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妇人良方卷八妇人小便淋沥不通
宋临川陈自明良甫编辑明古吴薛己立斋补注鄞县曹赤电炳章圈校
方论第一
妇人淋沥。由肾虚而膀胱热也。盖膀胱与肾为表里。主于水。行于肾者。为小便也。若肾虚则小便频数。膀胱热则小便淋沥。甚则不通。腹胀喘急。当速治之。
愚按、前症若膀胱热结。用五淋散。若脾肺虚热。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麦冬若脾经郁热。用加味归脾汤。若肺经郁火。用黄芩清肺饮。若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血虚。用加味逍遥散。阴虚。用六味丸。加柴胡、山栀。大抵不渴而不利者。热在下焦血分也。用滋肾丸。渴而不利者。热在气分也。用清肺饮。尺脉数而无力者。阴火盛而阳不能化也。用六味丸、滋肾丸为主尺脉浮而无力者。阳气虚而阴不能生也。用加减八味丸、滋肾丸为主。附治验
一妇人素有前患。内热体倦。余以为肝火血少。脾气虚弱。用八珍汤、逍遥散。兼服月余而小便利。又用八珍汤、而气血复。
一妇人患前症。面青胁胀。诸药不应。予以为肝经气滞而血伤。用山栀、川芎煎服而愈。
一妇人小便不利。小腹并水道秘闷。或时腹胁胀痛。余以为肝火。用加味逍遥散。加龙胆草四剂。稍愈。乃去胆草。佐以八珍散。加炒黑山栀。兼服而瘥。
石苇汤治小便实热。气滞淋沥。
石苇黄芩炒木通榆白皮葵子瞿麦甘草各五分
右姜水煎服。
鸡苏散治血热淋沥。
鸡苏叶木通各二两生地黄滑石各三两刺蓟根一两
右每服半两。淡竹叶三七片。水煎。
桃仁煎治血瘕小便如淋。脐腹胀痛。方见血瘕门第七卷第九论
火府丹治心经积热。小便涩及五淋。加甘草名导赤散
生地黄二两杵膏木通为末黄芩炒各一两
右加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通煎汤下。
许学士云。一卒病渴。日饮水斗许。不食者三月。心中烦闷。时已十月。余谓心经有热伏。与火府丹数服。越二日。来谢云。当日三服渴止。又三服。饮食如故。此本治淋。用以治渴。可谓通变也。
一方。牛膝一合。水煎。入麝香少许服之。鄞县耿武尉梦得。其内患淋。下砂石剥剥有声。甚为苦楚。一服而愈。附方
滋肾丸治热在血分不渴。而小便不利。或肾虚足热。腿膝无力。不能履地。又下焦阴虚。小便不利。肚腹肿胀。或皮肤胀裂。眼睛突出。此神剂也。
知母酒炒黄柏酒炒各二两肉桂二钱
右各另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空心白汤下。
黄芩分清饮治肺热小便不利。宜用此药清之。
黄芩炒山栀炒各一钱
右水煎。腹不利。加盐豉二十粒。
五淋散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出。或尿血如豆汁。或成砂石。或如膏汁。或热怫便血。
赤茯苓一钱五分赤芍药山栀各一钱当归甘草各一钱五分
右入灯心。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八珍汤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龙胆泻肝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加减八味丸六味丸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转脬小便不利方论第二
妇人转脬。或内热传搏于胞。或忍小便。气逆于内。以致小腹急痛。不得小便。甚者至死。
愚按、前症不问男女。孕妇转筋。小便不利。命在反掌。非八味丸不能救。余参前后论主治。附治验余见第十五卷
一妇人小便淋沥。小腹胀闷。胸满喘急。诸药不应。余视为转筋之症。用八味丸一服。小便如涌而出。
一妇人因郁怒。小便滴涩。渐至小腹肿胀。痰咳喘促。余用八味丸煎服。小便即利而痊。
一妇人素善怒。小便淋沥不利。月经不调半载矣。或两胁胀闷。或小腹作痛。或寒热往来。或胸乳作痛。或咽喉噎塞。或两脚筋挛。或肢节结核。面色青黄不泽。形气日瘦。左关弦洪。右关弦数。此郁怒伤肝脾。血虚气滞为患。朝用加味归脾汤。以补脾气解脾郁。袪肝火。夕用滋肾丸、生肝散。滋肾水以生肝血。抑肝火。舒筋膜。兼服月余而愈。
滋肾生肝饮
山药山茱萸肉各一钱熟地黄自制二钱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七分五味子杵炒五分柴胡三分白术当归甘草
右水煎服。
葱白汤治气滞小便不通。腹胀欲死。
橘皮三两葵子一两葱白一茎
右水煎。分三服。
八味丸治脬转小便不通。殊有神效。但世所不用。以致误人多矣。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
滑石散治脬转小便数日不通。
滑石一两寒水石二两葵子一合
右为末。以水一斗。煮至五升。时服一升即利。
乱发烧灰葵子车前子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服。
石苇汤治转脬小便不通。方见前
治强忍小便。致脬转尿不利。困笃欲死。
滑石二两乱发灰一两
右为末。每服三钱。桃白皮一斤。细切熟杵。入水三盏。绞取汁调服。千金翼用杏仁二十粒去尖皮。麸炒黄嚼细。水送下立通。
一方。皂角为末吹鼻内取嚏。妇人小便数方论第三
小便乃肾与膀胱主之。盖肾气通于阴。若二经虚而热乘之。则小便涩滞。虚则频数也。
愚按、前症若肝经火动。用逍遥散。加龙胆草、车前子。膀胱火动。六味丸。加麦门、五味。肝肾湿热。龙胆泻肝汤。郁伤肝脾。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肝脾肺气虚。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肝经血虚。加味逍遥散。肾气虚败。鹿茸散。如不应。用八味丸。附治验
一、妇人患前症。小便频数。日晡热甚。此肝脾血虚。气滞而兼湿热也。用加味逍遥散。加车前子而愈。
一、妇人患前症。发热烦躁。面目赤色。脉洪大而虚。余谓此血虚发躁。用当归补血汤数剂而痊。
一、妇人久患前症。泥属于火。杂用寒凉止血之剂。虚症悉具。余曰。此脾胃亏损而诸经病也。当补中气为主。遂以六君、补中二汤。兼服两月余。寻愈。
桑螵蛸散治肾气虚寒。小便数少。或时频数。或夜间尤数。
桑螵蛸三十枚炒鹿茸炙牡蛎煅甘草炒二两黄耆炒
右为末。每服二三钱。食前空心。用姜汤调下。日二服。
缩泉丸治脬气虚寒。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小儿尤效。
乌药益智仁等分
右为末。酒煎山药末为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盐酒或米饮下。
鹿茸散治肾气虚寒。便溺数甚。或夜间频数遗溺。
鹿茸炙乌贼鱼骨桑寄生当归龙骨煅各二两白芍药炒附子炮各三钱桑螵蛸炙各五钱
右为末。每服二钱。空心并食前。用温酒调下。作丸服亦可。凡用附子。重一两三四钱。底平顶圆。周围有瓣者方是。附方
当归补血汤八味丸六味丸加减八味丸四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逍遥散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妇人遗尿失禁方论第四
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乃心肾之气。失其常度也。故有水道涩而遗者。有失禁而不知自遗者。亦有生产伤膀胱。不时而遗者。有脬寒脏冷。遗而不知者。
愚按、内经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注曰。膀胱为津液之府。水注由之。然足三焦脉实。约下焦而不通。则不得小便。足三焦脉虚。不约下焦。则遗溺也。灵枢经曰。足三焦者。太阳之别也。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窃谓前症。若肝肾虚热。挺孔痿痹。用六味丸。如不应。用加味八味丸。阳气虚惫。膀胱积冷。用鹿茸丸。如不应。用八味丸。若脾气虚弱。不能禁止。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茱、五味。若肺气虚寒。前汤加附、桂。此症属虚热者多。真寒者少。治宜审察。附治验附小便遗溺
一妇小便自遗。或时不利。日晡益甚。此肝热阴挺不能约制。用六味丸料。加白术酒炒黑。黄柏七分。知母五分。数剂。诸症悉愈。若误用分利之剂。愈损真阴。必致不起。
一老妇患前症。恶寒体倦。四肢逆冷。余以为阳气虚。先用补中益气加附子。三剂。不应。遂以参附汤四剂。稍应。仍以前药而安。附子计用四枚。人参三斤许。
一妇人病愈后。小便出屎。此阴阳失于传送。名大小肠交也。先用五苓散二剂而愈。又用补中益气而安。
鹿茸丸治阳气虚寒。小便白浊。滑数不禁。或脐腹阴冷。大便不实。
鹿茸炙椒红桂心附子炮牡蛎煅补骨脂炒石斛肉苁蓉酒浸鸡<月坒>胵炙沉香各一两桑螵蛸炙二钱
右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秘元丹治阳气虚。小便不禁。或夜多小便频数。
白龙骨炒三两诃子十个去核缩砂去皮一两
右为末。糯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酒下。
又方。鹿角镑炒为末。每服三五钱。空心。热酒调下。
又方。鸡<月坒>胵炙为末。每服二三钱。空心。酒调下。日二三服。
又方。桑螵蛸、茯神、远志、菖蒲、人参、当归、龙骨、龟板为末。卧时。人参汤下三钱。
又方。桑螵蛸酒炒为末。每服二钱。空心姜汤调下。附方
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六味丸八味丸加减八味丸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参附汤方见十九卷第六论五苓散方见二十卷第九论妇人小便出血方论第五
心主于血。通行经络。循环脏腑。若得寒则凝涩。得热则妄行。失其常道。则溢渗于脬。则小便出血也。
愚按、前症肝经血热者。加味逍遥散。怒气血伤者。加味逍遥散调发灰。若肝经风热者。加味逍遥散。送子芩丸。气血俱虚者。八珍汤送发灰膏粱积热者。清胃散加槐花、甘草。风热腹痛者。四君子加防风、枳壳。胃气不能摄血者。补中益气汤。郁结伤脾。不能摄血者。济生归脾汤。附治验
一妇人尿血。因怒寒热。或头疼或胁胀。此脾血虚而肝火盛。用加味逍遥散而血胀止。补中益气加蔓荆子而头痛痊。后郁怒腹痛尿血。仍用前散。加龙胆草。并归脾治之。将愈。又因伤于饮食。复作心忡不宁。彻夜不寐。仍用前汤而痊。
一妇人尿血。面黄体倦。饮食不甘。晡热作渴。此脾胃气虚。不能摄血归经。用补中益气。以补胃气。用归脾汤。以解郁结。更用加味逍遥散。以调养肝血而痊。
一妇人小便出血。服四物、蒲黄之类。更加发热吐痰。加芩、连之类。又饮食少思。虚症蜂起。肝脉弦而数。脾脉弦而缓。此因肝经风热。为沉阴之剂。脾伤不能统摄其血。发生诸脏而然也。予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而痊。
鹿茸散治劳损尿血。发热内热。或寒热往来。口乾作渴。
鹿茸炙当归熟地黄自制葵子炒蒲黄炒续断酒炒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日三服。
发灰散治起居所伤。小便尿血。或忍尿脬转。脐下急痛。小便不通。又治肺疽心衄。内崩吐血。舌上出血。用乱发烧灰。本草云能疗瘀血通关隔利水道破症瘕痈肿狐疝刺痛疰杂疮疗脬转通大小便止咳嗽鼻衄
右为末二钱。以米醋汤调服。
生地黄散治血热。小便出血。
生地黄二钱黄芩炒五钱阿胶炒柏叶炒各一钱
水煎服。
当归散治血分有热。小便出血。或时尿血。
当归羚羊角镑赤芍药各钱半生地黄刺蓟叶各一钱
右水煎服。
又方。治血分有热。用生地黄杵取汁。每用一小盏。日三服。
又方。治血分有热。小便尿血。用炒蒲黄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滚汤亦下。
又方。肾虚。鹿角胶二两。炙黄为末。作二服。长流水调。附方
八珍散加味逍遥散归脾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子芩丸方见十二卷第六论清胃散方见二十四卷第一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妇人大便不通方论第六
夫大便不通者。由脏腑不调。寒热之气。结于肠胃。或经水过多。内亡津液。宜用三脘散。或四物加青皮。或七宣丸、麻仁丸。选而用之。
愚按、前症或大肠津液乾涸。或血虚火烁。不可计其日期。饮食数多。必待腹满胀。自欲去而不能者。乃用猪胆汁润之。若妄服苦寒辛散之剂。元气愈伤。或通而不止。或成中痞之症。大抵血虚火燥。用加味逍遥散。气血俱虚。用八珍汤燥药伤血。用四物、连翘、甘草。克伐伤气。用四君、川芎、当归。内热作渴。饮汤脉实。用竹叶黄耆汤。内热作渴。饮冷脉涩。用四物送润肠丸。肝胆克脾土。而不能输送。用小柴胡。加山栀、郁李仁。肠胃气虚而不能传送。用补中益气。加芍药、厚朴。积热而秘结。用清胃散加芍药。其有热燥风燥。阳结阴结。皆不宜损中气。治者审之。附治验
一妇人痰喘内热。大便不通。两月不寐。脉洪大。重按微细。此属肝肺肾亏损。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遥散。各三十余剂。计所进饮食百余碗。腹始痞闷。正前所谓血虚火烁也。以猪胆汁导而通之。用十全大补汤。调理而安。附方
通神散治大便实热不通。其证心腹胀痛。手不得近。心胸烦闷。而欲饮食者。
大黄炒芒硝槟榔桃仁杵郁李仁汤浸去皮酒炒各一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粥饮调。
大麻仁丸治肠胃风结。大便常秘。而欲饮食者。
大麻仁别研如膏大黄炒各二两槟榔木香枳壳麸炒各一两
右为末。入麻仁。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
皂角丸治大肠经有风。大便秘结而不坚实者。
皂角炒去子枳壳麸炒等分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苏麻粥顺气滑肠。用紫苏子、麻子仁。水研取汁。煮粥食之。
润肠丸治伏火风热。大肠乾燥。若因失血。或因肾虚。当滋肾水。最忌此丸。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一两羌活当归尾大黄煨皂角仁秦艽各五钱
右另研为末。炼蜜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送下。如直肠乾涩。用猪胆汁导之。亦忌前药。附方
加味逍遥散八珍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补中益气汤四物汤四君子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竹叶石膏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三论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三论清胃散方见二十四卷第一论疮科竹叶黄耆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妇人老弱风人便秘戒用利药方论第七
初虞世云。肺主气。肺气不降。则大肠不能传送。宜用杏仁、枳壳、诃子等药。若老弱风人。津液短少。大便秘涩用胡麻、杏仁、麻仁、阿胶、皂角之类。每见用駃利之药。大便虽通。精血复伤。反致他病一男子。病风淫末疾。或用駃药利之。患肺痿。咯脓血。至大便不通而死。惜哉。
愚按、前症若胃强脾弱。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难者。用脾约丸。若阴血枯槁。内火燔灼。脾肺失传。大便秘而小便数者。用润肠丸。此丸若用之于热甚气实。与西北禀厚者。无有不效。若用于东南及虚热而气血不足者。则脾愈弱而肠愈燥。反致虚痞矣。此东垣先生之治法也。其搜风顺气丸。中贵及西北人用之多效。东南人用之。无不致害。附治验
一老妇大便欲去而难去。又不坚实。腹内或如故。或作胀。两关尺脉浮大。余以为肠胃气血虚弱。每服十全大补汤。加肉苁蓉。去后始快。若间二三日不服。腹内仍胀。大便仍难。
搜风顺气丸治痔漏肠风。风热闭结。元气充实者。
车前子一两五钱大麻子微炒大黄五钱半生半熟牛膝酒浸郁李仁汤泡兔丝子酒浸蒸晒为末枳壳麸炒山药各一钱
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子和脾约丸
麻仁一两二钱半枳壳麸炒厚朴姜制芍药各一两大黄四两蒸杏仁去皮尖炒一两二钱
