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性痴呆 关注—老年性痴呆关注—老年性痴呆

关注—老年性痴呆

刘阿姨,退休教师,今年78岁了,两年前开始出现敏感多疑,经常趴在窗户、门口儿观察,觉得有人监视自己,后因腿摔伤不能出门,逐渐出现情绪也不好,高兴不起来,心烦,怕见人、见光,总拉着窗帘儿,什么也不愿意做,反复说以前不高兴的事情,脑子里胡思乱想,睡眠差,严重时整晚睡不着。

两个月前精神行为问题加重,觉得老伴儿对自己不好,跟老伴儿发脾气,打人,又觉得自己犯错了,不能吃饭,觉得水里有怪味儿,有人要害自己,紧张害怕,凭空能听见儿子说自己坏话,睡眠差。

刘阿姨到底怎么了?

刘阿姨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医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经医生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起病缓慢或隐匿,容易被患者家属忽视。其早期症状主要是记忆力减退,尤其是对刚刚经历过的事情特别容易忘记,学习新东西的能力减退,不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情绪波动,性格改变。患者对日常活动越来越感到困难,如不会计算收支、外出迷路、记不住物品放在哪里等;虽然早期病情不会妨碍患者的社交活动,但老年人一旦出现这些早期表现,家人应特别注意!

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期。

①早期(遗忘期)一般持续1至3年,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障碍,如刚做过的事情转眼就忘记了;下楼忘记了关煤气,刚吃过饭说没吃,去菜市场买菜走到楼下了,却忘记了自己要去干什么,做菜时常忘记放盐,忘记银行卡密码儿等;学习新知识能力下降,对新知识茫然不知所措,想不起常用物品名称,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定向障碍,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对日常生活和家务缺乏主动性,可能还会出现性格改变,如变得易激惹、冷漠不关心人等。

②中期中期(混乱期)病程可持续2-10年。远近记忆严重受损,如记不住自己的生日、家庭住址、以前的生活经历,想不起来儿女的名字及电话,不记得自己的出生年月,哪年结婚。严重时连家里几口人,家人的姓名、年龄、职业都无法正确回答,不知道自己现在何处,分不清上午还是下午,不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分不清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是什么时候儿;在医院经常找不到自己的病房,找不到洗手间、食堂。出现失语、失认、失用、幻觉、妄想、淡漠、易激惹、行为紊乱,生活不能自理等症状。

③晚期(极度痴呆期)可能出现于疾病发生后的第8至12年。患者呈明显的痴呆状态,智能逐渐丧失,完全不认识周围熟悉的人,不认识自己,常沉默不语或胡言乱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存有明显的肌肉强直、震颤、强握、摸索、吸吮反射、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最终卧床不起,成为植物人状态,完全依赖家人。由于病情较快发展,老人最终会因全身营养不良,长期卧床而发生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或全身衰竭而到达生命的终点。

怎样做好“痴呆”的预防?

①积极用脑

经常看书、读报、听音乐,进行益智活动、打麻将、下棋等;积极学习新事物,多和朋友沟通交流,多做手指活动,如做针线活,织毛衣、做手工、健脑手指操等;可有效预防老人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延缓疾病的进展。

②适当运动

老年人适当运动可使脑细胞儿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分。因此要多进行体育锻炼,参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如坚持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练习气功操等;既可强身健体,又可强化脑细胞。

③保持情绪乐观

老人在被关心的同时也应以乐观开朗的心态丰富业业余生活,多参与社交活动,建立系的社交圈儿,多与人沟通交流,如下棋,打麻将,上老年大学,学习书法,摄影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给人一种越活越年轻的感觉,这样才能锻炼大脑、延年益寿。

④做好饮食调理

戒烟限酒,低盐饮食;饮食讲究营养搭配,勿进食高脂、高盐、高糖及煎炸辛辣食物,以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易消化食物为主,可适当进食坚果、核桃、黑豆、木耳、瘦肉、牛奶、鱼类、蛋类、豆类、青菜、水果儿等,有助于提高脑细胞的活性,预防老年性痴呆。

⑤养成规律生活

老年人平时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定时排便,生活规律、充足睡眠都非常重要,可有效的提升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黑白颠倒,养成午睡习惯,可修复疲劳状态的大脑,促进养脑健脑,预防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如何做到早发现?

