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课堂亲子关系(2):亲子关系的四种类型 儿童心理课堂亲子关系(2):亲子关系的四种类型儿童心理课堂亲子关系(2):亲子关系的四种类型

儿童心理课堂亲子关系(2):亲子关系的四种类型

上期的心理课堂我们留了亲子关系的测试给大家,有读者说原理也通用于其他关系,我听了特别高兴,因为她不但看懂了而且进行了思考,如果我们把学到到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持续思考,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请输入标题abcdefg

我们每个人和自己亲人的相处方式都有特定的模式,本文及之后的文章所讨论的相处方式仅限于家庭成员或亲密关系对象之间,不涉及普通社交、同事和关系不紧密的朋友。这种特有模式是从我们在幼年和父母(或主要抚养人)互动而来的。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以及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对我们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有潜移默化、不易被察觉并极强的影响力。

我们发现,有的孩子活泼、友好、自主、独立,有的孩子退缩、不满、冷漠、专断,有的孩子学习自觉认真,而有的孩子不爱学习成绩差。这些差异是如何造成的呢?到底是天生的基因还是后天教育?研究发现,这和亲子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还有大家都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变得很叛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青春期都会叛逆,相反,有一部分孩子到了青春期反而和父母关系更好了。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其实,还是在幼年时期的亲子关系上。

不同的父母有着不同的教养风格,不同的教养风格形成不同的亲子关系,不同的亲子关系塑造不同的孩子。

早在197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提出了家庭教养的

两个维度

要求性

对孩子的行为建立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

反应性

对孩子爱、和蔼接受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

我们从这两个维度将父母分为

专制型、娇宠型、民主型、冷漠型

1、专制型:

要求有余+爱不足

父母缺乏耐心、慈祥,同理心较少,通过严厉监督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控制。一般会在孩子各方面都设置严格的要求,态度简单粗暴,不予许孩子对父母的规则有不同的表示,一旦孩子言行超出或未达到自己设置的限度,父母会责骂、嘲笑甚至体罚孩子等。

典型的场景是:“你必须先练一小时琴才可以看电视”,“你要是不听话就不要回家了”,“不写完作业就不许跟同学出去玩”。

这类家庭的孩子。或是变得驯服,缺乏自主性,压抑情绪,甚至带有神经质,自卑、不爱与同伴交往,退缩,自我攻击。或是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和胆大妄为,暴力、冲动、多疑、撒谎,在权威面前言行不一致。

2、娇宠型:

不要求+爱的不理智

一般管教较松,在生活中对孩子过度关心,顺从,包办,不信任,对孩子的行为很少控制,以不必要的保护和和迁就为主。父母和孩子缺乏交谈,忽视孩子的真实需求,或只看到他们的缺点和错误。

典型场景是:“练琴太累了,“那咱就不学”,“宝贝,你要啥都给你买,只要你高兴”。

这类家庭的孩子往往好吃懒做,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性,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没有礼貌。清高孤傲,怕困难,意志力薄弱等。因为家长总是代替孩子思考和做事,孩子遇事就会想:“我没有能力做到。”

3、民主型:

有要求+充分爱

父母的态度温暖诚恳,善于与孩子沟通,提出要求明确合理,积极支持孩子的爱好兴趣,会在了解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孩子的能力和需要设立相应的规则。将控制和引导的训练与孩子自主独立相结合,不会用父母的身份强压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

典型场景是:“看上去你有点不开心,能说给我听听吗?”,“关于练琴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计划”。

这类家庭父母具有权威,并且亲子关系融洽。孩子具有独立自主和主动性,各项探索能力发展较好,心理健康,情绪稳定。

4、冷漠型:

没要求+没反应

在情感上与孩子隔离,不关心孩子,无视孩子要求,很少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几乎没有要求和规则。

典型场景是:“妈妈,我弹个曲子给你听”,“走开走开,没看见我正忙着嘛”。

这类孩子长大会有严重的问题,出现各种适应障碍,适应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冷酷无情,喜怒无常。

当然,没有一个家长纯粹的只用其中一种模式,实际的情况更加复杂多样化,并根据抚养人的数量和角色切换着各种教养模式。

佛洛依德曾经说过:“6岁以后没有什么新鲜的了,他会总是重复6岁以前的生活。我们成年以后的生活总像是在重复幼儿时期的故事。”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往往从两个方面在重复着早期亲子关系:一个是重复着早期亲子关系中的父母(或主要抚养人),称之为“父母我”;一个是重复着早期亲子关系中的自己,称之为“孩子我”。也就是说,我们要么像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那样去对待别人,要么像小时候我们对待父母那样去对待别人。

“父母我”:指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的言行,包括态度、表情、语言、语气、语调、动作等。

“孩子我”:指小时候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以及被我们压抑下去的对父母的负面情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表情、语言、语气、语调、动作等。

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两种状态交互存在着,在人际互动沟通当中,我们往往不由自主地以我们小时候与父母的互动沟通方式与别人沟通,并会根据对方的职业、年龄、性格以及与自己关系的亲密度等因素而潜意识的选择“父母我”或“孩子我”。

具体两个角色是如何扮演呢?

当对方看起来像“父母”时,那么我们就会选择“孩子我”与其交往;而当一个人看起来像“孩子”时,那么我们就会选择“父母我”与其交往。

什么样的人看起来像“父母”,什么样的人看起来像“孩子”呢?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意味着权威、控制者、金钱控制者等。而小时候的我们是处于地位低的从属对象,意味着被控制、被支配、弱小等。

看起来像“父母”(权威)的线索有:年龄较大者、领导者、掌权者、有钱人、知识水平比自己高者、景况比自己优越者等等。

看起来像“孩子”(地位从属)的线索有:年龄较小者、无权者、地位比自己低下者、经济比自己差者、知识水平比自己差者、景况比自己差者等等。

这几种不同亲子关系模式下,孩子成年后所发展的性格和人际关系、亲密关系、都会有显现出各自的特质。在早期,我们对孩子所表现出的行为如果知道是因为那种互动模式引起的,那么就会知道自己所做是否得当,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育也会越来越轻松。

下一期心理课堂,我们会详细说明四种不同的亲子关系下,孩子在各个方面会有哪些具体的表现以及成年后会有怎样人生的轨迹。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问题,也欢迎给我们留言。

儿童心理课堂|亲子关系(1):你跟孩子的关系好吗?

LIZARD中国总部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5号楼

电话:021-33316616

LIZARD上海罗店校区.醉莲音动音乐教育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塘西街路299弄上坤上街购物广场4号楼221-227室

电话:021-66033600

LIZARD杭州校区.in悦.家艺术教育中心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和路1166号

电话:18069806547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