右为末。入杏仁膏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用滚汤送下。内杏仁研烂。妇人泄痢秘结方论第八
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盖木刑土也。土不能渗泄。则木气胜。故津液燥而秘。不可专以风治。张氏母。年七十。患痢频数。腰脚拘挛。百方不愈。用蒺藜、酸枣仁。治之即愈。黄鲁直苦秘结。亦用前药而愈。故受症有不同也。
愚按前症若因足三阴亏损。发热作渴。胸膈不利。饮食善消。面带阳色。脉洪而虚。肢体倦怠者。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脾经郁结用加味归脾汤。气血俱虚者。八珍加肉苁蓉。肾经津液不足者。六味地黄丸胃火消铄津液。竹叶黄耆汤。肝木侮脾土。小柴胡加山栀、郁李仁、枳壳。膏粱积热。清胃散加山栀、郁李仁、枳壳。若燥在直肠。用猪胆导之。附治验
一老妇大便。月余不通。痰喘内热。不得就枕。脉洪大。重按细微。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遥散。各五十余剂。计进饮食百余碗。小腹始闷。此火燥而消铄也。以猪胆汁润之。用十全大补而安。后仍不通。用八珍倍加苁蓉。常服而通。
治风人大便或秘
皂荚子三百粒破作两片慢火炒燥入酥康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为度
右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黎酸枣仁汤。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渐加至百丸。以通为度。
蒺藜汤。用蒺藜炒杵去刺三两。酸枣仁炒香一两。每用五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送下前丸。
大五柔丸治脏气不调。大便难利。或为秘结坚硬。
大黄饭上蒸焙末枳壳去穰麸炒白芍药末葶苈炒为末牛脂熬油苁蓉酒浸焙各一两桃仁百枚去皮尖研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研炒黄别杵
右和匀。炼蜜丸。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日三服。以利为度。
二仁丸安康郡太守苦风秘。予处此方。用之甚效。
杏仁去皮尖面炒黄麻仁别研枳壳去穰面炒为末诃子炒去核为末
右用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下。未利增之。
蜜导法用好蜜四五两。石器中微火熬。不住手搅。候可丸。以蛤粉涂手。捏如指。长三寸许。入大孔内。以手掩良久即通。未通再作。文潞公泄利。求速效。用石脂、龙骨等药。便秘累日甚苦。余告曰。此燥粪在直肠。药所不及。请以蜜导之。下结粪四五十枚而愈。
通气散治虚人忧怒。以致伤肺与大肠。不能传送。
陈皮苏叶枳壳面炒木通各一钱
用水煎服。
皂角丸、苏麻粥亦佳见前附方
补中益气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加味归脾汤八珍汤逍遥散加味逍遥散十全大补汤五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竹叶黄耆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清胃散方见二十四卷首论妇人泄泻方论第九
论曰。泄泻之症。因肠胃虚冷而邪气乘之。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盖气伤肝。肝木旺而克脾土。属外因也。若七情不平。脾气受伤。属内因也。若饮食生冷伤脾。属不内外因也。大法寒者温之。热者凉之。滑者涩之。温者燥之。
愚按、前症若生冷所伤。用六君、、木香、砂仁。辛热所伤。用二陈、炒连、山栀。面食所伤。用六君、神麯。米食所伤。用六君、谷糵饮食不时而伤。用四君子汤。饮食过多而伤。用六君子汤。饮食停滞。人参养胃汤。脾气虚弱者。六君、升麻、柴胡。脾气虚寒。六君、木香、炮姜。肝木乘脾者。六君、柴胡、芍药。肝火克脾者。六君、芍药、山栀。中气虚而下陷者。补中益气汤。郁结伤脾者。济生归脾汤。肾气虚者。五味子散。脾气虚者。二神丸。脾肾虚者。四神丸。命门火衰者。八味丸。真阳虚败者。固真丸。仍与滞下方参用。附治验
侍御沈东江之内。停食腹痛作泻。以六君加木香、炮姜而愈。后复作。传为肾泄。用四神丸而安。
侍御徐南湖子室。泻属肾经。不信余言。专主渗泄。以致不起。一妇人年五十。不食夜饭。五更作泻。二十年矣。后患痢。午前用香连丸。午后用二神丸。各二服而痢止。又用二神丸数服。而食夜饭。不月而形体如故。
吴江史玄年母。素有血疾。殆将二纪。年居泄泻。饮食少思。面黄中满。夏月尤甚。治血之药。无虑数百剂。未尝少减。余以为脾肾虚损。用补中益气汤。送二神丸。复用十全大补汤。煎送前丸。食进便实。病势顿退。若泥中满忌参、术痰痞忌熟地。便泄忌当归。皆致误事。
桂香丸治虚寒滑泄腹痛。或呕吐不食。手足逆冷。
附子炮肉豆蔻炮丁香桂心白茯苓各一两木香炮白乾姜炮各两半
右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胃苓散治脾胃所伤。吐泻不止。水谷不分。即五苓散合平胃散。
右每服五七钱。用姜枣水煎。空心服。仍节饮食。
木香散治脏腑虚寒。下泄米谷。口舌生疮。或呕吐不食。
木香煨破故纸炒各一两良姜缩砂炒厚朴制各三钱赤芍药炒桔红桂心白术各半两胡椒吴茱萸炮各一钱肉豆蔻煨槟榔一钱
右为末。每服三钱。用猪肝四两。批薄。以药掺拌。量入水醋盐葱姜。煮乾。空心顿食。或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粥饮下。日三服。
府传赵宜人。患泄泻。诸药无效。诊之曰。此肝肾虚也。服前散而愈。经曰。洩痢前后不止。肾虚也。又曰。诸厥固泄。皆属于下。下谓下焦肝肾之气也。门户束要。肝之气也。肝气厥而上行。故下焦不能禁固而泄痢。肾为胃关。门户不要。故仓廪不藏也。
香连丸治痢疾。并水泻暑泻腹痛。不问赤白神效。
黄连净二十两吴茱萸去枝梗十两
右先将二味。用热水拌和。入磁器内。置热汤顿一日。同炒至黄连紫黄色。去茱。用连为末。每末四两。入木香末一两。淡醋米饮为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滚汤下。久痢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下。中气虚者。用四君子下。中气虚寒者。加姜、桂。
三黄丸治热痢腹痛。或口舌生疮。咽喉齿痛。及一切虚火之症。
黄芩黄连黄柏各炒等分
右各另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汤下。
芍药汤治热痢便血后重。经曰。溲而便脓血。此气行而血止也。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芍药炒一两当归黄连炒各半两槟榔木香甘草炒各二钱桂二钱五分黄芩炒五钱
右每服半两。水煎。如不减。加大黄。此症多有因中气虚弱。脾气郁结者。治当审察。
二神丸加五味二两吴茱萸四两名四神丸治脾肾虚弱。侵晨五更作泻。或全不思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实。神效。
破故纸四两炒肉豆蔻二两生用
右为末。用大红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切碎。同枣用水煮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五味子散治肾经虚弱。大便不实。或夜间或五更泄泻。
五味子炒二两吴茱萸半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其效如神。米糊为丸。亦可。
白术芍药汤治脾经受湿。水泄注下。后重腹满。形体倦怠。不欲饮食。或暴泄无数。水谷不化。
白术炒芍药炒各二钱甘草炒一钱
用水煎服。
茯苓汤治湿热泄泻。或饮食伤泻。
白术炒茯苓各五钱
右用水煎。食前服。一方有芍药等分。名白术散。
渗湿汤治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或小便秘涩。大便溏泄。此症多因坐卧湿地。或阴雨所袭而致。
苍术炒白术甘草炒各一两乾姜茯苓各二两陈皮一两丁香各二钱半
右每服四五钱。枣水煎。
防风芍药汤治飧泄身热。脉弦腹痛及头痛。
防风芍药炒黄芩炒各二钱
用水煎服。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人参养胃汤方见七卷第十论十全大补汤济生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八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东垣补真丸方见七卷第三论妇人协热下痢方论第十
论曰。下痢赤黄。米谷不化。作渴呕逆。小便不利。心胸烦躁。脉虚大而数。此胃经虚热。津液不分。并于大肠所致。先用五苓散。次用玉粉丹、四味阿胶丸主之。
愚按、前症若胃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子汤。郁结伤脾土用归脾汤。命门火衰。用八味地黄丸。余参各论主之。附治验
一妇人五月间患痢。日夜无度。小腹坠痛。发热恶寒。余以为脾气虚弱。用六君子汤送香连丸。二服渐愈。仍以前汤送四神丸。四服全愈。至七月终。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口舌乾燥。饮食无味。大便不实。小便频数。洒淅恶寒。凄惨不乐。此肺脾肾虚而阳气不伸也。用升阳益胃汤而痊。
玉粉丹
蛤粉硫黄等分
右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米饮下。
四味阿胶丸
黄连炒赤茯苓二两芍药炒三两阿胶炒燥一两
右为末。以醋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附方
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归脾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八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滞下方论第十一
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盖风喜伤肝。然春时肝木反克脾土。以致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先服神术散。次用五苓散之类。烦渴腹痛。小便赤涩。脉洪数为热。用白头翁汤之类。脉虚弱为伏暑。用香薷散之类。如风邪下血。用胃风汤。腹痛呕逆。手足俱冷。六脉微细。为脏腑虚寒。急服四顺附子汤。灸气海丹田二穴。久痢肠滑。用理中汤。加肉果、诃子。或十全大补汤。加木香、肉果之属。若一方一郡所患相类者。乃属疫症。
愚按、东垣云。太阴经受湿。水泻变脓血。脾传于肾者。谓之贼邪。难愈。先痢而后泻者。谓之微邪。易痊。若厥阴经下痢。脉沉微。手足厥逆。用麻黄小续命汤汗之。若身冷自汗。小便自利。脉微呕吐。用浆水相温之。若脉疾身动。下迫声响。用白术芍药汤。脉沉身静。饮食不入。用姜附汤。身体沉重。四肢不举。用术附汤。窃谓前症者。饮食停滞。用六君子汤。以补脾胃。消饮食。若胃气下流。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肾升元气。若风伤肠胃。宜用神术散。以补脾胃。解外邪。若痰积中焦。宜用六神丸。以补脾胃化痰滞。大凡脾胃虚弱。宜补中气。调饮食。附治验
一老妇食后。因怒患痢。里急后重。肛门脱下。此脾气下陷。用大剂六君。加附子肉蔻、煨木香各一钱吴茱五分。骨脂、五味各一钱五分。二剂。诸症悉退。惟小腹胀闷。此肝气滞于脾也。与调中益气。加附子、木香五分。四剂而愈。后口内觉咸。此肾虚水泛。与六味地黄丸。二剂顿愈。又以饮食失宜。大便不实。四肢逆冷。此脾胃复伤。与六君加附子五分。及八味丸而愈。
先太宜人。仲夏患痢腹痛。去后无度。烦渴饮汤。手按腹痛稍止。脉鼓指而有力。此真气虚而邪气实也。急用人参五钱。白术、茯苓各三钱。陈皮、炙草附子、升麻各一钱。服之即睡觉而索食。脉症顿退。再剂而安。此取症不取脉也。其时同患是症。服痢药者。俱致不起。惜哉。
神术散治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或伤风头痛。项背拘急。鼻流清涕。
苍术炒二钱藁本川芎各一钱羌活粉草炒一钱五分细辛五分
右用姜水煎服。欲发汗。加葱头。
四顺附子汤
生附子去皮脐白乾姜炮甘草炒人参各一两
右每服四五钱。水煎。吐泻腹痛加肉桂半两。小便不利。加茯苓半两。若体寒自汗。手足逆冷。六脉虚弱。背寒面垢。或面如涂油。齿乾烦闷。躁渴引饮。此为伏暑。宜用小柴胡汤、五苓散、酒蒸黄连丸。
加减参附汤治寒痢阳气脱陷。呕吐不食。手足俱冷。
大附子炮大人参各二钱丁香十五粒
右用姜十片。米一撮。水一钟。煎服。如不应。再加之。
治禁口痢甚妙。石莲肉为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
又方。乾山药半生半炒黄为末。不拘时。用米饮调下。附方
胃风汤治风冷乘虚。客于肠胃。以致水谷不化。泄泻注下。或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
人参白茯苓芎肉桂当归白芍药炒白术炒各等分
右每服三二钱。入粟米数粒。水煎。空心。食前热服。
水煮木香丸治久痢里急后重。日夜无度。其效如神。
罂粟壳去穰三两青皮去白二两四钱甘草炒各二两四钱诃子炮去核八两当归木香各六两
右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煎化。空心服。
戊己丸治胃经受热。泄痢不止。或饮食不入。腹痛不止。
黄连炒吴茱萸去梗炒白芍药各五两
右为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食前下。
真人养脏汤治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脱肛。
粟壳蜜炙三两六钱人参六钱白术六钱肉桂八钱当归六钱诃子皮一两二钱木香煨二两四钱肉豆蔻面煨半两白芍药炒一两甘草炒一两八钱
右每服四钱。用水煎。脏寒加附子一两。
升阳除湿防风汤。如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有白脓。或兼下血。此郁结而不通也。以此汤举其阳。则阴气自降矣。慎勿利之。
苍术米泔浸四钱防风二钱白术炒白茯苓白芍药炒各一钱
先将苍术用水一钟半。煎至一钟。内诸药。同煎至八分。食前热服。夫饮食入胃。其气上升。输精心肺。然后下降。若脾胃有伤。不能上升。下流肾肝而成泄利。法宜升补中气。不可疎下。此东垣发前人所未论也。
调中益气汤夫脉弦洪缓而沉。按之中下不得一涩。其证四肢满闭。肢节烦疼。难以屈伸。身体沉重。烦心不安。忽肥忽瘦。四肢懒倦。口失滋味。大小便清利而数。或上饮下便。或大便涩滞。夏月飧泄。或便后见血。或下白脓。胸满短气。咽膈不通。嗜睡无力。饮食少思。方见四卷第五论
麻黄续命汤
防风杏仁去皮尖各二两麻黄去节二两人参黄芩炒甘草芍药炒防己肉桂各一两附子炮去皮脐五钱
右每服半两。用姜水煎。
白术芍药汤治太阴脾经受湿。水泄注下。体重微满。困弱无力。不欲饮食。或暴泄无数。水谷不化。宜此汤和之。
白术芍药炒各一两甘草炒五钱
每服一两。水煎。
浆水散治暴利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微而弱。气短难言。甚者吐血。此为恶病。急用此药。缓则不救。
半夏一两炮洗附子半两炮乾姜一作乾生姜肉桂甘草炙各五钱良姜二钱五分
右为末。每服三五钱。浆水煎。和滓热服。不应。加之。
姜附汤治霍乱转筋。手足厥冷。或吐逆身冷。脉微急。用此药救之。
乾姜一两附子一个生用
每服半两水煎。
术附汤治下痢脾气脱陷。脉体不动。汗出身冷。气短喘急。或呕吐不食等症。须急用之。
白术生附子须用好者
右为末。每服五钱。姜枣水煎。和滓服。如不应。倍用之。
六神丸治食积赤白痢疾。或腹痛不食。或久而不止。
神麯为糊麦芽炒茯苓枳壳面炒木香黄连炒赤各等分
右为末。用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
香连丸方见前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五苓散方见二十一卷第十论六味丸八味丸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痢后呕哕方论第十二
