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我怕”当孩子怕黑怕鬼时,你该如何应对 “ 妈妈,我怕”当孩子怕黑怕鬼时,你该如何应对“ 妈妈,我怕”当孩子怕黑怕鬼时,你该如何应对

“ 妈妈,我怕”当孩子怕黑怕鬼时,你该如何应对

前几天,有位妈妈给Ms.懂留言:

我家那个熊老公啊,真是快把我气死了,前几天和孩子在家闹着玩,把灯一关吓唬孩子说,“鬼来啦~!

结果真把孩子吓着了,好几天不敢关灯睡觉。

我家孩子现在4岁了,我跟他讲这世界上没有鬼,可无论怎么说都不行,怎么办呢?

你小时候怕“鬼”吗?

对于鬼这东西,Ms.懂的最初印象来自于电视剧“聊斋”(暴露年龄啦~),野地中一盏飘忽的油灯,外加不知道怎么发出来的“呜呜呜呜~~~”声,当时真的吓shi了!

长大后,才慢慢知道“鬼神”并不存在。

娃一般到了四五岁就会开始各种怕鬼,爸妈一般是这么安抚的:

宝宝:

“我害怕”。

父母:

“怕什么?!”

宝宝:

“我怕有鬼出来。”

父母:

“怎么会有鬼呢?”

宝宝:

“要是有了怎么办?”

父母:

“世界上是没有鬼的!”

宝宝:

“……”

其实孩子们的心理是这样的:

宝宝:

“虽然大人说没有鬼,真的没有吗?可是,我怕鬼,真的很怕!”

大人习惯于用理性去思考鬼是否实际存在。

可是对于孩子,特别是幼儿来说,他们的世界和大人不一样,他们容易被恐惧心理支配。

宝宝:

我怕得要命,大人们却笑话我,瞧不起我,还嘲笑我,他们觉得我太胆小了,一点也不关心我。

让我们再次见证了著名的软弱无力的爸妈式说教。

看来“鬼”不仅是孩子难以克服的梦中魇,更是妈妈们挥之不去的心头病。

学龄前这个时期,尤其是有一定认知能力的3-6岁,

按皮亚杰的说法,是泛灵论(animisim)的。

在泛灵期,娃看什么都是有生命的,所以会对玩具说话。

另外,这个时期的娃用自己对世界的山寨版认知解释一切,不受物理世界规律约束,所以也是最有创造力的时期,天马行空脑洞大开。

3岁的孩子认为能动的就是生命,所以会用手操纵恐龙、汽车、布偶玩具来演戏;

4岁会觉得天上的塑料袋飞得不如鸟快,是因为塑料袋胖,鸟瘦;

5岁的孩子认为能“自己动”的才是生命,所以电动玩具更好玩;

娃的认知发展的规律就是这样,这和大脑发育的次序有关系。

所以,家长说“没鬼”,说“别怕”,说“要勇敢”,注定是然并卵的。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还需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害怕黑怕鬼的原因?

1,孩子独有的泛灵心理是孩子怕黑的根源

所谓的泛灵心理就是孩子在幼儿阶段,TA会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喜欢跟娃娃讲话,跟TA的玩具讲话,TA把所有东西都会看成有生命的个体。

这种心理有它积极的作用,也有它消极的作用,其中一种消极的作用会让孩子在面对黑暗的时候害怕黑暗。

2.对未知的恐惧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接触很多事物,但是也有很多事物是TA所不知道的,所以在TA面对黑暗的时候,不知道黑暗当中有什么,所以害怕黑暗带来的恐惧。

3.孩子接受成人的吓唬

小时候淘气,因此经常被吓唬,什么再不睡觉大灰狼就来啦,再到处乱跑会被老巫婆抓走的,再不吃饭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

(警察叔叔招谁惹谁了~)可是现在,仍能听到不少人用这么“传统”的方式吓唬孩子“不听话,一会儿小鬼把你捉走”……

三说两说,孩子就怕鬼了。

因为潜意识中觉得“小鬼”是存在的,而且还会“捉走小孩”。

孩子本能地会把“鬼”等同于“伤害自己”。

比如Ms.懂小时候,爸爸会在我房间的窗外敲窗,然后我妈妈说:

快点睡觉,不睡觉的话外面的大灰狼会把你叼走。

爸妈一说,我就赶紧蒙头就睡,但是这个方法的负面作用是我睡前变得很恐惧,后来也比较胆小,这个做法真的很不好!

4.孩子接触到的负面的信息

如电影、电视当中一些恐怖的片段,或者是在生活当中听到的鬼故事、万圣节看到一些比较恐怖的造型、环境等等。

比如,有的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当着孩子面前看恐怖片;

或者放任孩子看电视,让孩子有机会点开“鬼神”一类的影视作品。

这些都可能无意中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有“鬼”,而且特别可怕。

如何化解孩子的恐惧?

