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食物能引起“性早熟”真相其实是......很多家长都搞错了 这些食物能引起“性早熟”真相其实是......很多家长都搞错了这些食物能引起“性早熟”真相其实是......很多家长都搞错了

这些食物能引起“性早熟”真相其实是......很多家长都搞错了

作者|谭小笔

“怎么办!我家女儿最近乳房有些突起,该不会是性早熟吧!”

昨天深夜刚哄睡完娃,就看到闺蜜发来的一条信息。

收到消息,我也很吃惊,她女儿才不到8岁,怎么会发育得这么早?

她说,她全家人都怀疑是不是孩子吃了有激素的食物导致的。

她的怀疑也并不是毫无根据。

毕竟曾有报道称,一个未满8岁的小孩乳房变大且胀痛,疑似由于吃鸡肉导致性早熟。

再加上近些年“速生鸡有激素”“反季节蔬菜都打了药”等传闻不断。

家长们对这些听起来“不自然”的食物当然充满了戒心,

孩子身体一旦不对劲也就联想到是不是吃得有问题。

为什么家长和医生都越来越关注性早熟问题?

因为它可能会由于过早发育,而导致孩子身高受损。

相关研究显示,性早熟儿童的生长周期会明显缩短,

没有足够时间发育,最终使其成年后的身高比一般人矮。

除此之外,性早熟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压力,

还有极少数可能会是肿瘤相关疾病的征兆。

“吃到嘴里的东西无小事!”

原本是大快朵颐之事,现在反而不得不小心翼翼处处提防。

不过,“性早熟”真的是吃出来的吗?

如何判断

孩子是否“性早熟”?

2018年,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儿童性早熟患病率逐年飙升,全国约有53万名孩子确诊性早熟。

还有更多孩子因为“没有察觉”而未被确诊。

没有被察觉,很可能是因为父母对“性早熟”特征一无所知。

那么,性早熟究竟如何判断?

可以看看这张图。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体征,家长就需引起重视。

女孩8岁以前,出现:

乳房发育

阴毛/腋毛生长

月经来潮

身高迅速增长

男孩9岁以前,出现:

睾丸增大

阴茎变长、变粗

阴毛/腋毛生长

身高迅速增长

闺蜜带孩子去了医院,医生说宝宝的乳房发育可能是因为

“微小青春期”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2岁以内婴幼儿,病因尚未明确。

一般它只有乳房增大这一明显特点,

而不伴随其他第二性征发育体征。

曾有一个新闻,

在杭州有个2岁女宝,

被家人突然发现胸部凸起来、肉肉的。

妈妈非常紧张,赶紧带着来医院看病。

医生经过诊断称,这种情况并非性早熟,

而是假性发育,

医学上称为“微小青春期”。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无需恐慌,只需定期随访观察,一般会在几个月内自行消失。

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出现这些特征,可以带孩子去医院的内分泌科,

让专业医生根据科学检测做出评估。

“性早熟食物黑名单”

真的存在吗?

“12种造成儿童性早熟的食物,很多家庭天天都在吃”

“7个月大的婴儿乳房竟然发育了,奶粉疑是祸首”

“催熟的水果不要吃,有激素!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速生鸡要少吃/不要给孩子喝豆浆”

......

这些新闻标题和日常对话是不是很熟悉!

上至奶粉,下至水果,再到日常瓜果蔬菜,都在儿童“性早熟”的食物黑名单内。

事实真是如此吗?

专家表示,黑名单里的很多食物并不会造成“性早熟”:

催熟的蔬果不会导致性早熟

在日常认知中,催熟的芒果、荔枝,

以及用了膨大剂的西瓜、草莓,

还有很多长辈常常念叨不要吃的“反季节水果”,

都被打上“使用激素”的标签。

但其实水果中的催熟剂通常是一些植物激素,比如乙烯。

它们是促进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而动植物的生理机制完全不一样,

所以这些植物激素并不会对人的性发育造成影响。

速成的鸡鸭等动物不会导致性早熟

网上曾有一个新闻:

鸡肉千万别吃啊,都是激素!