滞下咳逆呕逆。古人谓之哕。此胃气虚寒之危症也。用橘皮乾姜汤、半夏生姜汤、丁香柿蒂汤。热证欬逆。用小柴胡汤、橘皮竹茹汤。尝治一痢咳逆。脉沉弱。投退阴散。两服而愈。又一痢后咳逆。灸期门穴三壮而愈。其穴在第六
愚按、东垣云。如泄痢而呕者。胃气不利也。上焦不和。用生姜橘皮汤。中焦不和。用芎、归、桂、苓。下焦不和而寒。治以轻剂。热甚而治以重剂。亦有胃火上冲而呕者。有积滞而呕者。有阴虚而呕者。丹溪云。下痢吃逆。自下冲上。属火之象。古方悉以胃弱言之。殊不知胃弱者。脾阴弱也。故久病变之。乃胃弱脾寒之危症。用半夏一两。生姜半两。或理中汤加枳壳、茯苓、半夏。不效。更加丁香、柿蒂各十枚。胃热咳逆。用橘皮竹茹汤。别病忽然而致。半夏茯苓汤。加枳实半夏。木香调气散最佳。附治验
一妇人痢后呕哕。服降火化痰等剂。愈甚。脉洪大。按之虚细。作渴饮汤。诸药到口即呕。余以为脾胃虚寒。不能司纳。以参、术、炮姜末各一钱。以饭作丸。米饮不时。过三五粒。至三两许。问药不呕。乃以六君加炮姜。三十余剂而安。
一妇人患前症。饮食少思。胸腹膨胀。大便不实。所见之症。悉属虚寒假热。遂朝用补中益气汤。加炮姜、木香。夕用六君子送四神丸。渐愈。又用八味丸料。煎送四神丸而痊。
一妇人因怒呕哕。时或昏愦。口噤或时举体肉动。其面色或青或赤。余以为肝火炽盛。脾土受侮。用小柴胡汤。加山栀、钩藤治之。渐愈。又用加味归脾、逍遥二药。调理而痊。
橘皮乾姜汤治胃寒呕哕不食。或吐痰腹痛兼泻。
橘皮通草乾姜桂心甘草炒一钱人参各一钱
右水煎服。
橘皮竹茹汤治哕逆。
橘皮二钱竹茹甘草炒人参半夏各一钱
右姜枣水煎。
猪苓汤治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
猪苓赤茯苓泽泻阿胶炒滑石各一钱
右水煎服。
半夏汤治哕欲死。
半夏一两生姜切二两
用水煎为二服。
丁香柿蒂汤治欬逆。
丁香十粒柿蒂十五个
用水煎。热服。
生姜橘皮汤治呕哕手足厥冷。
橘皮一钱生姜四钱
用水煎服。
退阴散治阴毒伤寒。手足逆冷。或咳逆不止。脉沉细。头痛腰重。急进三服。若伤冷。每服一字。入正元散内同煎。入盐一捻。
乾姜炮川乌炒各等分
每服一钱。盐一捻。水煎。
仓廪汤治痢疾心烦。手足温。头痛。此热毒上冲。宜用此汤。即败毒散。每服四五钱。入陈仓米百粒。姜五片。枣一枚煎。若脉微弱。或胸腹虚胀。手足厥冷。或因服罂粟、乌梅过多。以致作呕者。宜用山药半生半炒为末。米饮调下。日二三服。附方
木香调气散治气滞呕吐。或胸膈不利。心腹刺痛。饮食不思。
木香白豆蔻丁香檀香各二两藿香甘草炒各六两砂仁四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白汤调服。
半夏茯苓汤方见十二卷第三论补中益气汤竹叶石滑汤六君子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八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大便下血方论第十三
妇人脏腑损伤。风邪所入。以致大便下血。或如豆汁。或腹中作痛。若粪后下血。其来远。粪前下血。其来近。远近者。言病在上下也。若面无血色。时寒时热。脉浮弱。按之如丝者。是前症也。
愚按、前症或饮食起居。或六淫七情失宜。以致元气亏损。阳络外伤。若膏粱积热。加味清胃散。怒气伤肝。六君、柴、芍、芎、归。郁结伤脾。加味归脾汤。脾气虚弱。六君子汤。思虑伤心。妙香散。大肠风热。四物、侧柏、荆、防、枳壳。大肠血热。四物、丹皮、柴胡。中气下陷。补中益气、茯苓、半夏。心脾不能摄血。必补脾肺之源。举下陷之气。附治验
一妇人下血不已。面色痿黄。四肢畏冷。此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送四神丸。数服而愈。
光禄张淑人。下血烦躁。作渴。大便重坠。后去稍缓。用三黄汤。加大黄至四两方应。后用三黄汤。又二十余剂而愈。此等元气。百中一二。韩地宫之内。脾胃素弱。因饮食停滞。服克伐之剂。自汗身冷。气短喘急。腹痛便血。或用诸补剂。皆不应。余用人参、炮附子各五钱。二剂稍应。却用六君子。每剂加炮附子三钱。四剂渐安。又用前汤每加附子一钱。数剂乃瘥。
一妇人因怒胸痞。饮食少思。服消导利气之药。痰喘胸满。大便下血。余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炮姜四剂。诸症顿愈。又用八珍加柴胡炒栀全愈。
一妇人瘀血腹痛。便血。见前。
加减四物汤治肠风下血。
侧百叶炒荆芥槐花炒甘草炒各五分枳壳麸炒生地黄当归川芎各一钱
右姜水煎。
肠风黑神散治肠风下血。肠疼后重。或肛门脱出。
败棕烧木馒头烧乌梅去核粉草炙各一钱
水煎服。
愚按、前二症。若病久中气虚弱者。必用培补脾胃为主。
地榆汤阴结便血。骆龙吉方
地榆四两甘草炒一两半缩砂仁四十七粒
每服三钱。水煎。
防风如神散治风热气滞。粪后下血。
防风枳壳麸炒各等分
每服三钱。水煎。
愚按、前二症若胃气虚。不能统血而下。用四君。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脾气郁结。用归脾汤。气血虚弱。用八珍汤。气血虚寒。用十全大补汤。
治久下血成片。用头发烧灰。每服一二钱。水调下。
妙香散。治心气下血。温酒调下。附方
加味清胃散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四物汤补中益气汤四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八珍汤加味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二神丸四神丸三黄丸三方见前第八论妇人痔瘘方论第十四
妇人痔瘘。因郁怒风热。厚味膏粱所致。其名有五。肛边如乳出脓者。为牝痔。肿胀出血者。为牡痔。痔痛者。为脉痔。肿核者。为肠痔。登厕出血者。为血痔。治宜审之。
愚按、前症妇人多因胎产经行。饮食起居。六淫七情失调所致。男子多因醉饱入房。筋脉横解。精气脱泄。热毒乘虚而患。或入房强因其精。不乘火势而侮金。或炙火□尃厚味。阴虚湿热。宜凉血润燥疎风。溃后。当养元气。补阴精。不愈。即成痔漏。有串臀、串阴、穿肠者。其肠头肿块者。湿热也。作痛者。风也。便燥者。火也。溃脓者。热胜血也。大便作痛者。润燥除湿。肛门坠痛者。泻水导湿。小便涩滞者。清肝导湿。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症属肝肾不足。故用加味地黄。及六味丸。有效。慎勿敷毒药。及服寒凉之剂。
鳖甲散治五种痔漏。脓血淋漓。或肿痛。坚硬下坠。
鳖甲露蜂房蛇蜕猬皮猪后悬蹄五味烧存性各二钱麝香一分
右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生地黄煎汤调下。更傅之。
又方。热痛。用寒水石、朴硝为末。以津调搽。附方
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加味地黄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妇人脱肛方论第十五
夫脱肛者。大肠之候也。大肠虚寒。其气下陷。则肛门翻出。或因产努力。其肛亦然也。
愚按前症。若大肠湿热。用升阳除湿汤。若血热。用四物、条芩、槐花。血虚。用四物、白术、茯苓。兼痔痛。用四物、槐花黄连升麻。中风虚弱。用补中益气、芍药、白术。中气虚寒。加半夏、炮姜、五味。肾虚。用六味丸。虚寒。用八味丸。夫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肺实热则秘结。肺虚寒则脱出。肾主大便。故肺肾虚者。多有此症。附治验
一妇人脱肛。用补中益气、加味归脾各百余剂而愈。后因分娩复脱。仍以前药各二百余剂始愈。
姚和众以铁粉傅之良。圣惠方亦治阴脱阴肿
集验方。以生铁三斤。水一斛煮至五升。取水洗。日二次。
一方。用五倍子煎汤洗。以赤石脂末。掺上托入。或脱长者。以两床相并。中空尺许。以磁瓶盛汤。令病人仰卧。浸瓶中。逐日易之。收尽为度。附方
升阳除湿汤自下而上者。引而竭之。
升麻柴胡防风神麯炒泽泻猪苓各半两苍术一两陈皮甘草炙大麦檗各三钱
右每服五钱。水煎。空心服。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半钱。姜枣同煎。
四物汤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六味丸八味丸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阴肿方论第十六
妇人阴肿。因胞胳素虚。风邪客之。乘于阴部。血气相搏故也。愚按、前症若气血虚弱。用补中益气汤。举而补之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渗而清之。若阴肿阴痒。阴冷阴挺。当与后论互相参看。附治验
一妇人阴中肿闷。小便涩滞。两胁作肿。内热晡热。月经不调。时或寒热。此因肝脾郁怒。元气下陷。湿热壅滞。朝用归脾汤。加柴胡、升麻。解郁结。补脾气。升元气。夕用加味逍遥散。清肝火。生肝血。除湿热。各数剂。诸症悉愈。又用四君、芎、归、丹皮。调补肝脾而经水如期。
菖蒲散治月水涩滞。阴间肿痛。
菖蒲当归各一两秦艽二两
右每服五钱。入葱白水煎。
白矾散治阴肿坚痛。
白矾半两甘草半钱大黄一两
右为末。水和。用枣大绵裹。内阴中。日两换。以愈为度。附方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龙胆泻肝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妇人阴养方论第十七
妇人阴痒。为三虫在肠胃之间。因脏虚而蚀阴中。微则为痒。甚则为痛也。愚按、前症属肝经所化。当用龙胆泻肝汤、逍遥散。以主其内。外以桃仁研膏。和雄黄末。或鸡肝纳阴中。以制其虫。附治验
一妇人胸膈不利。内热作渴。饮食不甘。肢体倦怠。阴中闷痒。小便赤涩。此郁怒伤脾肝所致。用归脾汤加山栀而愈。复因怒。患处并小腹胀痛。用小柴胡加山栀、芎、归、芍药。痛止。用逍遥散加山栀而愈。又因劳役。患处肿胀。小便仍涩。用补中益气。加山栀、茯苓、丹皮而安。
一妇人阴内痛痒。不时出水。食少体倦。此肝脾气虚。湿热下注。用归脾汤。加丹皮、山栀、芍药、柴胡、生草主之而安。
一妇人阴内痛痒。内热倦怠。饮食少思。此肝脾郁怒。元气亏损。湿热所致。用参、耆、归、术、陈皮、柴胡、炒栀、车前、升麻、芍药、丹皮、茯苓而瘥。若阴中有虫痒痛。亦属肝木。以桃仁、雄黄研。纳阴中以杀之。仍用清脾解郁之药。有以鸡肝纳之者。乃取虫之法也。
又方。捣新桃叶棉裹。纳阴中。日三两易。
龙胆泻肝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逍遥散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妇人阴冷方论第十八
妇人阴冷。因劳伤子脏。风冷客之。用五加皮、乾姜、丹参、蛇床子、熟地黄、杜仲各三两。钟乳粉四两。天门冬一两。地骨皮二两。酒十五升。渍二宿。每服一盏。空心。食前饮之。
愚按、前症属肝经内有湿热。外乘风冷所致。若小便涩滞。或小腹痞痛。用龙胆泻肝汤。若内热寒热。或经候不调。用加味逍遥散。若寒热体倦。饮食少思。用加味四君子。若郁怒发热。少寐懒食。用加味归脾汤。附治验
一妇人阴中寒冷。小便黄涩。内热寒热。口苦胁胀。此因肝经湿热。用龙胆汤袪利湿热。用加味逍遥散调血气而安。
一妇人所患同前。更寒热呕吐。两股肿痛。先用小柴胡加山栀一剂。寒热呕吐顿止。次用龙胆泻肝汤一剂。肿痛顿消。
一妇人阴中寒冷。小便澄清。腹中亦冷。饮食少思。大便不实。下元虚寒。治以八味丸。月余。饮食渐加。大便渐实。又月余。诸症悉愈。
八味丸治血弱不能荣养脏腑。津液枯涩。风寒客于子脏。以致阴冷。
愚按、此丸果系肝脾肾虚。殊有神效。附方
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龙胆泻肝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加味四君子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妇人阴挺下脱方论第十九
妇人阴挺下脱。或因胞络损伤。或因子脏虚冷。或因分娩用力所致。
愚按、前症当升补元气为主。若肝脾郁结。气虚下陷。用补中益气汤。若肝火湿热。小便涩滞。用龙胆泻肝汤。附治验
一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四围肿痛。小便频数。内热晡热。似痒似痛。小便重坠。此肝脾郁结。盖肝火湿热而肿痛。脾虚下陷而重坠也。以补中益气。加山栀、茯苓、车前子、青皮。以清肝火升脾气。更以加味归脾汤。调理脾郁。外以生猪脂和藜芦末。涂之而收。
一妇人阴中挺出五寸许。闷痛重坠。水出淋漓。小便涩滞。夕与龙胆泻肝汤。分利湿热。朝与补中益气汤。升补脾气。诸症渐愈。再与归脾汤。加山栀、茯苓、川芎、黄柏。间服调理而愈。后因劳役。或怒气。下部湿痒。小水不利。仍用前药即愈。
又方。治前症。用麻子仁研涂顶中。自吸。入即洗去。附方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龙胆泻肝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归脾汤加味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妇人阴中生疮方论第二十
窃谓前症乃七情郁火。伤损肝脾。湿热下注。其外症阴中出如蛇如菌。或如鸡冠状。或生虫湿痒。或溃烂出水。或肿闷坠痛。其内症体倦内热。经候不调。或饮食无味。晡热发热。或胸胁不利。小便痞胀。或赤白带下。小水淋涩。其治法肿痛者。四物汤加柴、栀、丹皮、胆草。湿痒者。归脾汤加柴、栀、丹皮。淋涩者。龙胆泻肝汤、白术、丹皮。溃腐者。逍遥散山栀、川芎。肿闷坠痛者。补中益气汤、山栀、丹皮。佐以外治之法。
一妇人溃腐。脓水淋漓。肿痛寒热。小便赤涩。内热作渴。肢体倦怠。胸胁不利。饮食少思。余以为肝脾亏损。用补中益气。内柴胡、升麻各用一钱。加茯苓一钱。山栀二钱。数剂少愈。又与归脾汤。加山栀、川芎、茯苓。三十余剂。诸症悉退。惟内热尚在。再与逍遥散。倍用山栀而愈。
一妇人素性急。阴内痛。小便赤涩。怒而益甚。或发热。或寒热。此肝经湿热所致。用芎、归、炒栀、柴胡、苓、术、丹皮、泽泻、炒芍、车前、炒连、生草。数剂渐愈。又去黄连、泽泻。又数剂全愈。附方
四物汤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逍遥散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龙胆泻肝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妇人交接伤丈夫头痛方第二十一
愚按前症当用补中益气、六味地黄。以滋化源为主。
来复丹交接相伤。四肢沉重。头痛昏晕。米饮下。
右每服五十丸。方见二十五卷第十论附方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女人交接辄血出痛方第二十二
一妇人每交接出血作痛。此肝火动脾而不能摄血。用补中益气、济生归脾二汤而愈。若出血过多而见他症。但用前药。调补肝脾。
千金疗交接血出。
桂心伏龙肝各等分
为末。酒服钱许。附方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济生归脾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妇人交接他物所伤方第二十三
一妇人交接出血作痛。发热口渴欲呕。或用寒凉之药。前症益甚。不时作呕。饮食少思。形体日瘦。余曰。症属肝火。而药复伤脾所致也。先用六君加山栀、柴胡。脾胃健而诸症愈。又用加味逍遥散而形气复。
一妇人阴肿下坠。闷痛出水。胸腹不利。小便频数。内热晡热。口苦耳鸣。此肝脾火症。用小柴胡加车前、胆草、苓、术、升麻。一剂稍愈。又用加味逍遥加升麻。数剂渐愈。乃以加味归脾加升麻、柴胡。并补中益气加山栀。数剂顿愈仍用加味逍遥、加味归脾二药调理全愈。
一妇人患前症热痛。或用寒凉败毒药。饮食不入。时欲作呕。小腹重坠。余谓此脾胃复损。元气下陷。先用补中益气加炮姜。二剂。重坠渐愈。又加茯苓、半夏。二十余剂而愈。乃以归脾汤。少加柴胡、升麻。并六味地黄丸而康。
又方。割鸡冠血涂之。以赤石脂末掺之。五倍子末亦良。附方
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归脾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妇人小户嫁痛方第二十四
愚按、前症当从二十一论互相主治。
千金方疗小户嫁痛。
甘草生姜各五分白芍药四分桂心二分
右以酒二升。煎三四沸服。
