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文字添加关注!
推荐指数
★★★★★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18
新生儿粘质沙雷菌败血症
例临床分析
朱梅英
顾华芳
黄向荣
【摘要】
探讨新生儿粘质沙雷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2012
2017
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粘质沙雷菌败血症患儿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围产期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
共纳入新生儿粘质沙雷菌败血症
例,足月儿
例,考虑院外感染;早产儿
例,均系医院感染;生后
内发病
3~7d1
8~14d9
例,>
14d9
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皮肤发灰、反应差、反复呼吸暂停,部分患儿并发肺出血、感染性休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硬肿症。大部分患儿发病初期血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
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药物敏感试验显示粘质沙雷菌对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他定、美罗培南全部敏感。脑脊液检查
例,符合化脓性脑膜炎
例,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中度升高,其中
例合并脑脓肿。抗生素疗程至少
14d
,合并脑脓肿者适当延长疗程,其中
例患儿因脑脓肿转外科手术。死亡
例,总病死率
14.3%
新生儿粘质沙雷菌败血症易发生脑脓肿和化脓性脑膜炎,应定期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患病和细菌定植新生儿是主要传染源,有效预防策略是监测、去定植和加强手卫生。
【关键词】
沙雷菌,粘质;脑膜炎,细菌性;败血症;脑脓肿
16SrRNA
基因芯片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检测中的价值研究
胡晓艳
徐颂周
吴宇亮
李科铮
王存艳
周于新
【摘要】
探讨新型
16SrRNA
基因芯片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检测中的价值。
2015
2017
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疑似败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新生儿抽取静脉血分别用血培养和基因芯片法进行病原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检测所需时间和检测所需血量。
共纳入
306
例疑似败血症新生儿,其中血培养阳性
11.1%
),基因芯片法阳性
17.6%
例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其中血培养阳性
34.7%
),基因芯片法阳性
53.1%
),基因芯片法阳性率均高于血培养(
0.05
);基因芯片法对新生儿败血症
种常见病原的检出率高于血培养。血培养报阳时间为(
14.6
5.5
,鉴定病原时间为(
72.9
19.0
,基因芯片法报阳时间和鉴定病原时间均为
,基因芯片法检测病原所需时间明显短于血培养(
0.001
)。血培养耗血量
1~2ml
,基因芯片法耗血量
5ml
,基因芯片法耗血量少于血培养。
与传统血培养相比,基因芯片法能快速检测血中病原菌,有较高的阳性率,并可减少采血量,通过不断改进与完善,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RNA
,核糖体,
16S
;病原;基因芯片;败血症;婴儿,新生
基金项目: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基础研究项目(JCYJ20140415162542983、J
YJ20170307112202156)
2005
2014
年广东省部分地区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及变化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摘要】
2005
2014
年广东省部分地区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rotizingenterocolitis
NEC
)的临床特点及变化。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广东省
家医院
2005
2014
月收治的
Bell
分期Ⅱ期及以上
NEC
患儿资料,分析前后五年(
2005
2009
2010
2014
年)足月儿
NEC
的临床特点及变化,并与同期早产儿
NEC
进行比较。
研究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足月儿
NEC
365
2005
2009
119
2010
2014
246
例),早产儿
NEC
455
2010
2014
年足月儿
NEC
病例男婴比例、出生体重、入院日龄及病死率均低于
2005
2009
3010
595
3155
495
],基础疾病中可疑感染
败血症比例和早发型
NEC
比例高于
2005
2009
31.7%
20.2%
62.6%
50.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
)。足月儿
NEC
常见死因为感染性休克(
65.0%
)、败血症(
55.0%
)。与早产儿
NEC
比较,足月儿
NEC
主要基础疾病为感染
败血症(
27.9%
),发病时间多在生后
58.6%
),早产儿
NEC
主要基础疾病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31.0%
),发病时间多在生后
以后(
64.8%
);发病时临床表现均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比例更高(
23.1%
12.6%
),足月儿
NECBell
Ⅲ期比例及病死率低于早产儿(
21.9%
31.2%
9.0%
15.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
