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被睡眠训练给训练死!多少人看见这条新闻气得心绞痛!
所有的年轻父亲母亲,在把婴儿送去睡眠训练之前,请一定要了解关于婴儿睡眠最新、最全面的科学研究成果,本文将会告诉你这些!
我们还想告诉你:
婴儿,最需要的不是训练,而是尊重!如何顺应婴儿天性进行养育,如何把尊重婴儿落实到养育点滴,这是本周日的教育直播(
4月26日晚上19:00-20:30)会告诉你的。三川
邀请了两位
婴儿养育的
研究者和实践者,来回答所有你们关心的问题。
被尊重的婴儿会是发展得最好的生命,请一定相信这一点!周日请来看直播。
本文作者:
婴儿养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皮克勒教育法PiklerChinaCoreTeam项目负责人,皮克勒教育法起源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儿科医生艾米·皮克勒博士(EmmiPikler,1902-1984),她开创了一种基于观察和尊重孩子内在能力的育儿方法。)
孩子可以被当成物品一样训练吗?
婴幼儿应该仰卧还是俯卧?
如果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我试着在本文解答这些问题
强制训练铸成大错
导致3个月婴儿死亡
最近一则3个月婴儿被妈妈强制进行睡眠训练而导致死亡的新闻在网上流传,震惊之余更是让人心痛,
先说下我的几点感触。
1.要相信妈妈与
辛苦十月怀胎产下的宝宝之间,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天然情感联结。
当事人妈妈在听到宝宝哭声后,第一反应是向老师求助,与群里
妈妈们讨论,在线等答案,并没有
亲自走进卧室查看宝宝的情况。
生死攸关时刻,她选择了坚定信任自己的老师,而不是带批判性思维去快速思考新的解决方案。我想这位妈妈在线上等待老师答复时,内心一定非常煎熬,但她的信任换来的却是血的代价。
妈妈与辛苦十月怀胎产下的宝宝之间,存在与生俱来的天然情感联结。
妈妈的本能是保护子女,这是哺乳类动物的天性,何况人类属于高级哺乳动物。
然而她并没有选择相信这种本能,我想可能与她产后精神状况有关,这一点值得关注;另外,
如此恶劣的事件发生后
,这位妈妈也许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
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及支持。
一个婴儿最需要的不是训练,是尊重。
据说这位妈妈参加了某个睡眠训练的课程。我想说,一个婴儿最需要的不是训练,而是尊重。
妈妈们首先要学会尊重儿童。
在养育过程中,我们要相信,婴幼儿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创造者和自我学习者,以尊重的态度去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积极做出回应,让孩子体验到安全感、自主感,让他们得到自我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灵动的生命,
而不是整齐划一、用来训练的冷冰冰的物品。
的确,父母是门槛最低的职业,但也是代价和风险最高的职业,如果缺乏科学正确的育儿知识,再遇上了“庸医”,只能是雪上加霜。
这个不幸的宝宝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按常理来说,养育第二个孩子的母亲应该经验更丰富,如此痛苦和辛苦的生产过程都不足以唤醒内心中最柔软的怜惜之情的话,我觉得真的要重新审视一下妈妈自身的问题。
“哭”,对于不会说话的婴儿来说,就是他主动向外界发出的信号。
当事人妈妈所在的群里有人留言说:“问题不大,为啥慌张?”“不大哭不干预。”
可对于婴儿来说,什么样的问题在妈妈的眼中算得上大问题呢?
婴儿的哭声有不同的寓意。比如生理需求:渴了、饿了、困了、累了、尿了、拉了、冷了、热了,各种不舒服;心理需求:烦了、无聊了、生气了、紧张了、害怕了等情绪情感上的困扰;也可能和宝宝天生的气质类型有关……
不论何种寓意,“哭”对于不会说话的婴儿来说,就是他主动向外界发出的信号,是他的表达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社会性发展的维度来看,婴儿在一岁之前与他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是在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与不信任感,尤其是与主要照顾自己的人之间建立信任的亲密关系,这个信任的关系关乎到他未来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我认为,哭声免疫这类行为,违背了婴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仰卧还是俯卧?
