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说:
你家里也有一个一点就着的“小火药桶”?不满意就满地打滚,甚至还会出言顶撞?先别急,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在问“我家孩子这么皮,到底随谁了”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反思一下自己。
都说坏脾气是教育的天敌,不想要“熊孩子”,就不要做“熊家长”。
本文作者:全是咸
公众号:国际学校家长圈
ID:ischoolQZ
如果你坐公交车的时候,看见同行的乘客里有一个只穿着内裤的小男孩,你会联想到什么?
天气太热?走失儿童?
总之不会有人想到他的衣服是被妈妈扒光的吧。
男孩被妈妈扒光衣服裸奔
为什么?
就在几天前,这个男孩因为作业完成得不好,在公交车上和妈妈争执了起来,妈妈一气之下扒光了他所有衣服,只留下一条内裤,然后自己走了。
作业完成不好就要被扒衣服?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荒唐,但事情当然不会如此简单,真正的导火索其实是,妈妈发现当时男孩在——
“一脸不屑地看着她”。
于是妈妈的怒火一下被点燃,才有了前面的一幕。被扒光的男孩毫不示弱,他拒绝下车,就这样穿着一条内裤站到了终点。
有不少家长觉得,这种熊孩子就是得管,不然不长记性。可是,
这种羞辱式的教育方式真的能让孩子长记性吗?
孩子能记住的,恐怕只有你当时向他发火的样子吧。
你的坏脾气
是埋在孩子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
台湾艺人狄莺曾在《康熙来了》里骄傲地分享过自己的育儿经。
她经常对儿子孙安佐说:
“如果你考试低于80分,我就把你屁股打到开花。”
甚至儿子每顿饭吃多少,她也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不听话就是非打即骂。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孙安佐变得脆弱、好斗,甚至充满了暴力倾向——今年4月份,警察在他的宿舍里搜出了1600多发子弹和一把9厘米的枪,在此之前,他曾经向同学放话:“五月一日别来学校,因为我要进行枪击”。
当孙安佐以恐怖威胁罪的罪名被抓的时候,他妈妈狄莺的这段视频又被网友翻了出来,大家忽然发现,孙安佐变成今天这副模样,竟然都是有迹可循的。
有人说,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也许对于狄莺来说,发脾气是她和孩子之间唯一能沟通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最立竿见影,孩子看起来会乖乖服从,她就不用再多费口舌。
但殊不知,
这样的坏脾气就像埋在孩子心里的一颗定时炸弹,日积月累,孩子再也承受不住,终于从一个错误的出口爆发了出来。
这是我们不愿意,也不忍心看到的。
没有天生坏脾气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你
《放开我北鼻》第一季里,Jackson“炸克婶”顶着一头蓬蓬软软的头发第一次出现在节目里,简直就是天使降临人间。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一个“暴力天使”。别的小朋友抢他的玩具,他动手打人,不依不饶,大哭大闹。
但一旁的哥哥发现炸克婶在打人,并没有立刻发脾气,而是先询问发生了什么,接着用商量的口吻指出了事情的严重性:
“你要是再打别人的话,别人都不爱跟你玩了。”
有时这样的平心静气比大吵大嚷更能让孩子受用,于是炸克婶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曾说,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
哥哥的轻声细语正是为炸克婶创造了一个令他感到安全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炸克婶知道了自己犯下的错误虽然已不可避免,但好在还有挽回的余地。
经过这次打人事件之后,
当炸克婶再次忍不住向小伙伴举起拳头,哥哥只是一个眼神过去,他便停下了。
在正在播出的《放开我北鼻》第三季里,炸克婶更像换了一个人,别人踩到他的手,炸克婶只是略带懊恼地说了句“你已经踩到我的手两次了……”那个人道了歉,他再次善解人意地说:
“至少我还是能原谅你”。
可见,真的没有天生的熊孩子。
孩子是小天使还是小恶魔,全看你怎么教。
好的父母
绝不拿孩子当“出气筒”
蒙台梭利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把他当成你的出气筒,不要让他有一天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只能想到一片被“恶魔”笼罩下的阴影。
温柔是你播在孩子心底的种子
旅游的大巴车上碰到一对母子,男孩坐在我身后,一直踢我的椅背,我忍不住提醒了一句。可是男孩仍然不为所动,直到被妈妈叫停。本以为妈妈会生气,但竟然完全没有,她只是一字一顿地说:
“不要再这样做,你这样做会打扰到人家。”
男孩就真的没有再踢了。
我暗暗为这个母亲鼓掌。
你是温柔的,孩子眼里的世界就是温柔的。但
温柔不是一味的纵容,温柔中带着坚定地对孩子讲道理,才能春风化雨,滋润孩子的心田。
要对孩子说:你慢慢说,我在听
有的父母脾气很急,连珠炮似的发问,让孩子除了哭没有任何办法,结果孩子哭起来父母就会更急,如此恶性循环。
知乎上“小孩爱打人是为什么”的问题里,有一个回答是这样的:
“孩子的愤怒情绪是因为缺乏表达能力。”
深以为然,孩子打人,打不是目的,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或者为了表达出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才是目的。
因此父母与其反复告诉孩子不要打人,不如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不做“口头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查自己的人格。”
真正的教育是言传身教,不想要“熊孩子”,就不要做“熊家长”。不在孩子面前做坏脾气的成年人,才算担得起“父母”这个身份。
每个孩子都是需要涂抹的白纸,手拿画笔的是父母,父母心平气和,这幅画就旭日朝阳,父母易怒无常,这幅画就晦暗无光。
怎么画,全在你。
本周推荐阅读
娃爸亲述:孩子回国上兴趣班,却上出了一个中美教育的差距
这位美国妈妈给女儿5000美元生活费,得到的却是...
见过世面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
为什么芬兰教育值得全球教育者探索?读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
孩子不会自己解决问题?北美妈妈手把手教你在家开展PBL课程
“国际学校家长圈”持续介绍
国内国际学校、国际班招生政策及师资配备
给家长提供详细择校建议
分享国际学校学生趣事,家长教子相关经验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