①关爱老人,注意细微变化

在老年性痴呆早期,患者病情不明显,往往不易被发现而延误病情。日常生活中应关爱老人,多注意老人的记忆、情绪、行为、心理等细微变化,多与老人之前状况做比较,以能早期发现异常应给予重视。

②警惕疾病、及时就诊

当老人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生活丢三落四等征兆时切不可认为是每一个老人的正常衰退现象,应警惕老年性痴呆的发生的可能性,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早期确诊并按医嘱进行正规的干预及治疗,有效的延缓病程,提升生活质量。

河北医科大学

精神卫生中心

XIUMI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审核|王学义

供稿|刘玉梅程月红

编辑修改|张振兰

图片来自|实拍+网络

河北医科大学

精神卫生中心

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暨河北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是河北省精神病学医学重点学科;河北省精神科临床重点专科;河北省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第一批核心单位;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中国医师协会综合医院精神医学联络会诊基地;“阳光医院”联盟单位;河北省暨京津冀精神卫生专科联盟牵头单位;京津冀抑郁症专科联盟牵头单位。是河北省唯一的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本中心挂靠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河北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精神疾病联络会诊专业委员会等专业学会;是集临床、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医院精神心理专科医疗及研究机构。

中心拥有独立的精神卫生大楼,设置有精神心理门诊部、脑功能检查部、睡眠健康中心、住院部、临床心理科、精神心理康复科、精神心理教研室等。其中住院部设有临床科室九个,分别为临床一科(老年精神心理方向)、临床二科(心境障碍方向)、临床三科(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方向)、临床四科(焦虑障碍方向)、临床五科(成人精神障碍男区、物质依赖方向)、临床六科(成人精神障碍女区)、临床七科(精神躯体共患方向)、临床八科、临床九科设在医大一院元氏分院区,各科室按照亚专业方向发展,做到术业有专攻,同时,业务技术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保持与国际、国内先进的精神心理医疗发展水平学习、交流、互动,其中,聘请中科院陆林院士、北大六院于欣教授等国内多名知名精神心理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为中心的医、教、研工作把脉导航。

为此,中心拥有与国际同步的精神、心理专科精湛的医疗技术,同时又具备综合医院的优势,既能为各类精神、心理疾患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同时也能为精神躯体共病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支撑,实现心身全方位的诊治,为促进精神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一、朝气蓬勃的中心医疗团队

精神卫生中心拥有医护人员212人,以王学义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形成较为完备的医教研人才

梯队。其中医师72人;护理人员115人,心理咨询与治疗师10人。高级职称精神心理专家30人;博士10人,硕士57人;博导5人,硕导15人,教授5人,副教授10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省拔尖人才1人;省三三三工程人才5人;学科主要研究人员都曾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世界发达国家访问学习。为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精神心理专家均定时出诊,方便患者选择就医。

二、专业化、信息化、人性化的门诊服务

精卫中心门诊部位于精神卫生楼一层、二层。功能齐全,能够全方位为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提供咨询、就诊、检查、门诊治疗等各项医疗服务,年门诊量16万人次以上。

三、以亚专业为发展方向的现代住院医疗服务

精卫中心住院部设有九个临床科室、327张核定住院床位。其中,本部住院部位于精神卫生楼三层及以上,共有床位257张,元氏分院住院部设有床位70张;年收治患者4000余人次;治愈或好转的精神心理疾病病种达140余种,在不断积累丰富的治疗、护理经验的同时,每年均按计划送出部分医护人员到国内外研修、进修,及时汲取国内外先进的精神、心理专业新知识及新技术,确保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疗水平与国内外最先进的水平接轨,为广大民众提供科学、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疗服务。

①主要收治病种:心境障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躁郁症)等);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酒依赖、癫痫、帕金森等所致精神障碍);慢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障碍)、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强迫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癔症、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进食障碍(贪食症、神经性厌食症等),睡眠障碍;儿童、少年期情绪及行为障碍(多动症、抽动症等);边缘型人格障碍等,以及各类精神疾病合并躯体疾病,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等。

②借助5G智慧医院优势,实施线上线下联动诊疗,陪伴移动查房车,及时读取患者相关信息,记录查房意见,提升工作效率,助力提升基础医疗质量。

#5G移动

房设备

③开展的物理治疗:目前开展的特色治疗项目有:团体生物反馈治疗(BT);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CRT);社会认知虚拟现实矫正系统(VR-CCS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脑功能治疗、电针治疗、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音乐放松治疗等;

经颅磁刺

治疗仪

④开展的心理、行为治疗:精神分析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催眠治疗及短程心理治疗、改良森田治疗、儿童成长发展心理、行为脱敏和干预,各类精神心理康复训练,孤独症康复训练等;

临床心理科,主要完成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认知功能测量;社会心理测量等;拥有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专家及心理治疗师多名。以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整合心理治疗方法,针对住院及门诊患者提供个体及团体心理治疗。目前开展的特色项目有:团体生物反馈治疗(BT);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CRT);认知行为治疗(CBT);社会认知虚拟现实矫正系统治疗(VR-CCST);

