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儿童的自卑情结 第五章 儿童的自卑情结第五章 儿童的自卑情结

第五章 儿童的自卑情结

心理咨询师公益联盟

读经典·计划

第四部

选读心理学经典名著

每次五分钟,日积月累,读懂名著

阿德勒在本章中详细说明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结的区别,也对自卑情结的产生、表现和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作为教育者,何种行为会使儿童产生自卑感?何种行为可以引导儿童走出自卑情结?阿德勒也在本章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本期内容导图

内容摘录

自卑情结中的恶性循环

自卑感给人带来的影响并不大,除非这种自卑感已经阻碍了他对优越感的追求,或者由于对器官缺陷而产生的自卑感加剧到使人无法承受的程度时,就会形成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自卑感的膨胀和放大,它驱使人们追逐唾手可得的补偿和似是而非的满足。同时,这种自卑情结夸大,消减了自己对抗困难的勇气,堵住了通往成功之路。

这个男孩口吃的部分原因就是缺乏勇气,而他的口吃又反向加剧了他的灰心丧气。这就是在神经性自卑情结中常见的一种恶行循环。

消极语言会剥夺孩子的希望

在教育孩子时,最大的错误无异于对误入歧路的孩子恶语相向,断言他们以后肯定会变坏。这种愚蠢的评价对情形的转变毫无帮助,只会加剧孩子的怯懦。恰恰相反,我们应该用鼓励的态度帮助孩子走入正途。

一个老为自己言行担忧的怯懦的人无暇顾及别人的感受,他甚至会牺牲别人的利益以赢得自己的尊严。怯懦的性格特征带来的是个人主义、争强好胜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虽然不足以消除对别人的意见和恐惧,却能成功地毁坏社会情感。一个懦夫总是害怕遭到别人的嘲笑、蔑视或贬低。他终日生活在敌意之中,从而形成了多疑、嫉妒和自私的性格。

自卑的表现

许多孩子会先保持一段距离,观察一下情况如何,然后决定在必要的时候才接近你。他们对亲密关系始终保持疑虑,这可能是因为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相关经历。

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是,一些孩子喜欢将身体亲近自己的父母或教师,亲近的人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有些孩子在和别人说话时表现的唯唯诺诺、胆怯退缩,其实是他们的自卑感的显现,他们无力应对这种处境而感到惶恐不安。

咨询师说

本期我们邀请到燕然老师,和我们一起聊聊儿童的自卑情结。

对话片断

编者:

燕然老师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自卑。说到自卑,我想这应该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感受吧。按照阿德勒的理论,他认为适度的自卑感可以促进人们为追求优越而努力,但一旦这种自卑感加剧到使人无法承受,就会产生自卑情结。而自卑情结会削减人对抗困难的勇气,堵住通往成功之路。对于

自卑感的加剧

以至到自卑情结,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燕然:

我趋向于以动态方式是看待自卑,不将它当做一个指标。如果当做指标,人就被判定了,接受了这个自我限制,一旦自己“认”了,这就是一个情结了。动态的看待是:我确实感到自卑,但我可以带着这个感受继续往前走,也许提升了面对这个问题的能力,也许改变了看待自己的方式,自卑的感受也跟着改变了。人总是在变,孩子变的更快。

编者:

听了你刚才的回应,忽然觉得自卑没那么可怕,可以放松下来接受它的存在,我想可能一个人内心对自卑的对抗也是不能从自卑里走出来的一方面原因吧,真是要感谢燕然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的解读。另外,本章中还谈到一个口吃男孩儿的案例,阿德勒由这个案例总结出自卑情结中会产生一种恶行循环,即因为自卑产生防御性行为(补偿),而防御性行为(口吃)又强化了自卑情结,那么面对这样的循环,阿德勒强调要

重建儿童的自信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又怎么去做呢?

燕然:

是的,孩子总是会随着环境改变自己。孩子越小,对环境越敏感。环境对孩子有信心,孩子就会建立信心,环境对孩子质疑、苛责,孩子就对自己质疑、苛责。孩子需要养育者的包容、支持、鼓励、信任,他才能发展出各种各样的能力。对孩子也并非不能批评教育,而是批评教育的同时呵护孩子的自尊、自我认同。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不妨想想,如果现在有个人想指出你的一个错误/问题,他怎样说你会比较容易接受?

