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27日首次将“过劳”纳入最新修订版《国际疾病分类》,正式承认它是一种慢性病。
依照世卫组织的描述,
过劳是“因长期无法成功克服职场压力导致的概念化综合征”。
这种疾病有三方面特征:
一,感觉精疲力竭;
二,与工作的“精神距离”越来越大,对工作感到倦怠或愤愤不平;
三,专业效率降低。
法新社援引世卫组织发言人塔里克·亚沙雷维奇的话报道,这是过劳“首次”被纳入《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是世卫组织制定颁布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标准,是各国政府在医疗、管理、教学和科研以及制定政策中,关于疾病分类的规范性标准,是全球卫生健康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基础和通用标准之一,也被用于保险费用的报销。
世卫组织于2007年启动《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工作。《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包括多项新增内容。
新闻动态
NEWS
2019年3月,福州日报的官微报道了一个故事。
福州有一位42岁的单亲爸爸。他叫林熙,与17岁的自闭症儿子相依为命。
一晚夜班之后,林熙猝死在了工作岗位上,永远离开了他17岁的孩子。
在他的手机中,人们看到了10条他留给儿子的短信。
短信写道:
喜欢喝水,要尽量给他温水,不然他会喝凉的;
不吃所有贝壳类,爱吃面干饭,塞不下去时会找水加进去;
一开始就要阻止儿子抢其他小孩的菜,否则他会意味可以抢;
要给儿子下脱衣指令,不然他会一件不脱直接睡…
......
一字一句,全是关心与不舍。
不知道这位父亲是不是对自己的突然离世早有预感。
在他敲下字的那些时刻,是不是对自己连轴转的状态早已非常担忧。
其实过劳死离我们一点都不远。中国适度劳动协会课题组,对北京的白领进行分析后发现——
有61.6%的人已经进入了过劳死的“红灯预警期”,即具备过劳死的征兆。
而处于过劳死“红灯”危险区、即随时可能过劳死的状态的人,占据26.7%,形势十分严峻。
(过劳死十大预警信号:
肥胖,脱发,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性能力下降,小便次数频繁,心算能力越来越差,难以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睡眠质量下降,时常有头疼、耳鸣、烦躁等躯体反应。
累积3至5项者,为首次“红灯”预警期,表明已具备过劳死的征兆;累积6项以上者,为严重“红灯”危险期,可视为过劳死的高危人员。)
而过劳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在人们的身边,也并不少见。
2016年,央视新闻做过一次盘点:
“2015年3月,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酒店马桶上,凌晨1点,他还发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据悉,为赶项目,他常常加班到早上五六点,又接着上班。去世前一天,他跟妈妈说"太累了"。
2015年7月,江苏省某演艺集团员工王某,被单位同事发现死在了宿舍,后公安机关认定为心源性猝死。王某去世前最后一次演出工作时间长达十余小时。
2016年6月30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金丹,被发现在医院宿舍逝世,年仅45岁。据同事称,金医生离世前两天,仍从清早一直工作到晚上10时许。”
多年前,我们还将某人过劳死、猝死视为偶然的新闻,但如今却随处可闻这样的案例。
2013年时,有过一起轰动的新闻报道:“中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到达60万人,这意味着每天大概有超过1600人,因为劳累过度而死亡。”
那个时候,有媒体甚至用了“中国超过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的标题来吸引眼球。
后续的跟踪报道中澄清,60万的人数,实际上为总猝死人数。目前我国尚未有条款明晰何为过劳死,也没有官方统计数据。但适度劳动研究分会会长杨河清分析:过劳往往是诱因,病灶已经在那儿了,一劳累就容易引爆。很多“过劳死”可能隐藏在“脑溢血”、“心脏骤停”等等疾病之后,数据可能是庞大的。
的确,我国关于过劳死的统计,尚未有官方统计数据。但和“过劳”有关的死亡人数,极有可能是超出我们想象的庞大。
中国已全面进入过劳模式
2018年,一则关于中国的统计数据,引发了全世界媒体的惊叹。
美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字:
中国人的劳动参与率达到76%,是全世界劳动参与率最高的国家。
也就是说,除了老人、孩子之外,中国人几乎全在工作。而美国只有65%劳动参与率,日本更低,只有58%。
我们的劳动参与率公布后,诺贝尔奖得主科斯的那句话“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甚至有一点恐惧”被广泛提及。
谁把我们卷入了“过劳人生”?
