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来给我听听你的故事
文|窦小米图|来源于网络
近来和一些妈妈们聊天,时常听到说最近孩子总是变着法的闹腾、作对,满嘴“不要、不行、为什么!”,什么事都对着干。
和妈妈们一样,我也突然发觉原来乖巧的宝宝不见了,对于“起床、刷牙、洗脸、吃饭”等原本很积极的事,如今动不动就闹情绪,拒绝、哭闹。有时还会在放学路上、家里、游乐场,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不答应就哭给你看。和从前那个主动遵守“一次只买一样”的小暖男判若两人!
有时闹一下还好,但每
分钟来一次,简直让人奔溃抓狂,恨不得来一点镇静剂。
作为当妈的,一开始的确狐疑是不是自己孩子太惯着才不乐意做生活的这些基本事宜,又索求无度总想买买买且凡事要按自己的要求办。发现妈妈们原来大家都如此,那么对于孩子的反常行为,还真不能粗暴地认定“不听话”。只能暗中观察,再去默默翻资料查现象,看看到底是咋回事。
不查不知道,一查就踏实了。
三岁是合作的年纪,三岁半则恰恰相反。反抗是三岁半到四岁这个时期最大的特征。
对妈妈而言,三岁半的孩子好像凡事都想和她作对。三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
三岁半的孩子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也表现是他的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紧张的发抖。情绪和肢体上的不安全感,经常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来。
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的世界。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的很不愉快。
他经常试着去控制外界,以减少他的焦虑和不安。比如他常命令周围的人,不要看不要笑一分钟,他才得意洋洋的发号命令。但是只要别人稍微不注意他,她会马上要求大家注意他。他不让妈妈讲电话,不让爸爸看报纸,连爸妈互相讲话都不行。
他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我这个个体。
原来,
孩子一切的反抗与情绪,都是“权力的争夺。”
岁半至
岁,一个不稳定的时期
都说孩子会经历
troubletwo
troubletwo
似乎是孩子处在探索、对器物外界有强烈的尝试欲望阶段。做家长的,多指导并注意安全,一切也并没有那么无法掌握。
但是,孩子快
岁半的这个时期,突然一下就变内向了。不再主动打招呼,不再主动往小朋友中间凑,时常退后粘着妈妈。从前什么都新奇,现在害怕黑、怕小狗,夜晚不敢一个人上厕所。
简直由从前一个大方、阳光,对外界充满好奇的精巧小男孩,变得被各种索求无度、吃甜食、天不要黑、不想刷牙、永远不上幼儿园等抗议情绪主导。
只能说,没有得当的方法,缺少学习与理解,只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充斥着各式误解与中伤。
好在当妈的及时了解到这些变化,他再闹,心态上便坦然了许多。
无论做什么,首先承认一个前提:这是一个处在不稳定期、有不安全感的孩子,他通过索要东西、左右亲密关系,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比如,与母亲的权力之争,自己能控制外界。
那么,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蹲下来,语气和缓并肯定他要某样东西是因为什么原因,先承认他的需求。这时孩子觉得你懂了,就算不能满足,他会觉得自己的需求受到了妈妈的注意与关照,情绪上也就没有那么对抗了。再适时地抱一抱他,哭闹相应也止住了。
如文中所说:做母亲的,要接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大的发泄对象是妈妈的事实。
反抗第一招:不要!
无论父母说什么都不喜欢听,孩子都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比如,不肯吃饭、给洗脸刷牙就鬼哭狼嚎,“宝贝,我们把电视机关一会儿,让它休息一下好不好?”,“不好,电视就不要休息!”
有时说一句:“天黑了该洗澡了”,“就不要天黑!”极尽各种方式反抗无所不能。
孩子这个时期
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总是希望自己掌握自主权。家长在
生活常规性事宜上,尽量避免和孩子对着干、避免生硬的命令。
你要做的:
家长在说出该做什么之前,给出选择题。
比如:
我们是先刷牙还是先尿尿啊?
宝宝,今天是你去关电视还是我去关电视呀?
宝宝,你想看绘本,还是想画画呀?
给孩子提供选择,一方面可以给他好的指导,另一方面,会让孩子有做家庭主人的感觉,他的意愿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尊重。
反抗第二招:就要!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对周围环境很熟悉了,还需要探索更为广阔的天地。有时他会觉得自己也可以坐在汽车驾驶座按按开关喇叭、自己开家门、自己按电梯等等。你不让做,他比你还厉害:“就要!”