2005
2014
年广东省部分地区足月新生儿
NEC
病例中女婴比例有上升趋势,基础疾病中感染和败血症比例有所升高。与早产儿
NEC
相比,足月儿
NEC
发病时间多在生后
内,临床表现较典型,发展至
Bell
Ⅲ期的严重病例较少,病死率较低,常见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和败血症。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疾病特征;足月分娩;婴儿,早产
基金项目: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563000673)
基于证据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策略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
胡晓静
朱晓婷
郑如意
李丽玲
张玉侠
周文浩
【摘要】
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
NICU
)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新生儿应用基于证据的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pneumonia
VAP
)集束化策略的临床效果。
2016
2017
月本院
NICU
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2016
1~12
月纳入的病例应用传统常规方法预防
VAP
,为对照组;
2017
1~12
月纳入的病例应用基于证据的预防新生儿
VAP
集束化策略,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在插管前咽拭子或痰培养为阴性,插管
48h
后至拔管
48h
内咽拭子或痰培养或气管插管末端培养任一项致病菌阳性的比例,以阳性例数
/1000
插管日表示;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呼吸道致病菌阳性率的影响因素。
2016
2017
年共纳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
1221
例,对照组
632
例共插管
798
例次,观察组
589
例共插管
720
例次。观察组胎龄和出生体重小于对照组,超低出生体重儿、产前使用激素比例大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
)。对照组致病菌阳性
112
例次,总插管时间
3079d
,阳性率为
36.4
/1000
插管日;观察组致病菌阳性
例次,总插管时间
3475d
,阳性率为
20.7
/1000
插管日,明显低于对照组(χ
=4.060
=0.044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日龄、机械通气时间和应用集束化策略是呼吸道致病菌阳性的影响因素。
NICU
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新生儿采用基于证据的预防
VAP
集束化策略可以减少呼吸道致病菌入侵,今后的
NICU
护理工作中应越来越多地应用集束化策略对患儿进行护理。
【关键词】
肺炎,呼吸机相关性;循证护理;集束化策略;机械通气
基于“柏林定义”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江苏省新生儿
ARDS
研究协作组
【摘要】
了解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
NICU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
)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影响因素。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并应用
2012
年欧洲危重症协会在德国柏林主持修订的
ARDS
诊断新标准(柏林定义),对
2015
2016
月收入江苏省
家医院
NICU
的新生儿
ARDS
病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江苏省
家医院
NICU
在一年内共收治新生儿
10422
例,其中
8795
例符合危重病例,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1681
例。根据
ARDS
柏林定义,
278
例诊断为
ARDS
,其中轻度
20.5%
),中度
30.6%
),重度
136
48.9%
);男
185
例,女
例;足月儿
216
例,早产儿
例;出生体重
2500~4000g210
<2500g57
例,>
4000g11
例;顺产
例,剖宫产
196
例,吸引产
例,产钳助产
例。原发疾病包括围产期窒息
176
63.3%
),胎粪吸入综合征
34.9%
),败血症
32.0%
),肺炎
23.4%
),新生儿休克
13.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0.1%
)。在
NICU
收治的所有患儿中,
ARDS
发生率为
2.7%
,占危重病例的
3.2%
,占机械通气患儿的
16.5%
。治愈
ARDS
172
61.9%
),死亡
28.4%
),自动出院
9.7%
)。对自动出院的
例患儿进行电话随访,其中
例自动出院后转上级医院治愈,
例自动出院后
24h
内死亡。本组新生儿
ARDS
共死亡
例,病死率
32.0%
NICU
新生儿
ARDS
发生率及其在危重病例和机械通气病例中的比例均较高,围产期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败血症、肺炎、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为主要原发疾病,采取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儿,新生;流行病学研究;患病率;病死率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147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41080);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02020)
超低出生体重儿转运风险评估及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陈孟雨
