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可琪教育  中国家庭教育常见的12大雷区,你踩中了几个 兰可琪教育  中国家庭教育常见的12大雷区,你踩中了几个兰可琪教育 中国家庭教育常见的12大雷区,你踩中了几个

兰可琪教育 中国家庭教育常见的12大雷区,你踩中了几个

有时,教育很受伤,不是为人父母的你不够呕心沥血,而是你在错误的家庭教育路上,不停的触碰雷区……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干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心理障碍还会增长50%,将成为致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我国儿童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这也是给所有家长的一个警示信号。

很多父母控制欲太强,习惯把自认为对的、好的强加于孩子身上,往往会踩到13大“雷区”,虽然初衷是希望孩子好,但这种违背孩子意愿的“好”,反而会适得其反。

言语刻薄

有时在我们着急上火的时候,也许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样笨!”或者“你是木头人吗?”

每当这类有伤孩子自尊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给孩子心理蒙上阴影。

如果这句话成了家长的口头禅,一个没有主见、没有自信、呆头呆脑的笨孩子可能真的会诞生。

从不轻易拒绝孩子的要求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原来吃苦吃得怕了的家长有钱了,却暗暗地下决心不能再让孩子吃苦,导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现在“小皇帝”越来越多了,孩子有任何要求,有的家长都无条件满足,也不斟酌哪些该满足,哪些不能。

然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能得到满足,在他的世界观里就没有了困难,也不存在远大的目标之说,小小年纪思考的问题就错误地跨入到“享乐”阶段了。

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最终可能会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会把孩子培养得以自我为中心、依赖、任性、不懂忍让、也不懂自己照顾自己,将来面对生活的难题时,就会束手无策。

研究发现,父母的包办代替,是形成孩子性格软弱无能的重要原因。

过分“谦虚”

不舍得赞美自己的孩子

不少父母为人比较谦逊,所以不习惯在人前称赞孩子,甚至有时客人来到家里,还会习惯性地批评孩子:“哎别说了,我家的孩子就是笨,什么都做不好”。

其实,父母这些无意的行为会极大阻碍孩子自信的建立。孩子很注重父母给自己的评价,会通过父母对孩子的点评去衡量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心中形成自我形象。

如果父母经常提及他的缺点,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丢失信心,不思进取。

所以父母要及时对应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要清楚地告诉孩子表扬的原因,强化孩子做得好的,为孩子的发展指明方向。

喜欢贿赂孩子

有些家庭,夫妇双方有矛盾,为了扩大势力,都想拉拢孩子,想让孩子站在自己一边,而手段多数是贿赂。

也有一些家庭,为了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或者实现别的什么目标,就采取许诺、贿赂的办法。

比如“你如果做得怎样,我就给你什么奖励”,以此刺激作为动力,但这的确不是个好办法。

前一种贿赂会把孩子搅进父母的是非之中,也往往造成孩子是非观念的混乱,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后一种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

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他学习不是为提高自己,而是为了物质奖励。当他不需要这些奖励的时候,他的动力也就没有了。

过分强势,让孩子很“听话”

有的家长“很有威严”,一个眼神孩子就听听话话,背后是家长世界观的碾压,让孩子丢失了独立思考的勇气。

这样的家长表现为经常高声规范孩子的举动、不加思考就否定他的想法。

这样的氛围会让孩子长期处于恐慌情绪之中,不敢表达自己,只懂“听听话话”,失去了自信,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勇气。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是很多家长所犯的通病,他们总觉得孩子还小,还不能独立,

因而对孩子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掠夺式保护。

但这样过度保护,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保护孩子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长此下去,就会塑造出一个没有生活独立能力,凡事依赖父母、缩手缩脚的孩子。

所以,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

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掩盖孩子的错误,过分纵容孩子

犯错误是孩子的共性和权利,孩子在不断地犯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成长、成熟。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就必须及时提醒、纠正。但是,往往有一些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采取掩饰、纵容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

我觉得作为父母,适当地宽容孩子的缺点、错误是可以也是必需的。但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

