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的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会有发热情况,每当此时家属都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我们将从发热的相关概念、原因以及发热病人的护理分两期讲解。
3发热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观察病情:
1.定期测量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高热患者应1-2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应每天测量4次。
2.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及出汗等体征,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
(二)、促进散热,降低体温
发热持续期时给予物理降温,头部及大动脉处用冰袋冷敷,或用乙醇擦浴等。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但注意防止退热时大量出汗发生虚脱,采取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
Ⅰ、全身冷疗:
擦浴法:用32-34℃的温水或25%-35%的酒精,反复擦拭前额、腋窝、肘部、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分布较密集的区域,以促进机体蒸发散热,擦洗后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水珠。
注意事项:
1.在擦浴过程中,观察病人情况,发现病人有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及呼吸的异常时,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
2.擦浴时忌用按摩的方式,因按摩方式易生热。
3.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
Ⅱ、局部冷疗:
1.冷敷法:用毛巾浸与冷水中,取出后拧至半干(已不滴水为宜),每3~5分钟换敷一次。
2.冰敷:将冰袋放于患者前额、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出,可减轻脑组织的充血与水肿。
使用冷疗应注意:
1.用冷时间应适当,不应超过30分钟,如需长时间用冷的患者,间隔1小时后重新使用。
2.用冷过程中随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确保无发紫及冻伤。
3.冰袋应及时更换,不可直接接触皮肤。
4.注意随时观察冰袋有无漏水。
5.保证冰袋放至位置的正确。
6.禁忌: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足底,以防发生冻伤、心率减慢及腹泻。
7.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在足心置热水袋,这样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
Ⅲ、药物降温:
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热贴、肛塞退热贴。
(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高热因呼吸加快,皮肤蒸发水分增多,使体内水分大量丧失,应给予患者多喂水,每天2500-3000ml为宜,温开水、糖水、盐水均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除,帮助散热。必要时,由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等。(
比如外院转入至我科的昏迷病人,我们一般都建议一天的摄水量需达到2500ml左右,以防体内水分缺失而引起发热。
(四)、补充营养
Ø高热时,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胃肠道活动减慢,加之消化酶活性降低,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另一方面分解代谢增加,消耗增加。因此应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易于消化的饮食。根据病情可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或软饭,给与患者多喂水。
Ø宜采用少量多餐制,流质饮食每日进食6~7次,半流质每日进食5~6次,这样既可以补充营养物质,还可以减轻胃肠负担。
(五)、增进舒适,预防并发症
Ø环境: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
①每天开窗通风,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探视,留陪护一人,防止交叉感染。
②每天病室内紫外线消毒必不可少。
③病室内的卫生一定要保持干净整洁,病床上的物品不要堆放过多(外院转入的病人,随行带入的物品尽量不要全都堆放病房内,以防突遇病情变化耽误抢救时机,或外出检查不方便)。
④夏季病室内要注意通风降温,一般认为,空调设定到26-28℃比较合适,另外要给病人多喝水,可以在一升水里加半匙盐,补充适当的盐分。
Ø口腔护理:发热时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且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易出现口腔感染。应在晨起、睡前给予患者盐水擦洗口腔。
Ø皮肤护理:退热期,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防止着凉。保持皮肤干燥,协助其变换体位,勤翻身、勤叩背、防止压疮及肺炎等并发症出现。
长按二维码识别
关注我们
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10-26
03-08
03-08
03-08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