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别再坑害中国儿童了 保健品,别再坑害中国儿童了保健品,别再坑害中国儿童了

保健品,别再坑害中国儿童了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近日,胡润百富发布了2021年全球富豪榜,对中国感激不尽的埃隆·马斯克荣登榜首。

而中国首富,不是马云,也不是马化腾,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

钟睒睒(shǎn)

不仅中国,他也是整个亚洲最有钱的人。

图/胡润百富

并且,钟睒睒以5500亿人民币财富位居世界第七,解锁了中国企业家首次进入世界前十的成就。

图/胡润百富

为何是钟睒睒?

因为他创办的养生堂实在是

太赚钱了

,有着“大自然印钞机”之称的

农夫山泉

正是养生堂旗下众多品牌之一。

图:养生堂旗下部分品牌

“养生堂”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保健”。确实,钟睒睒能成为首富,除了农夫山泉之外,保健品当立头功。

其实,靠保健品起家的首富,可不止钟睒睒一人。

还有耳熟能详的宗庆后和史玉柱。

宗庆后在2010年到2013年四年时间,获得了

3次内地首富。

而史玉柱虽然最高排名内地第八,但因巨人集团最开始是搞IT的,在“二马”之前,他也被称为

“IT首富”

如今,不论是618、双11,还是春节,保健品还是经常占到各电商平台细分品类销售榜单前列。

这是保健品疯狂造富的一面,且追

随者众多。据天眼查消息,截至2021年1月29日,

国内保健品企业注册高达303万家,有商标的企业超过19万家

。非法经营的商家更是不计其数。

硬币的另一面,保健品行业充斥着各种贪婪玩家的血腥与残忍。并且,

恶魔早已把手伸向孩子,毒害着祖国的未来。

收割孩子,再严苛的审视和批评,都不为过。

关于保健品坑害孩子的事件,不胜枚举。

2019年,一位9岁的成都男孩浩浩吃了补锌的保健品,胸部竟然开始变大。

后经医生诊断,因服用过量补锌保健品导致激素紊乱,“性早熟”了。更严重的是,由此可能造成骨骺线提前闭合。

造成的后果是,

浩浩可能再也长不高了

2018年,浙江一位8岁女童家长吴女士错把保健品当药喂给女儿吃,差点导致女儿失聪。

究其原因,是听信了保健品公司的

虚假宣传

2017年,田淑平3岁女儿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但是这位母亲却被陕西当地“无限极指导老师樊乐”给洗脑了。

在“樊乐老师”的话术安利下,田淑平每日给仅3岁的女儿服用高达8种无限极产品,用药期间,尽管女儿出现了

“眼睛出血、虚汗增多、头发枯黄”

等症状,

“樊乐老师”仍没有停止忽悠

田淑平与樊某的聊天记录图/头条@田淑平

直到女儿被诊断出了

佝偻病、心肌受损、肝受损

等病症,田淑平这才意识到“樊乐老师”口中的“神药”,非但不能救人,反而是在害人。

性早熟、失聪、肝受损只是冰山一角,他们为了更多利益,甚至不惜

谋财害命

权健事件,想必不少人都还记得。

2013年,周洋被查出了“骶尾部恶性生殖细胞瘤”,随后到北京儿童医院进行治疗。

就在病情好转的时候,周洋的父亲周二力被权健推销人员找上门了。

他们宣称,权健的抗癌产品秘方价值8000万元,

不住院,不手术,不化疗,只吃几个疗程就能痊愈。

看着被手术和抗癌药物折磨的周洋,周二力被打动了,他再也不愿女儿受苦,便带着周洋回家改吃权健的“神药”。

丁香医生文章后的评论图/丁香医生公众号

谁知这一决定却把周洋推向了悬崖,她幼小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15年12月12日。

对此,权健人员,不仅不道歉,还用小周洋宣传他们所谓的“抗癌秘方”——

“内蒙4岁女孩小周洋患癌症在权健自然医学重获新生”

颠倒黑白,“吃人”不吐骨头,还有没有良心?

“人血馒头”好吃么?

