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6日,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第一届全国母胎医学大会、第四届母胎医学(南方)高峰论坛和2019深圳三名工程产科峰会在鹏城盛大开幕。恰逢昨天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母胎医学分会成立,十二月的深圳热情不减,大咖云集,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学员齐聚深圳,共享学术盛宴。国内外的母胎医学专家带来了新观点、新动态,并为未来的母胎医学发现指明了方向。
专题报告
乔杰院士:从生命起源守护健康
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乔杰院士为我们带来了
“从生命起源守护健康”
的精彩演讲。乔杰院士首先对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母胎医学分会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贺,对近70年来我国妇幼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70年来妇幼健康的跨越式进步,正在为中华民族更长远发展的未来,铺就最坚实的基础”。同时,指出中国当前城乡妇幼健康发展差距明显,育龄人口生育力下降,生育年龄推迟,高龄生育问题凸显,出生率下降日益严峻,人类生殖健康正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
会上,乔杰院士分享了人类生殖医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和临床应用,提到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应始终关注临床需求,介绍了生殖细胞发生与胚胎发育分子调控规律,在人类生命过程中所涉及的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研究进展,简洁明了地阐述了整个人类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另外,乔杰院士分享了她所领导的团队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北医三院与北京大学等团队合作所做出的一些重大研究成果,及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生育力保护保存和出生缺陷防治的实践经验,为临床医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为今后的研究发展指明了方向,开阔了我们的思路。
段涛教授:中国母胎医学20年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段涛教授是首次将母胎医学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学者,也是国内母胎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段涛教授系统地回顾了的母胎医学这个“孩子”的成长史,详细介绍产科的发展经历了产科、围产医学到母胎医学的三个不同阶段。产科发展初期的主要任务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但门槛低、发展滞后;随着六七十年代胎心监护、产科超声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技术的蓬勃发展,发展到围产医学时代,该阶段开始重视围产儿死亡率的下降,胎儿镜和分子诊断等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有机会看见“胎儿”,对缺陷胎儿进行“破坏性”治疗,终止妊娠,显然这种思维已经赶不上现代医学的需要。母胎医学是从北美发展起来的,包括母体医学和胎儿医学两个亚专科,母胎医学让我们能更精准地看到以前我们看不到的胎儿问题,并对胎儿进行宫内治疗。最后,段涛教授介绍了中国母胎医学的发展历程,指出借助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的契机,国内母胎医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从初期落后国外十年左右的差距追赶至相似的水平,勉励大家继续努力,以惠及更多人群。
狄文教授:产科危重疾病的评估与救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狄文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产科危重疾病的评估与救治”这一精彩讲座。狄文教授指出尽管从1990-2015年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降低了75%,然而高危、高龄产妇比例呈明显升高趋势,妊娠晚期孕妇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率高、种类繁多,高危孕产妇诊治与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强调产科危重疾病救治成败关键在于对围产期患者病情恶化前进行识别和及早救治。
狄教授首先明确了产科危重疾病的定义,指的是分娩或产后42天内发生并经历任何严重的急性疾患、并发症或合并症,包括以实质性疾病(严重产后出血、子痫、重度子痫前期、血管栓塞和羊水栓塞)、干预措施(输血、入住ICU和紧急子宫切除)和器官损害为特征的各种严重疾患;接着介绍了上海市五色妊娠风险分级管理、危重孕产妇早期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危重孕产妇救治流程;最后,狄文教授以“产后出血”为例向我们介绍了产科快速反应团队及多学科协作诊疗的重要性。狄文教授这一精彩报告对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危重孕产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东宝教授:CirculatingEndothelialExosomesandGenesisofPlacentalAccrete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医学院妇产科学系和病理学系终身教授陈东宝先生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循环内皮外泌体与胎盘植入发生的关系”的最新学术汇报。陈教授首先简洁明了地向大家回顾了妊娠生理相关的系统、细胞、亚细胞、分子等层面的知识,指出“母体-胎儿-胎盘”关系是目前国际最新研究热点。简单描述了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和穿透性胎盘植入三种类型的超声表现,阐述了胎盘植入的组织学和分子学发病机理,重点强调目前胎盘植入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表明了此方面研究的匮乏和迫切性。
