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丨了解重庆传统文化 科普食品安全 寻红枣文化 三下乡丨了解重庆传统文化 科普食品安全 寻红枣文化三下乡丨了解重庆传统文化 科普食品安全 寻红枣文化

三下乡丨了解重庆传统文化 科普食品安全 寻红枣文化

暑假来袭,许多小伙伴们选择暑假三下乡来充实自己的暑假生活。一起与小团去了解详情吧!

投稿须知

1.由于目前整理的暑假社会实践稿件较多。出于篇幅和推送次数的考虑,每周只选取部分优秀的新闻稿进行推送,敬请谅解。

2.2016暑假社会实践新闻稿请发至团委新媒体工作部邮箱nwsuafxmj@163.com。

3.投稿要求:稿件力求言简意赅。稿件和照片发压缩包附件,切勿直接发邮件正文;切勿重复投稿,否则不予推送发表

♦♦♦

关于“三下乡”赴重庆传统文化调研服务队之走进磁器口的调研

小镇子,大重庆

——动科学院曹一丹

行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穿行在拥挤的人群之中,耳边是小贩的叫卖,身旁是紧密排布的传统作坊。刚出炉的陈麻花还很热烙,顾客已经大排长队堵了街巷,午后的阳光仰躺在老庙飞扬的屋檐上,一不小心就滑落到吊脚楼斑驳的门廊。我看着梯坎上的老大娘抱着箩筐做着雪白雪白的龙须酥,却瞧见有那十五六岁的半大青年捧着一碗冰粉凉虾,央着店家多给一勺暗红的水糖。

八月六日,我们“三下乡”赴重庆传统文化调研服务队走进了磁器口古镇,开始了我们为期半日的传统文化调研。众所周知,重庆乃古巴国,重庆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西南大区驻地和中央直辖市。而磁器口古镇作为现在重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是因为磁器口具有重庆发展的典型性,可以说是重庆时代变迁的缩影。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磁器口古镇蕴含丰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各具特色。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磁器口古镇开发有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是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磁器口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每天来自海内外参观、旅游的宾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我们的队伍先从磁器口正门出发,进入磁器口正街。在古镇里,我们深入了解了重庆火锅底料的各类香料和炒制过程,除了辣椒花椒以外还有草果、白芷等等东西,炒制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翻炒就能搞定的。难以想象,一锅麻辣鲜香的火锅竟然还有这些学问,也的确,重庆火锅能受到世界的认可自是有他出色之处,热辣朴实的红油下是精心熬制后的稳重和醇厚,恰似重庆人,果敢却绝不莽撞。

南稻北麦,南方人总是和米有着难分难舍的感情。古镇上卖打糍粑的作坊一个接着一个。有这么一段描写南方人打糍粑的文字,分享给大家。“糯米熟后,放入麻石臼窝,六七个青壮汉子,手拿杵棍,点入臼窝,转着圈儿捣着。“喔一嗬,喔一嗬”地喊着号子,这声音伴着杵棍有节奏地热闹开来。打上一个时儿,到臼里的糯米雪白白的一团软糊起来,其时,臼底下的那层并未打好,该翻过面儿,打糍粑的汉子,便相互递个眼色,“一、二、三、四”出口,糯米团儿便随杵棍一跃腾起,汉子们位儿一换,“叭”的一声,一个响炮后,糯米团儿覆个面,又规矩地重落于臼里了。再捣,直到臼里的糯米全都雪白细腻起来”。我们的队员也尝试了一下打糍粑,接着还尝试了做核桃酥,牛皮糖等等传统小吃。

传统甜品和西式糕点还是很不一样的。我总觉得,中式甜点有中国人独有的生活情调。最朴素最实在,即使是最简单的糯米团子,核桃糖,也能吃出古典的雅致和流传百年的文化韵味。想象一番,一个穿着蓝花衫子的姑娘提着竹篮子,篮子里放着几块粉嘟嘟的糯米团子,沿着长街,去送与住在嘉陵江边的镇子另一头的情郎。这画面,若换成姑娘穿着连衣裙子,拿了块黑森林蛋糕走街串巷,是不是就有些不门不类和这古镇格格不入了呢?

