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明办28日在四川宜宾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11月“中国好人榜”。
其中,我省5人荣登11月“中国好人榜”。
他们分别是:
严守国家秘密41年曾两次亲手击落敌机的退伍老兵
韩泽民
免费培训手工编织帮助500余名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的
邱景霞
开展“公益红娘”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婚事简办新风尚的
孙燕群
始终做百姓信得过的香油的
百年老字号香油传承人
带着公爹改嫁照顾两位老人演绎人间大爱的
郭淑萍
跟着文明君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韩泽民,男,中共党员,生于1937年,1958年入党,邯郸市大名县供电公司退休军转干部。
今年4月,大名县供电公司统计人员到退休职工韩泽民家进行统计工作。在确认符合相关的情况下,韩泽民老人缓缓的打开尘封41年荣誉和辉煌战绩的老皮箱。工作人员震惊地发现,韩泽民老人当年曾两次击落敌U-2高空侦察机并荣获一等功,被破格提拔为中尉。由此,在老英雄韩泽民“隐姓埋名”41年后,他的“红色秘密”得以揭开……
1956年时,韩泽民19岁,正在北京准备考学。正当,国家面向全国征召第一批义务兵。作为家中独子的韩泽民一腔热血要报效祖国,瞒着家里人填写了申请书。直到录取通知书下来,他才告诉家人:“我要当解放军了!”
同年,韩泽民进入新兵连,因表现突出被分到解放军驻某地的雷达部队。
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了地空导弹部队,在全国选拔优秀的指战员、技师,在雷达部队锻炼了两年的韩泽民被入选。后经苏联专家集训,在某基地试射训练,韩泽民成为导弹指令发射车上的一名操作手。
1962年9月9日,导弹二营在江西南昌成功击落了一架U-2飞机,韩泽民当时担任作战指令发射车技师。12天后,毛主席在中南海听取了韩泽民所在部队营长岳振华关于击落敌U-2高空侦察机的汇报,并授予该部队“英雄营”称号,韩泽民也因在战斗中的优异表现荣立一等功。
1964年7月7日,韩泽民所在部队再次在福建击落敌U-2高空侦察机,韩泽民担任作战指令发射车主任技师。同年7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他所在二营的全体指战员,并和全体指战员合影,同时,韩泽民被授予提前晋级晋衔,并被破格提拔为中尉。
1978年,41岁的韩泽民转业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铁路局,任电务段段长。
1981年,组织上考虑到韩泽民和爱人长年两地分居,家中还有5个孩子,将他调回河北省大名县,进入大名电力局工作,任城关镇电力站站长。
从部队转业后,韩泽民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格保守国家秘密,从未向别人提起自己过去的作战经历,也从未向组织提起自己过去的荣誉。
韩泽民回到大名工作后被分至电力局工作,当时大名电网结构薄弱,经常停电,必须努力保障电力供应,韩泽民终日带领同事奔波在施工和抢修现场。而且,那时居民才用上电,都不懂电、容易出问题,他经常去居民区查看、讲解用电知识。
组织上将他调回大名,本来是为了解决他们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可等他回来后,爱人却时常抱怨他:“到了家门口上班,还是经常见不到你人!”
当时,韩泽民的大儿子已经27岁了,原本想让父亲帮着在县城找个好工作。想不到,韩泽民却说:“你在家好好务农,当农民为国家种粮食,也是无上的光荣。”
后因韩泽民严格自律,被组织上调至大名县电力局安全监察部工作。转业后的韩泽民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始终保持着军人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作风。因为工作努力、成绩突出,他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97年2月,韩泽民从大名县供电公司正式退休。
今年4月,在退休22年后,面对大名县供电公司的统计人员,在确认符合相关的情况下,韩泽民老人缓缓的打开尘封41年荣誉和辉煌战绩的老皮箱。
一段历史被揭开,一段记忆被勾起。如今,韩泽民已经离开服役部队数十年。韩泽民始终认为穿上军装,要不辱使命,要保家卫国。脱下军装,要默默奉献,要坚持岗位。
邱景霞,女,196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吴桥县沟店铺乡徐庄村人。邱景霞是吴桥县沟店铺乡徐庄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真诚质朴,她身上自带一股正能量,积极向上,乐于助人。机缘巧合,她开始从事手工编织工作,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一双巧手,于2011年成立了公司。关心时事的她,为了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众脱贫,主动提出免费给困难群众培训,帮他们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有时她还会提前预支工资给有需要的人。在她的手工坊工人里,不仅有贫困户,还有残疾人。她的真诚、努力带动了吴桥全县500余名妇女走上了增收致富路。她被评为2019年7月“沧州好人”。
