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四岁,能让梨”,孔融小小年纪懂得谦让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无论讲了多少遍,家长仍感觉到孩子很“独”。这个“独”不是孤独,而是对周围事物表现得很自私、占有欲望极强,不懂得与人分享。
跟只争不让的霸道宝宝相反,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小孔融”的妈妈们也在担心:宝宝不懂如何争,只知一味让,会不会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吃亏?
不霸道?不忍让
说起霸道,妈妈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最近遇到过的那个小霸王。这样的孩子实在是不怎么讨人喜欢。但不霸道的孩子又怎么样呢?如果事事处处都只知道退、忍甚至懦弱,是不是更让妈妈着急呢?
强与弱,都是宝宝天生就有的性格。无论性格强与弱,都不是宝宝的错。关键是,强要强到什么份上,弱会弱到什么地步。调整好这个“度”,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既不霸道欺人,也不隐忍自我的豁达宝宝。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孩子适度的“争”与“让”,不仅懂得如何对别人“让”,也要学会向他人“争”,表达自己的想法,满足自己的心愿。
争与让都需要勇气
传统意义上认为:能够向别的宝宝提出分享要求的孩子是有勇气的,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宝宝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孩子向别人提出与之分享玩具或事物的要求时,开始为自己“争”时,我们常常为宝宝这种敢“争”的勇气感到欣慰。但人们并不了解的是,敢“让”也是同样需要勇气的,不是每个宝宝都能勇敢地把自己的东西和伙伴分享。一个开开心心和伙伴分享的孩子,他心里的想法一定是:“这是我的玩具,给小朋友玩一会儿,可以交换到更好玩的玩具,而且我的玩具过会儿还能再次回到我手里。”只有当孩子内心充满了安全感,对未来状况充满信心时,才完全不担心会失去,才会有勇气谦让。
谦让不是简单事
对于什么事情都从“我”出发的幼儿来说,“争”似乎是本能,而“让”则需要通过后天学习。谦让是建立在对他人关心和体察的基础上的,这种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思想的能力,称为“共情能力”,共情能力好的人,在社会交往中也更成功。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共情对象”,可以让孩子先通过观察爸爸妈妈,来学习感知他人情绪。这就是为什么父母不能一味对孩子笑脸相迎,过分娇宠的原因。聪明的爸爸妈妈懂得“延迟满足”,让宝宝在等待和忍耐后,懂得珍惜、品尝喜悦。当宝宝理解了伙伴想分享玩具或食品是什么样的心情时,才能主动做出适宜的谦让行为。
从分享做起
乐于分享和被分享,是达成争与让平衡的第一步。分享应该是快乐的,被分享应该是心甘情愿的。
1~2岁的宝宝会将玩具出示和递给不同的成人,在游戏中合作,对他人所表现的情感焦虑做出反应。两三岁宝宝会对伤心的同伴表现出某种同情和怜悯,但他们并不能做出真正的自我牺牲,比如与同伴分享一块好吃的甜饼。尽管在未加引导的前提下,宝宝很难在3岁前自觉为他人做出牺牲,但在跟其他人共处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学习到争与让的尺度。如果家长经常向宝宝灌输分享和谦让的观念,让宝宝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那么宝宝可能更早表现出分享和其他友善的谦让行为。
争什么?让什么?
作为家长,你如何理解谦让?你也许会说,不就是几块糖,几个玩具给谁的事情吗?心理学家却指出,孩子正确、健康的分享互动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出让和占有,而应该包含三方面的特征:
1.孩子懂得尊重自己的意愿。
2.在满足自己愿望的基础上,孩子能够理解对方的需求。
3.找到解决方案,并达成共赢。
在一个健康的互动过程中,孩子是不以压抑自我需求为代价的,他和伙伴“争”的是自我意愿被充分尊重。然后,体会到对方的情绪,愿意去满足对方所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协,“让”出自己的利益,达到共赢的目标。整个过程中,争与让都是发自内心的。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做出的虚假谦让,或者为了逃避而做出的忍让、赌气做出的谦让,就背离了快乐共享的目标,在孩子心理上都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足够能力
妈妈疑问:冉冉是个很乖巧懂事的女孩,从小教给她谦让的道理,她都记住了。可是现在妈妈发现,她什么事情都往后缩,有时还会受欺负。圣诞老人发糖果的时候,她总是抢不到;孩子们一起玩玩具,她也总是被别人抢走玩具。用老师的话说,这孩子“太老实”,怕以后会吃亏。冉冉妈疑惑,难道我们教错了吗?
专家解答:现代家长的心理特点,是有太多的担心,总害怕孩子吃亏,害怕孩子犯错误,所以忍不住要在一边不停地帮孩子做决定,给孩子过多的指点。实际上,担心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当你越担心一种可怕的状况出现的时候,你就会有意无意中强调它的存在,你担心的事情就越有可能发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自在的生命,都有她独特的生命能量,独特的生命轨迹,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好一切事情,而不应该把大人的担心投射在孩子生长的过程中。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不断的修正过程中,孩子的内心才能得到历练,变得坚强豁达、宽容大度。更何况,美德之所以成为美德,是因为美德意味着你要付出更多,在这种付出中感受到另一种心灵上的享受。既然您把谦让的美德带给孩子了,又何必为这样的付出而斤斤计较呢?