又方。海螵蛸烧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小麦、甘草等分。煎汤洗甚效。
校注妇人良方卷九求嗣门
宋临川陈自明良甫编辑明古吴薛己立斋补注鄞县曹赤电炳章圈校
疾病既无预知求嗣故以次之陈无择求子论第一
有夫妇。必有父子。婚姻之后。必求嗣续。故古人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者。言嗣续之至重也。凡欲求子。当先察夫妇有无劳伤痼疾。而依方调治。使内外和平。则有子矣
愚按丹溪先生云。人之育胎者。阳精之施也。阴血能摄之。精成其子。血成其胞。胎孕乃成。今妇人无子者。血少不足以摄精也。血之少也。固非一端。然欲得子者。必须补其精血。使无亏欠。乃可以成胎孕。若泛用秦桂丸之剂。熏成脏腑。血气沸腾。祸不旋踵矣。窃谓妇人之不孕。亦有因六淫七情之邪。有伤冲任。或宿疾淹留。传遗脏腑。或子宫虚冷。或气旺血衰。或血中伏热。又有脾胃虚损。不能营养冲任。审此。更当察其男子之形气虚实何如。有肾虚精弱。不能融育成胎者。有禀赋微弱。气血虚损者。有嗜欲无度。阴精衰惫者。各当求其源而治之。至于大要。则当审男女之尺脉。若左尺微细。或虚大无力者。用八味丸。左尺洪大。按之无力者。用六味丸。两尺俱微细。或浮大者。用十补丸。又巢氏谓夫妻年命克制。坟墓不利者。理或有之。若误用辛热燥血。不惟无益。反受其害。今以素不生育。病愈后而得子者附于左。附治验余见医学纲目求嗣部
一妇人月经淋沥。愈而生子。见一卷月水不断
一人患阳气虚寒。愈而生子。见五卷冷劳第四症
一妇人患结核。愈而生子。见一十四卷结核类第三症
一妇人禀弱。经行腹痛而生子。见一卷经行腹痛
一妇人素虚弱。患鹤膝风。愈而生子。见二十四卷膝风
一妇人患瘰疬。愈而生子。见二十四卷瘰疬第一症
一妇人患茧唇。愈而生子。见二十四卷瘰疬第一症褚尚书求男论第二
建平孝王妃姬。皆丽。无子。择民家未筓女子入御。又无子。问曰。求男有道乎。澄对曰。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完实。然后交而孕。孕而育。育而子坚壮强寿。今未筓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阴气早洩。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而子脆之不寿。此王之所以无子也。然妇人有所产皆女子者。有所产皆男者。大王诚能访求多男妇人至宫府。有男之道也。王曰善。未再期。生六男。夫老阳遇少阴。老阴遇少阳。亦有子之道也。无子论第三
夫无子者。其因有三。一坟墓风水不利。二夫妇年命相克。三夫妇疾病。坟墓不利。年命相克。此非药力可致。若夫妇疾病。必须药饵。然妇人无子。或劳伤血气。或月经闭涩。或崩漏带下。右尺浮则为阳绝。或尺微涩。或少阴脉浮紧。或尺寸俱微弱者。皆致绝产。若调摄失宜。饮食失节。乘风袭冷。结于子脏。亦令无子也。千金翼求子方论第四
论曰。夫妇之居幽阃。类多血气不调。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比之男子。十倍难疗。其或七情失宜。或饮食无度。或胎疮未愈而遽合。或登厕风入阴户。便成痼疾。若欲求子。交感之时。必天日晴明。神思清爽。气血谐和。与天德福德相合。夫妇本命。五行相生。并本命帝旺而生者。则寿而贤。否则不可得也。交会禁忌第五
凡求子宜吉良日交会当忌丙丁及弦望晦朔。大风雨雾寒暑。雷电霹雳。天地昏冥。日月无光。虹蜺地动。日月薄蚀。及日月火光。星辰神庙。井灶圊厕。冢墓死柩之傍。若交会受胎。多损父母。生子残疾夭枉。愚顽不孝。若父母如法。则生子福德智慧。验如影响。可不慎哉。男子受胎时日法第六
凡男子受胎。皆以妇人经绝。一日三日五日为男。仍遇月宿在贵宿日。若以经绝后二日四日六日泻精者皆女。过六日皆不成胎。又遇旺相日尤吉。半夜入房生子者。贤明贵寿。余时皆凶。推支干旺相日法第七
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春寅卯。夏已午。秋申酉。冬亥子。推每月宿日第八
正月初一、初六、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四、二十、二十一、二十四日。
二月初四、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二、十四、十九、二十二、二十七日。
三月初一、初六、初七、初八、初十、十七、二十、二十五日。
四月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八、初十、十五、十八、二十二、二十八日。
五月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十、十二、十三、十五、十六、二十、二十五、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
六月初一、初三、初十、十三、十八、二十二、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日。
七月初一、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九日。
八月初五、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日。
九月初三、初六、十一、十六、十七、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四日。
十月初一、初四、初九、十四、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二、二十九日。
十一月初一、初六、十一、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九、二十六、二十九日。
十二月初四、初九、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二十四、二十七日。
若春合甲寅、乙卯。夏合丙午、丁巳。秋合庚申、辛酉。冬合壬子、癸亥。与上月宿日合者佳。求子服药须知第九
论曰。夫人求子服药。须知次第。男服七子散。女服荡胞汤。紫石英门冬丸。及坐导药。则无不效矣。
七子散主丈夫气虚。精气衰少无子。
牡荆子五味子兔丝子车前子菥蓂子山药石斛熟地黄杜仲鹿茸远志各八分附子炮蛇床子川芎各六分山茱萸天雄各五分桂心一钱白茯苓牛膝人参黄耆各二分巴戟一钱二分苁蓉七分钟乳粉八分
右为末。每服钱许。日二服。酒调。一方加覆盆子二钱。
庆云散主丈夫阳气不足。不能施化。
覆盆子五味子各一升兔丝子一升白术炒石斛各三两麦门冬天雄各九两紫石英二两桑寄生四两
右为末。食后。酒服钱许。日三服。或米饮调冷。去桑寄生。加细辛四两。阳事少。去石斛。加槟榔十五个。
荡胞汤治妇人全不产育。
朴硝牡丹皮当归大黄蒸一饭久桃仁各三两细辛厚朴苦梗赤芍药人参茯苓桂心甘草牛膝陈皮各二两附子炮一两半蝱虫炒焦去翅足水蛭炒各十枚
坐导药治妇人全不产。及断续。更服荡胞汤。
皂角去皮一两吴茱萸当归大黄晋矾枯戎盐川椒各二两五味子细辛乾姜各三两
一方无茱萸。有葶苈、苦匏各三分。
右为末。以绢袋盛。如指状。入阴中。如欲小便去之。一日仍易之。如子宫有冷水。天阴则痛。须候下尽而止药。每日早晚。用苦菜煎汤熏洗。着药后一日。服紫石英丸
紫石英丸
紫石英天门冬各二两紫葳牡蒙各二两粉草一两半桂心川芎卷柏乌头炮熟地黄乾辛夷仁禹余粮煅醋淬当归石斛各三两乌贼骨牛膝薯蓣各六分桑寄生人参牡丹皮乾姜厚朴续断食茱萸细辛各五分柏子仁一两
右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
续嗣降生丹治妇人五脏虚损。子宫寒冷。不能成孕。
当归桂心龙齿乌药益智杜仲石菖蒲吴茱萸各一两半茯神牛膝秦艽细辛桔梗半夏防风白芍药各三钱乾姜一两半生半炒附子重一两者作一窍入朱砂一钱湿面裹煨为末川椒二两焙牡蛎二两童便浸四十九日却用硫黄末一两涂用纸裹之米醋浸湿盐泥固济用炭煅
右为末。用糯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百丸。空心。淡醋、温酒、盐汤任下。日二服。及治男子精寒不固。阳事衰弱。白浊梦泄。妇人寒热。诸虚百损。盗汗气短。预服此药者。无不感应。
愚按、前五方多慓悍之味。治当审察病因。不可轻用。秦桂养真。白薇、茱萸、地黄、紫石英、阳起石、暖宫济阴丹。汤药数方。尤为慓悍。不可轻服。未敢悉录。
窦禹钧夜梦其亡祖父谓之曰。汝缘无子。又且不寿。宜修善行。自是佩服乃训。复梦祖父谓曰。汝名挂天曹。以有阴德。特延算三纪。敕锡五子。悉皆荣显。
张庆司狱。惟务方便。年五十。始生子亨。有一道人丐于门。谓庆曰。汝本无嗣。今闻婴儿声。非若子乎。庆曰。偶得一子。道人曰。信乎。阴德未易量。尔之积累善事。非一朝一夕。今不但有嗣。又喜子孙文学之贵。宜善保之。后果如其言。
冯商。其妻每劝置妾。商娶一女。已成。闻其父因官纲运欠折。鬻女以偿之。商恻然。不忍犯。更益以资装。送还其父。明年生冯京。后登状元。
马默未有嗣。知登州日。奏活沙门岛。罪人不致枉死。一日。梦中见身便挟一男女。乘空来其前。呼曰。尔本无嗣。以活人数多。上帝特赐男女各一。言讫不见。果如其言。
时邦美之父。老而无子。置一妾。对暗空悲泣。问之。乃曰。父卒于官。鬻妾欲办丧耳。时遂携金偕往其家。殡葬而归。未几。生邦美。后举进士。官至吏部。
袁韶父为郡吏。年五旬。置一妾。乃宦家女也。父殁家贫。鬻而归葬。袁知其故。即送还。更以囊资益之。明年生韶。既长。为参知政事。
冯涓之父无子。置一妾。闻其父丧官所。无力归葬。故鬻此女。即日访其母而归之。且厚资助。夜梦一羽衣曰。天赐尔子。庆流涓涓。明年生一子。因名曰涓。既长及第。人之无嗣。或因丈夫阳气之不足。不能施化。或因妇人阴血衰惫。百疾攻之。以致然也。故先贤立方垂训。以启后人。或者用计百端。妾媵无数。及皓首终身。不能如其意者。是皆心行有亏。非命也。苟能革心之非。所行向善。积德累功。施恩布惠。则上天之报施自然庆流后裔。此温隐居求嗣篇所由作也。予尝读圣朝为善阴隲书。因览窦禹钧等数人所履。皆言此事。历历可鉴。谨录附赘于此。以为求嗣者劝戒之一助云尔。温隐居求嗣保生篇第十
昔东京焦公。三世无嫡嗣。为商旅。游玩名山。寻访至人。问其因。至京都。遇一老僧。声清而神朗。谈论甚异。焦怪而问之曰。贫家三世无嫡嗣奈何。僧曰。无嗣者有三。一祖宗无德。自身无行。二夫妻年命。恐犯禁忌。三精神不守。妻妾血寒。焦公曰。血寒有何法术。愿闻一言。僧曰。先修德。后修身。三年之后。到台山当授异方。说毕。忽不见。焦一遵其言。后赴五台。见一行童。手持一书。言曰。老师传语大夫。功成行满。赐方药名续嗣降生丹。依方服之。当生富贵之子。焦员外子生子不肖。亦赴五台见行童曰。老师昨日见员外。何必来问我。但依尔父所行。愚者自贤。焦曰。愚岂能贤乎。行童曰。昔窦氏五子。皆不全形。后行恩布德。悉登科第。焦氏拜谢而归。奉行雕板。印施方书。不及二十年。子孙数人皆贵显。后人收得此行状及方。受持行用。求药者获其子孙。皆有德行。余躬受此方。不敢缄默。并录篇论。以告诸贤。庶不致异方湮没耳。
正统间。合肥人罗诚。年六十无子。因连坐谪保安州为民。将至居庸。解者逃回。罗赴关自告。或者曰。放流绝域。人所不堪。今解者既去。君可无往也。罗曰。吾罪本为人所累。使予归。复以此累人。吾不忍也。且国皇法。不可轻逭。遂至州。夜有二盗。疑其有所携。乃穿穴以取之。其妻觉。预置沸汤。俟其入则沃之。既穴。二人将入。罗起谕之。乃去。次日罗至市。忽有二人俯伏道旁。罗问之。乃夜穿穴者也。二人曰。吾辈相戏。几被伤殒。赖公晓谕。二命得生。公所赐也。后罗凡出外。二人必为之守护。未几。罗妻卒。妾生一子。任延安守。一女适隆庆卫指挥使王钦。
礼部尚书沈立斋云。有二老。一有子而富。一无子而贫。居址相邻。因居高冈。其上有茔墓。二老欲掘墓开窰以取利。贫者以告其妻。妻曰。冈后有墓开以为窰。不惟烧损地脉。坏人风水且近坟穴。不可为也。遂已之。富者开冈。见尸则焚之。后见骸骨甚多。悉弃于水。因致巨富。乃起岑楼。以蓄财物。每夜翁之眷属。皆居于上。去其梯。以示贼不能犯。不意贼有刘六者。卒然昼至。家属不及登楼者。则投井而死。其登楼者被焚而死。人以为焚尸于火。弃尸于水之报也。其贫者后致巨富。生一子。益其家业云。
弘治间。京师有黄刚者。因无子。每岁夏秋。修合痢疾药施之。忽邻里于静夜。闻人言黄公积善久矣。送以一嗣。后果有子。
弘治间。有张某。自太医院恩生仕至县尹。老而无子。在县笃于惜民。已而升为郡守。民深感其惠。在郡生子亦德政之所致也。
正德间。夏诚。字纯夫。吴江县人。锦衣卫。籍中顺天府乡试。任武城县尹。爱民甚笃。因忤上司。遂归老于家。旧民到京者。怀其德惠。怜其清苦。莫不以财帛助之。垂老得子。后有继其政者甚丰敛。县民于中途劫之。子女皆被其害。
黄善贫而无子。佣工为业。富民倪五。命其开窰取土。因锄土见尸棺。以旧土揜之。乃从远地担土而归。后倪贫而黄富。亦开窰。倪亦佣工于黄家。黄甚惜之。与之共食。倪因患时疮。为人憎。遂投水而死。黄闻之。遂收其尸而殡之。遂有子。且继其富。作善降祥。信不诬矣。窃闻之书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又曰。作善降祥。作恶降殃。子之有无。自王室至于庶民。亦在乎阴德。而岂可专泥于药哉。
校注妇人良方卷十胎教门
宋临川陈自明良甫编辑明古吴薛己立斋补注鄞县曹赤电炳章圈校
求嗣巳明须知胎教故以次之妊娠总论第一
巢氏病源论。妊娠一月。名胎胚。足厥阴脉养之。二月名始膏足少阳脉养之。三月名始胎。手心主脉养之。当此之时。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欲子端正庄严。常口谈正言。身行正事。欲生男。宜佩弦。执弓矢。欲生女。宜佩韦。施环佩。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贤能。宜看诗书。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四月始受水精。以成其血脉。手少阳脉养之。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足太阴脉养之。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足阳明脉养之。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手太阴脉养之。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手阳明脉养之。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发。足少阴脉养之。十月五脏六腑。关节人神皆备。此其大略也。又五脏论。有称耆<浦女>者。论一月如珠露。二月如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象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发生。七月游其魂。儿能动左手。八月游其魄。儿能动右手。九月三动身。十月受气足。更有颅顖经云。一月为胎胞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成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四月阴灵为七魄。五月五行分五脏也。六月六律定六腑也。七月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元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生人也。十月受气足。万象成也。今推究数说。五脏论者。类皆浅鄙。妄托其名。至于三藏佛书。且涉怪诞。漫不可考。今按颅顖经三卷云。中古巫方所撰。其巢氏论妊娠。至三月始胎之时。欲谈正言。行正事。佩弦韦。执弓矢。施环佩。佩白玉。读诗书之类。岂非胎教之理乎。尝试推巢氏所论云。妊娠脉养之理。足厥阴。肝脉也。足少阳。胆脉也。为一脏腑之经。余皆如此。且四时之令。必始于春木。故十二经之养。始于肝。所以养胎在一月。二月手心主。心胞络脉也。手少阳。三焦脉也。属火而夏旺。所以养胎在三月四月。手少阴。乃心脉也。以君主之官。无为而尊也。足太阴。脾脉也。足阳明。胃脉也。属土而旺长夏。所以养胎在五月六月。手太阴。肺脉也。手阳明。大肠脉也。属金而旺秋。所以养胎在七月八月。足少阴。肾脉也。属水而旺冬。所以养胎在九月。又况母之肾脏。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之所赖也。至十月。儿于母腹之中。受足诸脏气脉所养。然后待时而生。此论奥微而有至理。世更有明之者。亦未有过于巢氏之论矣。余因述其说。受形论第二
