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吐奶很常见
这和腹肌、膈肌收缩收缩引起的呕吐不一样,吐奶主要是胃里的食物返流到食管及口腔,孩子通常不会不舒服,所以又称为“溢奶”。
吐奶主要发生在一岁以内的婴儿,大多会随孩子发育逐渐好转、消失。但频繁的吐奶有可能是因为孩子
存在胃食管返流病
,这是一种会影响孩子发育的疾病,需要治疗。
为什会吐奶?
对于1岁以下的宝宝,吐奶是十分正常的,4月龄左右的宝宝吐奶尤为严重,这和宝宝尚未发育成熟的消化系统以及进食有关系。
人体的胃有两个「城门」,胃与食管接壤之处称「贲门」,与肠道接壤之处称「幽门」。相较成人,
宝宝贲门部位的肌肉尚未发育完全,较为松弛,而幽门处肌肉较为紧张,
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一种情况:胃食道反流。
由于婴儿的胃呈水平位且胃的容积较小,加上幽门肌肉紧张,如果喂的量太大(
也就是过度喂养
),这浅浅的胃自然容不下那奔涌而来的奶,下头没法去,只能往上冲,就出现了吐奶的情况。
生理性吐奶是常见的生理现象
常见于4-6月龄内的小宝宝。大部分宝宝溢奶和吐奶的情况会在6月龄前后逐渐好转,少数宝宝可能会持续到学步期前后才有所改善。
但某些疾病也可能引发吐奶,这叫病理性吐奶。
如果宝宝吐奶的同时,出现如精神差,吃奶差,伴腹胀、腹泻、发热、哭闹不安等各种不适表现时,应尽早就医。肠梗阻、肠套叠、食道闭锁、肠道闭锁等严重的疾病都可表现为吐奶。
家长应该注意这10种情况
1)反复吐奶;
2)吐奶量大;
3)喷射性呕吐;
4)尿量减少;
5)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6)精神不佳;
7)吐出带有黄绿色、褐色或带血的呕吐物;
8)血便;
9)合并发热、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
10)哭闹;
如果出现了上诉情况,应带孩子及时就诊,以判断吐奶是否是由于病理性原因造成的。
宝宝吐奶怎么办?
1、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势
一旦呕吐物进入气管会导致窒息。因此在让孩子躺下时,最好将浴巾垫在孩子身体下面并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着时发生吐奶,我们可以把孩子脸侧向一边。
2、吐奶后,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状况
在孩子躺着时要把孩子头部垫高,或者索性把孩子竖着抱起来。吐奶后,孩子的脸色可能会不好,但只要稍后能恢复过来就没有问题。另外,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补充些水分。
3、在呕吐后30分钟进行补水
孩子吐奶后,如果马上给孩子补充水分,可能会再次引起呕吐。因此,最好在吐后30分钟左右用勺先一点点地试着给孩子喂些白水。
4、每次喂奶数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
在宝宝精神恢复过来,又想吃奶的时候,我们可以再给宝宝喂些奶。但每次喂奶量要减少到平时的一半左右,不过喂奶次数可以增加。
如何预防吐奶?
在喂奶后,轻轻拍背以排出吃奶过程中吞下的空气,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孩子,由于奶瓶与孩子的接触角度不同于母亲的乳房,所以在喂奶过程中,可能较母乳喂养会吞入更多的空气,在喂奶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拍背。
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孩子,选择适合宝宝吞咽及吸吮速度大小的奶嘴孔,奶嘴孔过大出奶太快容易呛奶,奶嘴孔过小吸奶费劲容易吞咽下过多空气。
喂完奶后,将宝宝竖抱15~30分钟,不要立即逗宝宝玩耍;
每次喂奶时都尽量安静、平静。
生理性吐奶是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阶段,会随着时间逐渐好转。因此妈妈们不必惊慌,正确采用一些科学的处理方式是可以轻松应对的。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