吴运芹
刘新晖
马金霞
常淑婷
高喜容
【摘要】
评估极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转运风险,探讨其死亡的影响因素。
2014
2015
月本院转运中心或当地医院转入本院新生儿科的极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院间转运风险,并分析早产儿入院≤
>7d
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新生儿转运死亡指数(
mortalityindexforneonataltransportation
MINT
)、转运相关死亡评分(
transportrelatedmortalityscore
TREMS
)及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
transportriskindexofphysiologicstability
TRIPS)
预测早产儿死亡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研究期间共纳入
527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转运途中无死亡。住院期间死亡
例,死亡率
18.2%
,其中入院≤
10.2%
54/527
),入院
>7d
8.9%
42/473
)。(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硬肿症、二次转运、消化道畸形、代谢性酸中毒、高
TREMS
MINT
评分为入院≤
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度脑室内出血、高
MINT
评分、低入院体重为入院
>7d
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MINT
TREMS
TRIPS
预测入院≤
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72
0.655
0.665
MINT
分时敏感度为
0.444
,特异度为
0.829
TREMS
分时敏感度为
0.500
,特异度为
0.757
TRIPS
分时敏感度为
0.444
,特异度为
0.829
,其约登指数最大。
)二次转运为极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入院≤
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MINT
评分为入院≤
>7d
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MINT
TREMS
TRIPS
分时极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入院≤
死亡风险明显增大。
【关键词】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婴儿,极低出生体重;院间转运;死亡率
新生儿小肠造瘘术后营养状态及危险因素分析
彭艳芬
何秋明
郑海清
余家康
【摘要】
探讨新生儿小肠造瘘术后营养状态及危险因素。
回顾性分析
2015
2017
月新生儿期在本院行小肠造瘘术并已行瘘口闭合术患儿的临床资料,使用年龄别体重
评分评估营养状态,根据瘘口闭合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正常组,比较两组患儿性别、造瘘近端小肠长度、早产、低出生体重、不同原发病和造瘘方式、出现造口高流量腹泻的比例,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瘘口闭合时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共纳入
例因各种原因行小肠造瘘术的患儿,其中原发病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例,空回肠闭锁
例,胎粪性肠梗阻
例,胎粪性腹膜炎
例,先天性巨结肠
例。造瘘术日龄中位数
,术后
出院,术后
6.0
5.0
8.5
)个月行瘘口闭合术。造瘘出院时和瘘口闭合时
评分分别为
-1.6
-2.9
-0.9
)分和
-1.5
-2.6
-0.5
)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
)。瘘口闭合时营养不良
37.3%
),营养不良组低出生体重儿和出现造口高流量腹泻患儿的比例高于营养正常组(
35.7%
10.6%
32.1%
1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两组性别、早产比例、原发病、造瘘方式、造瘘近端小肠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高流量腹泻和原发病为空回肠闭锁是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新生儿小肠造瘘术后常发生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造口高流量腹泻和原发病为空回肠闭锁是瘘口关闭时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肠造口术;小肠;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危险因素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Ⅰ
型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姚如恩
须丽清
孙建华
【摘要】
探讨先天性糖基化障碍(
congenitaldisordersofglycosylation
CDG
型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提高临床对
CDG-
型的认识。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
CDG-
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先天性糖基化障碍Ⅰ
型”、“
ALG12
”、“先天性糖基化缺陷Ⅰ
”和“
CDG-
”、“
congenitaldisordersofglycosylationtype
”、“
congenitaldisorderofglycosylation
”、“
ALG12
”为关键词,分别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PubMed
WebofScience
数据库自建库至
2018