巢氏论曰。阳施阴化。精气有余。两胎有俱男俱女者。道藏经云。妇人月信止后。一日三日五日。值男女旺相日。阳日阳时交合。有孕多男。若男女禀受皆壮则男子。一或怯弱则少子。颅顖经云。阳盛发阴。当孕成男。六脉诸经。皆举其阴。又云。三阳所会则生男。三阴所会则生女。葛仙翁肘后方云。男从父气女从母气。圣济经云。天之德。地之气。阴阳之至和薄于一体。因气而左动则属阳。阳资之则成男。因气而右动则属阴。阴资之则成女。易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此男女之别也。凡妊娠有疾。投以汤药。衰其太半而已。使病去母安。胎亦无损矣。
愚按、东垣、丹溪云。经水断后一二日。血海始净。精胜其血。感者成男。四五日后。血脉已旺。精不胜血。感者成女。盖父精母血。因感而会。精之施也。血能摄精。故成子。此万物始资于乾元也。血之行也。精不能摄。故成女。此万物资生于坤元也。阴阳交媾。胚胎始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精胜其血。则阳为之主。受气于左子宫而男形成。精不胜血。则阴为之主。受气于右子宫而女形成。此二先生之确论也。若夫妊娠药饵宜禁当参本门考之。受形篇第三
褚氏云。男女之合。二精交畅。阴血先至。阳精后冲。血开裹精。精入为骨。而男形成矣。阳精先入。阴血后参。精开裹血。血入为本。而女形成矣。阳气聚面。故男子面重。溺死者必伏。阴气聚背。故女子背重。溺死者必仰。走兽溺死。仰伏皆然。阴阳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骈胎品胎之兆。父少母老。产女必羸。母壮父衰。生男必弱。古之良工。首察乎此。气受偏瘁。与之补之。补羸女则养血壮脾。补弱男则壮脾节色。羸女宜及时而嫁。弱男宜待壮而婚。此疾外所务之本。不可不察。论胎教第四马益卿先生
论曰。胎教产图之书。不可谓之迂而不加信。然亦不可狎犯之。方今俚俗之家。与不正之属。将息避忌。略不如仪。或药毒不消。或产于风露。无产厄而子母均安者。亦幸有之。若保胎之法。须多方豫养。方无后患。如邻家有所兴修。亦或犯其胎气。令儿破形殒命。如刀犯者形必伤。泥犯者窍必塞。打击者色青黯。系缚者相拘挛。如此等验。有如指掌。不可不慎也。孕元立本章第五
有太初。有太始。混沌一判。既见气矣。故曰太初。既立形矣。故曰太始。气初形始。天地相因。生生化化。品物彰矣。故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吴禔注云。混沌未化。则气形俱泯。混沌既判。则气形已分。既见气矣。是为太初。既立形矣。是为太始。太初者。凡有气之所本。故天得之以统元气。太始者。凡有形之所本。故地得之以统元形。天地交泰。相因为气形。生生者得所以生。化化者得所以化。品物流行。而形色名声彰矣。大哉乾元。太初之所寓也。故以万物之资始为言。至哉坤元。太始之所寓也。故以万物资生为言。惟万物资始资生于乾坤。故乾元则兆象至坤元。然后形无不成。
有生之初虽阳。予之正育而充之。必阴为之主。
薛左丞注阴阳离合论曰。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王冰谓阳施正气。万物方生。阴为之主。群形乃立。字说始而生之者。天地也。育而充之者。人也。
因形移易。日改月化。坤道之代终也。
列子周穆篇。尹文先生曰。因形移易。谓之化。庄子曰。予方篇混元曰。消息盈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曰有所为。而莫见其功。易坤卦文言曰。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地之承天。其无成而有终也。岂迫于不得已耶。盖道之所在。万物失之则死。得之则生。有生之类。听命于此。故无成而代有终者。以道言之也。
谓之妊。阳既受始。阴壬之也。壬子谓之妊。字说。
壬。一阳也。二阴也。阳既受始。阴壬之而谓之妊。解曰。壬。阳水之子也。位在亥子之间。阴至亥极矣。阳复受胎而谓之妊。于壬至子然后生。
谓之胞。巳为正阳。阴包之也。
巳。正阳也。而阴能包之。阴与阳更用事故也。巳者孟夏之月。于卦为乾。纯阳用事。故诗谓之正月。正月者。正阳之月也。阴方用事。而为物之主。则虽正阳。亦在所包而退听焉。
谓之坯。未成为器。犹云坯也。
说文。瓦未烧者谓之坯。胚妇孕一月也。字说。坯未成为器。犹坯也。
谓之胎。既食于母。为口以也。
说文。胎妇孕二月也。字说。元胎既食于母。为口以焉。
若娠则以时动也。
字说。女娠以时动。
若怀则以身依之也。
字说。心所怀。则身依焉。目隶焉。
天之德。地之气。阴阳之至和。相与流薄于一体。
灵枢经曰。天之在我者德。地之在我者气。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唯能顺时数。谨人事。勿动而伤。则育之道得矣。
自一月积之至于十月。所谓时数也。保卫辅翼。防闲忌嗔。适其宜。所谓人事也。
观四序之运生长收藏。代出万物。仪则咸备。而天地之气。未始或亏者。盖阴阳相养以相济也。
阴阳离合论曰。天覆地载。万物方生。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因春生。因夏长。因秋收。因冬藏。失常则天地四塞。庄子天地篇曰。流动而生物。物生成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者。曾不知此。乃欲拂自然之理。谬为求息之术。方且推生死于五行。蕲补养于药石。以伪胜真。以人助天。虽或有子。孕而不育。育而不寿者众矣。昔人论年老有子者。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则知气血在人。固自有量。夫岂能逃阴阳之至数哉。
天真论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注虽老而生子。子寿亦不能过天癸之数。凝形殊禀章第六
天地者。形之大也。阴阳者。气之大也。惟形与气。相资而立。未始偏废。
庄子则阳篇太公调曰。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气以形载。形以气充。惟气与形。两者相待。故曰相资而立。未始偏废。
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天地阴阳之形气寓焉。
系辞曰。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语七八之数。七、少阳也。八、少阴也。相感而流通。故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而精通。则以阴阳交合而兆始故也。
岐伯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男子二八肾气盛。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传曰。女子十四。有为人母之道。四十九。绝生育之理。男子十六。有为人父之道。六十四。绝阳化之理。
语九十之数。九、老阳也。十、老阴也。相包而赋形。故阴穷于十。男能围之。阳穷于九。女能方之。则以阴阳相生而成终故也。
字说。阴穷于十。围之者男。阳穷于九。方之者女九有变也。女足以方之。十无变也。男足以围之。解曰。男有室。所以围阴于外。女有家。所以方阳于内。易曰。妇人之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围、圆也。君道也。夫道也。圆则可以制义而行。方、仁也。臣道也。妇道也。方则从一而已。男从围与规。从夫同意。女从仁与臣。从仁同意。
元气孕毓。皆始于子。自子推之。男左旋。积岁三十而至巳。女右旋。积岁二十而至巳。巳为正阳。阴实从之。自巳怀壬。男左旋。十月而生于寅。女右旋。十月而生于申。申为三阴。寅为三阳。而生育之时著矣。其禀赋也。体有刚柔。脉有强弱。气有多寡。血有盛衰。皆一定而不易也。
十九难曰。男生于寅。寅为木。阳也。女子生于申。申为金。阴也。杨氏注云。元气起于子。人之所生也。男从子。左行三十。女从子。右行二十。俱至于巳。为夫妇怀妊也。古者男子三十。女年二十。然后行嫁娶。十月而生者。男从巳左行。至寅为十月。故男行年起于丙寅。女从巳。有行至申为十月。故女行年起于壬申。
以至分野异域。则所产有多寡之宜。吉事有祥。则所梦各应其类。是故荆杨薄壤多女。雍冀厚壤多男。熊罴为男子之祥。蛇虺为女子之祥。是皆理之可推也。
周官职方也。扬州其民。三男五女。荆州其民。一男二女。雍州其民。三男二女。冀州其民。五男三女。诗斯干篇名。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胎化之法。有所谓转女为男者。亦皆理之有。然如食牡鸡。取阳精之全于天产者。带雄。取阳精之全于地产者。
千金方转女为男。丹参丸。用东门上雄鸡头。又方。取雄黄一两。络囊盛带之。本草丹雄鸡。补虚温中。通神攻毒。其肝补肾。其冠血益阳。雄黄人佩之。鬼神不能近。毒物不能伤。
操弓矢。藉斧斤。取刚物之见于人事者。气类潜通。造化密移。必于三月兆形之先。盖方仪则未具。阳可以胜阴。变女为男。理固然也。
巢氏论云。妊娠三月。始胎形。象始化。未有定仪。见物而变。欲得男者。操弓矢。食雄鸡。气质生成章第七
具天地之性。集万物之灵。阴阳平均。气质完备。咸其自尔。然而奇耦异数。有衍有耗。刚柔异用。或强或羸。血荣气卫。不能逃于消息盈虚之理。则禀质之初。讵可一概论耶。是以附赘垂疣。骈拇枝指。侏儒跛蹩。形气所赋者有如此者。疮疡痈肿。聋盲喑痖。瘦瘠疲瘵。气形之病有如此者。然则胚胎造化之始。精遗气变之后。保卫辅翼。固有道矣。
孝经云。天地之性人为贵。书秦誓曰。惟人万物之灵。
天有五气。各有所凑。地有五味。各有所入。所凑有节适。所入有度量。凡所畏忌。悉知戒慎。资物为养者。理固然也。故寝兴以时。出处以节。
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王冰云。天以五气食人者。臊气凑肝。焦气凑心。香气凑脾。腥气凑肺。腐气凑肾。地以五味食人者。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也。
可以高明。可以周密。使雾露湿邪。不得投间而入。因时为养者。理宜然也。故必调喜怒。寡嗜欲。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可以处台榭。脉要精微论云。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夏则顺阳。在上。故可以高明。冬则顺阳气之伏藏。故可以周密。
作劳不妄。而气血从之。皆所以保摄妊娠。使诸邪不得干焉。
天真论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通天论曰。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体坚固。气血皆从。
苟为不然。方授受之时。一失调养。则内不足以为中之守。外不足以为身之强。气形弗克。而疾疚因之。
脉要曰五脏者。中之守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又曰。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若食兔唇缺。食犬无声。食杂鱼而生疮癣之属。皆以食物不戒之过也。
孙真人养胎法云。妊娠食兔肉。令子缺唇。食犬肉。令子无音声。食乾鲤鱼。令子患疮癣异法方论云。食之使人热中。注云。鱼发疮。
心气大。惊而癫疾。
奇病论。帝曰。人生而病癫疾者何。岐伯曰。名为胎病。此得之在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肾气不足而解颅
巢氏云。解颅者。言小儿年虽长。而顖门不合。头缝开解。是皆由肾气不成故也。肾主骨髓。而脑为髓海。肾气不成。则脑髓不足。不能成。故头颅开解。
脾胃不和而羸瘦。
巢氏曰。夫羸瘦不生肌肤。皆为脾胃不和。不能饮食。故血气衰微。不能荣于肌肤也。凡小儿在胎而遇寒。或生而伏热。皆令儿不能食。故羸瘦也。
心气虚乏。而神不足。皆由气血不调之故也。诚能推而达之。使邪气无所乘。兹乃生育相待而成者。
病源云。肺主气。心主脉。而血气通矣。脏腑循行经络。产则血气伤损。脏腑不足。而心统领诸脏。使其劳伤不足。则令惊悸恍惚。是心气虚也。
故曰。天不人。不因人。
法言云。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转女为男法第八
一妇人怀娠未满三月。男女未定。形象未成。故药饵方术。可以转令生男者。理或有之。其法以斧置妊娠床下。系刃向下。勿令人知。恐勿信。试令鸡抱卵时。依此置窠下。一窠尽出雄者。又自初觉有娠。取弓弩弦缚妇人腰下。满百日去之。此紫官玉女秘法也。又妊娠三月已前。以雄鸡尾尖上长毛三茎。潜安妇人卧席下。又取夫发及手足甲。潜安卧席下。俱勿令知之。又妊娠才满三月。要男者以雄黄半两。衣中带之。要女者。以雌黄带之。以上诸法。试之良有验也。
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一候胎门
宋临川陈自明良甫编辑明古吴薛己立斋补注鄞县曹赤电炳章圈校
脉例第一
王子亨云。若妊娠。其脉三部俱滑大而疾。在左则男。在右则女。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搏者近也。阴脉逼近于下。阳脉则出于上。阳中见阳。乃知阳施阴化。法当有子。又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手少阴属心。足少阴属肾。心主血。肾主精。精血交会。投识于其间。则有娠。又三部脉浮沉正等。无病者。有妊也。余病如脉经说。左手尺脉浮洪者。为男胎也。右手尺部浮洪者。为女胎也。两手尺部俱洪者。为两男。俱沉实者。为两女。又云。中指一跳一止者。一月胎。二跳二止者。二月胎也。诊妇人有妊歌第二
肝为血兮肺为气。血为荣兮气为卫。阴阳配偶不参差。两藏通和皆类例。血衰气旺定无妊。血旺气衰应有体。
肝藏血。为荣属阴。肺主气。为卫属阳。阴阳配偶者。是夫妇匹配。偶合媾精。乃有子也。若血少气盛。则无娠孕。若血盛气少。则有孕也。
寸微关滑尺带数。流利往来并雀啄。小儿之脉已见形。数月怀耽犹未觉。
寸脉微。关脉滑。尺脉带数。及流利雀啄。皆是经脉闭塞不行成胎。已上之脉。皆是血多气少之脉。是怀小儿之脉。已见形状也。
左疾为男右为女。流利相通速来去。两手关脉大相应。已形亦在前通语。
左手脉疾为怀男。右手脉疾为怀女。及两脉流行。滑利相通。疾速来去。是或两手关脉洪大相应。是其胎已有形状也。
左脉带纵两个男。
纵者。夫行乘妻。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即鬼贼脉也。名曰纵。见在左手。则怀两个男儿也。
右手带横一双女。
横者。妻乘夫也。是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即所胜脉也。名曰横。见于右手。则怀一双女儿也。
左手脉逆生三男。
逆者。子乘母也。是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即巳生脉也。名曰逆。见于左手。则怀三个男儿也。
右手脉顺还三女。
顺者。母乘子也。是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即生巳之脉也。名曰顺。见于右手。则怀三个女儿也。
寸关尺部皆相应。一男一女分形证。
寸关尺部。脉大小迟疾相应者。是怀一男一女形证之脉也。谓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阴阳脉相应。故怀一男一女也。
有时子死母身存。或即母亡存子命。
此二句之文是辨子母存亡之法。
往来三部通流利。滑数相参皆替替。阳实阴虚脉得明。遍满胸膛皆逆气。
若寸关尺三部。通行流利。皆替替有力而滑数。皆是阳实阴虚之脉。主妊妇逆气遍满胸膛而不顺也。
左手太阳浮大男。
左手寸口为太阳。其脉浮大。则是怀男子。
右手太阴沉细女。
右手寸口为太阴。其脉沉细。是怀女脉也。
诸阳为男诸阴女。指下分明长记取。
诸阳脉皆为男。即为大疾数滑实之类也。当怀男子。诸阴脉三。即沉细之类是也。当怀女子。
三部沉正等无绝。尺内不止真胎妇。
寸关尺三部脉沉浮正真齐等。举按无绝断。及尺内举按不止住者。真的怀胎妇也。
夫乘妻兮纵气雾。
经云。纵者。夫乘妻也。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即鬼贼脉也。纵气雾。雾者露也。又上下也。谓夫之阳气。乘妻之阴气。二气上下相逐。如雾润结子也。
妻乘夫兮横气助。
横者。妻乘夫也。见前注。谓两傍横气相佐助也。
子乘母兮逆气参。
逆者。子乘母也。谓子气犯母气。相乘逆行之气相参合也。
母乘子兮顺气护。
是母气乘于子气为顺。气相护卫也。凡胎聚纵横逆顺四气以荣养。方以成形也。
小儿日足胎成聚。身热脉乱无所苦。
妇人怀小儿五个月。是以数足。胎成就而结聚也。必母身体壮热。当见脉息躁乱。非病苦之症。谓五月胎已成。受火精以成气。故身热脉乱。是无病也。
