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改掉边吃边玩的坏习惯 如何让宝宝改掉边吃边玩的坏习惯如何让宝宝改掉边吃边玩的坏习惯

如何让宝宝改掉边吃边玩的坏习惯

崔玉涛的育学园

常见的养育问题这里都有答案,点上方蓝字关注。

自从宝宝添加辅食后,“让宝宝好好吃饭”就成为

每位家长的心愿,到处打听对孩子生长有益的辅食食谱,精心挑选优质新鲜的食材,变着花样给宝宝做辅食……

但往往事与愿违,对家长们的一腔热情,小家伙的反应却往往是“不领情”:

一口饭嘴里能捣鼓5分钟都不咽……

不喜欢的一口不吃,喂个饭像要怎么着他一样,连哭带嚎满地打滚……

让他自己吃?不可能呢,一根面条能吃20分钟……

喂饭和打仗一样,全家上阵,围追堵截眼疾手快才能“塞”进一口……

挑食怎么办?饺子包子光吃馅儿不吃皮,西红柿鸡蛋只吃鸡蛋不吃西红柿……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

不要给宝宝贴标签

在调整宝宝就餐习惯之前,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宝宝对食物的态度和立场。

对于刚度过辅食添加初期、1-2岁的宝宝来说,他们对食物的喜好和习惯,大多数都是“生物本能”。

比如饿了就吃、不饿不吃;喜欢的多吃,不喜欢的不吃;心情好多吃,心情不好不吃……宝宝完全不可能理解“饮食全面、营养均衡”的科学道理,他们只是简单遵从于自己的内心。

宝宝对事物(包括食物)的喜好,是易变且不持久的。

就像宝宝喜欢某个玩具,新鲜劲儿过了之后就不喜欢一样,他们对待食物也是一样的态度,今天喜欢的食物过几天可能就突然没兴趣了,现在不喜欢吃的食物,说不定哪天又突然可以接受了。

因此,家长要抱着理解、乐观的态度,宝宝挑食不爱吃饭并不代表以后一直会挑食偏食,不好好吃饭,重点还是要在宝宝“初学”吃饭的阶段,家长巧妙地为他提供帮助和引导。

另外,家长也不要给宝宝贴上“不好好吃饭”“不爱吃这个”“不爱吃那个”的标签,原本只是不太喜欢某个食物,被家长反复强化后,也有可能转变成真的抵触和反感。

最重要的是“想吃”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饥饿时觅食的本能,这是出生就有的能力。新生儿宝宝用哭泣唤起妈妈的注意,妈妈接收指令后开始哺乳喂食。长大后的宝宝,仍然具有对吃饱喝足的认知,也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进食时间和进食量。

不用给宝宝严格规定吃饭的时间,也不用到了某个时间点就一定要让孩子吃饭。总的说来,遵循以下的喂养标准即可:

小月龄宝宝应按需喂养

辅食阶段应按规律喂养

对于已经按顿吃辅食的宝宝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用餐的“规律性”,要让宝宝有“饥饿感——想吃东西”的愿望。

错误做法:

有的家长看宝宝某一次或者某一阶段吃饭少,担心饿着宝宝,会不停地给宝宝吃各种小饼干、水果等等。这样很容易就会陷入“不好好吃饭—零食来补—不好好吃饭”的怪圈。

正确做法:

每顿饭到了时间(比如开饭30分钟后),无论吃完没有,都要收起来,下顿再吃,两顿正餐中间不提供额外的零食。

如果在下一顿开饭前,宝宝觉得饿了,可以适当给他喝些水,或是玩游戏转移注意力,让孩子适当体验饥饿感。

许多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担心了,“天啊,这可不行,把孩子饿坏可怎么办?”“伤了肠胃怎么办?不吃身体就垮掉了啊!”