随后陈教授和大家分享了他所领导的团队关于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陈教授团队通过细胞增殖生物测定法检测比较了正常孕妇和胎盘植入孕妇血清中活性物质,发现了外泌体在胎盘植入孕妇中的表达异于正常孕妇;接着通过比较细胞特异性外泌体的不同分离策略,最终用免疫印迹法确定母体循环中CD31+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泌体;通过比较胎盘植入、重度子痫前期和正常孕妇对照组该类物质水平,发现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最后,陈教授对这次的学术汇报进行了总结:①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种分析血浆中细胞特异性外泌体的方法。②与正常孕妇和子痫前期组相比较,胎盘植入组循环中CD31+外泌子明显增多。③母血循环中CD31+外泌子浓度与胎盘植入的严重程度(滋养层浸润深度)相关。④胎盘植入患者中侵袭性性滋养层中存在CD31+/CK7+/HLAG+细胞是母体CD31+外泌体的来源。陈教授这一精彩报告提示CD31+外泌体在胎盘植入研究中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有待有一步深入研究。
李玉明教授:高血压百年:启示及展望
来自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的李玉明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高血压百年:启示及展望”的精彩演讲。李教授通过枚举1945年美国罗斯福总统带来的关注、1948年美国政府资助推动的Framingham研究和1957年首次定义将高血压带进数值时代等关键节点将高血压百年发展史娓娓道来。接着,李玉明教授对国内外不同时期高血压疾病指南进行了详细对比及介绍,并详细介绍了妊娠期和非孕期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治疗的异同,强调与非孕期不同,妊娠期高血压降压治疗不宜使用单片复方制剂,控释剂优于缓释剂,不宜采用短效钙离子拮抗剂降压。最后,李教授指出互联网+血压管理和社区干预都是高血压防治很好的模式,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让大众意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这是实现健康中国的一项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刘彩霞教授:双胎妊娠如何做唐氏筛查
辽宁省母胎医学中心主任、双胎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刘彩霞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双胎妊娠如何做唐氏筛查”的精彩授课。近年来,高龄生育现象越来越普遍,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双胎妊娠比例逐渐升高,双胎染色体异常、双胎一胎畸形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高龄孕产妇增多使出生缺陷率进一步升高,更需要加强产前筛查降低出生缺陷率。刘彩霞教授向我们详细阐述了双胎唐氏筛查方法,建议双胎妊娠早孕期联合NT、血清筛查和NIPT进行唐氏筛查,检出率可达到93%,一旦联合筛查提示高风险,最后确诊一定是通过羊水穿刺或脐血穿刺,同时对双胎进行定位,以便精确减胎或治疗。刘教授同时详细介绍了双胎丢失一胎无创DNA检测时机和注意事项以及双胎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筛查的注意事项,如双胎胎儿游离DNA浓度,胎儿游离DNA浓度与绒毛膜性、孕周及孕妇体重指数的关系,对如何进行唐氏筛查、何时进行唐氏筛查以及对孕妇合理控制体重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在授课的尾声,刘教授呼吁大家,相应国家卫健委号召,加强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的管理,充分把握指征,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
丁依玲教授:甲状腺疾病备孕及孕期管理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主任丁依玲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甲状腺疾病备孕及孕期管理”讲座。丁教授首先对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做了概述,并详细阐述了孕期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及各种甲状腺抗体的孕期生理变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妊娠及子代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孕前管理。同时,丁教授详细介绍了自然受孕、辅助生殖、高危因素者孕前的针对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及管理,并对孕期甲状腺筛查的异常指标进行了详细解读,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类型及甲状腺疾病筛查的流程进行详细讲解。孕期的一系列变化,对甲状腺功能产生重要刺激,引起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发生特异性改变;加强孕前和孕期甲状腺疾病筛查、监测,及时有效的干预,能够显著减少母胎不良妊娠结局,从而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张键教授:妊娠期代谢疾病与胎盘发育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殖健康研究室主任张键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妊娠期代谢疾病与胎盘发育”的精彩专题讲座。首先,张教授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人类及小鼠胎盘发生发育的过程,强调了胎盘在整个胚胎发生发育过程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诱发因素目前尚不明确。而目前胎儿和(或)胎盘在妊娠期的存在被认为是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或诱因。接着,张教授重点选择了妊娠期代谢性疾病中最常见的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及高脂血症作为切入点,着重阐述这三种疾病的各器官生理病理改变、胎盘发育特点,提到高血糖导致胎盘血管过度增生,孕前及孕期血糖情况都会影响胎盘的发育,此外,也分享了妊娠期代谢性疾病与胎盘发育现有研究方法,包括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运用、纳米技术、特异性基因调控、无创胎盘影像诊断等,并分享了相关研究在国际国内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张教授总结到,妊娠期代谢性疾病为母体、胎儿和胎盘间相互作用的整体反应结果。