回家乡,迈出创业第一步
1985年以前,邱景霞在县城做地毯、台布、编织篮子,1991年全家去石家庄做鞋帽批发,后来有一次在商场,看到钩织的小老虎鞋、小帽子销售走俏,价格也不便宜,当时邱景霞就想,“这些我也会织,没有什么难度,比商场卖的质量也不差。”回到家,她和家里人商量,要回老家吴桥做手工编织,老家的那些老同事、朋友会做编织的很多,大家可以一起做,回家乡,照顾父母亲也方便。
就这样,回到家乡,开始了手工钩织鞋帽的创业之旅,而且在网络上做起了跨国电子商务。邱景霞开始学电脑,学打字,她回忆说,“其实第一个难题就是打字,因为没上过什么学,需要重新学拼音,女儿便成了我的老师,有时间就教我,我日夜地练习,终于能够自己在网上交流。”后来她学做映客直播、播客直播,遇到困难从不退缩,销路慢慢打开了,她拉动会做编织的老同事、朋友一起做。
“回到家乡,做自己喜欢的编织,和朋友们一起工作,这是一种快乐。”邱景霞说。
促就业,带动乡亲增收入
2011年,她成立了手工编织公司。“我更希望能够带动农村妇女,不能出去打工,在家又没什么事的,做这个编织活儿,做不了有难度的,可以做简单的,多少也是给家里挣个零花钱。”邱景霞说,话语简单质朴但透着实在真诚。她鼓励身边的人学,让附近村的妇女有时间愿意来的都到她家免费培训,对农村贫困妇女,她更是多有照顾,提前发放一个月工资,带动大家增加收入,贴补家用。
邱景霞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很爱看新闻联播,关心时事,她说:“2020年,国家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几年,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就是普通的一名农村妇女,很渺小,但我也想通过努力,做点儿什么。”
去年,吴桥县妇联组织开展了巾帼巧手助力脱贫行动,组织贫困家庭妇女学习手工编织,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培训班后的一个星期里,就有十多位农村贫困妇女打电话或者直接去村里找邱景霞,想要学习编织加入手工坊。现在,手工坊的工人里有贫困户,也有残疾人,大家在这里力所能及的做一些零活,既不耽误照顾家庭,也能挣个零花钱。
67岁的郜炳芬是村里的贫困户,虽然年纪大了,但自己也想做手工挣零花钱,邱景霞主动上门教她,力所能及地做一些简单的零活,一个月挣几百块,老人心里很高兴,经常说,又可以给小孙子、小孙女买点玩具了。
手工坊里的贫困户徐瑞患有股骨头坏死,走路不方便,丈夫王应刚脑溢血后遗症,也做不了力气活,考虑到这夫妇俩人出门接活儿送活儿不方便,邱景霞便每次都自己雇车把零活儿送到徐瑞家中,待做完之后再把活儿拉回来。徐瑞经常说:“景霞大姐体谅人,对俺一家子太照顾了。”
“我更希望自己能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加收入,脱贫,大家一起奔小康、过上好日子。”邱景霞说。
孝爱亲,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邱景霞的母亲今年90岁了,老人一直跟着邱景霞住,邱景霞照顾母亲也是无微不至,每年为老人做一次体检,冬天冷怕老人容易感冒,每年快入冬的时候例行输液,软化血管,预防感冒。
徐庄村69岁的蔡玉贵,在手工坊工作了十年多,有一天生病住院,得知消息后,邱景霞专门乘车带着鲜奶、水果去医院看望她。每逢过年,邱景霞都会拿出几千元的帽子做公益,卖的钱给村里家庭困难的郜炳芬、徐志杰家里送点油、米,让一家人高高兴兴过年;她和爱心协会的志愿者,春节前夕一起给部分贫困户送年货;汶川地震时,邱景霞在石家庄,全家主动捐款给汶川灾区。平时,邻里乡亲谁家有事需要帮忙,邱景霞也是尽心尽力的帮助。她始终相信一点,就像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有了爱心,似乎一切都变得美好,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孝老爱亲,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愿为社会爱心传递,为社会和谐发展献出一份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我仍然会坚持,会努力。”邱景霞说。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艰苦创业,手工编织是快乐的;助人为乐,传递正能量是幸福的。邱景霞是平凡的一员,但也做着不平凡的事情,在手工编织的道路上,她在不断地逐梦、圆梦。
孙燕群,男,1957年出生,巨鹿县公益红娘协会会长。2017年7月,策划组织成立了巨鹿县公益红娘协会,从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引领移风易俗,传播降低彩礼、简办婚事的婚恋观,开创了社会公益活动新模式,2018年被评为邢台市志愿服务创新项目。协会成立以来举办大型活动100余场,牵线搭桥400余对,其中10对零彩礼结婚,其余均为低彩礼,燕赵都市报、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河北文明网等媒体宣传报道。孙燕群也被称为“巨鹿红娘一哥”。