早已经有新闻辟谣了“40多天就能出栏靠的是激素”的传言。

此外,坊间也一直有关于肉多肥美的黄鳝是避孕药或激素喂大的传言。

其实,大家平时说的“速成鸡”一般属于白羽肉鸡,

是良种选育和科学饲喂的结果。

自身遗传决定了它长得快,

并非是被激素催出来的,

45天左右是正常生长周期。

无论是速成鸡还是黄鳝,若是真的打激素,

反而会影响它们的生长情况。

央视之前曝光的养殖黑幕,是某些商家给这些动物体内打抗生素,而非激素。

也就是说,这些食物并不是造成性早熟的原因。

豆制品不会导致性早熟

有人说,豆浆或豆制品吃多了,容易雌激素过高导致性早熟。

其实,豆制品里面含有的“大豆异黄酮”属于类雌激素。

只是结构相似,但它与人体的雌激素还是天差地别。

所以正常饮用豆浆并不会导致性早熟。

只是有一点值得注意,

不建议1岁以内的孩子喝豆浆。

一是因为肠胃功能还不完善,容易消化不良;

二是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豆浆的营养密度不高,母乳或配方奶才是最佳选择。

此外,通过正规渠道买的奶粉、蜂蜜也不会导致性早熟。

导致性早熟的元凶

到底是什么?

虽然造成性早熟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

但医学界普遍认为除了疾病因素外,

肥胖和环境中的危害因素才会增大性早熟的风险。

关于这两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日常养育的方法去规避:

帮助孩子合

理饮食,避免营养过剩和肥胖

如今的孩子,在家里被捧在手心,

父母们提供的都是力所能及范围最好的衣食住行。

孩子们爱吃炸鸡、薯条、冰淇淋等高能量、高油、高糖食物,吃到停不下来,也没办法阻止。

最后导致

营养过剩和肥胖。

据中疾控发布数据显示:

我国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

青少年的数据更是吓人:

5个孩子里就有1个是胖墩儿。

论文《细胞·代谢》上的一项研究,早就发现:

肥胖会增加下丘脑中神经酰胺的水平,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刺激卵巢,导致性早熟。

所以,家长最好根据儿童膳食金字塔合理搭配谷物、蔬果肉蛋奶,

少吃高油高糖食

尽量提供新鲜蔬果和白开水,减少果汁、饮料摄入。

鼓励孩子多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避免孩子接触外源性的雌激素

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是不是缺这缺那,长辈也喜欢给孩子张罗营养品,比如燕窝、人参之类的想给孩子补一补。

但摄入过多补品,尤其是成人保健品,可能会导致孩子身体负担过量的雌激素,导致性早熟。

前些年还有个4岁女童因误食避孕药来月经的案例。

门诊医生表示,避孕药、成人补品、保健品等等都是孩子能接触到的外源性雌激素,需要小心放置,避免孩子接触误食。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保鲜膜、塑料袋、一次性餐盒、儿童玩具、洗发水、指甲油......

各类塑料制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可谓是无孔不入,

其中含有的双酚A、领苯二甲酸酯等塑化剂能通过皮肤接触、饮食进入儿童体内。

长此以往,会干扰内分泌功能,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购买保鲜膜时,可留意是否标注“食用级”,并注意材质、耐热范围等说明;

购买儿童玩具时,谨记“一摸二闻三看3C认证”,选择有官方认证的产品。

总之,从环境源头上避免雌激素及有害物质的曝露。

性早熟的成因很复杂,“吃”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保证孩子发育所需的营养和健康之外,

不过分焦虑和干预他们的自然生长。

同时,给予孩子充分关注和亲子沟通。

不轻易听信传言谣言,科学理智育儿。

若真的出现性早熟体征,及时前往医院确诊并积极治疗。

——End——

作者:谭小笔,前媒体人/国际教育从业者,二级心理咨询师,立志与孩子共同成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遇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家有0-6岁宝宝,

如何科学养育?

注【凯叔育儿】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育儿文章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