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潜在能力的发展,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喜欢给孩子贴标签

生活中总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将孩子的缺点、过错揪住不放。

可能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醒孩子、教育孩子,但他们这样做的后果恰恰是挫伤孩子、打击孩子、不断地强化孩子对自己缺点的认同感,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时也可能激起孩子的反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思想。

比如一个胆小、见了生人不爱说话的孩子,家长不是表扬他的大方、勇敢,而是一遇到生人就说:“我这孩子胆小,不爱说话。”

家长已经给孩子下结论了,还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还有就是,有的家长不停地说自己的孩子贪玩、调皮、不爱学习。时间一长,孩子真的不爱学习了。

为什么呀?因为你已经给孩子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了。

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和不足,如果你能不断地发现并表扬他的优点,有意淡化他的不足,时间一长,他的优点会更加突出,不足反而渐渐地消失了。

同理,我们进行家庭教育也一样,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有意淡化不足,这样也许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此,我要送大家一句话:“对于孩子,优点说了不得了,缺点不说渐渐少。”不信你可以试试。

板着严厉的面孔,难以接近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不懂表现对孩子的爱,导致孩子长大了似乎也存在一定的隔膜。这可能并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家庭定位的问题。

有的家长把自己定位为永远的管理者、教育者,不去走进孩子的内心跟他做朋友,所以每天板着一副“教育者”的严厉的脸孔。

孩子无法深切感受到父母的爱,只会令孩子与父母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这种行为的缺点会逐渐显现,直至父母发现有一天自己一点都不理解孩子,孩子看自己的目光越来越陌生,尤其到了孩子的青春期,发现自己管不住孩子的,就失控了。

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

对孩子报有希望,是每一个家庭,也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共同情怀,也是我们花大力气进行教育投入的根本原因。

但是对孩子期望过高,当脱离了孩子自身实际能力阈限的时候,期望就会变成束缚、变成压力、甚至是灾难。

我们常常看到、听到因为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太严而使孩子产生精神障碍或是自杀的悲剧。

我们自己也常常因为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辛苦,自己也辛苦;在达不到目标时,孩子痛苦,自己也失望。我们常常要求孩子次次考试都得第一,各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最好是满分。

我们常常要求孩子这也优秀、那也出色,但仔细想想,一个孩子能够承载那么多的期望吗?

再说了,大家都想当第一,那么谁当第二?毕竟第一只有一个,更何况孩子得不得第一、考不考得出好成绩,除了孩子自身的努力外,还有学校、家庭氛围、老师水平以及家长的遗传基因等因素。

我们怎能不顾实际而一再要求孩子呢?所以我们应当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一切。对孩子的适当希望是可以并且是必须的,但希望太高反而适得其反。大家一定要记住:“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俗语。

乱发脾气,拿孩子当出气筒

生活中,不少父母自控能力很差,会把工作、或者夫妻矛盾转移到孩子身上。表现为父母情绪不稳定、乱发脾气,更有甚者会打骂孩子。

孩子并不知道父母发脾气的确切原因,他会感受到迷茫、愤怒,却敢怒不敢言。

久而久之,这会令孩子的性格变得扭曲、行为也变得极端,

孩子有可能变得是非不分或是变得自闭,也可能同样爱乱发脾气。

限制孩子说话

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当家长忙碌一天回家,有的家长就特别害怕孩子吵闹。见到孩子玩耍吵吵闹闹,或者缠着自己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心烦,于是就打断孩子的话,或大声呵斥要孩子安静。

另一种情况,当有人问孩子问题时,有的父母却非常着急地替孩子答话。场面是应付过去了,殊不知这样做,会剥夺孩子练习表达的机会,孩子没得到锻炼。

久而久之就变得嘴笨了,严重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利于日后的社会交际。

以上12条是家庭教育中的雷区,家长一定不要踩。

除此之外,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少发脾气,如果控制不住,可以先平静一下,然后再回来对孩子严肃地指出他的错误,这样效果会更好。

-END-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