中国人的劳动,不仅是“劳动”那么简单,中国人的过劳,很大程度上也不仅因为生存。
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一旦贫穷问题得到了解决,享受闲暇的时代就会到来。
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40年,贫穷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人们并没有开启闲暇模式,反而过劳现象愈演愈烈。
导致人们过劳的,有各种各样的因素。
1.越有钱,越过劳
曾有研究认为过劳和阶层有关,较低阶层的人不得不通过过度劳动来换取金钱。
但现代的研究发现,反而是越有钱、地位越高的人群,过劳现象越严重。
奥维云网的《中国精英人群调研报告》中指出,工作繁忙是精英人士的常态,一半以上的精英人士每天工作9-12小时;有两成的人每天工作13-15个小时。
更甚,还有4%的企业管理者每天的工作时长在16小时以上。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也指出,
收入越高,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少。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而地位越高,也意味着更多的压力——
领英的中国职场压力报告中显示,随着级别越高,被调研人员的平均工作时间越长,工作压力也越大。
大公司的高管,创业公司的老板,往往是过劳死的高发人群。
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兼CEO张锐,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享年44岁;
御泥坊的前董事长吴立君因长期辛劳,突发脑部静脉窦血栓,经多方全力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36岁;
“工作比较拼,经常熬夜”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地铁上晕厥随后逝世,享年34岁。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地位高、收入高,并不意味着工作时长更短,它可能刚好相反。
2.越精致、越消费,越过劳
近些年来,消费主义的主张大行其道。
鼓吹要有生活态度、要精致、要买贵的,不能委屈自己的营销号铺天盖地:
“你对自己都舍不得,谁会对你舍得”
“精致的人,从来不会放过细节”
“你用多少钱的东西,决定了你的身价值多少”
刚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成为了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
来源:腾讯2018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者数字行为洞察报告
奢侈品成为了人们定位自身身份的符号。旅游、烘焙、健身成为新中产必备的“三件套”。
人们努力加班、成为斜杠青年、做副业,不放弃赚钱的一切机会,用几个月的加班费换一个名牌包包,换一个几万元一年却只去拍照的健身房,然后继续加班,用最贵的保养品,加着最晚的班。
《过劳时代》的作者森冈孝二认为,物欲的膨胀、对消费的追求,是过劳的一大成因。
我们用青春,甚至是生命,去满足被消费社会吹起的物欲。
3.弹性工作制,让人更过劳
对于普通人而言,过劳最直观的成因大概是个人时间和工作时间的混淆。
如今很多公司取消了打卡制度,美名其曰“弹性工作制”,其中的潜台词是——你要随时待命,于是一整天,人们都需要紧绷神经。
但其实打不打卡也没那么重要,毕竟“微信收到消息要及时回复,否则就是不礼貌”“第一时间收到回复是基本的职场礼貌”。
即使下班了,上司突然给你发来了消息你敢不回吗?突然派来的紧急任务,你敢不接吗?
没有“不在线”选项的微信,默认了我找你你就必须在,否则是你的过错。
DingDing作响的钉钉,看到了不想接也不属于自己分内的任务,“已读”却逼迫自己无法沉默,不懂拒绝只好硬扛。
互联网穿过屏幕,把你的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缝得严丝合缝。
时刻都在工作状态,过劳,当然发生。
4.越焦虑,越过劳
有时候,过劳是人们自己选择的。隔三差五过劳一下,成为了一些上班族的“焦虑安慰剂”。
当你深夜发出一条朋友圈“今天又加班到现在,好烦”并配上一张深夜一人的办公室图,你或许并不是真的烦,你甚至还有点自豪——我今天又努力工作了一天呢!你见过凌晨三点的北京吗?
大面积中产焦虑的当下,去自律、去努力、去耗尽精力变成了抵抗迷茫的心灵鸡汤。
当你竭尽全力,看着超负荷做出的成就,才使得自己有更多面对未来的安定感。发个朋友圈告诉大家:你看,我是有工作能力的人。
当看到同事深夜还在学习,还在工作,害怕被落下的恐慌扼住喉咙,你一定也要加班加点才行。
好像精疲力竭,才是证明自己真的正在努力的最好方式。
5、以过劳为美德
“劳动最光荣”是我们从小到大的训诫,勤奋、刻苦向来是被崇尚的美德,夸一个人能吃苦耐劳,是非常诚恳的高度评价。
我们推崇闻鸡起舞,推崇夙兴夜寐,推崇悬梁刺骨,推崇焚膏继晷。我们赞赏一切的刻苦。
而当下,“医生熬夜加班”“交警持续工作到生病”此类新闻也仍是正面报道。
24小时待命的医生:
加班加点成习惯的老师:
加班导致殉职的民警:
让人们从心里敲响过劳这个警钟,
实在是太难了。
毕竟生命不息,加班不止。
九种职场减压法
是时候为自己"松绑"了
一、学会放弃
放弃无意义的固执。有些人总想能得到一切,不愿作出任何放弃,这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心理会使你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二、没有人是全优生
坚决不做"全优生",要学会卸下"完美的负担"。追求完美是美好的愿望,但是我们生而不完美,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越早地意识到这一点,越能更早地开始获得幸福。
三、别再逃避
勇于做个"挑战者"。有时压力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你对某些事情的逃避。不妨每天尝试新的工作方法,甚至尝试一些极限运动等,都能帮你减轻压力。
四、制定计划表
制定计划表。计划表是一个很好的"监督者"——叮嘱你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当你心里有底时,也就没有了压力。
五、试着敞开心扉
通过沟通释放压力。敞开心扉,多与亲朋好友聊天,必要时还可以与上司谈心,当你将工作中的压力抒发出来的时候,必然得到对方的关爱、回应和鼓励,甚至会给你提出很好的建议,这样压力自然就被化解了。
六、劳逸结合
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每工作一段时间就要休息一下,从事一些可以娱乐精神放松身体的活动。从事一些有氧的运动,也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
七、打破现状
尝试打破现状。当你觉得日子一成不变时,应设法改善工作方法和尝试新的工作,关键还是要保持发现工作中的乐趣和发现未知的心态,永远拥有孩童般的好奇心和热情。
八、学会暂停
学会说"不",学会放手,学会暂停。一场足球比赛持续90分钟,高手高就高在善于保存体力、控制节奏,到紧要关头才倾尽全力,一击制胜。
九、亲近自然
游山玩水,亲近自然
。随便一座山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比任何事业更永恒,旅游会让你轻松起来。这些运动能够让血液循环起来,让肾上腺素的分泌旺盛起来,让大脑活跃起来,从而使身心松弛起来。
综合:新华社、
凤凰weekly、秦皇岛晚报
END
猜你喜欢
1.金华人注意,血的教训!朋友借车又出人命,车主被法院判....
2.太撩人了!金华这片紫色花海成新的网红打卡点,市区出发只要半小时
3.神仙打架!二维码付款被盗刷,微信全赔,支付宝:我们秒赔
带上孩子去看看!金华打造研学旅行高地,最好的学习在路上!
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4-02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