汗中不食吐逆时。精神结备其中住。
谓妊胎受五行精气以成形。禀二经以荣其母。怀妊至五月。其胎虽成。其气未备。故胎气未安。上冲心胸。则汗出不食吐逆。名曰恶阻。俗呼选饭。唯思酸辛之味。以调胎气也。
滑疾不散三月胎。
妊娠三月名始胎。此是未有定仪。心胞脉养之。故脉见滑疾流利。为少气多血。不散为血气盛。则始结为胎也。
但疾不散五月母。
其脉但疾数而不散者。是五个月怀胎之母也。
弦紧牢强滑利安。沉细而微归泉路。
孕妇之脉。宜弦紧牢强滑利。为安吉之脉。若沉细而微。谓脉与形不相应。故云死也。前文虽云太阴沉细。又云诸阴为女。其说似有相违。谓三部脉皆不沉细及微。故不同也。
愚按前论与脉诀所云不同。观者当自推之。验胎法第三
妇人经脉不行。已经三月。欲验有胎。川芎生为末。空心浓煎。艾汤调下二钱。腹内微动。则有胎也。胎杀避忌产前将护法第四
一受孕之后。切宜避忌胎杀所游。如经云。刀犯者形必伤。泥犯者窍必塞。打击者色青黯。系缚者相拘挛。甚至母殒。祸如反掌。月游胎杀
立春在房床。惊蛰在户。单扇清明在门。双扇
立夏在灶。芒种在母身。小暑在灶。
立秋在碓。按经本云在正北方子云白露在厨前。寒露在门。
立冬在户及厨。大雪在炉及灶。小寒在房母身。十干日游胎杀
甲巳日占门。乙庚日占碓磨。丙辛日占井灶。丁壬日占厨解。戊癸日占米仓。十二支日游胎杀
子丑日占中堂。寅卯辰酉日占灶。巳午日占门。未申日占篱下。戌亥日占房。六甲旬游胎杀
甲子旬游窗碓。甲戌旬游正厅。甲申旬游中庭。甲午旬游房内。甲辰旬游房中。甲寅旬游□□。太史局日游胎杀
每遇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五日。在房内北。庚子、辛丑、壬寅三日。在房内南。
癸卯一日。在房内西。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四日。在房内东。
六戌六巳日。在房内中。余日在外无占。
凡游在房内。不宜于方位上安床帐及扫舍。皆凶。
又有小儿杀及本年三杀。及产母身黄定命。皆不可犯。凡妊娠之后。将此贴于房内。常照见之。切不可穿凿修掘。移钉系篱壁。重物展压之类。犯之重则胎死腹中。母亦不利。轻则子受其殃。成人之后。必定破形拳挛。跛缩喑痖。犯之极验。食忌论第五
一受孕之后。切宜忌不可食之物。非惟有感动胎气之戒。然于物理。亦有厌忌者。设或不能戒忌。非特延月难产。亦能令儿破形母损。可不戒哉。
食鸡肉糯米合食。令子生寸白虫。
食羊肝。令子生多厄。
食鲤鱼鲙及鸡子。令儿成疳多疮。
食犬肉。令子无声音。
食兔肉。令子唇缺。
食鳖。令子项短及损胎。
食鸭子共桑椹同食。令子倒生心寒。
食螃蟹。令子横生。
食雀肉合豆酱食之。令子面生黑□干点黑子。
食豆酱合藿香食之。堕胎。食水浆绝产。
食雀肉。令子不耻多淫。食山羊肉。令子多病。
食生姜。令子多指生疮。食虾蟆蝉鱼。令儿喑痖。
食驴骡马肉。延月难产。
如此之类。无不验者。则知圣人胎教之法矣。孕妇药忌歌第六
蚖虫□班水蛭地胆虫。乌头附子配天雄。踯躅野葛蝼蛄类。乌喙侧子及蝱虫。牛黄水银并巴豆。大戟蛇蜕及蜈蚣。牛膝藜芦并薏苡。金石锡粉及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蜥蜴飞生及庶□虫虫。伐赭蚱蝉胡粉麝。芫花薇蓹草三棱。槐子牵牛并皂角。桃仁蛴螬和茅根。木□党根<石冏>砂与乾漆。亭长波流菵草中。瞿麦蕳茹蟹爪甲。猬皮赤箭赤头红。马刀石蚕衣鱼等。半夏南星通草同。乾姜蒜鸡及鸡子。驴肉兔肉不须供。切须妇人产前忌。此歌宜记在心胸。
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妊娠疾病门
宋临川陈自明良甫编辑明古吴薛己立斋补注鄞县曹赤电炳章圈校
胎后已明须知妊娠疾病故以次之
妊娠诸病忌毒药。余当对症依法治之。妊娠随月服药将息法第一
千金云。妊娠一月。名始胚。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毋食腥辛。是谓才正。是月足厥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此经内属于肝。肝主筋血。一月之内。血行否涩。不为力事。寝必安静。毋令恐畏。况一月阴阳新合为胎。寒多为痛。热多卒惊。举重腰痛。腹满胞急。卒有所下。当预安之。宜服乌雄鸡汤。
乌雄鸡汤方
乌雄鸡一只治如食法吴茱萸一两茯苓阿胶各二两炒生姜甘草各一两人参芍药白术各三两麦门五合去心
右以水一斗二升。煮鸡取汁六升。下药。煮取三升。内酒三升并胶等。取汁三升。分三服。
补胎汤若曾伤一月胎者。当预服此药。
细辛一两防风二两乌梅一升吴茱萸生地黄白术各一两大麦五合生姜四两
右以水七升。煮取汁二升半。分三服。寒多倍细辛、茱萸。热多去细辛、茱萸。加栝蒌根二两。有所思。去大麦。加柏子仁三合。一方有人参一两。忌生菜芜荑桃李雀肉等物。
妊娠二月。足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此经内属于胆。胆主精。是时儿精成于胞里。当谨护勿惊动。况二月始阴阳踞经。有寒不成。有热即萎。卒中风寒。有所动摇。心满。脐下悬急。腰背强痛。卒有所下。乍寒乍热。艾叶汤主之。
艾叶汤方
丹参当归人参麻黄去节艾叶阿胶炙各二两甘草一两炙大枣十二个生姜六两
右以酒三升。水一<豆斗>。内药煮减半。去滓内胶。煎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
黄连汤若曾伤二月胎者。当预服此药。
黄连人参各一两吴茱萸五合生地黄五两生姜三两
右以醋浆七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每十日作一剂。若觉不安。加乌梅一升。加乌梅者。不用浆。直用水。忌猪肉、冷水、芜荑。一方加当归半两
妊娠三月。名始胎当此之时。未有定仪。见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玑。欲子美。数视璧玉。欲子贤良。端正清虚。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是月手心主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此经内属于心。毋悲哀思虑惊动。盖三月为定形。有寒则大便清。有热则小便难。不赤即黄。卒惊恐忧愁瞋悲喜顿仆。动于经脉。腹满。绕脐苦痛。腰背痛。卒有所下。宜服雄鸡汤。
雄鸡汤方
雄鸡一只治如食法甘草炙茯苓人参阿胶各二两炒黄芩白术各一两芍药四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一两切片麦门冬去心五合
右以水一斗五升。煮鸡减半内药。煮取一半。入清酒三升。并胶。再煎取三升。分三服。日饮尽。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雀肉等。一方有当归、川芎二两。无黄芩、生姜。
茯神汤若曾伤三月胎者。当预服此药。
茯神丹参龙骨各一两阿胶炒当归甘草炙人参各二两赤小豆大枣十二枚擘
右酢浆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七日后。服一剂。腰痛加桑寄生二两。湲师方。有薤白二两。麻子一升。忌同前。
妊娠四月。以受水精。始成血脉。其食稻粳。其羹鱼鴈。是谓成血气。以通耳目而行经络。是月手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此经内输三焦。其时儿六腑顺成。当静形体。和心志。节饮食。盖四月为离经。有寒。心下温温欲呕。胸满不食。小便如淋。脐下苦急。卒中风寒。颈项强痛。寒热。或惊动身躯。腰背腹痛。或时胎上。胸烦不安。卒有所下。宜服菊花汤主之。
菊花汤方
菊花如鸡子大一枚麦门冬去心一升麻黄去节阿胶炙各二两生姜五两甘草炙当归半夏洗各二两人参一两五钱大枣十二枚擘
右以水八升。煮减一半。内清酒三升。并阿胶。煎取三升。分三服。温卧。当汗。以粉扑之。护风寒四五日。忌食如前。
调中汤
芍药四两甘草炙芎续断各二两柴胡李根白皮白术各三两乌梅一升当归一两五钱生姜四两厚朴炙枳实炙各二两
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八日。每服一剂。一方有半夏二两。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晏起沐浴。浣衣居处。必厚其衣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其食稻麦。其羹牛羊和茱萸调以五味。是谓养气。以定五脏。是月足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此经内输于脾。其时儿四肢成。无大饥。无甚饱。无食乾燥。无自灸热。无大劳倦。盖五月毛发初生。有热。苦头眩。心乱呕吐。有寒。则腹满痛。小便数。卒有恐怖。四肢疼痛寒热。胎动无常处。腹痛顿欲仆。卒有所下。宜服阿胶汤。又名旋覆花汤主之。
阿胶汤方
阿胶四两炙人参一两生姜六两吴茱萸七合当归旋覆花芍药甘草炙黄芩各二两麦门冬去心一升
右以水九升。煮取一半。内清酒三升。并阿胶。微火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先食后服便愈。不差。更服。忌海藻、菘菜。
安中汤若曾伤五月胎者。当预服此方。
甘草炙芍药各三两当归人参生地黄芎各二两五味子五合麦门冬去心一升大枣三十五枚擘生姜六两大麻仁五合黄芩一两
右以水七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七日再服一剂。忌如前。
安胎当归汤若妊娠五月。举动愕胎不安。小腹痛引腰络。小便下血。
当归阿胶炙芎人参各一两大枣十二枚艾一把
右以酒水各三升。煮至三升。去滓。内胶令烊。分三服。一方有甘草。无参、枣。
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筋。身欲微劳。无得静处。出游于野。数观走犬走马。食忌鸷鸟猛兽之肉。是谓变腠理纫筋。以养其力。以坚背膂。是月足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此经内属于胃。主其口目。盖六月之时。儿口目皆成。调五味。食甘美。母大饱。六月卒有所动不安。寒热往来。腹内胀满肿。惊布。忽有所下。腹痛如欲产。手足烦疼。宜服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去心一升甘草炙人参各一两生地黄三两黄芩二两阿胶炒四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五枚擘
右以水七升。煮减半。内清酒二升。并胶。煎取三升。分三服。如人行三四里。进糜粥。忌海藻、菘菜、芜荑。
柴胡汤若曾伤六月胎者。当预服之。
柴胡四两白术芍药一方作紫葳甘草炙各二两麦门冬三两去心苁蓉一两芎二两生地黄五两生姜六两大枣三十枚擘
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仍进糜粥七日。更服一剂。忌海藻、菘菜、芜荑、桃、李、雀肉等。一方有黄芩二两。
旋覆花汤亦名阻病集验疗妊娠六七月。胎不安常处。
旋覆花一两厚朴制白术枳壳黄芩炒茯苓各三两半夏炒一方无芍药生姜各二两
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先食分五服。日三夜二。忌羊肉、饧、醋、花李、雀肉等。千金同。
妊娠七月。始受水精以成骨。劳身摇肢。无使定止。动作屈伸。以运血气。自此后。居处必节饮食。避寒暑。食粳稻。以密腠理。是谓养骨而坚齿。是月手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此经内属于肺。主皮毛。是时儿皮毛已成。无大言。无号哭。无薄衣。无洗浴。无寒饮。若忽惊恐。摇动腹痛。卒有所下。手足厥阴脉。若伤寒烦热。腹满短气。常苦颈项腰背强。宜服葱白汤。
葱白十五枚半夏细切炒人参一两五钱生姜八两甘草炒当归黄耆炒各三两阿胶炒四两黄芩一两旋覆花一把麦门冬去心一升
右以水八升。煮减半。内清酒三升。并胶。煎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温卧当汗出。无汗。加麻黄二两。秋勿强汗。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等。
杏仁汤若曾伤七月胎者。当预服。
杏仁去仁皮尖碎甘草钟乳研麦门冬去心吴茱萸各一升五味子粳米各五合紫苑一两
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七日服一剂。忌海藻、菘菜。
妊娠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和心静息。无使气极。是谓周密腠理。光泽颜色。是月手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此经内属于大肠。大服主九窍。是时儿九窍皆成。无食燥物。无辄失食。无忍大气。若中风寒。有所犯触。身体尽痛。乍寒乍热。胎动不安。苦头眩痛。绕脐下寒。时时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黄。或寒慓。腰背苦冷痛。而目视茫茫。宜服芍药汤。
芍药汤方
芍药四钱人参当归甘草炙各二两白术一两厚朴二两制薤白切升生姜切四两
右以水五升。酒四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类
葵子汤若曾伤八月胎者。当预服。
甘草炙柴胡白术各二两厚朴姜制炒芍药葵子二升生姜六两大枣二十枚擘
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日服一剂。忌猪肉、冷水、芜荑、桃、李、雀肉、酢物等类。
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节。莫不毕备。饮醴食甘。缓带自持而待之。是谓养毛发。多才力。是月足少阴脉所养。不可针灸其经。此经内属于肾。肾主续缕皆成。无处温冷。无着灸衣。若卒下痢腹满。悬急上冲。腰背痛不可转侧。短气。宜服半夏汤。
半夏汤方
半夏炮炒五合麦门冬去心五合乾姜炮一两当归吴茱萸阿胶炙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渣。内蜜八合。微火温。分四服。痢即止。忌生血物饧。
猪肾汤若曾伤九月胎者。当须服。
猪肾一具茯苓桑寄生乾姜炮生地黄芎各三两白术麦门冬一升去心附子大者一枚炮
右以水一斗。煮猪肾熟去之。内诸药。煎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更一剂。忌猪肉、芜荑、桃、李、雀肉、酢物。
妊娠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通。纳天地气于丹田。故使关节人事皆备。但俟时而生。
愚按、妊娠所禁之法。皆传自上古。当永为遵守。其方药用须斟酌。
芎补中汤治怀孕血气不能荣养。以致半产。予尝治一妊娠。不足月而损坠。服此药遂安。
乾姜煨阿胶炒五味子芎各五分黄耆炒当归白芍药杜仲炒白术各一钱木香人参甘草炙各五分
右水煎服。妊娠恶阻方论第二
妊娠恶阻病。产宝谓之子病。巢氏病源谓之恶阻由胃气怯弱。中脘停痰。脉息和顺。但肢体沉重。头眩择食。惟嗜酸咸。甚者寒热呕吐。胸膈烦满。半夏茯苓丸主之。
愚按、前症若中脘停痰。用二陈汤加枳壳。若饮食停滞。用六君子加枳壳。若脾胃虚弱。用异功散。若荣气不足。用人参橘皮汤。兼气恼。加枳壳。胸胁痞闷。再加苏梗。胁痛再加柴胡。若饮食少思。用六君子加紫苏、枳壳。头晕体倦。用六君子汤。若脾胃虚弱。呕吐不食。用半夏茯苓汤。盖半夏乃健脾气化痰滞之主药也。脾胃虚弱而呕吐。或痰涎壅滞。饮食少思。胎不安。必用茯苓半夏汤。倍加白术。然半夏、白术、茯苓、陈皮、砂仁。善能安胎气。健脾胃。予常用验矣。附治验
一妊娠呕吐恶食。体倦嗜卧。此胃气虚而恶阻也。用人参橘皮汤。二剂渐愈。又用六君加紫苏。二剂而安。
一妊娠吞酸恶心。时欲作呕。此因脾胃虚而饮食停滞。用六君加枳壳、香附治之而愈。
一妊妇停食腹满。呕吐吞酸。作泻不食。余以为饮食停滞。兼肝木伤脾土。用六君子汤。以健脾胃。加苍术、厚朴。以消饮食。吴茱萸所制黄连。以清肝火。诸症悉愈。又以六君加砂仁。调理而脾土乃安。
白术汤治胃虚恶阻。吐水甚至十余日。粥浆不入。
白术炒一钱人参五分丁香甘草炒各二分
姜水煎服。
人参橘皮汤治阻病呕吐痰水。饮食少思。肢体倦怠。
人参橘红白术炒麦门冬去心白茯苓各一钱厚朴制甘草各五分
右加竹茹、姜水煎服。
保生汤治妊娠恶阻。少食呕吐。或兼吐泻作渴。
人参一钱甘草炒白术炒香附乌梅橘红各五分
右姜水煎服。
安胎饮治体倦恶食。或胎动腹痛。或下血发热。
甘草炒茯苓当归熟地黄自制川芎白术炒黄耆炒白芍药炒半夏汤泡阿胶切炒地榆各五分
右姜水煎服。
又方。缩砂仁为末。每服二钱。姜汤或米饮调下。附方