直到2020年,权健相关人员才被判刑,可小周洋以及那些被他们害死的无辜生命,再也回不来了。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产品大多是产自大厂家。

大厂尚且如此,小作坊可想而知。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抨击了旧社会中的“吃人”现象,并在结尾写到:

没想到,103年过去了,还有人干着“吃人”的勾当。

因为,保健品实在太暴利了。

从上市公司汤臣倍健2019年财报看出,

其境内毛利率为67.37%,境外毛利率为47.68%

汤臣倍健的毛利率,也是整个保健品行业的

平均盈利

水平。

正如《资本论》中的那句名言:

如果有10%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有20%的利润,他就活跃起来;

有50%利润,他就铤而走险;

为了100%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了300%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这么高的利润足以令部分商家铤而走险甚至践踏法律。

为了变现,保健品一般主打4个套路:

“让孩子聪明,让女人美,让男人行,让老人长寿。”

图:某平台某品牌保健食品类别

正所谓,

“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对于孩子,父母肯花钱,也越来越花得起钱。

对于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来说,哪怕明知是安慰剂,也要试一试。

万一有点用呢?

别人都买了,我不给孩子用,岂不是落后了?

万一孩子距离清北就差这一哆嗦呢?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六成以上的少年儿童都吃过保健品。

那么,吃了保健品,效果如何?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约有

53万名儿童性早熟

。其中,不良保健品、补品是元凶之一。

图/知乎@小果妈妈说

被曝光的案例,只是冰山的一个小角。

这些悲剧,自然与商家虚假宣传和家长们的盲目“进补”有关,但也透露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中国少年儿童,真的需要去补吗?

中国儿童进补狂潮,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90年代。

故事还要从当了三次首富的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说起。

1978年,宗庆后接替了母亲的职务,在杭州一家工农校办纸箱厂做推销员,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命运即将迎来

如同电视剧《大江大河》里演的一样,

改革开放

造就了无数个

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

宗庆后、史玉柱和钟睒睒

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幸运儿。

做了10年推销员之后,宗庆后凭借着偶然得到的一个

“消食配方”

,以桂圆、红枣、山楂、莲子等为原料,提炼出了一款儿童服用的保健口服液——

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为了销量,拥有丰富销售经验的宗庆后,做了一次教科书式的营销,把心理学中的

心锚效应

用的炉火纯青。

他一方面委托机构调查了3000余名小学生,得出结果,44%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症,比如缺锌、缺钙、缺铁等。

另一方面,打出

“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

的广告语,让家长们把孩子日常饮食与娃哈哈营养液联系在一起。

这一调查结果准不准确先不讨论,学过统计学的都应该知道,如此少的样本能否代表所有的小学生?中国这么大,几个地区的样本有多少参考价值?

但是,只要制造出焦虑,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需要营养液,不喝娃哈哈营养液,孩子就会不健康,目的就达成了。

一套组合拳的忽悠下,家长们趋之若鹜,娃哈哈口服液一经推出,就一售而空,甚至引发了抢购潮,

黄牛们更是直接倒卖起了提货的批条

仅用3年时间,哇哈哈就销售额就过亿。在那个万元户极其稀少的年代,一亿元是什么概念,可想而知。

此役,奠定了宗庆后儿童保健品

“鼻祖”

的地位。

那么,如此赚钱的口服液,到底有没有用?

其实,当时就有不少专家进行了研究。

报告指出:天然植物药材,经提取之后,与原物相比,会造成元素损失,不如吃原物。

换句话说,靠营养液补充营养,还不如多吃一些山楂、大枣、莲子等,

一碗八宝粥什么都够了,便宜实惠效果好

来自杭州卫生防疫站的专家通过对比实验,判断娃哈哈营养液的真实效用。

对比实验得出,食用后的孩子身高体重,增加均不明显,蛋白质也没有得到补充,微量元素因为添加剂的原因,有一定的补充。

翻译一下就是,

没有明显的效果。

尽管业界有质疑,还是阻挡不了为孩子操碎心的父母,阻挡不了娃哈哈日益壮大。

很快,宗庆后斥资

8000万

收购了当时拥有

2000名员工

的国营杭州罐头食品厂。

后来的“巨无霸”

娃哈哈食品集团

由此诞生。

娃哈哈的成就也让无数人眼红。

其中就包括后来

坑了宗庆后一把的钟睒睒,以及大打出手以至于对簿公堂的史玉柱。

如果没有史玉柱的半路搅局,宗庆后或许不会这么快放弃保健品赛道,进入饮料行业。

1994年,史玉柱终于坐不住了。

他的巨人科技即将破产,亟需新业务续命,于是便瞄准了儿童保健品市场。

他发觉这行来钱快,巨人科技正需要米下锅。

因为是后入场的人,为了创造差异化优势,史玉柱把产品进行了升级,从儿童保健品“看得见”的

“补健康”

