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行为包括喂养行为、进食行为、食物选择和进食氛围。我国1-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为34.7%。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会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儿童常见的饮食行为问题的症状表现为吃得少、吃得慢、对食物不感兴趣、拒绝某些食物、不愿尝试新的食物、强烈偏爱某些食物等。父母对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主要有三大忧虑:一是害怕生长发育不良;二是害怕缺乏必需的营养;三是害怕大脑发育有问题。
1、婴幼儿味觉、嗅觉和味道感知与喂养困难的相互关系:
味觉、嗅觉和味道感觉在出生前已经发育成熟。在孕晚期,胎儿能够通过羊水体验味道,并感知到母亲膳食中的味道和气味,每个胎儿都有独特的味道体验,这将会影响胎儿日后对味道的喜好。母乳喂养的婴儿是通过母乳体验母亲膳食的味道进而继续体验和学习味道,其优势在于婴儿转奶后进食固体食物时,会进食更多的通过母乳体验过的各种食物。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早期味道体验较为单一,且未能接触来自于母亲膳食中的食物气味。需要通过反复接触一种特定的食物,以及通过接触各种各样的食物进行学习。
、不良饮食行为矫正的原则大致如下:
1)让儿童体验饥饿-获得饱感,不要在二餐之间以高能量的零食和饮料补偿餐中的摄入不足,控制零食,每餐间隔3-4h;
2)控制就餐时间,每次限于30分钟以内,因为儿童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超过时间就把饭菜拿走,家长指令明确,保持平和的心态;
3)儿童要保证至少1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增进食欲;
4)把儿童不喜欢的食物混在喜欢的食物中,先放入少量,逐渐加多,直至儿童能接受;
5)对新的食物要多次尝试,有时至少尝试15次;
6)鼓励玩食物性游戏,或让孩子参与备餐,带儿童到超市采购食品,或用趣味性名称称呼食品,讲解食物的益处,激发对食物的兴趣;
7)根据年龄和生长特点,对饮食有恰当的期望,不强制吃完、吃饱,允许停下不吃;
8)营造快乐的进食氛围,不强迫进食,不威逼和哄骗,不强化冲突;
9)树立榜样,提供机会向进食好的儿童学习,家长也要树立榜样;
10)不完全剥夺偏爱的食物,减少偏爱食物的摄入;
11)培养孩子独立进食的习惯,允许儿童作进餐准备,帮助其过渡至自己吃饭;
12)孩子有进步就给予表扬和鼓励;
13)家庭保持意见一致;
14)减少进食分心(如看电视、讲故事、玩玩具等),对进食中的不良行为(如哭闹等),采用暂时隔离法或移开食品的冷处理方法。
、隔离的实施:
父母事先作为警告,然后把儿童放到一个安全、单独并且不能看到照养人的地方进行隔离,如婴儿床、围栏、封闭的房间以及卧室等。在实施隔离期间,照养人不能与儿童有互动或联系,直至停止大叫或大哭。一旦儿童平静下来,照养人应该解释缘由,要儿童懂得自己能够平静下来是值得表扬的事情,要求儿童思考自己的错误行为。如果其继续错误行为,则重复隔离直到平静
参考文献: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7):537-538.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