因此,具体研究时要全方面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临床、全身性基因调控技术、胚胎移植技术与胎盘特异性调控技术的综合应用,将会逐渐揭开母体、胎儿和胎盘在妊娠期代谢性疾病中所起的作用,为妊娠期代谢性疾病的诊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孙路明教授:胎儿遗传疾病的产前诊治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的胎儿医学科主任孙路明教授和我们分享了胎儿遗传疾病的产前诊治方面相关问题,通过临床实例进一步强调胎儿医学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胎儿疾病不全是遗传性疾病,所有宫外的疾病在宫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胎儿医学医生也就是胎儿的全科医生,这就对胎儿医学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能做胎儿宫内治疗的医生才是胎儿医学医生,胎儿医生一定是通过系统培训的“多面手”,能为患者提供产前诊断、系统咨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优生指导及必要的宫内治疗,能给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遗传咨询过程中要重视查找先证者,对丢失胎儿的绒毛、死胎或引产异常胎儿的标本进行基因检测,不要忽略病史及父母表型,提高一级预防胎儿疾病的水平。一旦发现胎儿缺陷,产前干预不再仅仅是终止妊娠。我国的胎儿医学处于快速发展期,人才团队的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大家共同努力提高我国胎儿医学水平。
孙丽洲教授:新产程临床实践中的难产识别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孙丽洲教授给大家带来了“新产程临床实践中的难产识别”这一精彩授课。孙教授对新旧产程进行详细阐述和对比,对于新产程中产程延长、产程停滞、第二产程延长等诊断标准进行了讲解。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件、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对新产程的临床处理专家共识进行了重点解读。孙教授提出,临床医生需充分掌握新产程标准,需明确产程关键:如何识别胎儿窘迫,包括胎心监护的三级分类及如何分析解释、羊水粪染、胎动情况,以及如何识别头盆不称性难产。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发生脑瘫的风险中14%与羊水胎粪污染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该因素是独立于其他脑瘫危险因素的。最后,孙教授特别提到,提供优质服务,如分娩镇痛、自由体位、陪伴分娩等,对阴道试产的重要性。应用新产程管理标准,减少产程中人为干扰,提供优质人性化的产时服务,以达到自然分娩的目的。
王志坚教授:妊娠期狼疮危象的识别与处理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的王志坚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妊娠期狼疮危象的识别与处理”的精彩观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威胁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的慢性、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妊娠期狼疮危象导致严重的母胎不良妊娠结局,给临床医生提出了巨大挑战。王教授指出,SLE孕前6个月病情能否控制稳定,对于妊娠结局尤为重要,如未及时发现处理,出现“点火效应”,就会导致狼疮危象。随后,王教授通过两则病例分析切入,为大家分享了中国SLE患者围妊娠期管理建议要点。随后围绕狼疮危象的诊断标准及实验室特征、临床表现、评估要点、处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讲解了如何评估疾病活动性,警惕狼疮危象。指出我们对SLE患者要做到有效的孕前风险评估、全面的孕期监测及合理的用药。最后,王教授强调能够早期识别狼疮危象,并及时处理,对于SLE患者妊娠结局至关重要。
郑勤田教授:中美母胎医学的比较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产科技术总监和特聘主任医师郑勤田教授大家带来了关于“中美母胎医学的比较”的精彩分享。
首先,郑教授表示中美医疗各有特色,不分优劣,各有利弊,今日这个议题主要是为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中美母胎医学之间处理及监管的差异,进行借鉴和学习,不断进步。郑教授先介绍了美国母胎医学专科医师的培养过程及其职责,美国母胎专科医师主要负责:处理母体内外科疾病、处理产科并发症、处理胎儿疾病与畸形、为普通产科医师提供咨询。美国有专门的产科行业标准,对各自职责有明确的分工。产科门诊设置上也存在差异,美国除了中国常见的产科门诊、超声科、产前诊断门诊外,有专门的产前监护部门,负责NST,OCT。接着,郑教授提到中国面临的现状:对专科和亚专科培训不完全理解,母体医学与胎儿医学分离不利母胎医学的建立和发展,医师分级及专科医师培训有矛盾,科主任绩效管理不利于专科医师培训。最后,郑教授总结到由于体制不同、国情不同,需要我们结合具体临床实践,积极引进适合中国医疗发展的制度及技术,不断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发展的医疗之路。郑教授通过他在中美临床及研究工作的总结分享,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目前我国母胎研究的不足及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对我国母胎的临床、科研工作做出指导,为我国的母胎专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让我们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更加充满信心,对妇产科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新的认识。
姚吉龙教授: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院长姚吉龙教授为我们带来的讲座主题是“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姚院长指出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理念与体系,此核心视女性全生命周期为一个整体,进行从成长期、育龄期到衰老期长时间维度不间断的跟踪检测,强调女性生育周期有限且不可逆,提出了“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模式,并从青春期、生育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四个时期,详细阐述了健康管理的详细内容及细节。姚院长特别提出了各时期女性心理特点,并指出应针对不同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关怀。结合我院特点,姚院长对孕期、产时及产后健康管理也进行了详细阐述,如孕期规律产检内容、产时无痛分娩、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等。姚吉龙院长为大家讲解的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理念使在坐的各位医生开拓了新的临床思路和科研思维!