宣传升级为“看不见”的

“补智商”

宣传。

喊出了

“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

的口号,这种普世的、救星似的宣传。

是不是有点熟悉,该口号正是改编自当时家喻户晓的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此时,改革开放十几年,家长们已经攒下了不少家底,孩子基本都能吃饱穿暖,不缺营养。

然而,“孩子的起跑线”突然升级了。

为了让自己孩子

“先聪明起来”

,家长们又争相掏出钱包,脑黄金的年销售额一度达5.6亿元。

在90年代初期,5.6亿销售额别说普通人了,连史玉柱也始料未及。

凭借脑黄金的热销,巨人科技起死回生,史玉柱也获得了1995年“IT首富”称号。

只有经历过疯狂,才知道安静的可贵。尝到甜头后的史玉柱疯狂了,攻击矛头直接指向了儿童保健品鼻祖宗庆后。

碰瓷就要找豪车,史玉柱打起了娃哈哈营养液中添加剂的主意。

巨人在一款产品的文案里公然写道,“据说娃哈哈有激素,造成小孩早熟,产生许多现代儿童病。”

打蛇打七寸,这简直是不给娃哈哈活路。

宗庆后也不是吃素的,一纸诉状将巨人集团告上了法庭。

据娃哈哈方面称,巨人集团的诋毁行为致使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出现了1987年投产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

仅1995年娃哈哈就减少了将近

5000万元

的销售额,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673万元

,商誉损失

320万元

最后杭州中级法院认定,巨人集团的行为违反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应给予娃哈哈合理赔偿,并对娃哈哈公开道歉。

1997年,巨人集团在杭州法院的调解下,对娃哈哈公开道歉,此案得以了结。

正当史玉柱和宗庆后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当今首富钟睒睒却遇到了麻烦事。

钟睒睒对市场的敏锐程度丝毫不亚于这两位“前首富”。

1991年,娃哈哈营养液风头正劲的时候,

钟睒睒靠朋友推荐成为了娃哈哈在海南和广西的总代理

当时的海南作为经济特区,娃哈哈也享受了优惠政策。

钟睒睒灵机一动,认为有利可图,便把在海南低价拿到的娃哈哈口服液运到了差价较高且没有总代理的广东湛江出售,赚取更高利润。

这种窜货行为,不仅违背了行规,而且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被宗庆后发现之后,便立刻

免去了钟睒睒的代理资格

虽然被宗庆后“扫地出门”,但暴利的保健品行业终究让钟睒睒意难平,随后他决定在保健品行业开启创业之路。

养生堂应运而生,靠着模仿并击败

“中华鳖精”

的爆款产品

“龟鳖丸”

,钟睒睒在保健品行业站稳了脚。

他的个人财富帝国也由此启航。

首富们的疯狂,是80-90年代我国儿童保健品市场的缩影。

当时,国家统计局调查的数据显示,北上广的儿童服用保健品的比例高达

83%

吃保健粉补身体,喝口服液补脑子,成为了时代标配。疯狂程度完全不亚于现在的课外补习班。

大量夸张、洗脑的口号至今还记忆犹新:“补充大脑营养,提高记忆力”、“喝生命一号,考出好成绩”……

图:“生命一号”的电视广告

那么,这些以学生为消费群体的补脑产品,有用吗?

十几年前,医疗专家在我国权威期刊《临床儿科杂志》上发表的论述《营养与儿童脑发育和脑功能》中就明确了儿童脑发育所必须的8大营养素,分别是:

蛋白质、牛磺酸、脂肪酸、铁、锌、碘、硒、B族维生素。

其中,B族维生素、蛋白质、铁、碘、硒在我们的饮食当中相对容易获取,牛磺酸、脂肪酸、锌则相对摄入较少。

同时,该论述也指出,

正常的多样化饮食带来的均衡营养,足以促进脑发育

所以,大多数补脑产品就打着补充牛磺酸、脂肪酸和锌的名义进行夸张宣传。

牛磺酸

,又是重点中的重点。其中生命一号就以此宣传。

图:生命一号的广告

牛磺酸,因为最早从牛黄中分离出来,故得此名。尽管从保健品商家的宣传和售卖上都很高端,但并不是什么高级玩意。

生活中很常见,鸡腿中就很多,水产海鲜中更多,成年人体内还能自动合成,很少有人缺这东西。

实在觉得自己笨是因为缺牛磺酸的,去医院、药店购买相关药物或者商店买一瓶某饮料,也比花几百上千买保健品强啊。

图:100毫升某饮料牛磺酸含量1000毫克

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在

左右时脑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都已经接近成年人,已经不再大量需要牛磺酸了。

说初高中生能靠它来提高成绩,我不信。

我们不仅日常不缺牛磺酸,甚至营养学专家做出警示,成年人牛磺酸的每日摄入量不要超过200毫克。

但是,保健品商家不会告诉你,牛磺酸不宜多服。

那么脂肪酸呢?