二陈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五论六君子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异功散方见二十三卷第三论半夏茯苓汤方见后妊娠痰逆不食方论第三
妊娠呕逆者。乃水饮停积为痰。轻者妨食呕逆。甚者腹痛伤胎。皆繇胃气不健。或风冷外乘所致也。
愚按、前症因食停滞。用半夏茯苓汤。加枳壳。兼气恼。更加柴胡。因痰壅滞。用半夏茯苓汤。加白术。因风寒外伤。用参苏饮。饮食腹胀。用香砂六君子汤。寒热呕吐。人参养胃汤。附治验
一妊妇呕吐胁胀。或寒热往来。面色青黄。此木旺而克脾土。用六君子加柴胡、桔梗、枳壳而安。
一妊妇呕吐酸水。胸满不食。此脾土虚而肝木所侮。用六君子加芍药而愈。又用四君子加枳壳、桔梗而安。
一妊妇胸腹膨胀。吐痰不食。此脾胃虚而饮食为痰。用半夏茯苓汤渐愈。又用六君子。加枳壳、苏梗、桔梗。而饮食如常。后因恚怒。胁胀不食。吐痰恶心。用半夏茯苓汤。加柴胡、山栀而愈。
半夏茯苓汤治妊娠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呕吐不止。
半夏炮炒黄陈皮各一钱白茯苓二钱砂仁炒一钱甘草炒五分
右用姜枣乌梅水煎服。一二剂后。用茯苓丸。一方加藿香。
茯苓丸治妊娠烦闷头晕。闻食吐逆。或胸腹痞闷。
赤茯苓人参桂心乾姜炮半夏炮洗炒黄橘红各一两白术炒葛根甘草炒枳壳麸炒各二两
右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日三服。
四七汤方见十一卷第七论附方
参苏饮方见六卷第十三论六君子汤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人参养胃汤方见八卷第十八论胎动不安方论第四
妊娠胎动。或饮食起居。或冲任风寒。或跌仆击触。或怒伤肝火。或脾气虚弱。当各推其因而治之。若因母病而胎动。但治其母。若因胎动而母病。唯当安其胎。轻者转动不安。重者必致伤坠。若面赤舌青。是儿死也。面青舌赤吐沫。是母死也。唇口色青。两边沫出。是子母俱死也。察而治之。
愚按、前症胎气郁滞者。用紫苏饮。脾气虚弱者。六君子汤加苏、壳。郁结伤脾者。归脾汤加柴、栀。郁怒伤肝脾者。四七汤加芎、归。怒动肝火者。加味小柴胡汤。若胎已死。急用平胃散。加朴硝腐化之。附治验
一妊妇内热晡热。或兼寒热。饮食少思。其胎或下坠。或上攻。此肝经血虚而火动耳。先用加味逍遥散数剂。次用六君子加柴胡、枳壳。各数剂而愈。
一妊妇因怒寒热。胸胁胀痛。呕吐不食。状如伤寒。此怒动肝火。脾气受伤也。用六君子加柴胡、山栀、枳壳、牡丹皮而愈。但内热口乾。用四君子加芎、归、升麻、柴胡而安。
钩藤汤治妊娠胎动腹痛。面青冷汗。气欲绝者。
钩藤钩当归茯神去木人参各一钱苦梗一钱五分桑寄生一钱
右水煎服。烦热。加石膏。
黄耆汤治气虚胎动。腹痛下水。
糯米一合黄耆炒川芎各一两
右水煎。分三服。
顺气饮子产前服之安胎。
紫苏叶木香炒人参草豆蔻茯苓各一两甘草炒五钱大腹子一两气弱不用
右每服三钱。苎根三寸。糯米少许。水煎服。
安胎寄生汤治妊娠下血。或胎不安。或腰腹作痛。
桑寄生白术各五分茯苓四分甘草一钱
用水煎服。
又方。好银煮取水。入葱白作羹食之。
又方。川芎二两。葱白五两。水三碗。煮二碗半。分三服。
四物汤加熟艾、阿胶、茯苓。或芎补中汤、杜仲丸。皆效。方并见前。附方
紫苏饮方见十二卷第八论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加味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平胃散方见七卷第十八论加味逍遥散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妊娠漏胎下血方论第五
妊娠经水时下。此繇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盖心小肠二经。相为表里。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故妊娠经水。壅之以养胎。蓄之以为乳。若经水时下。名曰胞漏。血尽则毙矣。
愚按前症若因风热。用防风黄芩丸。若因血热。用加味逍遥散。若因血虚。用二黄散。若因血去太多。用八珍汤。未应。补中益气汤。若因肝火。用柴胡山栀散。若因脾火。用加味归脾汤。若因事下血作痛。用八珍汤加阿胶、熟艾。若因脾胃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若因脾胃虚陷。用前汤。倍用升麻、柴胡。若晡热内热。宜用逍遥散。附治验方药
一妊妇下血。服凉血之药。下血益甚。食少体倦。此脾气虚而不能摄血。余用补中益气汤而愈。后因怒而寒热。其血仍下。此肝火旺而血沸腾。用加味逍遥散。血止。用补中益气汤而安。
一妊妇下血。发热作渴。食少体倦。属脾气虚而肝火所侮。用四君子。加柴胡、山栀。血止。因怒复作。用六君加柴胡、山栀、升麻而安。
二黄散治胎漏下血。或内热晡热。或头痛头晕。或烦躁作渴。或胁肋胀痛等症。
生地黄熟地黄自制
右为末。每服三钱。煎白术枳壳汤调下。二黄须杵膏为丸。庶药不枯槁而有力也。
防风黄芩丸方见后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八珍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柴胡山栀散方见二十四卷第三论妊娠卒然下血方论第六
妊娠下血。因冷热不调。七情失宜。气血不和所致。若伤于胎。则痛而下血。甚则胎堕矣。
愚按、前症若因气怒。用小柴胡汤。若因风热。用一味防风丸。若因血热。用一味子芩丸。若因脾气虚弱。用六君子汤。若因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若气虚而下血者。乃因儿小饮少也。不必服药。附治验
一妊娠六月。每怒下血。甚至寒热头痛。胁胀腹疼。作呕少食。余谓寒热头痛。乃肝火上冲。胁胀腹痛。乃肝气不行。作呕少食。乃肝侮脾胃。小便下血。乃肝火血热。用小柴胡。加芍药、炒黑山栀、茯苓、白术而愈。
一妊娠六月。体倦食少。劳役下血。用六君加当归、熟地、升麻、柴胡而愈。
安胎散治卒然腰痛下血。
熟地黄自制艾叶白芍药川芎黄耆炒阿胶当归甘草炒地榆各五分
右姜枣水煎服。或加杜仲、续断。附方
子芩丸治肝经有热妄行。用细条黄芩炒为末。每服一钱。以秤锤烧赤。焠酒热调服。若脾胃虚。不宜用。
防风丸治肝经有风。以致血得风而流散不归经。用防风为末。每服一钱。白汤调服。
防风黄芩丸治肝经有风热致血崩。便血尿血。用条芩炒焦。防风等分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远或食前。米饮或温酒送下。
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妊娠惊胎及僵仆方论第七
妊娠惊胎者。乃怀妊将满。胎神已具。坠仆伤胎。甚至下血不醒。若欲验其子母安否。当参第四论治之。
愚按、前症若因怒跌仆。或手足抽搐。用钩藤汤。若因气滞。用紫苏饮。若因脾胃气虚。用六君子加苏梗。若郁结伤脾。用归脾汤。若郁怒伤肝脾。用四七汤加芎归。若去血过多。用佛手散。如不应。胶艾汤。气血虚。八珍加胶艾。
神妙佛手散治胎痛服之即安。胎损服之立下。即芎归汤
当归川芎各五钱
水酒煎。血崩昏晕。用水煎服。
治妊娠从高坠下。腹痛下血。
生地黄益母草各二钱当归黄耆炒各一钱
姜水煎服。
胶艾汤治妊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抢。或去血腹痛。
阿胶一两炙熟艾叶数茎
或合四物汤。
右以水三碗。煮取二碗。分三服。
又方。川芎末二钱。酒下二三服。胎生即安。胎死即下。
又方。失所胎动。或子烦。饮竹沥一升。立愈。
又方。缩砂和皮砂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腹热即安。
秦艽汤方见前
安胎散治顿仆胎动。腰腹痛。方见前附方
四七汤治七情郁结成痰。或如梅核。鲠于喉间。或中脘停痰气痞。或痰壅气喘。或痰饮中脘。呕逆恶心。
紫苏叶厚朴姜制茯苓各一钱半夏姜制一钱五分
右姜枣水煎。白浊。送青州白丸子极妙。
加味四物汤治症同前。
又方。治寒邪所犯。心腹作痛。
桂枝芍药炒半夏各一钱茯苓厚朴姜制枳壳麸炒甘草炒各五分人参紫苏各一钱
右姜枣水煎服。
钩藤汤方见前紫苏饮方见后六君子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归脾汤八珍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妊娠胎上逼方论第八
妊娠将养如法。则血气调和。胎得其所。而产亦易。否则胎动气逆。临产亦难。甚至危矣。
愚按、前症若气逆胎上。用紫苏饮。饮食不甘。兼以四君子。若内热晡热。兼以逍遥散。若胃火所致。用四君、黄芩、枳壳、柴、栀。若脾郁所致。用归脾汤。加柴、栀、枳壳。附治验
一妊妇每因恚怒。其胎上逼。左关脉弦洪。乃肝火内动。用小柴胡加茯苓、枳壳、山栀而愈。但体倦不食。用六君子。调养脾土。加柴胡、枳壳。调和肝气乃瘥。
一妊妇胎上逼。胸满嗳气。饮食少思。此脾气郁滞。用紫苏饮顿安。又用四君子。加枳壳、柴胡、山栀而瘥。
紫苏饮治子悬腹痛。或临产惊恐气结。连日不下。或大小便不利。
当归甘草大腹皮黑豆浸水泡人参川芎橘皮白芍药炒各五分紫苏一钱
右姜葱水煎。
一孕妇累日不产。催药不验。此坐草太早。心怀畏惧。气结而血不行也。用前饮一服便产。
一、妇人孕七月。上冲腹痛。面不赤。舌不青。乃子悬也。亦用前饮而胎母俱安。
当归汤治胎动烦躁。或生理不顺。唇口青黑。手足厥冷。
当归人参阿胶炒甘草炒各一钱连根葱白一握
右水四碗。煎四味。至半去滓。下葱。煎至一碗。分二服。
大圣散治妊娠忪悸梦惊。心腹胀满。连脐急痛。
白茯苓川芎麦门冬去心黄耆炒当归各一钱人参甘草炒木香各五分
右姜水煎服。
又方治胎上逼。热痛下血。或烦闷困笃。用葱二十茎。水浓煮饮。胎未死即安。胎已死即下。未效再服。若唇口青黑。手足厥冷。须佐以当归汤。
白术汤治遍身痛。或冲心痛欲死。方见后附方
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逍遥散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妊娠下如豆汁胎动腹痛方第九
愚按、前症肝脾湿热。用升阳除湿汤。肝脾风热。用加味逍遥散。肝脾郁怒。用加味归脾汤。脾胃气虚。用钱氏白术散。若脾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肝经风热。用防风黄芩丸。风入肠胃。用胃风汤。附治验
一妊妇因怒。胸膈不利。饮食少思。服消导顺气之剂。脾胃愈弱。饮食愈少。大便不实。且无度。久而便黄水。或带白。视其面色。黄中隐白。余曰。黄色脾虚也。白色肺虚也。朝以补中益气汤。升补胃气。夕以六君子。培补脾气而愈。
治妊娠忽然下如豆汁等物。或胎动腹痛。
糯米五升黄耆炒六两
用水煎。分四服。
补遗。用野苎根二两。好银三五两。或金银首饰。水酒各半煎服。附方
胃风汤治风邪乘虚。客于肠胃。水谷不化。泄泻下注。腹胁虚满。肠鸣作痛。及肠胃虚热。下如豆汁。或瘀血日夜无度。方见第八卷第十论
东垣升阳除湿汤治妇人女子漏下恶血。月事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皆繇饮食失节。或劳伤形体。或素患心气不足。因饮食劳倦。致令心火乘脾。其脉缓而弦急。按之洪大。皆脾土受邪也。
柴胡羌活苍术黄耆炒各一钱五分防风甘草炙升麻藁本各一钱蔓荆子七分独活当归各五分
右水煎。食前服。
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防风黄芩丸方见前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钱氏白术散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妊娠误服毒药胎动方第十
愚按、前症若因毒药。用甘草、黑豆、淡竹叶。若因顿仆。用阿胶散。未应。煎送知母丸。若因顿仆。下血腹痛。用佛手散。未应。用八珍汤送知母丸。血出过多。用八珍汤斤许。益母草四两。水煎。徐徐与服。若胎死。以朴硝或平胃散下之。
夺命丹治小产或毒药。唇口爪青黑。其胎已死。
牡丹皮白茯苓桂心赤芍药各为末桃仁去皮尖研如泥
右等分。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酣汤速进两丸。立出。
阿胶散治妊娠跌仆。或毒药致胎不安。
熟地黄二钱自制白芍药艾叶当归黄耆炒甘草阿胶炒各一钱
右姜枣水煎服。
药毒胎动甘草、乌豆、淡竹叶等分。用水浓煎服。附方
知母丸又名一母丸方见十三卷第九论佛手散方见前八珍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平胃散方见八卷第十八论妊娠心痛方论第十一
妊娠心痛。乃风邪痰饮交结。若伤心正经。为真心痛。朝发夕死。夕发旦死。若伤心支络。则乍安乍作。若伤于子藏。则胎动而下血。
愚按、前症若饮食所伤。用平胃散加枳壳、山查。若因错杂诸邪。当审其因而治之。附治验
一妊妇心痛。烦热作渴。用白术散即愈。后因停食。其痛仍作。胸腹膨满。按之则痛。此因饮食停滞。用人参养胃汤。按之不痛。乃脾胃受伤。以六君子补之而愈。
一妊妇心腹作痛。胸胁作胀。吞酸不食。此肝脾气滞。用二陈、山查、山栀、青皮、木香而愈。又因怒仍痛。胎动不食。面色青黄。肝脉弦紧。脾脉弦长。此肝乘其土。用六君子汤。加升麻、柴胡、木香而愈。
妊娠妇卒心痛。气欲绝。
川芎当归茯苓厚朴制各一钱
用水煎服。
白术汤治妊娠内热心痛。
白术四钱赤芍药三两黄芩二钱炒
用水煎。忌桃、李、雀肉。
雷公炮灸论云。心痛欲死。急觅延胡。
又方。青竹茹一升。酒二升。煮一升。分二服。
又方。破鸡子一枚。调酒服之。
紫苏饮方见前附方
人参养胃汤平胃散二方见七卷第十八论二陈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五论六君子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妊娠心腹痛方论第十二
妊娠心腹痛。或宿有冷疾。或新触风寒。或痰饮相搏。若痛胞络。必致动胎。甚则伤堕。
愚按、前症若风寒痰饮。用金沸草散。胎气郁滞。加香附、川芎。若饮食停滞。用六君加紫苏、枳壳。若怒动肝火。用前药更加柴胡、山栀。若郁结伤脾。用归脾汤加枳壳、山栀。附治验
一妊妇心腹作痛。吐寒恶心。胎气上攻。饮食少思。此脾虚气滞而为痰。用六君子加柴胡、枳壳。诸症渐退。饮食渐进。又用四君子加枳壳、山栀、桔梗而安。后因怒。两胁气胀。中脘作痛。恶寒呕吐。用六君加柴胡、升麻、木香。一剂而愈。
当归芍药汤治妊娠心腹急痛。或去血过多而眩晕。
白芍药炒当归茯苓白术炒泽泻各二钱川芎二钱
右水煎服。
阿胶散治胎动腹痛。
白茯苓白术炒川芎阿胶各一钱炒当归陈皮各一钱甘草炒三分
右水姜枣煎服。
治胎动腹痛欲落。上等银一斤。茅根二斤。去黑皮。水五碗。煮取三碗。入清酒一碗。并茅根。煎数沸。徐徐服。立安。金银首饰亦可。附方
金沸草散方见六卷第十二论紫苏饮方见前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归脾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妊娠中恶方论第十三
妊娠若忽然心痛闷绝欲死者。谓之中恶。盖因气血不足。精神衰弱。故邪毒得以中之也。
愚按、前症当调补正气为善。用金银藤一味。煎汤饮之。
又方治前症。
生地黄二钱枳壳一钱木香三分
用水煎服。
又方。豆豉一两。姜半两。水煎服。
妊娠腹痛。或吐血衄血。熟艾如拳大。煮汁服。
又方。用盐一盏。水调服。以冷水噀之。吐出即安。
又方。灶心土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妊娠腰腹背痛方论第十四
肾主腰足。因劳役伤损其经。以致风冷乘之。腰腹相引而痛。盖妇人肾以系胞。妊娠痛甚。则胎堕也。
愚按、前症若外邪所伤。用独活寄生汤。劳伤元气。用八珍、杜仲、砂仁、胶艾。脾肾不足。以前药加白术、补骨脂。气血郁滞。用紫苏饮。加桔梗、枳壳。肝火所动。用小柴胡汤加白术、枳壳、山栀。肝脾郁结。用归脾汤加柴胡、枳壳。附治验
一妊妇颈项强直。腰背作痛。此膀胱经风邪所致。用拔萃羌活汤。一剂而愈。又用独活寄生汤。及八珍汤。以祛邪固本而痊。
通气散治肾虚腰痛神妙。
破故纸炒为末。空心。每服二钱。嚼核桃肉半个。以温酒下。
杜仲丸治妊娠腰背痛。
杜仲炒。续断酒浸。等分为末。煮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酒下。米饮亦可。
胶艾汤治腰腹疼痛。胎动欲落。即前妊娠下血补遗内安胎散。附方
