区一:喝白酒没问题
老观点:过去总认为,痛风患者不能喝啤酒,白酒却很少有人提及。
对痛风病人来说,粮食酿的酒都是不能喝的,包括白酒。这是因为酒精的摄入会影响尿酸的排泄。酒类饮品本身含有高嘌呤物质,大量饮酒可促进肝脏内的三磷酸腺苷降解,还可引起高乳酸血症,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排泄减少。建议多饮低脂奶、适量饮用红酒、禁饮含糖饮料和久煮的浓汤。含糖饮料也会引发高尿酸,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好发痛风的诱因。
误区二:豆制品不能吃
老观点:豆类和豆制品为高嘌呤食物,痛风病人不能吃。
豆类尤其是豆制品,不但不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反而可降低血尿酸,它们是痛风的保护因素。这是由于豆类同时具有增加血尿酸和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而且在豆类加工为豆制品的过程中,嘌呤有一部分流失。痛风病人的饮食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用坚果、花生、豆制品、橄榄油等替代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的红肉。
误区三:蔬果可以随便吃
老观点:水果、蔬菜为低嘌呤食物,痛风病人可以随便吃。
富含果糖或甜味的软饮料、果汁、富含糖分的水果是新发现的痛风危险因素。另外,菠菜等含有草酸较高的蔬菜,易与血液中的钙形成草酸钙,可能引起结石,痛风患者应少吃。青菜、黄瓜、西兰花、番茄、白菜等蔬菜嘌呤含量较少,推荐每日蔬菜的摄入量应达到500克左右。
在痛风的慢性期或者间歇期,可适当放宽嘌呤的摄入量。但是,肉汤、火锅汤、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仍旧需要忌口。在平稳期,患者每日可以吃一些禽畜肉类以及少量海鲜,量不宜多,每天摄入量加起来不应超过100克,即每餐控制在50克左右动物性食品比较合适。
误区四:减肥就是要禁食
老观点:肥胖是痛风的高危因素,要减肥就是要禁食或过度饥饿。
减肥对痛风病人很重要。痛风病人的饮食以控制在正常人食量的80%~90%左右为宜,也不要禁食和过度饥饿。牛奶、奶酪、脱脂奶粉、蛋类的蛋白部分,它们既是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含嘌呤又少,对痛风病人没有不良影响,因此这类食物可作为痛风病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饮食宜以清淡为主,应限制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3克。浓茶、浓咖啡、辣椒及胡椒、芥末、生姜等辛辣调味品会诱使痛风急性发作,应减少摄入。最后要注意饮食有度,不可暴饮暴食。
传统的痛风饮食要求是低嘌呤、低蛋白、低脂肪、适量的碳水化合物、限酒。但长期如此,患者难以依从,并且有可能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所以,减肥应从改善生活方式着手,即:有效运动,控制体重,减少总热量10%~20%,限制烟酒,少吃海鲜、动物内脏等含高嘌呤的食物,避免血尿酸过高。
误区五:不发作就不用吃药
老观点:痛风只是关节疼痛,痛就吃点止痛药,不痛时就不管。
痛风的根本问题是尿酸高,只有把尿酸降下来了,才能减少痛风发作的次数、减少高尿酸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通常建议,要把血尿酸降低到360或300微摩尔/升。所以,经常痛风发作的患者,在不发作的缓解期,可以做降尿酸治疗。平时多喝开水,每天最少要喝2升水,帮助排出体内过量的尿酸。
误区六:忌口了就不用吃药
老观点:很多患者认为控制饮食了,就可以不吃药了。
事实上,很多痛风患者饮食控制得非常严格,痛风还是会发作。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直接原因是高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来源于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这部分占总量的80%,还有20%为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来。所以,只控制饮食,不吃药不行。一旦确诊为痛风,应该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误区七:单纯痛风不会引起其他疾病
老观点:痛风没什么可怕的,等急性期过去了,也就没有大碍了。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密切相关,因此控制高尿酸血症不仅是降低痛风的发生,而是降低其伴随的代谢紊乱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误区八:痛风是老年病
老观点:痛风九成以上都发生在成年男性身上,往往更青睐中老年人
现在,年轻人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患上痛风,它再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痛风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女性比较少见,是一种人体代谢系统紊乱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呈年轻化,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最常见是脚趾关节红肿、剧痛,其次是脚背、脚踝等部位。原因除了和饮食有关,平时太疲劳、受凉感冒、关节外伤、过度运动也是重要因素。因此,想远离痛风,还得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
总之,预防痛风,应从生活点滴做起。专家提醒有痛风病史的人要注意忌口,一旦出现身体浮肿、尿量快速减少或尿色改变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本文出自生命时报,作者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徐晓龑)
推荐阅读
【健康知识】疼痛时按按“止痛开关”
【健康知识】养生踏准五脏六腑的生物钟
【健康知识】远离静悄悄的“流行病”
感谢您阅读本文,这里是治未病领域最具价值公众平台——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微信号:wscyzwb),治未病同仁请关注(看看我的历史记录,相信你会觉得相见恨晚)。如觉得本文不错,请将其分享到朋友圈吧!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