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吃货聚集地发布最食尚的美食动态/
要说沈阳是一座“吃货之城”一点也不夸张,小伙伴们可能会脱口而出:四季面条,撸串,杨家熟食,西塔冷面……
但是土生土长、扎根于当地多年老字号——那些在家族几代人的传承中发展出的美味,才代表了最地道的沈阳味道和历史。小编
作为一个具有职业操守的吃货,为大家盘点一下沈阳那些老字号~
众多老字号美食藏匿于这座城市中,让食客津津乐道。这些老字号美食,几十年如一日,经久不衰。
如果你是一个老沈阳,老字号美食十知八九。
如果你是一个外地人,那请你听我一一道来。
宝发园名菜馆
add:大东区小什字街天源巷1号
在沈阳最古老的商业街“城内中街”东头儿,有一座不起眼的老店,装璜古色古香。
门口一幅巨幅牌匾,牌匾左侧书写“四绝菜名扬天下”;右侧书写“宝发园美誉百年”;在正中的“中华老字号”印下,牌匾上端端正正地写着“宝发园名菜馆”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穿过门廊,一副对联映入眼帘,上联是“四绝菜--倾倒东北张少帅”;
下联是“宝发园--名扬省城上百年”横批“中国名菜”。
如果你跟沈阳人打听“宝发园”,大多数朋友也许还真不知道,但是只要你问“四绝菜”,上岁数的人立即就能告诉你准确位置。
20世纪20年代末一个夏日的傍晚,西边中街方向走过来一男一女,男的英俊潇洒、一表人才;女的妩媚动人、亭亭玉立…正是少帅张学良跟赵四小姐…张学良字汉卿,奉系军阀首领东北王张作霖的大公子…宝蓝色的金字招牌上书“宝发园”三个烫金大字在夕阳下闪闪发亮二人一时兴起,推门入座,问小二道:“可有拿手好菜,尽管上来。”张学良嗞溜一口酒、吧哒一口菜,片刻功夫,四盘菜居然一无所剩。赵四小姐同样赞不绝口,对张学良道:“汉卿,此三熘一煎,真是这世间的四道绝菜珍品啊。”只听得张学良频频点头,于是命店家取来文房四宝,刷刷点点,写下了“四绝菜”三个大字挂在店中……
至此,“宝发园名扬沈城上百年,四绝菜倾倒东北张少帅”的佳话流传至今。
经典菜:煎丸子、熘肝尖、熘黄菜、熘腰花
洞庭春
add:和平区南八马路
20世纪初,两代帝京——“盛京”是东北的政治文化中心,餐饮业得以长足发展,清末翰林之子吉谦建“明湖春”、“洞庭春”饭庄,与后建的“鹿鸣春”饭店被并称为奉天三春,不仅有美味佳肴,且富文气,为文人、政要常聚之所,执辽沈饮食文化之牛耳,后因世事沧桑,“三春”变迁。
2004年8月22日,著名辽菜烹饪大师李春祥再建“洞庭春”,标志着辽菜“三春”已全部复出。同时,“三春”宣布结成联盟,共同致力于振兴辽菜。
复出后的“洞庭春”位于南八马路的“金辉食府”。招牌菜都是燕鲍之类,价格适宜,其它菜肴都在中档价位,色香味道俱佳。每日食客不算多,适合于喜欢清静的食客进餐。吉谦皆见生意火爆,后又在怀远门里路北开设了“洞庭春”饭店。
经典菜:四珍一羹、四绝菜
鹿鸣春
add:
和平区十一纬路40号
鹿鸣春是沈阳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1929年成立,取名于《诗经》《小雅鹿鸣》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佳宾,鼓瑟吹笙”。当时的沈阳有三春、六楼、七十二饭店,鹿鸣春是三春之首。
鹿鸣春是抗战中的地下党秘密联络点。它正式开张的第一宴,座上宾为当时东北身份尊贵无人能及的少帅张学良和其夫人于凤至。
鹿鸣春饭店开张后,生意红火,成了奉天的社会政要、名流、商界人士汇聚之地。
此后的86年间许多彪炳中国历史的著名人物或长或短在这里出现过。鹿鸣春饭店特别是1号包房是成了中共地下党组织谋划、运筹抗日斗争的重要场所。
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秘密活动站,是考虑到这里作为上流社会的活动场所,开展党的地下活动比较安全。
一号包房紧邻着南市场大街,推开窗子就能看见市井喧嚣,便于观察各类人员走动。为掩人耳目,就选择这间包房作为秘密活动场所。
经典菜系:黄玉参烧蹄筋、金牌扣肉、拔丝糯米枣、烤羊腿