来自匈牙利儿科医生JuditFalk的调查研究
这个事件涉及了
,对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篇由匈牙利儿科医生JuditFalk所撰写的关于婴儿卧姿的文章:Whyshouldwelaytheinfantintheproneposition?——《为什么我们要让婴儿俯卧?》
(该文章于2011年发表在匈牙利儿科医生协会的官方期刊“CHILDANDYOUTHMEDICALJOURNAL”上)
JuditFalk
从1962年开始在匈牙利Pikler(皮克勒)婴幼儿发展研究中心工作,这家机构是当时匈牙利的国家婴幼儿发展研究中心。
JuditFalk(左)与
艾米·皮克勒
(右)合影
文章称,
早在1944年,国外就有医生提出:婴儿的猝死原因可能和俯卧(脸朝下)睡觉的姿势有关。但这个结论在当时遭到了其他一些国家医生的质疑。
1956年的时候又有医生拿出相关数据证明,在他们统计的99个婴儿死亡结果中,发现其中的65人死于婴儿在俯卧睡觉时的猝死情况。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拿出婴儿因睡觉姿势的不同,仰躺睡和趴着睡两种睡姿所发生的猝死情况的对比数据。
1965年的时候,又有两名医生对82名猝死的婴儿案例进行了分析,有证据证实趴着睡(脸朝下)的姿势更容易发生意外死亡。
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书籍中都没有出现过推荐婴儿睡觉时要俯卧入睡。
1955年美国儿科医生本杰明·斯波克出版的畅销书同样推荐婴儿需要仰卧入睡,但是在他1956年出版的育儿书中开始推荐婴儿俯卧睡(趴着睡)。
在那些年里,婴儿俯卧入睡的姿势在欧洲并不像在美国那么常见。1953年,一位英国儿科医生Zabriskie在出版的书中明确禁止婴儿俯卧入睡。
上个世纪60年代欧美的妈妈们在婴儿到底是仰卧入睡还是俯卧入睡上,各有看法。
直到1985年一位英国的医生D.P.Davies,当时在香港大学做的一项研究引起了轰动,他甚至以“香港的婴儿猝死,一个罕见的问题?”(CotDeathinHongKong.ARareProblem?)为题报道了当时香港每1000个婴儿的猝死率仅为0.045%,当时西方的婴儿猝死率是这个的10至50倍。
在分析婴儿猝死的已知危险因素和寻找因养育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低死亡率的因素上,当时的儿科医生、卫生保健专业的人员以及参与的法医病理学家注意到,典型的西方养育习惯是经常把婴儿人为地放在俯卧姿势下,而在香港、日本和马来西亚,成人习惯于将婴儿仰卧放在婴儿床上,目的是为了避免窒息。
后来作者想起了14年前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MedicalJournal)的一篇社论,其中说到:
既然婴儿猝死的起因是源于呼吸困难,不要把婴儿放在俯卧的姿势下睡觉看上去就是合情合理的,而是应该让婴儿仰卧或者侧卧入睡,因为俯卧睡觉的时候,吸气的力量要将整个身体的躯干部分托起来,而仰卧睡觉的时候,吸气的力量只需打开肋骨和腹壁。
此后,从1985年至1992年期间,大量的文章开始分析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与体位的相关性。
在荷兰,根据EngelbertsanddeJonge的研究数据和发表的文章,从1987年开始掀起了一场反对让婴儿趴着睡的运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在1991年也开始了类似的运动,同时期的英国对此事件的立场也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开始宣传婴儿不要趴着睡,要仰躺着睡。
美国、德国的医生协会也纷纷响应,尤其是德国还明确规定:托儿所禁止在没有成人看管的情况下让婴儿趴着睡。
另外,文章中还引用了匈牙利Pikler婴幼儿发展中心里观察婴儿发展的科学实践案例,向人们展示了婴儿从出生开始仰卧的益处:
有助于婴儿与成人之间的互动交流;
有助于婴儿手眼协调的动作发展;
有助于臀部的发育;
有助于婴儿双腿自由活动以及各个关节灵活度;
有助于他的骨盆、大腿以及整个下肢为从仰卧到俯卧的翻身过程中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实践证明,婴儿从出生开始在仰卧时能够积极地发展他的大肢体动作和精细动作;还有父母们关于的仰卧容易产生扁平头的担忧也进行了阐述,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环境的调整而避免的情况。
婴儿的睡眠环境应该是这样
针对这次痛心事件,我还想和大家探讨一些生活中需要关注的细节,希望能够为妈妈们打开一扇新的窗户,减少类似意外事件的发生。
一、首先,各位婴儿的照料者可以多花一点心思在新生儿睡觉的环境准备上。
建议为婴儿选择圆柱形的婴儿围栏床,一旦发生卡住婴儿的手脚,圆弧形的栏杆相比长方形的栏杆更容易挣脱;
床垫:
尽量选择稍微硬一点的床垫,婴儿在仰卧时,头部与床垫的接触面会小一些,即使是在趴着时,也会有缝隙可供呼吸。
睡篮:
睡篮内的空间较小,容易带来安全感,同时婴儿也不容易翻身。
睡袋:
婴儿睡觉时,最好穿“布袋形”的婴儿睡袋,这种睡袋就像一个宽大的口袋一样,婴儿的手放在外面,从婴儿的腋下束口或者是像背心一样穿在身上,保暖的同时有助于手脚的自由活动。