编者:

是啊,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确实能更多的体验到孩子的感受,不过确实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在一些困扰产生的当下会用羞辱、贬损的方式纠正孩子的偏差行为,阿德勒在文中也谈到这样的情况。家长本身比较焦虑,控制不住自己的怨气、怒气,会说一些“狠话”,而这时候孩子受到的伤害可能是我们成年人无法想象的。其实当我看到这部分内容时,自己也会有触动,我在幼年时也有被家长

语言伤害

的经历,那么对于这部分燕然老师有什么想法呢?对我们的家长又会有什么建议呢?

燕然:

说狠话其实是一种语言暴力,尤其对青春期前的孩子。孩子可能会依从、听话,但并非出于意愿,而是出于恐惧。这些压抑的情绪情感也许在青春期排山倒海而来,也许直接带入成人的内心世界,造成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乃至躯体疾病。

家长撂狠话通常是自己的情绪得不到疏解,被孩子激惹,或孩子不听话、家长感到失控时想要控制局面,当有这种感觉时,可以让自己停一停,缓一缓,给自己一点儿时间消化情绪。另外如果无法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向孩子简单解释,比如“妈妈今天有点不开心,但是不是因为你,妈妈很爱你。”

编者:

嗯嗯,真是这样,当家长陷入情绪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识别并主动跟孩子表达清楚,不仅可以缓解孩子的担忧和恐惧,这本身也是在教会孩子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还有一个问题,阿德勒在谈到自卑表现的时候,除了描述了一些儿童肢体行为上的表现之外,还特别提到了补偿心理。例如他说到有些心怀怨恨的孩子通常会有一种破坏别人生活的阴暗性格,还有些孩子只会和比自己处境差的孩子交往,这些表现事实上在成年人之间也会看到。那么从

补偿心理

这个角度如何去理解这些行为呢?

燕然:

持续的自卑会引发人的防御,以抵御自卑带来的痛苦,这是人之常情。补偿行为试图让自己变得更好,从而消除自卑感,当然也有另一个思路“别人更糟/让别人变得更糟”,也能制造一种“我还好”的感受。然而自信并不是比较出来的,而是自己内在对自己有稳定、正向的评价。战胜自己而带来的力量感和掌控感,是通过比较得来的那种胜利感无法比拟的。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强者不是天生的,强者也并非没有软弱的时候,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

编者:

听了燕然老师今天的分享,真是感觉力量满满。理解自卑、战胜自卑,无论是对于孩子或者成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当我们可以接纳自己这一部分,就可以更多的增加一些对它的掌控感,继而用一种不回避的方式真诚的面对他人,相信以这样的方式我们会从他人那里得到更多正向的回应,那么我们就不必陷入自卑的恶性循环,继而有力量去改变自卑,走向自信。非常感谢燕然老师,希望下期我们还可以继续探讨阿德勒的理论。

燕然:

我也很高兴,下期继续。

下一章

防止儿童出现自卑情结

敬请期待......

亲自阅读一本书的愉悦永远无法被替代

希望我们的梳理让您喜欢上这本书

希望我们能给您带来收获

启航|梦想的路并不拥挤,每个人心中都有那片海

有孩子“学不好功课”这件事吗?

《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总结篇

综合各种治疗方法形成自己的治疗风格

不止于精神分析

大地之歌:生命的磨难

状元桩—心理学微小说

什么是爱情

婚姻里的猪队友

失恋时我的心碎了

女人“作”的背后,是不安和惶恐

男人出轨,女人该怎么办?

每周2小时,打造高质量家庭关系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应对疫情公益心理服务

《八佰》:在选择中升华的人性

人生相遇:一个咨询师心中的咨访关系

创伤,在大脑结构中留下的记号-咨询师养成小课堂69

向死而生,人生境界大不同-咨询师养成小课堂54

“爸爸的故事”留言分享

“我心中的妈妈”留言分享

《少年的你》-你我皆少年

《阿甘正传》,2020年,我想试试傻子的生活方式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