中午,我们队伍在镇上寻了家卖毛血旺的餐馆。如果来到重庆,毛血旺是和火锅一样不容错的巴渝美食。毛血旺乃磁器口名特三绝之一。民间有言子:到磁器口不吃毛血旺,等于没到磁器口。

相传毛血旺起源于重庆水码头,由妇人人王张氏所创。当年的磁器口,既是嘉陵江下游重要的物资聚集地,也是重庆城著名的水陆通道,南下北上的船只停泊在这里,南来北往的客商也在这里打尖、歇脚、做生意,很是热闹。一些赶路的脚夫、撑船的老板、水码头的下力人、走街串巷的小贩,都喜好来买上一碗热腾腾的毛血旺杂碎汤,或蹲在街边单吃,或来一大碗帽儿头佐饭,或来个单碗酒,吃得酒醉饭饱,好不惬意。一碗毛血旺杂碎汤仅三个制钱,真是物美价廉。毛血旺嫩而爽口,杂碎油而不腻,白豌豆耙和化渣,汤香辣烫嘴,味道鲜美,一碗下肚,通体大汗,暖人身心。最为关键的王张氏做生意豁达,童叟不欺,无钱的实在饿了,讨一碗也给。久而久之,王张氏的毛血旺杂碎汤,成了水码头一方大众名特小吃,一些社会贤达、富商大户、文人墨客也常慕名来品尝。四乡八码头的绅粮还乘上滑竿来吃。抗战时,重庆大学、中央大学的学生,每每傍晚或假日,便三五结伴从沙坪坝顺江边徒步走到磁器口,以品尝王张氏的毛血旺杂碎汤而为一大快事。我们一众队员,在吊脚楼里食毛血旺,喝老鹰茶,颇有一番古时巴渝豪放的快意滋味。

磁器口是美丽的。仿佛是走在历史溯回的漩涡中,阳光萦回,在横街纵巷里躲着迷藏,那个年代的风景,总是越远越老,越老越年轻。马灯、格子窗,还有斜瓦的板房,一个个多情的梦,睡在古镇的脸庞,发香,我带着掠色的眼睛,在画舫里饕餮享受,画者、笔、画,还有画里绽放的过去,都带着扑鼻的灵气,他凝神运笔,彷若无人,那是一种思维在延伸,一种灵魂在舞动。翰林院的古色和翰林院的故事,倒在半开半合的盖碗茶里徜徉,新的茶,旧的故事,轻呷一口,故事和茶,一点一点地渗浸。抬头仰望,木门,折扇;书画,格窗,古朴的气息,在这千转百突后,迷迭在巷头。

站在夕阳也贪恋的巷,伸着双手

指腹掠起的和风

吹醒了隐在石缝里的沧桑

古老的记忆

像一首没有回声的歌

为“食安杨凌”撑起一片天

来源:“关注食刻,共建食安杨凌“志愿服务团

作者:刘程\文任浩泽\图

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杨凌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贡献食品学子的力量,7月16日-23日,食品学院“关注食刻,共建食安杨凌”志愿服务团与杨凌食品药品监督局合作,在杨凌周边地区开展了为期9天的关于居民对食品安全认知度的调研活动,共同宣传食品营养与安全。

唱响最炫食安风,食品学子在行动

活动过程中,队员们为人口较为集中的西农路、康乐路等主要街道的餐饮店、流通摊贩、早餐屋贴上活动宣传海报,宣讲了餐饮业行业规范。同时向路人发放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误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在内的宣传材料。

“蛋壳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肉骨头汤到底能不能补钙?”一个接一个的日常生活中的误区引起了群众的好奇心。为更加清楚的了解杨凌周边地区居民对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居民的日常饮食习惯,队员选择不同年龄段的群众,指导他们填写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认知度调查问卷,并针对问卷的填写情况为群众做出了反馈建议与指导。

阳光食安宣传季,情系医院福利院

“咱们的很多病人对于饮食这方面的要求非常高,正确的营养搭配更是能够有利于病人的恢复……”杨凌示范区医院一名护士和队伍成员讲到。为了更好地服务特殊人群,队员们特意来到医院和福利院进行食品安全宣讲活动。

在杨凌示范区医院,队员们引导病人及输液大厅的群众填写了营养调查问卷,并且宣传了暑期避暑小妙招等常识。同时向孕妇宣传了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乳母和婴儿的膳食搭配。对于其他病房的病人同样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的大力宣传,帮助到了更多的病人朋友。

队员们还来到杨凌社会福利院,坐下来向老人们一条一条耐心讲解营养知识,同时向福利院负责人提出了有关老人膳食的一些可行建议。负责人表示,对于我们的宣传将会认真地学习,希望可以对老人们的饮食健康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食品安全齐宣传,食安杨凌共创建