放心,偶尔一两顿没吃饱,或是一两顿几乎没怎么吃,宝宝是不会被饿坏的。

对于添加辅食初期,每日的奶量摄入要求比较高的宝宝来说,如果在两次喂奶间添加辅食,会养成少量多餐的习惯,也会出现宝宝尚未饥饿时就喂辅食或奶,导致宝宝对进食兴趣不足。

崔医生建议,

宝宝最好先吃辅食再喝奶,一次吃饱,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吃饭要有吃饭的样子

经过上述第一个步骤,宝宝已经有了“饥饿感”,有想吃饭的欲望了。下一步就要抓住这个机会,帮助宝宝体验吃饭的快乐,把“饿了有饭吃”上升到美好的人生体验上。

错误做法:

在错误的地方吃:

比如在推车里、游戏区、电视机旁、沙发上、床上、户外等等各种不适宜的场合吃饭。

花式喂饭:

为了让宝宝多吃一口,有些家长使出浑身解数,念童谣、讲故事,甚至也有唱着儿歌喂、载歌载舞地喂。

宝宝边吃边玩,

注意力完全不在吃饭上。

大人不吃孩子吃,全家盯着宝宝一个人吃:

张嘴、咀嚼、下咽,每个环节都被家长全程围观。

正确做法:

宝宝吃饭需要仪式感:

洗手、系围兜、摆上宝宝餐具……每一次吃饭都应该有固定的流程。就餐地点应该和大人一样,并且最好能坐在餐椅里吃,而不是由大人抱着。

大人和孩子一起吃:

最理想的方式,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吃。孩子的辅食里有胡萝卜、菠菜,那么家长的碗里最好也有胡萝卜、菠菜。家长一边吃,一边给宝宝喂饭。一方面可以向孩子示范咀嚼的动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略微夸张地营造出“好吃、真香”的氛围。宝宝都喜欢模仿,家长可以适当地夸张一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宝宝很可能会不自觉地开始模仿。这样,既给宝宝喂了饭,也能够引导宝宝学会咀嚼,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帮助他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专心吃饭,不做一切与吃饭无关的事:

无论是看电视、听儿歌,还是玩玩具、读故事,所有与吃饭无关的事情,都会影响宝宝对食物的关注,反而对进食时的咀嚼、良好的饮食习惯产生影响。

每次吃饭的时长尽量控制在30分钟内: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每顿饭都要有一个时间点,时间到了,就要收起来结束用餐。当然,这里说的30分钟是一个大约数,按常理来说,30分钟足够宝宝吃一顿饭了,除非宝宝吃饭的时候磨磨蹭蹭、边吃边玩。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30分钟还没有吃完,也说明宝宝不饿,或者对饭的需求不强烈。

自己吃才是“最香的”

宝宝从需要喂饭到完全独立吃饭的过程,就像“升级打怪”一样,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然后一点一点地“升级”。

一般在宝宝7~8个月的时候,就会用手去抓食物吃。这时,家长们可以选择适合的“手指食物”来配合宝宝的学习;

1岁左右的时候,宝宝可能会开始抢勺子,学着大人的样子把勺子放在食物里蘸一下,然后放进自己嘴里(不一定能准确地送进嘴里);

随着不断的练习,宝宝就会慢慢学会用勺子舀上食物,送进嘴里,直到动作越来越精准,越来越熟练,也就慢慢学会了独立吃饭了。

在宝宝学习自己吃饭的过程中,家长们最常见的困扰无非就是:

“宝宝吃得太慢了!”

“吃得太乱太脏了!”

“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几下子喂着吃呢!”

......

说到底,家长的困扰无非就是觉得孩子自己吃饭的效率不高,吃得慢,吃得不好。

但是谁家孩子天生就会用勺子筷子吃饭呢?

吃饭对于宝宝来说,也是一种技能的习得,都需要一个从完全不会、动作生疏到熟练的过程,不学着吃又怎么能学会呢?

对于宝宝学习吃饭的处理原则其实很简单:

在宝宝有愿望想自己吃的时候,就放开手让他去尝试、锻炼;

当宝宝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适当教一教,帮一帮。

其实,教养孩子就像种树,你不在树干生长的关键时期扶持一把,就不该责怪树干最终长成弯曲的样子,即便我们提倡“自然养育,不过多干预”,却也不意味着家长无需为宝宝树立良好的行为示范。

如果家长沉溺于喂饭的安慰效应中,那么不仅孩子无法获得吃饭的幸福感和参与感,无法逐渐掌握独立吃饭的能力,无法逐渐养成正常进食的规律和习惯,而家长也要常受其劳,并要慢慢消化自己种出的“苦果”!

所以,不妨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些吃饭的自由和快乐,让他既有底线也有弹性地好好吃饭!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授权声明: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合作邮箱:

marketing@drcuiyutao.com

再看看这些也许对你有帮助的文章:

奶瓶、吸管杯、鸭嘴杯、学饮杯……0-3岁宝宝到底该用什么杯子?

总有这样一天,我要用爱送你“离开”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

育学园app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