马立霜教授:胎儿新生儿结构畸形的产前评估与微创治疗新进展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新生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马立霜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胎儿新生儿结构畸形的产前评估与微创治疗新进展”的精彩专题讲座。
她是在国内较早开展新生儿先天畸形微创腔镜治疗的儿科专家,更是运用腔镜技术医治先天性膈疝(CDH)的权威专家。在她和团队共同努力下,每年都有数百名先天畸形儿得到成功救治而重获新生。马教授先简单概述了中国近年来的出生缺陷情况,接着分享了几种严重的结构畸形及其最新治疗进展。重点讲述了马教授团队在先天性膈疝诊治方面获得成就与进展,先天性膈疝,属于严重的先天结构畸形,在膈肌发育过程中,如胚胎时的裂隙未能完全闭合,而在横膈上遗留成为裂孔,即可形成疝。临床症状取决于疝入胸内的腹腔脏器容量、脏器功能障碍的程度和胸内压力增加对呼吸循环机能障碍的程度。以手术治疗为主。马教授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心得就MDT产儿多学科联合诊治,多学科规范化治疗,产前充分评估,产时产儿合作,产后及时转诊进行多学科会诊后行腹腔镜下膈肌修补手术。同时向大家展示了马教授团队负责的自2014年开始至今先天性膈疝病人量、微创手术治疗量、腔镜后存活率的数据,大数据清楚显示以上指标都在逐年升高,这是对无数产、儿医护人员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会上,马教授幸福地给我们分享了多名成功案例,展示了一批小孩欢乐的笑脸,这些小孩都是因为马教授团队的不懈努力和付出后存活下来的,不论是医护欣慰的微笑,还是小孩大大的笑脸,父母幸福满足的笑容,都能让人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新生儿结构畸形,只要抢救及时、手术治好,仍是好孩子一个。新生儿是经常会出现奇迹的。”就是这些一个个被马立霜和她的团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小生命,成为她背后的动力,支撑着她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马教授团队的成就不仅获得国内的认可,也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向国际同行展示中国儿外目前的微创手术进展,对推动儿外科发展,提高出生缺陷患儿生存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后,马教授还简单的给大家展示了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如先天性腹壁缺损,先天性脊膜膨出,肛门闭锁、先天性肿瘤等的治疗进展,并分享了该领域最新的治疗手段,如经羊膜干细胞治疗、机器人手术等。马教授的精彩汇报让我们重新思考了对于严重先天畸形胎儿的去留问题及关于身为医生应有的人文理念。坚守初心,守护生命,让未来充满希望。
牛建民教授:母胎医学+:中国特色先行示范思考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牛建民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母胎医学:中国特色先行示范思考”的精彩讲座。牛建民教授指出,任何学科都在发展,尽管母胎医学诞生较晚,短短时间内国外母胎医学仍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母胎医学学科发展,我国母胎医学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所以,我国的母胎医学急需发展,母胎医学学科建设要规范,必须严格资质认定,这就需要“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母胎医学分会”这样的平台,协助平台力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母胎医学专科人才。
随后,牛建民教授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能不能做到“母胎医学+”?
第二,能不能做成中国特色母胎医学先行示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重大国家战略。
尽管母胎医学发展在国内存在重重困难和艰难挑战,但协助国家战略这样的重要契机,我们产科同仁更要努力发展、勇于创新我们的母胎医学学科建设。
近些年互联网迅猛发展,互联网引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同样互联网也可以助力母胎医学,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发展母胎医学,比如实现5G与8K联合应用于胎儿宫内手术、5G+VR母胎医学培训、远程胎儿超声诊断等。
此外,我们母胎医学同样可以+精准医学,比如建立诸如NIPT这样的预测模型,通过精准医学我们可以预防重大疾病如出生缺陷等。
最后,牛建民教授指出我们还有很多母胎医学知识需要探索,任重而道远,希望集我们所有产科人员共同努力,发展我国母胎医学学科建设。
主持人风采
end
更多精彩内容,长按二维码关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