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的妈妈出月子就来月经,有的整个哺乳期都不回潮正常么 为何有的妈妈出月子就来月经,有的整个哺乳期都不回潮正常么为何有的妈妈出月子就来月经,有的整个哺乳期都不回潮正常么

为何有的妈妈出月子就来月经,有的整个哺乳期都不回潮正常么

关于产后月经回潮的时间,大家都存在差异,不论早还是晚,见自己与别人不一样,

都会有些焦虑。

为何有的妈妈出月子就来月经了,而有的整个哺乳期都不见回潮呢?这种情况正常么?

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搞懂以下几个问题。

哺乳期女性的特点

正值哺乳期的妈妈们,身体内会

分泌出大量的“泌乳素”

,受其影响,产后才会产生乳汁,可以说,这是宝宝们“口粮”的重要来源。

而泌乳素越多,乳汁也越多,宝宝的口粮才会充足,为健康成长提供动力!

说到这里,宝妈肯定会存在疑问:月经和催乳素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就要涉及到月经产生的机制了。

月经是怎么来的?

月经周期时,子宫内膜会慢慢变厚,通常会变为1cm左右,然后“掉”下来形成一次月经。

而泌乳素的产生,

会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

泌乳素增加时,子宫内膜自身不主动增厚,因此不会脱落并引起月经,从而导致月经暂停。

简单来说,由于哺乳期的母亲会一直持续母乳喂养,因此体内激素水平较产前存在一些变化,泌乳素居于很高的水平,从而会导致月经暂时停止的情况。

产后的妈妈们多久会月经回潮?

如前文所述,每位宝妈们生产后月经来潮的时间都大不相同。

母乳量不多的母亲由于泌乳素较少,月经可能会在分娩后的1-2个月内出现,但有些母乳量更多的母亲由于泌乳素增多,大多数会在宝宝1岁上下时才出现月经。

也就是说,生产后的月经恢复期,

与妈妈们母乳喂养的情况也相关联

,例如母亲的哺乳形式、乳汁喂养的次数和喂养时间等等。

总结起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①大部分宝妈会在哺乳期6个月上下恢复月经来潮;

②少数宝妈们在分娩后二至四个月内恢复月经来潮;

③有些宝妈整个哺乳期均没有月经来潮;

④混合喂养情况下,宝妈的月经会比其他人早些恢复;

⑤纯奶粉喂养情况下,宝妈们通常在分娩后

六至十周左右

恢复月经来潮。

我自己两次恢复月经的时间也不相同,头胎时坚持母乳喂养到孩子9个月,断奶后才恢复月经;二宝母乳到两岁,在她一岁零两个月时才恢复。

周围很多朋友也是断奶后才恢复月经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

因此,产后的月经情况不一样很正常,妈妈们不需要为此特别担心,

也完全不用做特殊治疗。

我们应该放平心态,保持心情愉悦,好好享受这段初为人母,没有“大姨妈照顾”的时间。

我的叨叨:

通常来说,不论什么情况,断奶后1-2个月就会恢复正常月经了;如果断奶后几个月内月经都未恢复,妈妈们则需要到医院检查一下身体情况。

尤其要提醒一点,哺乳期间尽管没有月经,

但身体依旧会正常排卵。

因此,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这段期间务必采取避孕措施,尤其是不计划要宝宝和剖腹产的宝妈们,别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处在哺乳期的妈妈们,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

哺乳期要喂养婴儿,十分不容易,遵守好基本原则会让母乳喂养之路更轻松。

饮食方面:

为了摄入足够的营养,增强乳汁质量,妈妈们的饮食可要尤其注意。

①吃得清淡

例如新鲜蔬菜、豆制品、肉类(牛肉,羊肉,鱼肉,猪肉等)、蛋类、汤类(鸡汤,鲫鱼汤,骨头汤等)、牛奶、时令水果等。

唯有饮食均衡

,才能给宝宝良好的饮食呵护。

②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如辛辣、油腻、生冷、油炸等食物。一定不能因馋嘴而忘记照顾宝宝们呀!

请记住,你吃的东西,

会通过母乳成分影响到孩子。

母亲吃多了生冷的东西,哺乳后宝宝也容易腹泻;母亲吃多了胀气的东西,宝宝也容易肠胃胀气;母亲吃多了煎炸油腻的食物,宝宝也易消化不良。

总而言之,乳汁会随着妈妈们摄入食物而变化,有时口味不佳,还会引起婴儿抵抗母乳的情况。

③不要随便服用药物

服用药物对宝宝的影响更大,哺乳期若生病了必须去医院,并提前告知医生自己要喂奶。因为

哺乳期妈妈用的药品是分级的

,不能随便用。

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才能保障安全。

心情方面:

照顾孩子是件艰巨又磨人的事情,需要妈妈们拥有极大的精力与耐心,这是项重大挑战。

妈妈们需要24小时X7,孩子随叫随到、随哭随达,这种模式下,几乎是一年365天无休息地连轴转。

而且,月龄较小的宝宝不会说话,只能用哭泣的形式表述各种需求。再加上一些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妈妈们有时会不可避免地感到烦躁。

但这时我们一定要绷住,

默念三遍“亲生的”

,忍住怒火不要发脾气。

因为,这些负能量的情绪不仅会影响乳汁分泌,不利于自己的身体恢复,严重的话还会让孩子对母亲产生恐惧感和排斥感,可以说是完全没必要的损失。

努力保持心情愉快,是产后妈妈最重要的精神调节。

总之,母乳喂养的妈妈,断奶前什么时候来月经都是正常的,不要无谓焦虑。

其次,哺乳期除了要注意上述事项、科学调理之外,也不要劳累过度,以免增加身体负担。

最后,我们还可以做些轻柔的伸展类运动,例如瑜伽。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