独活寄生汤方见四卷第七论八珍汤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见四论紫苏饮方见前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羌活胜湿汤方见四卷第一论妊娠小腹痛方论第十五
妊娠小腹痛。繇胞络虚。风寒相搏。痛甚。亦令胎动也。
愚按、前症若风寒所搏。用紫苏饮加生姜。气血虚。用八珍汤。脾气虚。用六君子汤。中气虚。用补中益气汤。若腹胀痛。用安胎饮。加升麻、白术。不应。兼补中益气汤。附治验方药
一妊妇小腹作痛。其胎不安。气攻左右。或时逆上。小便不利。用小柴胡汤加青皮、山栀。清肝火而愈。后因怒。小腹胀满。小便不利。水道重坠。胎仍不安。此亦肝木炽盛所致。用龙胆泻肝汤一剂。诸症顿愈。乃以四君子加柴胡、升麻。以倍脾土而安。
紫苏饮方见前八珍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四君子汤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安胎饮方见前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二论龙胆泻肝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妊娠心腹胀满方论第十六
夫妊娠心腹胀满者。繇脾胃虚寒。复因冷饮相搏所致也。
愚按、前症若外感风寒。内伤饮食。用藿香正气散。若食伤脾胃。用六君子汤。若阳气壅滞。用紫苏饮。附治验
一妊妇饮食停滞。心腹胀满。或用人参养胃汤。加青皮、山查、枳壳。其胀益甚。其胎上攻。恶心不食。右关脉浮大。按之则弦。此脾土不足。肝木所侮。余用六君子加柴胡、升麻而愈。后小腹痞闷。用补中益气汤。升举脾气乃瘥。
下气汤治心腹两胁胀闷。饮食少思。四肢无力。
羌活赤芍药炒甘草炒槟榔青皮大腹皮陈皮赤茯苓半夏姜制桑白皮炒各五分桂心一分紫苏茎一钱
右水煎服。
局方枳壳散、保风散、紫苏饮、藿香正气散。皆良。附方
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人参养胃汤方见七卷第十八论
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三妊娠数堕胎
宋临川陈自明良甫编辑明古吴薛己立斋补注鄞县曹赤电炳章圈校
方论第一
夫胎乃阳施阴化。荣卫调和。经养完全。十月而产。若血气虚损。不能养胎。所以数堕也凡妊妇腰痛多堕胎。
愚按、丹溪先生曰。阳施阴化。胎孕乃成。血气虚乏。不能荣养。其胎则坠。譬如枝枯则果落。藤痿则花坠。尝治贾氏妇。每有孕。至三月前后必坠。诊其脉。左右大而无力。重则涩。知其血虚也。补其中气。使血自荣。时正初夏。教以浓煎白术汤下黄芩末二钱。与数十贴。得保而生。因而思之。堕于内热而虚者。于理为多。曰热曰虚。盖孕至三月。上属相火。所以易堕。不然。何以黄芩、熟艾、阿胶等为安胎之妙如此也。大抵治法。须审某月属某经育养而药之。附治验
一妊妇五月服剪红丸而胎堕。及腹胀痛。乃服破血之剂。痛益甚。手不敢近。予曰。此峻药重伤脾胃也。用八珍。倍加参、耆、半夏、乳香、没药。二剂而痛止。数剂而安。吴江庠吏万湖仲子室。年二十余。疫疾堕胎时咳。服清肺解表之药。喘急不寐。予以为脾土虚而不能生肺金。药复损而益甚也。先与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五味、炮姜。四剂渐愈。后往视之。用八珍加五味。及十全大补汤而愈。
一方。鲤鱼二斤者一尾。粳米一升。用盐酱煮食甚善。月食三次。
芎补中汤、杜仲丸。治气虚而胎坠。方见十二卷第一论附方
十全大补汤八珍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妊娠不长方论第二
夫妊娠不长者。因有宿疾。或因失调。以致脏腑衰损。气血虚弱。而胎不长也。当治其疾。益其气血。则胎自长矣。
愚按、前症更当察其经络。审其所因而治之。附治验
一妊妇胎六月。体倦懒食。面黄晡热。而胎不长。因劳欲坠。此脾气不足也。用八珍汤。倍加参、术、茯苓。三十余剂。脾胃渐健。胎安而长矣。
一妊妇因怒。寒热往来。内热晡热。胁痛呕吐。胎至八月而不长。此因肝脾郁怒所致。用六君加柴胡、山栀、枳壳、紫苏、桔梗。病愈而胎亦长矣。
黄耆汤治妊娠不长。更安胎和气。
黄耆炒白术炒陈皮麦门冬去心白茯苓前胡人参各五分川芎甘草炒三分
右姜枣水煎服。
又验方。用鲤鱼长尺许。如食法。饮其汁。其胎渐大而长矣。附方
六君子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八珍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妊娠胎动不安当下方论第三
夫人以胃气壮实。冲任荣和。则胎得所。如鱼处渊。若气血虚弱。无以滋养。其胎终不能成也。宜下之。以免其祸。
愚按、前症宜用第十二卷十四方论主之。其胎果不能安者。方可议下。慎之慎之。附治验
鸿胪张淑人。痢疾后胎动。心神不安。肢体殊倦。用八珍散。二十余剂渐愈。因劳。加烦热头痛。以大剂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治之。热痛顿止。仍用前散。又五十余剂而安。其后生产甚易。
桂心散治妊娠因病。胎不能安者。可下之。
桂心瓜蒌牛膝瞿麦各五分当归一钱
用水煎。
又方。牛膝一两。酒一钟。煎七分。作二服。
小品方。用麦檗一升。擂碎。水二升。煮一升。服之神效。观麦檗能损气破血如此。脾胃虚弱。饮食不化者。不宜用明矣。
文仲取鸡子一枚。盐三钱。服之立下。
佛手散。服之。胎死者即下。生者亦安。方见十二卷第七论附方
八珍散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妊娠堕胎后血下方论第四
堕胎后。复损经脉而下血不止。甚则烦闷至死。皆以调补胃气为主。
愚按、前症若肝经血热。用四物、参、术、山栀。肝经风热。用防风黄芩丸。肝经怒火。用加味逍遥散。脾经气虚。用四君、归、地。脾经郁滞。用加味归脾汤。气滞不和。用紫苏饮。胃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附治验
一妊妇堕胎昏愦。不时吐痰。自用养血化痰之剂。昏愦不省。自汗发搐。痰涎涌出。彼以为中风。欲用祛风化痰。予曰。此属脾气虚寒所致。遂用十全大补汤。加炮姜。二十余剂寻愈。
治妊娠损动。下血腹痛。
阿胶一两炒艾叶半两
用水一大盏煎。
治堕胎下血烦满。寒热狂闷。镑鹿角炒为末。每服三钱。水调下。日三服。或家鸡翎烧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良久再服。以效为度。附方
四物汤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紫苏饮方见十二卷第八论防风黄芩丸方见十二卷第六论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十全大补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妊娠未足月欲产方论第五
妊娠未足月。而痛如欲产。或应产而难。或为子烦。用知母一味。蜜丸桐子大。粥饮服之。或槐子、蒲黄等分为丸。酒服。或蒲黄水调钱许。并效。
愚按、小产重于大产。盖大产如瓜熟自脱。小产如生采。断其根蒂。岂不重哉。而人轻忽。死于是者多矣。大抵治法。宜补形气。生新血。去瘀血为主。若未足月。痛而欲产。用芎归补中汤倍加知母止之。产而血不止。人参黄耆汤补之。产而心腹痛。当归川芎汤主之。元气弱而欲产。八珍汤固之。出血过多而发热。圣愈汤治之。若汗不止。或昏愦喘咳。急用独参汤。若发热烦躁。或肉瞤筋惕。用八珍汤。大渴面赤。脉洪而虚者。用当归补血汤。身热面赤。脉沉而微者。用四君、姜、附。以回其阳可也。附治验方药
一妊妇八月。胎欲坠如产。卧久少安。日晡益甚。此气血虚弱。朝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随愈。更以八珍汤调理而安。
当归川芎汤治小产后瘀血。心腹疼痛。或发热恶寒。
当归川芎熟地黄自制白芍药炒玄胡索炒红花香附青皮炒泽兰牡丹皮桃仁
右水煎。入童便、酒各小半盏服。
若以手按腹愈痛。此瘀血为患。宜用此药或失笑散消之。若按之不痛。此是血虚。宜用四物、参、苓、白术。若痛而作呕。此是胃虚。宜用六君子。若痛而作泻。此是脾虚。宜六君子送二神丸。
芎归补中汤治气血虚而欲产。
艾叶代姜阿胶炒川芎五味子杵炒黄耆炙当归白术炒芍药炒人参杜仲炒各一钱甘草炙五分
右每服五钱。水煎服。
若脾气虚弱。须用补中益气汤。若气虚而有火。宜用安胎饮。
人参黄耆汤治小产气虚。血下不止。
人参黄耆炒当归白术炒白芍药炒艾叶各一钱阿胶炒二钱
右作一剂。水煎服。
当归散治产后气血虚弱。恶露内停。增寒发热。宜服此药。
当归白芍药炒川芎黄芩炒各一两白术五钱
右为细末。温童便调下二钱。
圣愈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九论独参汤方见三卷第十三论当归补血汤八珍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断产方论第六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然妇人有临产艰难。或生育不已。而欲断之。故录验方。以备所用。若服水银、蝱虫、水蛭之类。不惟孕不复怀。且祸在反掌。
愚按前症用蚕故纸尺许烧灰为末。产后酒服之。血虚者。终不复孕。大抵断产之剂。多用峻厉。往往有不起者。是则产之害。未若断产之害也。吾闻阁老张罗峰。太常李恒齐。俱因服断产之剂。自谓形体俱怯。遇劳必病。有由然矣。
千金断产。用油煎水银。一日方息。空心服枣大一丸。永断其孕。且不损人。
千金去胎。大麯五升。清酒一斗。煮二沸。去滓。分五服。隔宿勿食。旦再服。其胎如糜。母无所苦。千金不传。
四物汤。每服五钱。加芸薹子二撮。于经行后。空心温服。妊娠咳嗽方论第七
夫肺内主气。外司皮毛。皮毛不密。寒邪乘之则咳嗽。秋则肺受之。冬则肾受之。春则肝受之。夏则心受之。其嗽不已。则传于腑。妊娠病久不已。则伤胎也。
愚按、前症若秋间风邪伤肺。用金沸草散。夏间火邪克金。用人参平肺散。冬间寒邪伤肺。用人参败毒散。春间风邪伤肺。用参苏饮。若脾肺气虚。用六君、芎、归、桔梗。若血虚。四物、桑皮、杏仁、桔梗。肾火上炎。用六味丸。加五味子煎服。脾胃气虚。风寒所伤。用补中益气。加桑皮、杏仁、桔梗。盖肺属辛金。生于己土。嗽久不愈者。多因脾土虚而不能生肺气。而腠理不密。以致外邪复感。或因肺气虚不能生水。以致阴火上炎所致。治法当壮土金。生肾水为善。诸脏腑嗽。见六卷第十一等论。附治验
一妊娠气喘痰甚。诸药不效。素有带下。始于目下浮。两月余。其面亦然。此气虚而有痰饮也。用六味丸料。数剂而愈。
一妊妇嗽则便自出。此肺气不足。肾气亏损。不能司摄。用补中益气汤以培土金。六味丸加五味。以生肾气而愈。
一妊妇咳嗽。其痰上涌。日五六碗许。诸药不应。予以为此水泛为痰。用六味丸料。及四君子汤各一剂稍愈。数剂而安。
一妊妇因怒。咳嗽吐痰。两胁作痛。此肝火伤肺金。以小柴胡汤。加山栀、枳壳、白术、茯苓治之而愈。但欲作呕。此肝侮脾也。用六君子。加柴胡、升麻而痊。
桔梗散治风寒咳嗽。喘急不食。
天门冬去心赤茯苓各一钱桑白皮桔梗炒紫苏各五分麻黄去节三分贝母人参甘草炒
右姜水煎。
马兜铃散治咳嗽气喘。
马兜铃苦梗人参甘草贝母各五分陈皮去白紫苏桑白皮大腹皮黑豆水浸洗各一钱五味子五分
右姜水煎。
百合散治咳嗽胸膈烦闷
川百合紫苑麦门冬苦梗桑白皮各五分甘草三分竹茹二分
右姜水煎。
治妊娠伤寒。涎多咳嗽。
知母杏仁天门冬桑白皮各五分
用姜水煎服。
旋覆花汤。感冒喘嗽。胸满痰盛。方见二十二卷第四论
华盖散。治症同上。或项背拘急。鼻塞头眩。时发寒热。方见六卷第十二论
参苏饮加杏仁、五味子。治症同上。附方
金沸草散方见六卷第十二论人参平肺散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二论人参败毒散方见二十四卷第十论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二论妊娠吐血衄血方论第八
妊娠吐血。繇七情脏腑所伤。气逆于上。致血上溢不止。心闷甚者多死。或坠胎也。宜用局方必胜散。
愚按、前症若肝经怒火。先用小柴胡、山栀、生地。次用前药合四物。后用加味逍遥散。肝经风热。防风子芩丸。心经有热。朱砂安神丸。心气不足。补心汤。思虑伤心。妙香散。胃经有火。犀角地黄汤。膏粱积热。加味清胃散。郁结伤脾。加味归脾汤。肺经有火。黄芩清肺饮。因气郁滞。紫苏饮子。气不摄血。用补中益气汤。肾经虚火。加味六味丸。仍以七卷第五论互用。附治验方药
一妊娠因怒吐血。两胁胀痛。小便淋涩。此怒而血蓄于上。随火出也。用小柴胡合四物。四剂血止。用六君子安胎饮。调理而安。
紫苏饮治妊娠失调。胎气不安。上攻作痛。或逆气失血。方见十二卷第八论若肝脾气血虚而有火不安。宜兼逍遥散。若脾气虚弱而不安。宜用四君、芎、归。
小柴胡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一论四物汤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三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防风子芩丸方见十二卷第六论朱砂安神丸方见三卷第十论养心汤方见三卷第十论妙香散方见三卷第十一论安胎饮方见十二卷第一论犀角地黄汤方见七卷第六论加味清胃散方见二十四卷第一论黄芩清肺饮方见八卷第一论加味六味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一论妊娠子烦方论第九
论曰。妊娠苦烦闷者。以四月受少阴君火以养精。六月受少阳相火以养气。若母心惊胆寒。多有是症。产宝云。是心肺虚热。或痰积于胸。若三月而烦者。但热而已。若痰饮而烦者。吐涎恶食。大凡停痰积饮。寒热相搏。吐甚则胎动不安。
愚按、前症若因内热。用竹叶汤。气滞。用紫苏饮。痰滞。用二陈、白术、黄芩、枳壳。气郁。用分气饮。加川芎。脾胃虚弱。用六君、紫苏、山栀。附治验
一妊妇烦热。吐痰恶食。恶心头晕此乃脾虚风痰为患。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以补元气。袪风邪。数剂渐愈。惟头晕未痊。乃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以升补阳气而愈。
竹叶汤治子烦。
防风黄芩炒麦门冬各一钱白茯苓二钱
右竹叶数片。水煎服。
人参散治热乘心脾。烦热乾渴。
人参麦门冬赤茯苓地骨皮乾葛黄芩炒犀角镑各一钱甘草五分
右水煎。
竹茹汤治妊娠烦躁。或胎不安。淡竹茹一两。水煎服之。
益母丸知母炒为末。枣肉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人参煎汤下。附方
分气饮治脾胃虚弱。气血不和。胸膈不利。或痰气喘嗽。饮食少思。
陈皮茯苓半夏炒桔梗炒大腹皮紫苏梗枳壳麸炒白术炒山栀炒各一钱甘草炙五分
右姜水煎服。
紫苏饮方见二十四卷第八论二陈汤方见二十四卷第五论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妊娠烦躁口乾方论第十
足太阴脾之经。其气通于口。手少阴心之经。其气通于舌。若脏腑不调。气血不和。以致内热乘于心脾。津液消烁。故心烦口乾也。与子烦大同小异。宜用益母丸。
愚按、前症若胃经实火。用竹叶石膏汤。若胃经虚热。用人参黄耆散。若胃经气虚。用补中益气汤。若肺经虚热。用紫苏饮。若肝经火动。用加味逍遥散。若脾气郁结。用加味归脾汤。若肾经火动。加味地黄丸。附治验
一妊妇烦热。兼咽间作痛。用知母散。加山栀。以清肺经而愈。后内热咳嗽。小便自遗。用补中益气。加麦门、山栀。以补肺气。滋肾水而痊。
知母散治烦躁闷乱口乾。
知母麦门冬黄耆炒子芩炒赤茯苓各一钱甘草
右水煎。入竹沥一合。更煎二沸而服。
人参黄耆散治身热烦躁口乾。
人参黄耆炒葛根秦艽赤茯苓麦门冬各一钱知母甘草五分
右姜三片。竹叶二七片。水煎。
补遗。人参白术散、黄耆六一汤。皆良。附方
竹叶石膏汤
石膏一钱半夏一钱五分甘草人参各一钱麦门冬竹叶各五分
右姜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方见二十四卷第六论紫苏饮方见十二卷第八论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二方见二十四卷第四论加味地黄丸方见二十四卷第十二论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
qq:418688130
音号:ay6392
手机号:
18568446039地址:安阳市吉祥春天小区12号楼5单元1楼西
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4-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