枕头:
婴儿不需要枕头,床上也不要摆放任何能够产生窒息和缠绕的物品和玩具。
温度:
如果室内温度太低,除了可以选择厚一点的睡袋外,还可以采用取暖设备以保证舒适的室温,切忌又穿又盖,婴儿喜凉不喜热。
这也是Dr.EmmiPikler医生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推荐给父母们的方法。
婴儿仰卧阶段,不建议人为将婴儿从仰卧的姿势被动放到俯卧的姿势。
我们观察到新生儿无法安稳地躺在平面上,他们的眼睛、嘴巴、头、四肢、身体躯干都在乱动。千万不要将新生儿用毯子“捆绑住”,像小粽子一样包裹起来。
新生儿的神经以及肌肉发育还不完全,从出生到三四个月内他们都在主动学习和发展如何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这是新生儿的天赋,
这两项能力也伴随孩子的一生。
婴儿仰卧阶段,不建议人为将婴儿从仰卧的姿势被动放到俯卧的姿势,此时的婴儿需要坚硬的平面来支撑整个身体,同时感受身体的重心和平衡,一些原始反射动作也需要在仰卧的时候进行自主调节。
根据动作发展的遗传原则,从上至下,从中间到两端,对于刚刚出生的婴儿来说,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他们需要一段适应期来熟悉子宫外的世界,这段时期,他们除了要学习如何生存外,还要学习熟悉身边的环境,所以成人尽量在这段时期“以保护婴儿免受不必要的伤害”为主。
其中包括不要将婴儿放置其自身还无法完成的姿势状态之下,尽量避免刺激新生儿原始反射行为的出现,为婴儿准备适宜的生活空间。
新生儿从出生开始仰卧的时间越长,越有助于他感知自己身体平衡的变化以及伸展四肢的灵活度,从而主动为下一个大肢体动作发展的阶段,侧卧和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和手眼协调而做准备。
成人很难观察到这些细微的变化,也正是成人需要学习的观察重点,如果成人能够理解婴儿动作发展的相关知识,那么就能够给婴儿创造出一个自然生长的安全环境。
三、对婴儿颈椎施加保护。
新生儿头颈占体重的比例,是人一生中的最大值。婴儿出生后半年内,由于颈部肌肉韧带发育不全,难以支撑头颈重量。稍有不慎,即可造成损伤。比如:
产伤。生产时的一些不当举措,表现为红肿、青紫,需多平躺,静养(类似伤筋动骨100天);
养育环境中的人为因素。过早竖抱;趴卧的抬头练习;过早坐在婴儿车(座椅)里,尤其是婴儿睡着的时候,坐在婴儿车里,头耷拉下来,在推行的晃动中非常容易造成意外伤害;
由于婴儿照料者的疏忽而导致婴儿
从床上或是沙发上跌落。
为了避免这类颈椎伤害事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不要过早抱起新生儿,尤其是已经造成产伤的婴儿,出生后要适当延长卧床时间,这对已有的产伤是最好的治疗,对无产伤者也有预防作用;
抱婴儿时大人要用一只手托住其颈部,防止婴幼儿头颈过伸或过屈;婴儿坐推车时如果睡着了,必须让其平卧;婴儿床边要有足够高的护栏。
要知道严重的脊髓内的神经受损,将导致相应的神经支配肌群的活动受到影响,从而出现手脚等肢体活动无力。
不要盲目迷信所谓的权威和国际标准,要追踪方法源头的可信度,我相信靠谱儿的科学育儿实践一定会经得起岁月的洗礼,育儿上的事儿,急不得,成长,非岁月不可。
最后我想说,科学育儿始于观察,没有一种育儿法是绝对的,符合拿来主义的,而是需要父母们、婴儿的照料者们有意识地透过观察来了解婴儿,了解自己。
参考文献:
1.Bulletin,EmmiPikler1902-1984,M.D.,SensoryAwarenessFoundation,Number14,Winter1994,page13
2.Whyshouldwelaytheinfantintheproneposition?JuditFalk1922-2010,M.D.,CHILDANDYOUTHMEDICALJOURNAL,2011;62(SupplA):3-15.
童书妈妈教育直播
顺应天性的教育从0岁开始
婴儿,最需要的不是训练,而是尊重!
被尊重的婴儿会是发展得最好的生命,
请一定相信这一点!周日请来看直播。
直播内容概览:
1.婴儿趴睡训练为什么是错的?
与趴睡训练、哭声免疫法同样错误的还有哪些育儿方式?(现场揭晓的答案恐怕会出乎你的意料!)
婴儿需要的不是训练,而是尊重。那么什么是尊重婴儿,什么不是尊重?(现场揭晓的答案恐怕会出乎你的意料!)
尊重婴儿听起来好听,但“尊重”这么大这么虚的词,如何落到实处?
适合哪些人来看:
期待舒服自在平等地与孩子相处的家庭
希望培养出独立又平和的孩子的父母
既想关照孩子又想保有自我边界的妈妈
时间:
4月26日(周日)晚上19:00-20:30
门票:
6.6元/人
主持人:
三川玲
嘉宾:
高媛吴鋆
高媛:婴儿养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皮克勒教育法PiklerChinaCoreTeam项目负责人,首位完成全部Pikler®国际课程的中国教师,花和兜®教育创始人。
吴鋆:婴儿养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亲子观察课讲师,中国婴幼儿教育学者赴欧美考察组织者花和兜®教育联合创始人。
直播门票:
6.6元/人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