只是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对基本的生活已经掌握,再也不像小宝宝时那么言听计从。他也需要自己的时间和拥有自己的想法,家长此时切忌不能老是支配孩子的时间来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我们应该多给孩子点实施自己想法的机会。
你要做的:
探索性事宜,不危险的小事,不妨让他自己试试。比如下雨天,穿上雨靴、雨衣淋淋雨踩踩水;告诉他电梯上行下行标志、可以按几楼,甚至帮助妈妈提垃圾等等,他都会倍感自主、兴奋。甚至乐意效劳。
大街哭闹
时常会看到半大的孩子,为了要一样玩具,和父母在商场里死拧,就是不走。哭闹的声音一阵高过一阵,也完全不听劝,当下立刻,就是要买。搞得一旁的父母很是头疼,要么顾左右偏不搭理,担心惯着偏不买。要么大声训斥吼骂,但往往换来的是变本加厉的哭闹。
科学证明,此年龄段的孩子,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自我控制的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遇事容易情绪化是必然的。
你要做的:
遇到孩子当街哭闹索要玩具,不打不骂。孩子也需要有自尊。迅速带离现场,便于自己和孩子冷静。
不要即刻讲道理。此时大人要冷静,任何的说教、讲道理,只能变为噪音与唠叨。他听不进。
看着他闹。孩子很懂得用哭闹来牵制大人,他是闹给你看的,那大人就看着他闹。
权力之争,源于生命力没被看见
从青少年儿童发展倾向来看,青春期的孩子形成叛逆、乃至家庭沟通不畅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父母没有真正看到孩子的需求,没有无条件接纳他的一切造成的。
而这些问题,就从孩子很小的
岁年龄段开始,他的个人意识开始萌发的阶段,需求没有得到家长应有的正视。
太多的家长,出于方便便利,以大压小、替孩子做主、强制执行、不可以做诸多制造麻烦的事情。还给孩子扣上“无理取闹、任性妄为”的帽子。严重的教训打骂,再者长期置之不理不了了之。
而长到青春期,这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多少需求都被埋没、忽视、小看?很多家长都会埋怨为什么自己养了这么一个遇事摔房门、不听父母言、叛逆、抑郁的问题少年,其实问题,早已在幼年时期埋下。
换句话说,孩子还在年幼不会表达的阶段,流露出来的反抗情绪背后,其实就是他对外界的权力之争。
长期的积累,生命力没被看见,便会衍生恨、愤怒,甚至抑郁。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谈到
岁孩子的教育方法:
在孩子还小时,就需要建立畅通、有效地沟通渠道。孩子如果闹腾,不要强行说对错。
试着在事态发生后双方平和的状态下,跟孩子说:咱们以后想要什么东西,能不能好好说?只要你能说出为什么想买这个小汽车,它跟家里那么多的车有什么区别,那妈妈觉得有道理,就答应你买这辆车,好不好?
将买小汽车这个行为拆解成一个系统的问答题。
还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
同时,做到提三次要求,满足一次。时间长了,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形成一个有效地沟通方式,孩子也会懂得,他要什么东西,都不会成为父母眼中的无理取闹与任性,他的需求是被看到、被尊重的。这样孩子遇到事情,也知道凡事可以和父母交流、商量。
著名的心理学家李子勋说过:孩子的需求无非集中在三个方面:陪伴、探索、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身为父母,
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一切,承认它,接受它。
当做母亲的不再情绪上来就责问怪罪,好好地正视他的需求,承认认可他,没想到,面前呈现的竟然是一头更加柔顺、更懂得爱与回报的小困兽。
所以,育儿非难事,当爱占领一切,权力将不复存在。也一定是亲子的欢愉时光。
原创第45篇文章,喜欢请点赞,欢迎转发。
推荐阅读:
关于育儿:
如果可以,请禁止孩子看视频
聪明孩子的四个表现,你留意了吗?
两岁半读120本绘本,宝宝最爱这三套
孩子两岁半爱上阅读,我只做了这几件小事
关于早教的几个真相
入园两周,亲历这6件事最被家长忽视
关于电影:
速度与激情8:
戒不掉的自由与出身入死
爱乐之城:时光与情人是拿来相遇的
《摔跤吧!爸爸》:多少孩子掉进父母“培养兴趣”的坑里,错过人生
《天才枪手》:世界本不公平,不代表你有理由作恶
2017,我的影视十佳
关于女性成长:
“这两年我什么都没做,只是生了个孩子”
全职带娃是苦,跳不出死循环更苦
毕业女生,请收好你的“女孩力”
太早当妈,这5件事情你还得提前想好
出轨,只有离一条出路吗?
出来混,不是要成为饭局上一个妞
窦小米,一个会带娃、写字的美少女;杂志主编;喜欢电影、写作、阅读、心理;
相信颜、家庭、自我实现皆可得
微信号:douxiaomi3268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