我们要理解,孩子怕黑怕鬼是正常的,因为就算是成年人,在陌生、漆黑的环境下,也会有恐惧感。

很多老人为了给孩子打气,会说“我们什么都不怕,这有什么好怕的”,但这样让孩子不能正视和接纳自己情绪的做法并不好。

还不如告诉孩子,害怕是个很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会害怕,感到害怕了我们可以一起想想怎么办。

舒缓孩子的身体感受

恐惧发生的时候,往往会伴随很多不舒服的躯体感觉,两者建立起联系后则会强化恐惧程度。

所以在孩子怕鬼时,可以先舒缓他的身体感受,带他进行一些放松的游戏或出去在阳光下散散步,跟他讲一些温暖快乐的事,调动他的积极想象来取代或缓冲对鬼的想象。

引导孩子对鬼的想象

其实解决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他。

我们可以问孩子他们心目中,黑暗与鬼怪是什么样子的呢?

如果孩子能够说出来,那我们就一起陪他聊聊天,注意最好是用具体形象的提问,让孩子说出内心的恐惧。

比如,黑暗中的鬼的鼻子、眼睛长什么样子呢?

他有头发吗?

他们是怎么说话的呢?

一番形象的讨论之后,可以让孩子根据描述画出来。

其实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他就没有那么害怕了,甚至,如果孩子画的比较搞笑,他自己都会被逗笑,原来黑暗中的鬼长成这样啊,也没有那么恐怖,有时候还挺可爱的。

下次提到黑暗与鬼时,宝宝就会联想到自己的描述或画画作品,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在我的建议下,那位妈妈和孩子有了下面的这段对话:

妈妈:

你梦中的鬼怪长什么样子?

孩子:

脸很像狗,头上还有犄角,身上和鱼一样有鳞片,还有大尾巴。

妈妈:

你说的怪物和“四不像”好像啊,“四不像”就是这样,身体的某个部位总和别的动物很像。

我想它饿了,来我们家找吃的。

它真可怜,你来喂喂它吧。

孩子一下子来了同情心。

他假装给“四不像”喂食物,把他平时爱吃的火腿、鸡翅还有肉丸子都喂给它。

折腾了半天,朋友问她:

喂了这么多,它应该吃饱了吧?

孩子:

嗯,它吃饱了。

妈妈:

那它走了吗?

孩子:

嗯,吃完它就走了。

之后,妈妈和孩子都没再说话。

很快,孩子就进入了梦乡。

当我们能够和孩子很自然的去谈论黑暗,谈论恐惧,谈论那些恐惧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其实也是给孩子传递出来一种力量,让孩子明白即使遇到危险和让自己恐惧的事情,我们也是有能力想办法来保护自己的。

这样的感觉对孩子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和宝宝约定一个神奇的护身符

例如一个口哨。

可以和孩子说,鬼很怕这个东西,一吹口哨,鬼就四散逃走了。

还可以是“有魔力的玻璃球”、神奇的钥匙等等。

我听过一个特别好笑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妈妈告诉他儿子说怪物最怕洗头水、沐浴露、牙膏的味道,所以他们家的孩子每天晚上都会积极的洗头、洗澡、刷牙。

虽然这个做法有点像是欺骗孩子,但对于孩子来,用这样的方式去对抗恐惧,确实是挺有帮助的。

给孩子多点关心

有的孩子一个人在家时会感觉到恐惧,其实很多时候,怕黑、怕独处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陪伴。

孩子的内心是十分脆弱的,没有大人想象的那么坚强,多些陪伴、多些关爱,孩子会成长得更好。

借助绘本

现在儿童绘本的内容多彩多姿,爸爸妈妈可以选择相似主题的绘本,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探究害怕黑、怕鬼或是害怕怪物的心理,一起讨论故事的主角如何面对害怕的,爸爸妈妈也可以分享自己害怕的经验,慢慢解开孩子心中的结。

Ms.懂推荐几本:

《吃掉黑暗的怪兽》、《你好,夜精灵》、《小怪物怕黑》、《你睡不着吗?》等。

Ms.懂说:

不必让孩子接受世界上“没有鬼”,而是在不戳破这一点的情况下,通过形象化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感觉到,想象的“鬼”其实跟生活很近,也用自己想象的资源去帮助自己抵抗想象的恐惧。

孩子的本性都是天真又善良的,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父母都一定要耐心的循循引导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童年,保护好孩子内心的纯真与善良,这是非常珍贵的!

Ps,

#你或者宝宝有害怕的东西吗?是如何克服的呢?#留言区聊聊呗~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