孙燕群早年在新疆经商,他对待客户总是先发出货后收款,凭借“诚信”二字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最近几年回到家乡,他总是力所能及的帮助身边人,谁家嫁娶需要婚车,只要说一声,他免费提供车并且自己当好司机;他自己有一家旅馆,对于有急难的外地人,免费居住还提供吃喝……
由于乐善好施、仗义执言,许多人有什么难事或者有了需要调节的难题都第一时间想到孙燕群,让他管一管、帮一帮。特别是近年来社会上的单身青年多了起来,大龄青年结婚难、成家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为孙燕群交际广为人正派,周围的人经常来找他说媒,他又担当起了义务红娘,并且从来不收任何费用的。2017年在孙燕群的积极推动下,成立了40余人的巨鹿公益红娘协会,志愿服务活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他们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免费服务光荣,收费说媒可耻”,让全社会都知道他们是不收费的红娘,来监督他们,并定期对公益红娘进行思想教育,不断尝试创新改革,带领出了一支“思想纯、业务精、带动强”的红娘队伍。公益红娘协会成立以来,依托巨鹿的杏花节以及中秋、七夕等传统节日,组织大型青年男女见面活动50余场,仅孙燕群参与介绍的就有30多对新人步入新婚殿堂,公益红娘队伍共成功介绍200多对,其中10对零彩礼结婚,其余均为低彩礼。为倡导简办婚事、降低彩礼、移风易俗的社会新风尚,孙燕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工作,有时还为坚持正义大动肝火,但服从他的人却越来越多。从他的红娘工作中终于涌现出了零彩礼“巨鹿最美新娘”,使整个公益红娘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孙燕群说,当参加婚礼时别人说“老孙,这一对又是你撮合的呀,你可真行”的时候是他最高兴的时候。让别人幸福一辈子,自己高兴一会儿,就是现在最大的快乐。
周新,男,1973年出生,保定大慈阁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多年来,周新秉承“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行业宗旨,大慈阁香油被评为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旅游推荐商品,同时,还获得保定市香油领域唯一“河北老字号”荣誉。2018年获“保定好人”荣誉称号;2019年获保定市“道德模范”、“感动河北”荣誉称号。
周新家传的大慈阁香油起源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传承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为保证大慈阁香油品质上乘,周新历尽艰辛、在全国各地甄选芝麻产地,不惜高价购进优质芝麻,同时,在芝麻胚芽工艺基础上,使用石磨生产,拒绝机榨工艺,既保证了大慈阁香油醇香味道,又保证了富含的营养成分,可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大慈阁香油从选料、胚芽、清洗、炒籽、扬烟、过筛、磨酱、兑浆、敦油、撇油、沉淀、过滤、灌装,有十三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汇聚了传承人的辛勤和汗水。
严谨的传统工艺,虽然保证了香油醇香古朴风味依旧,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首先,选料严格致使成本逐年升高。由于货真价实,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填充料,导致原料成本居高不下,香油定价也相对较高。
其次,市场上规模化生产的香油,大部分是采用机榨工艺,这种工艺生产温度高达260℃,但是,因香油特性而言,当香油温度超过60℃,其各项营养指标会大幅下降,即丧失了香油应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使用石磨磨制大慈阁香油,其工艺温度为60℃,虽说效率相对较低,但是,能充分保证大慈阁香油内在的优良品质。大慈阁香油的传统工艺共有十三道工序十八个环节,从上锅炒芝麻开始,直到最后出油,时间需要15天左右,生产时间偏长,生产成本较高。
周新说,大慈阁公司的业绩一部分是员工和经销商自己吃出来的。面对目前的市场上个别企业和个人有一种现状是做面包的不吃面包,做牛奶的不喝牛奶,养鸡的不吃鸡,养猪的不吃猪肉这种现象。如果食品企业的员工都吃自己企业生产的食品,保证今天市场上的问题食品就会少之又少。
逆风飞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周新始终坚定地信奉--企业发展诚信为先,先要做好保定的“香油哥”!