脂肪酸就更是智商税了,一部分人体能够自动合成,另一部分无法合成的,从

动植物油,鱼类、动物肝脏

等地方都可以获得。

至于补锌,小朋友一定要遵医嘱,过量了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比如

恶心呕吐,缺铁性贫血

有没有发现,三位首富靠着儿童保健品的发家之路,都搭乘了

改革开放

东风。

邓小平一生中有过两次著名的南方考察,一次是1984年,另一次是1992年。

在1984年第一次南方考察之后,邓小平于1985年提出了改革中的两条根本原则:一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另一个是共同富裕。

受此政策鼓舞,宗庆后便大胆推出娃哈哈营养液,并顺利收购国有资产,成为了

先富起来

的那批人。

史玉柱更是把总设计师家喻户晓的讲话,化用成脑黄金的广告语。

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方考察之后,更加确定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下海创富潮弥漫整个中国,大量政府机构的官员、科研所的知识分子纷纷下海创业,

从娃哈哈离开之后的钟睒睒,也抓住了这次机会,靠着养生堂取得了第一桶金。

可见,只有人民富起来了,才会对生活和健康有更高的追求,儿童保健品才有市场。

但是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监管,终结了儿童保健品

“躺着赚钱”

的时代。

保健品行业最大的命运转折,发生在1996年。

这一年,中国发布了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从当年的6月1日起,中国的保健食品正式纳入了法制轨道。

并给了保健食品明确定义:

“保健食品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同时,严格规范了保健食品的准入制度,保健食品企业须为产品申请批准文号,对外销售中,必须要有

“蓝帽子”

保健品=食品。

食品价格卖得这么高,泡沫式的溢价都是

营销费,和智商税

并且,法规特别指出,

保健品不是药品,不可代替药品服用

一年之后,那些打着“包治百病”、“提高记忆力”标语的保健品商家开始倒霉了。

当时,红极一时的三株口服液,就因为

“有病治病,无病保健”

的虚假宣传被多次投诉。

图:“包治百病”的三株口服液

1998年,常德中级人民法院在陈伯顺老人服用三株口服液死亡一案中,一审判决三株公司败诉。

从此之后,三株口服液日落西山,渐渐淡出人们视野,退出了市场。与之一起凋落的还有太阳神、红桃K、昂立一号等。

图:三株口服液销售额“过山车”

赚钱的速度,没有以前快了。

于是乎,新的玩法来了。

而宗庆后、史玉柱和钟睒睒则不约而同的换了赛道。

史玉柱转向了老人保健品,一句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再次洗脑全国。

我不谈

“疗效”

,只把春节送礼、收礼,以及后来的“孝顺”与产品脑白金

史玉柱,真有你的!

宗庆后和钟睒睒则把主业定在了饮料行业,并把

保健品中的营销策略复制到了饮用水中

“弱碱性水”、“太空水”、“纯净水”、“矿泉水”

等概念,再次教育了消费者和市场。

在这期间,更多的保健品商家则是从

“元素”

入手,继续用

“科学”

收割韭菜。

留下来的玩家,则从食品药监局公布的27种保健食品功能范围入手,以儿童为目标,继续放大家长焦虑。

针对日益严格的法律,保健品行业祭出

“三板斧”

1.以维生素、矿物质为主要成分的产品;

2.以动物乳为原料制成的产品;

3.以天然植物原料提取有效营养成分的产品(DHA、脂肪酸、牛磺酸等)。

“高科技”

背书,收取“信息税”的重灾区集中在1和3。

维生素、矿物质市场已经被教育了很多年,只要换个话术,重新包装,就能卖得很好。

图:某电商平台的部分儿童维生素产品

“以天然植物原料提取有效营养成分的产品”