辽宁宾馆
add:和平区中山路97号
辽宁宾馆始建于1927年,原名为奉天大和旅馆,是由日本侵华机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建设经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进驻沈阳,该旅馆先改名为铁路宾馆,后改为文化宾馆。
在建国初期作为沈阳市政务接待国宾馆,接待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以及西哈努克亲王等外国元首与知名人士。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这座宾馆才回到人民手中,1954年改名为辽宁宾馆。1997年,辽宁宾馆因其特定的历史地位,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评为“标志性建筑”和“历史文化宾馆”,成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经典菜:酒店餐饮很传统,以辽宁、山东风味为主,适合北方人的口味。比如回锅鲈鱼。
明湖春
add:沈河区文化东路62号
明湖春菜社原来是位于辽宁沈阳中街的一家饭馆,有近200年历史,是正白旗那吉有先生所创。
光绪末年,一位叫吉谦皆的蒙族人来沈定居。他博览群书、工诗擅书,而且家境富贵,特嗜美食,于1919年在城内钟楼南皮行胡同开设了“明湖春”。饭店有两栋二层楼,使用面积近二千余米。规模之大,在沈阳首屈一指。
“明湖”之意取自山东济南的大明湖,这也表示它既不经营京菜,也不经营奉菜,而是专门烹制鲁菜。其菜“菜品精细、味道鲜美,造型别致,别具一格”,当时在沈阳声名大噪。
作为沈城“年龄”最大、资历最老的餐饮名店,明湖春不仅在菜品上包罗万象、独具一格,在文化底蕴上更藏有深厚的根基,这一百年老字号当之无愧。
经典菜:金龙卧雪、贵妃金瓜翅、官府一品翅、干捞燕窝、仙人笑、佛跳墙。
勺园饭店
add:大东区东北大马路116号
勺园饭店始建于一九五一年沈城太原街,聚集了当时名厨专门烹制鲁菜。
“勺园”本是明代富豪米万钟先生在北京建造的一座园林名称,后由光绪年末大学士之子吉格先生题为店名,取其之小巧玲珑,古朴典雅之意。
“明湖春”当年绝对高大上,沈阳达官贵人无不咸来,不来者就会觉得不显身份。督军府、翰林府的“打发席”,张作霖的“堂会宴”都均邀其主持打理。解放后取消私营业,三家企业均关张停业。
“洞庭春”重新开业之际,有人提出叫“三春合”,但大家感到店名太俗,王星垣就提了一个建议:“鹿鸣春开业时,吉顺丝房老板曾送刻有‘茅舍、勺园’的两块匾,意即店风古朴,厨艺精湛,我看勺园二字为店名为好。我们这个不大不小的店,就是要做出最好的厨艺精品。”
这就是现在勺园饭店的来历。
经典菜系:锅包肉、九转大肠
老边饺子
add:沈河区中街路208号
“老边饺子”的创始人叫边福。他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29年)从河北迁居来沈,刚开始时,只在小津桥附近搭了一个非常简易的俗称“马架子”的小摊床,边做边卖,店号为“边家饺子馆”。
但由于店面太小,加上没有绝活,所以生意不是很好。到了同治七年(公元1870年)边福的儿子边得贵子承父业将“老边饺子”进行了“技术提升”,经过一翻专研,边德贵将普通的煸馅改为汤煸馅,使之松散易嚼,味道鲜美,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有风味。
从此“老边饺子”一炮打响,成了众人皆知的美食。在旧社会,为了保住生意,占住一席之地,老边饺子将煸馅作为传家宝。在历史上老边饺子的掌门人为了保密都是将绝活传子不传妻、传男不传女,每天闭店后等伙计走光才亲自配馅。
1940年,老边饺子第三代传人边霖将老边饺子迁到了当时沈阳最热闹的北市场,当时的北市场可是与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齐名的“五方杂地”。到北市场开店,一下子就让“老边饺子”扬名全东北。
