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水,是药还是毒 止咳水,是药还是毒止咳水,是药还是毒

止咳水,是药还是毒

点上面蓝色小字|关注

我们是中科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与日本知名科普杂志Newton版权合作的一本综合性科普月刊。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您的公众号,

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

作者:张建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止咳水还能成瘾?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注意到止咳水成瘾的问题。止咳水曾流行于美国、印度、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从2004年至今的十多年间,止咳水成瘾现象在国内也呈现出蔓延之势,尤以东北和南方多个省市较为严重。2009~2010年针对广东省中学生的调查发现,约4.4%的中学生曾非医疗目的地使用药物(主要是止咳水)。2013年针对广州市大学生的调查也发现,滥用止咳水已经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1%左右。

深圳市平湖实验中学的预防药物滥用讲座

由此可见,止咳水成瘾问题可谓由来已久,可以说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普遍的现象,且上瘾群体可能还在不断扩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止咳水价格低廉、容易买到,所以主要流行于青少年甚至是学生群体中。由于好奇心等原因,青少年滥饮止咳水成瘾后,身心受到损害,无法正常学习或工作,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药品还是毒品?

可能有人会感到困惑,止咳水不是治疗咳嗽的药吗?在医院和药店都能买到,怎么会让人成瘾呢?

其实也没必要大惊小怪,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品往往带有毒性,随便翻看一种药物的说明书,十有八九能看到关于副作用的说明。比如现在用于某些白血病治疗方案中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毒性就很强。就算是常见的感冒药,过量服用也会损伤肝肾功能。如此看来,止咳水能导致成瘾也就不足为奇了。成瘾止咳水的副作用主要是对我们的大脑,也就是神经系统造成损伤,正是这些损伤导致饮用者产生上瘾行为。

警方查获的大量走私成瘾止咳水

止咳水能让人上瘾,那它到底是不是毒品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毒品的定义。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除了前面所列的6种大众耳熟能详的毒品外,需要格外重视的是,一些能使人上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也属于毒品。很多止咳水的主要成分为可待因,由于有致瘾风险,早已在2013年出版的《麻醉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被定义为第二类精神药品,属于需特殊管制的药品。2015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更是直接将含可待因的复方口服液体制剂也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

因此,含可待因的复方止咳水的确属于毒品。

还能作为药物使用吗?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含可待因的止咳水既然是毒品,还能用来治疗咳嗽吗?我们可以看看同为毒品的吗啡,由于良好的镇痛效果,已经在临床上特别是癌性疼痛的治疗中使用了多年。所以成瘾止咳水照样可以用来治疗咳嗽,只是要慎重控制用量。由于止咳水中成瘾性成分含量较低,如果按照医嘱服用,一般来说是不会成瘾的。但如果喝了超过医生建议的量,就会有上瘾的风险,而长期大量使用,最终必将导致成瘾。

此外,除了药量上的严格控制,服药的对象也需要严格区分。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于2016年12月发布的《关于修订含可待因药品说明书的公告(2016年第199号)》,含可待因的药品已被明确移出“儿童药”领域,12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

究竟为何会上瘾?

我们的大脑里有很多释放不同化学物质、传递各种信息以及行使不同功能的脑区。在成瘾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有如下几个脑区。

首先是因位于中脑腹侧而得名的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area,VTA),其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神经细胞)可以通过释放递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发送奖励与渴望的信号。其次是位于前脑腹侧的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NAc),其中的GABA能投射神经元可以释放一种名为γ-氨基丁酸(简称GABA)的抑制性递质,通过作用于其他与运动相关的脑区调节人们的行为。比如当我们品尝美食时,伏隔核中的神经元就会接收到许多来自中脑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这些多巴胺与GABA能投射神经元上的多巴胺受体作用后,神经元被活化并开始传递奖励信号,使我们忍不住想要再多吃几口。

多巴胺奖赏系统

此外,还有负责编码和存储记忆的海马(hippocampus,Hipp),以及负责加工和调控情绪的杏仁核(amygdala,Amy),这两个脑区能让我们在下一次看见美食的时候瞬间闪现出曾有的美好回忆,产生幸福的感觉。

