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读书,边临证”有感之二十四——白茯苓、赤茯苓、茯苓、茯神、茯苓皮的区别 “边读书,边临证”有感之二十四——白茯苓、赤茯苓、茯苓、茯神、茯苓皮的区别“边读书,边临证”有感之二十四——白茯苓、赤茯苓、茯苓、茯神、茯苓皮的区别

“边读书,边临证”有感之二十四——白茯苓、赤茯苓、茯苓、茯神、茯苓皮的区别

“边读书,边临证”有感之二十四

白茯苓、赤茯苓、

茯苓、茯神

茯苓皮

的区别

茯苓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认为“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茯苓

水健脾

可用于水肿尿少

痰饮眩悸

脾虚食少

便溏泄泻

心神不安

惊悸失眠等

。茯苓是一种真菌的菌核

一般寄生于松树根部。新鲜的茯苓外形像

,有的为球形或者块状,有的为扁圆形或长椭圆形

表面不光滑,长有一些“小瘤子”,或者有皱褶。

白茯苓、赤茯苓、茯苓、茯神、茯苓皮

出自同一植物

它的外皮颜色

由表及里依次是褐色的茯苓皮,淡红色的赤茯苓,奶白色的白茯苓,灰色的茯神

虽然是出自同一植物,但

他们的功效

略有不同

云南的茯苓

最好,

是道地药材

白茯苓:

就是临床上所说的茯苓,白茯苓是赤茯苓里面的白色部分,

饮片多切为奶白色的小方块状。

本品味甘淡而性平,

心、脾、胃三经。甘能补益,淡可渗湿,甘可益脾养心。其淡渗力

,可利下窍

祛水湿。因此白茯苓具有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的特点,所以前人称

“补益利湿”之

品。其效用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养心安神之功。

赤茯苓:

赤茯苓就是茯苓皮里面的红色部分

(去掉表层的粗皮)

,为茯苓内部色淡红者,性味

茯苓,但偏于入血分,无补益作用,长于渗湿热

利小便,

多用于

疗下焦

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淋漓涩痛等症,常与车前子、滑石、甘草等同用

如五淋散。

茯神:

即茯苓中

抱松树根而生的部分

又称为

茯神木

称为抱木茯神

为茯神中

之松根。《本草经疏》云:“茯神抱木心而生,以此别于茯苓。《别录》谓茯神平,其气味与性应是茯苓一体,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茯神性味与茯苓相

,偏于心经,擅长宁心安神,主治心虚或心脾两虚引起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

常与酸枣仁

等安神药

如本品加朱砂拌后,名为朱砂茯神,安神定惊功能更著。

茯苓皮:

为茯苓外

的皮质部分,性味也同于茯苓,偏于走肌表,功能利水消肿,古人说茯苓皮专治皮肤水肿,因而有“以皮行皮”之说法,《中国医学大辞典》谓:“茯苓行水而不耗气,胜似大腹皮。”茯苓皮治疗脾虚不能行水,以致周身浮肿之皮水,以及妊娠浮肿等,常配大

皮、陈皮、

姜皮等药,

如五皮饮。

茯苓不去皮的

为带皮苓,以利水为主,一般水肿比较重的证候

用之。

至于土

,则是另外一种植物,与茯苓没有什么关系,其外形虽与

相似,但功效完全不同。

土茯苓为藤蔓植物,叶如竹叶而更为厚滑

根连缀而生,大如鸭蛋

性味甘淡平

清热解毒

健脾祛湿

(本文汇集众家之长)

温馨提示:

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交流,不建议患者直接使用,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