“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健康么?”队伍在好又多超市进行了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普及食品营养与安全常识,为来往的顾客发放宣传材料并作出了详细讲解。通过队员对安全常识等宣传材料的发放,普及了食品安全常识,并且普及给大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途径。同时队员们也对居民提出的疑难问题耐心地一一解答

在活动中队员们都表示:“也许自己能够贡献的力量不多,但是,作为西农食品学院的一名学子,一名食品人,就一定会好好通过这个活动,提升杨凌居民的饮食质量,为“食安杨凌”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西农青春三下乡,食品学子在行动

8天的调研时间过得很快,队员们的身影也留在了西农路、创业路、五台山、揉谷镇、医院、福利院、好又多……认真发放讲解宣传材料,耐心指导居民填写调查问卷,毫无懈怠的回答居民提出的疑问,在每一天的活动中,怀里抱着宣传材料,手上举着队伍旗子,队员们深深的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作为西农大食品学院的学生,宣传食品营养与安全,保证居民舌尖上的美味与安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理应为此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践出真知,将自己的所学利用到生活中以及帮助他人中去,不仅巩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作为当代大学生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食安路任重道远,食品人的脚步从未停歇!

♦♦♦

拥抱千年枣树王关注佳县东方红

8月3日,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队伍来到佳县,对黄河滩枣滞销问题进行了调研走访,并致力于宣传和推广佳县红枣。

寻红枣文化享山城魅力

初来乍到的团队带着已掌握的一些资料和诸多疑问,来到了佳县团县委、佳县红枣办以及“陕北枣妹子微信商城”。团委的刘书记从对红枣电子商务产业的大力扶持和佳县红枣的宣传方面向队员们详细介绍。而”陕北枣妹子微信商城”的张经理告诉我们佳县常年积雨淋灾,多年欠收,去年丰收却无路可销。红枣季节性现象较为明显,周期短,网络不健全,影响了红枣直销。为了避免滞销的现象的再次出现,当地居民及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方法和措施,例如:外出本地人组建宣传队等。

通过走访队员们对当地红枣文化有了很多奇妙的发现,这很大程度上坚定了团队选择红枣滞销调研的决心。走访使得每一个成员都受益颇多,切实地了解了佳县红枣的成长及其发展历程和方向,体会到山城的魅力文化。看着村落家家户户种植成荫的枣树,队员们体会到了佳县山城特有的迷人风情。

览千年古树领人文风情

为了进一步评估去年红枣滞销的原因,队员们来到了有“中国红枣第一村”之称的泥河沟村,村支书武书记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千年枣树王,一起领略1300年前遗留下来的壮丽。队员们随后走访了桑叶村的村民们,在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当地得益于得天独厚的黄河大峡谷,红枣质地细腻,然而不同于上下五公里的其他地方都处于黄土高坡地带,土地肥沃。而该地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导致红枣种植过多,销售成了大难题。此外,队员们还对当地传统管理方法有了深入了解:比如,施有机肥,压枝修剪枣树,打足芽等。

在前往两省交界边缘的村落调研中,语言交流是很大的难题,然而纯朴,热情的村民让队员们倍感温暖。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好调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接下来亦步亦趋,不改初心。

实地观生产互动消疑云

为实地学习加工生产过程,队员们来到走鸿运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人代表常云的热情地接待了队员们,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工作车间,为大家具体讲解了红枣原材料加工的流程。负责人也提到,他们与当地枣农签订了长期合作帮扶贫困村落,同时他们也时常与批发商进行联系与交流,了解市场信息,针对不同用户,制定不同等级的产品来打造红枣品牌。

队员们在向负责人询问在应对红枣滞销时他们的新思路以及对于红枣滞销的原因的思考。他们先从本地生产现状说起,比如当地红枣产量大,品质不稳定,再加上新疆红枣挤压市场,当地交通不便等,致使大多数红枣被当做饲料贱卖。与此同时他们也对当前红枣市场表示忧虑,希望政府大规模投入资金构建饲料厂,修建公路改善交通状况,招商引资。他们的话语让大家深深的体会到他们对红枣加工行业的思考与无奈。

全体队员在调研结束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之前的一些想法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并真切地体会到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受经济形势所制约,只有打造真正的红枣品牌,延长红枣产业链,才能促进红枣发展。

一曲《东方红》,红了佳县,一颗大红枣,天下红了。黄河滩枣沿黄而生,品质优良,母乳滋养,滩枣之乡,由此来之。

暑假快乐!

三下乡顺利!

编辑丨雷欢庆

审核丨陈凯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