郭淑萍,1978年,女,群众,农民,2000年3月嫁到了张家口市赤城县三道川村。2012年,丈夫不幸得病确诊脑胶质瘤,辗转北京、石家庄治疗。天不遂人愿,2016年6月5日,她的丈夫还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为了继续撑起这个家,2016年10月郭淑萍带着公公改嫁。现在的她,不仅照顾前公公,还在照顾婆婆(婆婆是现任丈夫的母亲),任劳任怨,从不言弃,两位老人的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的妥妥当当。在她的言传身教下,长子周梓楠以627分夺得2019年赤城县第一中学理科状元,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2013年获感动赤城十大人物,2014年获张家口“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主动担当,不离不弃,成为一个家庭的主心骨
1999年郭淑萍在北京打工,认识了周继国。2000年3月,郭淑萍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她随周继国嫁到了偏僻又陌生的深山沟三道川村。婚后周继国外出打工,郭淑萍留在家里一边种地一边照顾年迈的奶奶、残疾的公公和两个孩子,生活虽不富裕,但也平静而幸福。
婚后第12年,周继国开始觉得头疼,张家口附属医院检查结果是脑瘤,全家立即被黑暗笼罩。郭淑萍不相信,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东西、向亲戚借了一部分,共凑了13000元钱到北京宣武医院重新检查。当确诊为脑胶质瘤时,这个晴天霹雳击垮了郭淑萍最后的一点希望。
高额的医疗费用无疑让这个困难家庭雪上加霜。此时,90多岁的奶奶已生活不能自理;公公腿部残疾,从2009年开始就无法劳动,又得了脑血栓;加上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家庭的重担瞬间全落到她的肩上。
无奈的她只能带周继国回家保守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继国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头疼更加厉害,喷射状呕吐、无规律的癫痫发作、视力越来越差、情绪也随着病情的恶化越来越不稳定,多次产生了轻生念头。郭淑萍担心丈夫想不开,就一夜一夜看护他,一边给他按摩一边劝慰。“要是丈夫走了,我们这个家该怎么生活下去呀!”郭淑萍不止一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这时宁夏老家给她寄来路费,让她带着孩子回宁夏!她哭了,她知道如果自己走了,这个家就散了,后果不敢想像。
漫长寻医路,一路艰辛,终以真情和执着收获了馈赠和希望
第二天郭淑萍把路费留给丈夫,自己踏上了寻医问药的路。在北京和石家庄,她走遍了所有肿瘤专科医院。白天各个医院咨询、晚上就住在医院的大厅,饿了就啃上几口馒头、渴了就去卫生间喝点冷水。不管遇到什么苦她都没有一句怨言,因为她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不管再苦再累也要不放过每一个可能的希望。
2013年3月6日,在好心人士的帮助下,周继国被急救车送到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放疗化疗治疗。治疗期间他们收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助善款3万多元。同时河医大下属救助中心得知情况,减免了他们5000元的治疗费用。在治疗最后关头,资金再次紧缺,郭淑萍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四处想办法,筹集治疗费用,最后找到了《燕赵晚报》“天天帮办”栏目,在报纸刊登救助信息后,得到了好心人的救助。
周继国顺利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做完放疗、化疗治疗,病情得到基本控制。在看病的半年时间里,郭淑萍终日往返于省会石家庄,家里外面两头兼顾。
听说乡里有了危房改造政策,郭淑萍向乡政府提出了申请,把房子进行了简单的维修。拉土、拉沙子、挑水…能干的活郭淑萍都自己干,邻居看了不忍,放下自己的农活也过来帮忙。土坯房换了瓦,家里终于有了一点模样。丈夫也一天天的好起来。
2013年10月,三道川村建蘑菇厂,郭淑萍就开始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家。每天早晨五点多,她就起床准备早饭,然后叫醒丈夫,帮助他把自己的衣服鞋帽穿戴整齐,带他到饭桌前吃饭。一早晨的忙乎后,上班的时间也快到了,临走也不忘嘱咐小儿子:“你就是爸爸的眼睛!”下班了,再匆匆往家赶……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操劳着,为他们的家努力着。
把精力奉献家庭,把身体献给社会
2016年6月5日,周继国最终没能战胜病魔,离开了人世,留下郭淑萍带着两个儿子还有残疾公公。而对自己的父母,郭淑萍则是满满的愧疚,只在2010年父亲去世时回去过一次,之后打工路过回去了一次,其余时间则将全部身心投入在了她的丈夫、孩子、奶奶和公爹身上。2015年,在她细心照顾下,92岁的奶奶安然去世。
2016年10月,郭淑萍带着公公改嫁,目前公公仍由她赡养。
为了答谢生病期间社会各界的帮助,郭淑萍坚持每年到张家口义务献血2次。早在2015年9月7日,夫妻俩就均签订人体器官捐赠申请,愿意在身故后无偿捐献眼角膜,在去世后的第二天,周继国无偿捐献了眼角膜,来报答社会各界人士对他们这个小家的大爱。
只要心有爱,生活就不乏阳光
受她的教育和影响,长子周梓楠品学兼优,2019年高考627分,赤城县第一中学理科状元,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
现在的郭淑萍把照顾公公和婆婆(婆婆为改嫁之后丈夫的母亲)作为份内之事,每日里精心呵护,也精心打理着新的家。同时她还做起了零售馒头、面条、凉皮的小生意。她表示并不觉得自己很伟大,只是做了一个普通女人应该做的,最应该感谢的是政府,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是他们让这个贫困的家庭迈过这个坎,步入新的生活轨道。
(来源:中国文明网)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