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燕赵晚报》一篇关于石家庄13岁女孩因学业压力大患上抑郁症,吞食100多颗药片自杀的报道引起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对此,
闫然老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为家长们的同款焦虑支了招儿~
一个班的小学生集体给家长写纸条:“妈:开完家长会请不要打我……”13岁女孩患上抑郁症,吞食100多颗药片自杀,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近日发生在石家庄的这两件事看似不相干,却都折射出如今中小学生所背负的沉重压力。记者调查发现,作业多、课外班多、睡眠不足几乎成了中小学生的常态。孩子们的压力究竟有多大?这些压力来自哪里?家长以及社会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图文并茂的“拒绝暴力”小纸条让家长有些吃惊。李女士供图
网友热议:
心疼之后的反思
那个患上抑郁症后吞食药片自杀的女孩,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救治。女孩的爸爸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孩子上小学时成绩优秀,性格开朗,跟父母的关系也很好。上初中后孩子成绩仍是不错的,但学习压力很大。“因为功课紧张,睡眠时间大大减少,经常晚上11点才能结束学习,早晨还要早早起床去上学。”女孩爸爸说,睡眠不足导致孩子产生了头疼等症状,而且总感觉看不到希望。刚上初中就这样,中学还有六年呢。孩子后来被确诊为抑郁症,住院治疗一周,又在家休息一周后,家长与孩子商量好第二天去上学。谁知,孩子当晚吞食药片自杀……
后来,父母发现了孩子微博上的留言,充满无助和绝望。“能不能稍微安慰我一下,我真的太难受了。”“初中就退学,又能有什么出路,但我真的读不下去了,我不知道我要怎么面对学校,我一想到我这个假休完就要去上学我就受不了,我好难受。”“我真的很想听到一个人可以跟我说‘你已经做得够好了,休息一下吧’,而不是‘能一两周治好就一两周治好吧’”……
这个女孩结束生命的选择,不仅让她的父母痛不欲生,也让很多经由媒体知晓这件事的家长心疼不已。不少家长留言:“真让人痛心”“心好疼”“看得我心里好酸,眼泪止不住掉下来……”“孩子,快醒来吧,想干啥就干点啥,咱轻松点”……而心疼的同时,家长们也开始反思,是什么逼迫花季女孩儿走上了极端?有网友认为,如今的孩子们普遍缺乏抗挫折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也有人认为家长们太焦虑了,把孩子逼得太紧了。更多网友觉得,孩子们压力普遍比较大,根源在教育体制。有网友说,现在的教育,孩子不易,家长、老师都不易。有网友直言:“我们的教育真的是病了,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还有人考虑得更深入:“目前,教育改革走向何方?仍在探索之中。但归根结底,不能市场化!也不能唯分制!不然,再过几十年,你就知道改革的胜负了。”
作业多睡不够几乎成了常态
如今孩子们的压力究竟有多大?记者调查发现,作业多、课外班多、睡眠不足几乎成了中小学生的常态。记者调查的11位中学生家长都表示,除了周末,孩子很少在23时以前上床睡觉。有时作业能写到凌晨1时许。“作业太多了,每科都有两三项作业,做得再快也得花好几个小时!”齐先生的女儿上高一了,从小升初那个暑假开始,就没有寒暑假和周末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了作业和课外班上。寒假里,大年初二就开始写作业了。据记者调查,小学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孩子们除了校内学习,还得上课外班并完成课外班的作业,有些孩子周末赶场课外班比平时还忙,没有时间阅读,更没有时间玩儿。张先生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每天写完作业、洗漱完就得22时多了,“我们催他睡觉,他没时间玩儿了,就拿几辆玩具小汽车放在枕头边,看着怪可怜的……”
据媒体报道,8月20日,中国儿童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的《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60.4%的儿童参与课外班,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率为78.30%,其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的比例为76.93%。
如此“高压”之下,有些孩子出现了情绪不佳甚至厌学等问题。上小学六年级的笑笑是学校公认的“学霸”,成绩总是排在年级前几名。然而,刚刚过去的这个期中考试,笑笑却做了一件让人不解的事:数学考试时她早早做完了题,并检查出了两处错误。虽然还有足够的时间改错,笑笑却没有改,就这么交了。向来成绩优异的笑笑,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期中考试前,父母就注意到笑笑有些反常。她总是说自己很累,不愿上学,作业能不写的全都不写,也不想参加课外机构的考试,只想独自看书或画画。跟家人说其他事情时,还有说有笑的,可一提到学习,眼睛里立刻没了神采。父母感觉到女儿确实压力太大了,打算让她放慢脚步,别那么紧张了。“与学习成绩相比,还是健康快乐更重要啊!”笑笑的父亲说,如果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影响的将是她的一生,孰轻孰重,一定要分清。
升入高中,男孩患上了抑郁症