心理行为矫治

开展儿童心理行为矫治项目:主要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脑瘫、精神发育迟缓、自闭症等)进行评估及治疗,用专业的理论视角和科学的治疗方式,帮助儿童发挥潜能、提高统合思考能力,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开展青少年心理行为干预(成长训练营)项目:通过个体化心理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音乐治疗、影音治疗以及阅读、运动等疗法帮助青少年提高其抗压、抗挫折的能力,提升自信,更好融入社会生活。

精神心理康复区:拥有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需要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开展的项目有:体能训练、手工技能训练、绘画治疗、音乐舞蹈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等。通过康复训练,提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家庭及社会功能的恢复,为患者心理社会全面康复,回归社会助力。

四、教学工作—教学相长,誉满桃李

精神卫生中心是河北医科大学教学医院,设有精神病学教研室、医学心理学教研室;承担河北医科大学的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任务,每年理论教学600余学时,临床带教学生近3000人。依托精神卫生中心建有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医学专业,加快培育精神卫生专门人才,为健康中国之精神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助力。

精神卫生中心于2014年获批国家级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5年设立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点;现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2011年至202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90人,已毕业71人;博士研究生10人,已毕业2人;

研究生

2016年河北医科大学依托精神卫生中心设立五年制精神医学本科专业,至2021年招生378人,为精神卫生人才培养作出努力。

五、科研工作—严谨求实,不懈攀登

中心在学科带头人王学义教授、安翠霞教授带领下,严谨求实,不懈攀登,依托“河北省脑科学与精神心理疾病重点实验室及河北省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两大实验室;勤耕于精神、心理领域基础及临床研究,以解决患者及社会问题为己任,积极探索。研究方向:应激与健康、神经认知损害,情感障碍、生物遗传学方向,物质成瘾方向,应激与健康方向等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拓展的研究方向:

2011年至2020年中心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

获得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23项,市厅级课题61项;发表SCI论文37篇,中文核心期刊60篇,科技核心期刊175篇;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医学科技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3项;

2021年,依托河北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成立了:1)《分子与功能神经影像学研究室》,王勇教授为研究室主任;2)《分子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张海林教授为研究室主任;3)《临床精神疾病研究室》,于欣教授为教研室主任。专门成立了河北省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将汲取各方力量,推动中心科研工作不断发展。

精神卫生中心奋斗的过去已然成为基础积淀,面向的未来是更高奋斗目标的实现,精神卫生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将在王学义教授带领下,在院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各位专家助力下,继续脚踏实地,勠力同心,面向未来,加速奋进,合力打造国家级精神心理区域医疗中心,为促进精神医学的创新和发展,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精神心理健康不懈努力。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元氏院区

精神卫生科简介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元氏院区精神卫生科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在元氏院区的分支科室,与本部精神卫生中心在医教研及人员管理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同质化水平。共同承担河北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科研、司法鉴定工作。

做为本部精神科诊疗功能的补充,在本部精神科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元氏院区精神科着重以患者身心康复及社会功能训练为特色,以应激相关障碍和抑郁障碍诊疗研究为专业方向,采用家庭式服务模式,在精神疾病的科学预防、早期诊断、康复治疗、愈后护理等方面开创了一套全面、科学、高效的诊疗体系,开展中西药物、物理、心理、康复、针灸等特色治疗,致力打造为国内领先的精神心理障碍康复治疗机构。

目前,元氏院区精神科开展神经心理学测查及认知功能成套测验等特色检查,及电百印治疗、生物反馈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音乐治疗等多项非药物治疗。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香港大学中医学院等国内知名中医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抑郁障碍的中医治疗和研究。科室结合元氏院区优势,带领患者走向室外,由护士长,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担任康复小组组长,明确康复职责,评估患者病情,针对不同患者实施不同级别康复训练,开展户外康复活动。

院区一楼区域设有温馨小院,开辟“开心农场”,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种植农作物,定期浇水除草,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体现自身价值;户外农艺活动区增设“多彩花圃”,在花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让患者在种植过程中改善情绪,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科室还设有情绪发泄小屋,以无伤害为原则,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发泄。另外还相继开展康复厨房、环卫使者项目,提高患者社交能力,增强患者自我认同感,提高患者疾病康复、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信心。

元氏院区精神科医疗团队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博士3人,硕士3人,采用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全方位诊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等各类精神疾病,尤其是长期承受压力导致抑郁发作的患者,以心理治疗为主,注重患者的全面康复。

元氏院区精神科采用以人为本、家庭式的服务模式,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精神心理康复理念,结合元氏院区优势,开展农艺治疗、中医功法治疗、艺术治疗、工作治疗等康复措施,注重患者心理康复的同时也努力培养患者健康的生活模式,提高学习工作能力,为患者早日回归健康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