,则是坑中之坑,造几个新概念,找几条以偏概全的理论支撑,就可以圈钱了,而且宣传的

越邪乎

卖的越贵

几块,几十块的食品,经过他们的科学元素提取法,往往卖几百上千,甚至上万元。

图:某电商平台的部分儿童DHA产品

由此形成了包括安利、汤臣倍健、养生堂、无极限等在内的庞大企业群。

市场也是逐年增大。

就连曾经的“脑黄金”也换了个马甲,再度占领了学生保健品市场的智商高地,也就是DHA。

DHA和我前面提到的牛磺酸类似,是婴儿脑部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对早产儿及其重要。

在前文中提到的《营养与儿童脑发育和脑功能》权威论述中,指出DHA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两岁之前的婴幼儿视力和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

同时,该文章也指出,

母乳喂养可以提供现成的DHA,是健康婴儿喂养的首选方法。当然,也可以选择添加DHA的配方奶粉。

但是,儿童保健品商家好不容易找到的,有真正科学理论支撑的产品——DHA,怎会轻易放过呢?

于是,资本马上汇聚,广告必须疯狂,搞得中国人几乎男女老少都缺少了DHA,都需要补DHA。

国内的DHA市场也快速蹿升到百亿级别。

他们不仅宣传自己的片剂含有大量的DHA,还把母乳中足量的DHA

有化”

,并且还夸大了婴幼儿每天补充DHA的剂量。

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

就是把DHA变成高级补品,从而卖高价

其实,DHA作为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不稳定,容易氧化等特性,不能过量摄入,不然会增加消化负担,并影响免疫功能。

所以,我国卫生部早就颁布了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了各种调制乳品的DHA添加上限。

为了钱,商家不会告诉你的是,DHA不需要那么多。更不会告诉你,DHA在食品中很常见。

据检测,每100克海鱼中的DHA含量可达1000毫克;平时吃的各种坚果中所含的α-亚麻酸也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DHA。

看来,相信DHA能提高成绩的青少年,又买了安慰剂。

那么,另一重灾区,打着科学名义的维生素呢?

我们之前的文章就对维生素骗局报道过。2013年,美国医师协会的官方杂志也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够了!不要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上浪费钱了》。

文章给出的结论是:

普通人,服用维生素补充剂或者矿物质补充剂没有益处,相反倒可能有害。不要指望着服用维生素能预防慢性疾病。

在此,还要重申,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药品。

你能指望食品有什么功效?

我们再回到那个问题上,中国的少年儿童还需要保健品么?

去年年底,人民网曾发出一篇报道:“上海一幼儿园为小胖墩制定减肥计划”。

小胖墩不仅出现在上海,而是整个中国。

去年12月份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

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

总而言之,当代儿童营养已经过剩了。

在去年,教育部、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就已经制定发布了

《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

,为的就是防控儿童肥胖问题恶化。

另一方面,《柳叶刀》上一项最新研究显示,1985年-2019年,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增幅世界第一,增加近8厘米,达到175.7厘米;19岁女性增幅排世界第三,增加近6厘米,达到163.5厘米。

同时,中国19岁男女平均身高,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

位列东亚第一

这些,难道不是因为我们经济发展了,人们富裕了,孩子吃得好了,儿科医院以及儿科门诊普及了?

难道是数百万家保健品企业创造的历史?

我真的不知道,除了让数十万孩子性早熟、佝偻病、停止长个,以及创造了一批亿万富翁,儿童保健品还有什么“功劳”?

真的,

现在已经是2021年了,别再给孩子吃保健品了。饶过他们吧。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酷玩实验室(ID:

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参考文献:

《保健品帝国史》,作者端端酱,发布于《社会》;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与血液微量元素、浓度的相关性研究》,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小心儿童保健品的那些“忽悠”!》,发布于新华社;

《N公司儿童保健食品营销策略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儿童保健品包装设计的研究——以3-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例》,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当代“健康”话语变迁研究(1979-2014)》,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先富带后富”造就一个财富阶层》,发布于中国工商时报;

《营养与儿童脑发育和脑功能》,作者孙建琴沈秀华,发布于临床儿科杂志;

《2021中国婴幼儿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发布于沃见研报;

《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作者曾鼎刘璐,发布于丁香医生;

《娃哈哈营养液食用效果观察》,作者朱俐娟林翠玉;发布于中国学校卫生;

《健脑保健品也能吃出病,商家为牟利竟冒充世卫组织发布“权威”建议》,作者知乎答主SME情报员;

《从一起案例看诋毁商誉与虚假宣传的关系》,发布于视点;

《我国保健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作者梁旭荣。

放过孩子吧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