另外,还要再算上负责做出“要不要再吃一次”等这类决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prefrontalcortex,mPFC)。这些脑区之间通过长长的神经元突起(轴突)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了奖赏环路,是成瘾过程中

产生快感、形成记忆、增进渴望、进而丧失对用药行为的控制

等一系列行为的生理结构基础。

其中,中脑腹侧被盖区的神经元将多巴胺这种“奖励物”释放到伏隔核,是奖赏环路中最关键的一环,人们对美食和性的追求也是这条途径的功劳。早先人们认为多巴胺是“快乐分子”,能直接让人感到快乐。但随着新的实验证据的积累与分析,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为

多巴胺代表的并不是快乐,而是动机。

当我们进行某种行为时,奖赏环路对我们施加“奖励”,增进了我们重复这一行为的欲望。

而可待因和右美沙芬的过量使用都可以让奖赏环路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从而让人产生更强烈的摄入欲望,直至成瘾。

除了饮用时的片刻快感,止咳水让人上瘾的另一个原因是停止服用后会有比较严重的戒断反应。大量服用成瘾止咳水后,人体逐步适应了高水平的多巴胺分泌,形成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止服用,生理功能就会紊乱,出现一系列心理与生理上的不适,产生如不安、焦虑、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呕吐、腹泻等的戒断反应。成瘾者为了避免这些痛苦的戒断反应,也会不停地寻求止咳水。

滥用的后果

我们都知道毒品会严重危害身心健康,成瘾止咳水也不例外。事实上,止咳水之所以反复进入公众视野,很多时候正是由于成瘾者出现了低钾血症、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病征,或是性情大变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才被媒体广为报道。

过量使用含有可待因的止咳水,由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有可能导致心肺功能减弱乃至停止,因此有致命风险。过量摄入右美沙芬则可以损伤运动功能,引起麻木、恶心、呕吐、心率加快与血压升高,高剂量服用时还会导致极端兴奋、体温升高、体液过量酸积累等症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除了这些成瘾成分外,止咳水中往往含有其他药物,比如除痰剂或抗组胺药物,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肝损伤或脑缺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这也增加了滥用止咳水的风险。

除了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成瘾止咳水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严重。前面提到,成瘾后一旦停止服用止咳水,会产生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以及一些精神病性症状如多疑、幻觉以及攻击行为等。这些症状都与相应的脑区受损有关。脑功能成像的研究可以直观地“看”到成瘾者大脑的受损情况,表现为有的脑区功能异常增强,有的脑区功能异常减弱。口服一次磷酸可待因就足以看到额叶和苍白球(与运动控制有关)的代谢和功能改变。服用可待因时间越长,皮层和皮层下区域功能受损程度越厉害,且大脑的功能性连接也会相应受损。与可待因类似,含右美沙芬的止咳水成瘾者也表现出多个皮层(前额叶、颞叶等)和皮层下结构(丘脑和苍白球)的体积异常。

成瘾止咳水的危害之大,还表现为对人体的伤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完全恢复,这也是为何大多数吸毒者都会陷入复吸的怪圈,同时也是医学界尚待解决的难题。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戒断反应基本消失后,要完全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虽然可待因止咳水成瘾者经过两周的脱毒治疗后,多个脑区的功能随戒断症状的缓解而得到改善,但要让大脑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依然遥遥无期。

止咳水的种类和配方繁多,不能一概而论。但过量使用含有成瘾成分的止咳水必定会有风险。特别是含可待因的止咳水已被列为毒品,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过量服用虽然能带来一时的快感,但对大脑的损害却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可能恢复,实在得不偿失。对于这种含有成瘾成分的“潜伏杀手”,我们最好还是敬而远之。

本文节选自《科学世界》2017年第7期

回复“

”,获取微信目录

回复“

”,了解杂志订阅方式

《科学世界》2017年

第7期~阿尔兹海默病~热卖中!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