心理学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闫然,每年都会为上百人进行心理咨询,基本上是青少年。这些咨询者大都来自石家庄及周边,也有一小部分来自省外甚至国外。这些咨询者中,大约七成有或重或轻的抑郁状态。其中,闫然对一个男孩印象很深刻。
这个男孩上高一时被诊断患有抑郁症,随后赴北京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父母觉得他恢复得可以了,就让他回去上学,担心落下的课太多。然而,男孩并不想上学,回学校后病情又加重了。就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到了高三,以前服用的药物都没有什么效果了。男孩找到闫然做心理咨询,第一次咨询结束后,男孩就有所好转,回家的路上跟父母说了很多话。渐渐地,男孩停了药,回学校正常上课,去年还参加了高考。
虽然闫然并不知道这个男孩考上了哪所大学,但她相信男孩会充满自信,也能直面生活中的困难。闫然说,这个男孩小学和初中成绩非常好,在他们县里数一数二。升入高中后,班上汇集了不少优秀学生,男孩的成绩掉到了二三十名。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就跟父母说不住校了,想回家。父母劝他坚持坚持,他却更压抑了。直到高一下半学期,他认真地说“不想上了,不想活了”,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带他就医。
心理咨询让他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和人生的方向,解开了他心里的结。
”闫然说,还有一些孩子与这个男孩一样,因为学习压力而出现了心理问题。
为什么如今有些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
闫然认为,首先,孩子们学习紧张,压力确实很大。孩子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而家长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忽略了孩子情绪的变化。其次,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不用为生活发愁。在很多家庭里,孩子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而一旦学习不好,孩子的成就感又没有其他来源,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法接纳自己。
对此,闫然给广大家长提了几条建议:
第一,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第二,给孩子的情感一个出口,教会孩子正确梳理或发泄自己的情绪;第三,不要总是站在一个制高点去跟孩子讲道理,要体验孩子的心理感受。第四,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及时发现孩子不好的状态,并积极治疗。不要抗拒精神科和精神科药物,也不要跟孩子讲“没事儿,大家都有压力”之类的话。
教育陷“怪圈”,孩子压力大
采访中,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们压力大,与高考指挥棒不无关系。“现在孩子们都上课外班,最流行的就是先修、培优。班上考第一名的孩子都要先修,提前学习,其他孩子如果不学,不是更跟不上了吗?”吴先生无奈地说,课外机构的先修班、培优班很多都超出了学校教学的范围,无形当中把孩子们的起跑线拉高了很多。“孩子们摸爬滚打,跟着往前跑,压力能不大吗?”吴先生希望有关部门对课外班进行规范,让孩子们回归正常的起跑线。赵女士的女儿上六年级,正在为小升初做准备。她对课外班又爱又恨:“有的好学校会通过课外班选拔优秀的孩子,这是孩子的机会啊!所以再累,也得让孩子坚持上课外班。”
社会学者彭秀良认为
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成其为人,而不应该附加太多外在的东西。
如今小小的孩子就要上各种名目繁多的课外班,已经脱离了教育的本质。
也有专家认为,在国外,课外班主要是为后进学生提供课外辅导,其功能是“补差”。
而在我国却普遍成了培优,学习越好的孩子上的补习班越多,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也给家长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这个“怪圈”,无形中加重了孩子们的压力。
文/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苗静封面图来源于网络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知非
让我们在知非中进步
在进步中知非
往期《闫之有理》回顾:
《闫之有理》第二讲——作为家长,怎样才能不冲孩子发火?
《闫之有理》第三讲——情感上的忽视+生活上的娇惯=“问题孩子”
《闫之有理》第四讲——当我们主意很正时,就别再表现出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闫之有理》第五讲——爱与陪伴
《闫之有理》第六讲——学习需要这几项好品质的保驾护航
《闫之有理》第七讲——为什么要学习?我们应该这样跟孩子谈
《闫之有理》第八讲——家长创造孩子的发展
《闫之有理》第九讲——静待花开和顺其自然
《闫之有理》第十讲——道理没错,我们不会用罢了
《闫之有理》第十一讲——为什么道理我们都懂,就是做不到
《闫之有理》第十二讲——被误解的心理咨询,不治已病治未病
《闫之有理》第十三讲——孩子不会时,需要的是教,不是训
《闫之有理》第十四讲——一举一动都是错的,是写作业的孩子,还是辅导作业的家长?
《闫之有理》第十五讲——在作业中,用大人的思维要求小孩是欺负人
《闫之有理》第十六讲——作业,孩子反抗家长的枪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