【测试】你的宝宝懂得谦让吗?
游乐场上,你的宝宝独自玩滑梯。正玩得高兴的时候,一个同龄宝宝飞奔到滑梯边,大喊着“我要滑,我要滑!”,就要抢先玩滑梯。在大人未加干涉的情况下,两个宝宝“过招”之后,你的宝宝表现是?
A.不知所措,躲在一边,想玩不敢玩。
B.生气,离开滑梯,再也不肯玩了。
C.霸占滑梯,坐在上面不起来。自己不玩,也不让别人玩。
D.不让这个宝宝玩滑梯,发生冲突。直到听到大人的夸奖和劝说才勉强同意。
E.允许这个宝宝加入,但拒绝这个宝宝“加塞”,告诉他要排队。
F.不冲突,想办法保证自己能玩到滑梯,逐渐和这个宝宝达成游戏秩序。
答案及建议
符合A/B/C的宝宝,还不懂得如何正确谦让,其中AB是过分谦让,C是不谦让。
符合D/E/F的宝宝,能以不同方式进行谦让,达成共赢的目标。
A类孩子的性格,在妈妈眼里看来是一种“软弱”,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更不知道该如何争取自己的利益。妈妈应该在平时多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宝宝说出自己的愿望后尽量给予满足,让孩子相信自己只要勇敢表达,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B类孩子比较情绪化,表面上看他是在以“赌气”的方式放弃,实际上他压抑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滋生了不良的情绪,心里憋屈。对待这类孩子,妈妈同样要引导他勇于表达和争取,引导他用正确的方法来争取自己的利益。要帮助孩子找到生气的原因,并给他宣泄情绪的机会。
C类宝宝还不懂得分享和谦让。幼儿的特点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尤其是平时和小朋友接触少的宝宝,更不知道怎么合作、分享。要给宝宝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D类宝宝在家中一般是小霸王,但懂道理爱面子,能够因为别人的夸奖放弃一部分利益,达成谦让。家长在引导中要注意,要让孩子明白谦让的意义在于共情共赢,而不是为了换取夸奖,否则会在无意中养成讨好型人格。
E类孩子懂得很好地扞卫自己的权益,也能尊重别人的需求,并且能主导游戏中的共享规则,属于宝宝群里的领袖人物。这类宝宝理解能力强,但遇到强大的对手时,难免会受挫,家长要认识到这是好事情。
F类孩子属于温和派的谦让者,用委婉和低调的形式保护自己的利益,并寻找新的平衡,这类孩子很受欢迎,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但这类孩子容易处于被支配的角色,因此应该多引导宝宝通过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优点。
在冲突中教孩子学会谦让
在孩子争抢玩具、发生冲突,甚至打得不可开交时,妈妈应该怎么做?中国家长的态度往往比较极端,要么是不论青红皂白,先批评自己的孩子,要么是全部怪罪对方的孩子。怎么让宝宝在每天的游戏中逐渐学会谦让?妈妈该如何引导宝宝?理论有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操作,就让我们从身边最热的育儿资料里学一两招儿吧。
如果她和小朋友都想玩一个布娃娃,发生冲突,我们既不要求她出让,也不怂恿她抢夺,而是赶快用另一个东西来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让她知道好玩的东西不止一样;或者引导她和小朋友一起玩,体会合作的愉快。比如告诉孩子们说:“我们一起打扮布娃娃吧。布娃娃的头发乱了。来,小哲给布娃娃梳头,婷婷到卫生间找个毛巾给布娃娃擦一下脸,圆圆把你那个蝴蝶结拿来给布娃娃戴头上……啊,看,你们三个人把布娃娃打扮得多漂亮啊!”圆圆从小就懂得谦让,每当有什么冲突出现时,她总是会让步。这让步并不是怯懦的退让,是一个孩子表现出的真正的大度,是变通能力。——摘自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点评:有句话这样说——大方的人之所以大方,是因为他有很多选择。而作者正是试图用“赶快用另一个东西来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方法,让孩子们明白:世界很广阔,自己可以拥有更多好玩的东西,而不只是执着于这一件。在合作的问题上,作者让孩子体会了“共赢”,那就是大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变通,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谦让的方式是可以多样的。一个非常懂得“共情”的妈妈都是把理解和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放在第一位,让孩子在内心感受得到充分尊重和理解后,再进一步培养孩子对他人的“共情能力”,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在达到自己意愿的时候,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专家支招要学会“顺便搞定”教育法
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最有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当人在完全放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副交感神经发挥作用,是最容易吸收外界信息的。在有外界压力的时候则正好相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反复就一件事情对孩子进行教育,却一点作用也没有的原因。“顺便搞定”教育法的精髓在于,在宝宝完全放松的状态下,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把正确的态度和做法看似无意地灌输给孩子。这种轻描淡写,在孩子看来实际是一种对事情极为肯定的态度。孩子在轻松状态下吸收信息的能量是惊人的,家长如果懂得随时去“顺便教育”,懂得把大道理融汇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件中,把握好每个教育孩子的微小时机,效果会出奇地好。这比给孩子讲多少道理、带孩子上多少个早教班都有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4-1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