解放后,老边饺子更是成了老百姓喜爱的食品。1956年公私合营,由边霖担任了老边饺子馆的经理,在政府的扶持下老边饺子又有了很大发展,被列为沈阳市特殊风味馆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老边饺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牌匾被砸被迫歇业。1979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老边饺子”又重新挂起了金字牌匾,请回了退休在家的边霖师傅。从此恢复了老字号。
经典菜:饺子
马家烧麦
add:和平区太原北街北四路交叉口
马家烧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
那时,回民马春每天推车到沈阳城内小西门里粮食市等热闹场所,随车携带原料炊具,边包边卖。由于他做的烧麦配方独特,选料精细,吸引了不少的顾客,并小有名气。
这在沈阳当时来说是独此一家,也是沈阳烧麦之始。
道光八年(公元1882年),马春的儿子马广元在小西城门拦马墙外开设了两间门市的作坊,正式挂起“马烧麦”的牌匾,烧麦作为一种新的美食开始在沈城流传开来。
同治七年(公元1869年)由于“马烧麦”精工细做,不断研究改进,终于形成了具有独特风味,别具一格的烧麦美食。“马烧麦”的大名不胫而走,传遍了沈城内外,成为社会各阶层深受欢迎的美味佳肴。各界名人雅士争相品尝,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兴隆大振。
解放后,国家为发扬民间风味特色,在1961年将几经变迁的马烧麦馆迁到了现址也就是小北门里路西,由机械压面皮改为用手捶的传统工艺,使得马家烧麦的风味越发鲜美。
经典菜:烧麦、羊杂汤
李连贵熏肉大饼
add:沈河区正阳街88号
清光绪20年(1895年),河北滦县柳庄人李广忠(乳名连贵)在四平梨树首创,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当年,李连贵的父亲在吉林省梨树县小镇上开了一家经营熟下货的酒店,字号是"兴盛厚"。
李连贵继承父业以后,一位经常光顾"兴盛厚"的老中医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要使煮肉够味儿,须如此这般,保你生意世代兴盛。"随后,老中医交给李连贵一张纸单,上面列了九味中药。李连贵按老中医的药方如法炮制,煮出的肉果然芳香四溢,从此远近闻名。
因为经营量太大,为了便于保存,又采取熏烤方法,这样使得熟肉的风味更加别具风味。配上用煮肉汤调酥的大饼,二者浑然一体,顾客交口称赞,"兴盛厚"的字号渐渐被"李连贵熏肉大饼"所取代,后来就改换了招牌,叫“李连贵熏肉大饼店”。
后其子李尧在四平开分号。
解放后,1950年其孙李春生在东北重镇沈阳中街开分号,从此蜚声海内外。
经典菜:熏肉大饼
杨家吊炉饼
add:沈河区朝阳街
杨家吊炉饼是由河南人杨玉田于1908年在吉林省洮南县创制,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当时立号为杨饼。
由于杨家大饼店生意兴隆,经营不断扩大,于解放后1950年,杨玉田之子杨善修将饼铺迁到沈阳并挂出“杨家吊炉饼”的牌号。
为了改进单一的经营品种又增添了带鸡丝花帽的鸡蛋糕。从此杨家吊炉饼、鸡蛋糕杨名于东北各地。
经典菜:吊炉饼、鸡蛋糕、叉烧肉
一座城市的老字号,
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
是构成历史文脉不可或缺的元素。
收拾好你的心情,
跟小编一起去品味它们的前世今生…
阅读原文
里藏了个
撩妹神器
你信吗?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24
04-09
04-17
04-06
04-08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