月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
CDG-
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
本院收治患儿男,生后
,因“反应差伴低血糖”入院,以面部畸形、肌张力减退、双乳头凹陷、阴茎短小、隐睾为主要表现。入院后因间歇性低血糖、反复感染给予抗感染、静脉补充葡萄糖及激素治疗。内分泌相关激素检查、血尿串联质谱检测结果均正常。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分析回报
ALG12
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外显子
c.432C>A
p.Cys144*
)无义突变,来自父亲,外显子
c.904T>C
p.Tyr302His
)错义突变,来自母亲,均为新发突变。随访患儿死亡,原因不详。文献检索目前国内尚无
CDG-
型病例报道。国外文献共收集
CDG-
型患儿,其中男
例,女
例于新生儿期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畸形、肌张力低下、生殖腺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ALG12
基因突变
例,共有
个突变位点;存活
例,死亡
CDG-
型较罕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报道病例多在新生儿期起病,主要表现为多系统受累,如面部畸形、发育迟缓、肌张力减退、凝血因子减少、男性患儿性腺机能减退、低血糖等,可行
ALG12
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关键词】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突变;遗传代谢病;
ALG12
我国新生儿转运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封志纯
【摘要】
了解我国新生儿转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的自建库至
2017
月发表的新生儿转运相关论文,应用
BICOMB
书目共现分析软件提取数据,应用
SPSS21.0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共检索到符合要求、
1992
2017
年发表的文献
415
篇,发表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2011
年为发文高峰,之后稍有下降。广东省发文量最高,黑龙江、宁夏等地区发文量较少。经验介绍类文章最多,共
篇,占
20.5%
;小发明、小创造类文章共
篇,占
8.9%
;指南及指南解读类文章共
篇,占
0.7%
415
篇文献发表于
172
种期刊,共有作者
991
名,第一作者
368
名,文献合作度为
2.69
991/368
)。该领域核心作者
名,共发文
篇。关键词聚类结果可分为
类,即危重新生儿和早产儿转运,转运网络运行,以及相关护理干预,研究热点较显著。
新生儿转运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但部分地区新生儿转运的研究较为落后,证据可信度高的文献较少、文献合作度偏低,相关研究有待在广度、深度及全面性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于研究的热点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危重病人医疗;
新生儿转运
基金项目:
深圳市三名工程(2016SZSM201606088
甘肃甘南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影响因素分析
王燕侠
毛宝宏
郭华棋
石静云
【摘要】
调查甘肃甘南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患病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整群抽样选择高原地区的
家医疗机构,前瞻性选择
2016
10~12
月住院分娩的活产新生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记录临床资料,通过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对产妇孕期及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甘肃甘南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因素。
研究期间甘南高原地区分娩的
1197
名新生儿中
183
例发生窒息,占
15.3%
;其中轻度窒息
157
例,重度窒息
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生活环境在海拔
3000
米以下(
=2.693
95%
1.275~5.689
)、母亲孕期发热(
=2.986
95%
1.163~7.666
)、产程延长(
=2.925
95%
1.112~7.691
)、胎儿宫内窘迫(
=7.000
95%
3.254~15.056
)、宫缩乏力(
=2.737
95%
1.484~5.047
)、脐带异常(
=3.094
95%
2.051~4.668
)、羊水异常(
=2.033
95%
1.230~3.361
)、胎盘异常(
=2.753
95%
1.016~7.464
)均是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危险因素,家庭年收入
>30000
=0.452
95%
0.297~0.687
)是新生儿窒息的保护因素。
甘肃甘南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多与宫内因素和产时因素相关,应加强产前监护,及时处理,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关键词】
窒息,新生儿;危险因素;高原地区
基金项目:
甘肃省重大疾病调查研究项目(2015-04)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梁小琴
詹媛丽
马丽亚
【摘要】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rotizingenterocolitis
NEC
)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2010
2017
月本院新生儿科确诊
NEC
