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
意犹遇见
,再点击
,这样您就可以继续
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中风,我们通常称之为“中风”,是中国成年人最重要的致命和致残疾病。中国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中风,新增病例250万。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快速增长,在55岁以上人群中,每十年翻一番。这表明老年人患中风的风险很高。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堵塞引起脑组织损伤而引起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该病发病急、发展快,可引起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危害。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已成为威胁我国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如何早期识别中风?
早期治疗往往预后良好,尤其是对于脑梗死患者。发病3小时内溶栓治疗有望逆转血管闭塞。以下是常见的警告信号:
一侧或面部出现麻木、刺痛、乏力等异样感觉;斜吐,舌头贴在一边;持续头晕、头痛和视觉旋转;走路不稳;视力模糊和视野缺损;你说不清楚,也不能完全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你了解脑中风的六大误区吗?
误区一:中风是老年病。
中风是一种发生在任何年龄的疾病。虽然90%的中风患者是中老年人,但并不意味着中风与年轻人隔离。如今,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工作压力大、运动量少、熬夜、娱乐性强的年轻人,不知不觉成为了中风的后备力量。经过近10年的观察分析,脑卒中逐渐年轻化,发病年龄前移,部分发生在20~30岁的青壮年。因此,年轻人不应该掉以轻心,摆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健康保健。
误区二:手脚麻木一定是中风。
四肢麻木不一定是中风,可能是颈椎病或腰椎病!
患中风的人会有手脚麻木的症状,但通常是突然出现的一侧肢体麻木,以及四肢无力、嘴歪、语言模糊等症状。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而且,光是手脚就经常麻木,这和特定的不良姿势有关。长时间伏案工作、长时间坐着的人容易出现,需要进行相关检查才能确定是颈椎病还是腰椎病。
3.误解;如果脑血管检查正常,就不会患上脑血管疾病。
血管因素只是脑血管疾病的一部分。
数据显示,有1/5的脑血管疾病其实来自心脏,比如房颤,与血管无关。即使脑部血管正常,也有可能中风!所以看病要科学,不要总是碰运气。
误区四:中风时卧床休息。
中风不总是卧床不起!
如果是脑出血,建议在出血吸收前尽量卧床休息,但要适当按摩四肢。但一旦发生脑梗死,一定不能卧床,应尽早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降低肢体残疾程度。为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加快排痰,建议下床活动。
误区5:有些食物和运动是防止脑卒中的灵丹妙药
仅从养生保健、生活习惯、健康饮食、科学锻炼等方面来说,当然比这些偏方更可信。要通过锻炼预防中风,我们建议适度锻炼,比如快走等。由于过于剧烈运动反而会增加脑出血的危险。
误区6:病情轻不需要住院,在门诊输液就可以好
脑卒中不严重,只需在门诊开些药或在门诊输几天就可以了,不用花钱住院。
绝不能讳疾忌医!即使是小中风,如果不注意康复,其预后也不能令人满意。另外,脑卒中的死亡率和复发率也相当高,绝对不能大意。短期,轻度小中风,治疗价值更高。痊愈后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拖下去只会加重病情。
预防脑卒中做到以下几点
戒烟限酒
长时间吸烟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6倍,而长期被动吸烟的人则增加1.82倍。出血性脑卒中,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风险是不喝酒者的3倍。戒酒限制吸烟可减少中风。
控制血压血脂、合理膳食
血压、血脂均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压血流冲击可引起小血管痉挛、玻变、淀粉样变、甚至纤维素样坏死,长期高脂血症可加速血管壁的脂质沉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发生夹层、血管瘤、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这样做的建议
要吃清淡、低盐、低脂肪;每天食用5个拳头大小的水果与蔬菜;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油腻食品;家中常备血压计,监测血压,每天2次,安静且充分休息状态下血压宜监测血脂,最好是控制在正常范围。
起身注意“三慢”
慢慢醒来,慢慢坐起,慢慢地站起来,早上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的张力,以适应起床时体位的变化,避免产生头昏,然后慢慢坐起,活动上肢,再下床。
预防便秘
不少中风病人,是在上厕所时排便突然发病的。
这些人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
因为大便燥结,排便时用力,使得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同时升高,极易使老人脆弱的血管破裂引发中风。
因此,越是年纪大,越是要让自己远离便秘。
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芹菜、韭菜、水果等,可预防便秘。
注意保暖
房间内的温度要控制在16℃~20℃以内,不宜超过20℃,室内湿度应保持在40%-70%。适宜使用温水洗脸,过热、过凉都会刺激皮肤感受器,引起周围血管的舒缩。洗完澡后可以喝一杯温开水,清洗胃肠道,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通畅血液循环。
定期复诊
最好每月复诊一次。为防止复发,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全面复查,主要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出凝血功能等,并做好调理。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