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刘
,女性,
岁。曾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诊断
冠心病
,院外坚持服药控制病情。刘女士平素性格外向、强势,偏急躁、易怒,故
冠心病
症状常反复,患者也因此而烦恼、焦虑。
2015
年其老伴去世,自此之后患者性情大变,社交活动减少,常独自唉声叹气,夜不能寐。
2016
年始患者在无劳累等诱因前提下频繁感
胸闷、胸痛、气短
不适,使用冠心病相关药物效果欠佳,多次于门诊就诊均未能有效改善症状。
2017
年年初,此患者就诊于我科门诊,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后,考虑其合并心理问题,最终在心理科门诊协助下诊断为
抑郁状态
,在心理干预治疗及冠心病基础病协同治疗下,此患者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
而在心血管病发病人群中,中老年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老年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老年心血管病有其独有的特点,单以冠心病为例:老年人作为一个群体,与中青年冠心病是不同的,有着自身的特点。目前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性别、年龄、家族史等。在多个危险因素长期累积作用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往往比较复杂,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常见,而且病变严重。因此其临床表现更为特殊,(1)无症状冠心病发病率高:由于无症状未能引起患者和医师的注意,甚至其预后更为不良。(2)心绞痛症状常不典型:典型的压榨性疼痛少见,多是胸骨后闷痛、紧缩感,或仅表现为气急、胸闷、乏力、心悸等症状。(3)心绞痛发作时疼痛部位可不典型:因此常常会因此延误病情。(4)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可不典型:常以发作的呼吸困难、左心衰、肺水肿为首发症状,或表现为原因不明的低血压、心律失常和脑血管病症状,甚至胃肠道症状。(5)心肌梗死并发症多:合并心衰、心律失常、低血压、心源性休克较多,病死率较高。
除此之外,心理因素也影响冠心病的发病,A型性格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罹患冠心病,不良的情绪如愤怒、焦虑、烦躁、抑郁、紧张、惊恐、憎恨、过分激动等都会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至是猝死。
老年患者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1)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长期饱受心血管病痛折磨,很多老人会对身体健康问题产生担忧、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2)抑郁:有些老人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与寂寞、单调等待之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这些情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所患心血管病的诊治难度。(3)孤独感:因家庭变故、丧偶丧子、离退休,远离了社会人群、行动不便、与亲友来往逐渐减少、空巢家庭等。
由此看来,疾病本身对机体的损伤会造成不良情绪,而不良心态也会引起躯体疾患,二者存在交互作用。但有时患者、家属甚至我们的医务人员都有可能会忽视心理因素这一方面,导致恶性循环,部分患者长期经受病痛及心理疾病的折磨。
所以,作为一名老年科医生,在面对老年患者这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的人群时,除了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精湛的诊疔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外,还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爱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认真、全面的去了解患者的病情。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更应该兼顾心理疏导、心理治疗,“治心”更需“关心”
编辑|李伊萍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01
03-08
04-08
03-30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