Ⅱ期及以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不同分为治愈组和预后不良组(包括死亡或因危重放弃治疗病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新生儿
NEC
预后的危险因素。
共纳入
例Ⅱ期及Ⅱ期以上
NEC
病例,治愈
74.1%
),预后不良
25.9%
NEC
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增加,不同
NEC
分期预后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出生体重小于治愈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休克、
NEC
伴血小板减少(
<100
)、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并发败血症等比例大于治愈组,发病前最低血红蛋白和最低红细胞压积低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并发休克(
=11.195
95%
2.141~58.532
)和血小板减少(
=19.186
95%
2.002~183.856
NEC
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NEC
预后不良由多因素造成,极低出生体重、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贫血、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败血症等可能影响
NEC
患儿预后,并发休克和血小板减少是
NEC
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需高度重视。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预后;危险因素
肺部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张小龙
肖甜甜
高淑强
张兴圆
【摘要】
探讨肺部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RDS
)中的诊断价值。
回顾性分析
2014
2017
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
RDS
患儿肺部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超声图像特点,采用χ
检验或
Fisher
精确概率法比较不同胎龄组
RDS
患儿的肺部超声表现。
共纳入
RDS
197
例,其中男
132
例,女
例;胎龄(
34.4
4.0
)周,出生体重(
2330
874
。肺部超声主要表现为
185
93.9%
)、肺泡间质综合征
148
75.1%
)、胸膜线异常
120
60.9%
)、层状弱回声
37.1%
)、支气管充气征
35.5%
)、肺实变
35.0%
)、胸腔积液
18.3%
)、胸膜滑动征减弱或消失
13.2%
)。胎龄≥
周组肺部超声特点为肺泡间质综合征及胸腔积液比例高于<
周组(
80.7%
67.5%
23.7%
1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两组其他超声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
RDS
患儿主要肺部超声特点为
线、肺泡间质综合征、胸膜线异常、层状弱回声改变、支气管充气征、肺实变、胸腔积液及胸膜滑动征减弱或消失;不同胎龄(≥
周和<
RDS
患儿肺部超声在肺泡间质综合征和胸腔积液上有差异。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超声检查;肺部超声;诊断
缺氧缺血后脑水肿与水通道蛋白
表达及甘露醇作用相关机制研究
王芳会
焦书真
樊书娟
林晓洁
【摘要】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ypoxia-ischemicbraindamage
HIBD
)后脑水肿与水通道蛋白(
aquaporin
AQP
的关系,以及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机制。
选择健康
108
只,随机分为
HIBD
组、假手术组、甘露醇组各
HIBD
组和甘露醇组制备缺血缺氧模型,甘露醇组在
HIBD
48h
腹腔注射甘露醇,动物处死前均经腹腔注射
伊文斯蓝
2ml/kg
,各组在
HIBD
72h
处死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荧光染色测定
AQP9
表达变化,用伊文斯蓝作为血脑屏障通透性指示剂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
HIBD
组脑组织含水量从
起高于假手术组(
0.05
),随时间延长持续增加,
48h
达顶峰(
89.3%
1.9%
),随后渐消退;甘露醇组脑组织含水量在应用甘露醇
后开始下降,
12h
达低谷(
86.5%
0.6%
72h
上升(
87.2%
1.7%
0~48h
均低于
HIBD
0.05
HIBD
组伊文斯蓝含量
开始增加,
48h
达峰值,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
0.05
);甘露醇组伊文斯蓝含量各时间点均低于
HIBD
组,除
外,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
HIBD
AQP9mRNA
后下降,
48h
达最低(
0.09
0.07
72h
高于假手术组
,12
48h
低于假手术组(
0.05
);除
48h
外,甘露醇组各个时间点
AQP9mRNA
表达均高于
HIBD
组和假手术组(
0.05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
AQP9
广泛存在于软脑膜、室管膜等与水代谢密切相关的界面,缺血缺氧后早期
AQP9
表达增加,随后下降,晚期再增加。
AQP9
存在于脑组织各部位,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脑水肿的形成和消退,在甘露醇减轻脑水肿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缺氧缺血,脑;脑水肿;血脑屏障;水通道蛋白
;甘露醇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539)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