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好乡医"提名奖枣庄篇  于殿德、连世存、田忠堂的故事 "山东好乡医"提名奖枣庄篇  于殿德、连世存、田忠堂的故事"山东好乡医"提名奖枣庄篇 于殿德、连世存、田忠堂的故事

"山东好乡医"提名奖枣庄篇 于殿德、连世存、田忠堂的故事

点击上方

“山东卫生计生”

可以订阅哦!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枣庄市三位被提名“山东好乡医”的乡村医生于殿德、连世存、田忠堂的故事。

于殿德

就职于枣庄市市中区税郭乡南沙沟村卫生室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他是一位与时俱进的好乡医

于殿德,男,汉族,57岁,中专文化,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税郭镇南沙沟村乡村医生。自1973年担任乡村医生40多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曾多次被区卫生局、镇卫生院评为先进个人。2006年被“中华医学促进会”与“中华老年人健康学会”授予“中华名医”著名称号。

一、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

上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的他看到村民因感冒发烧等小病要到十多里路的公社卫生院看病拿药,非常不方便,面对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他立志做一名乡村医生,为群众排忧解难。1973年国家为了解决农民的就医难题,以村为单位建立卫生室,他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了卫生部门举办的培训班,从此踏上了行医路。为给乡亲们治病,他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发挥“一根针一把草”的作用,在空闲时间亲自上山采集草药,加工制作,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认为,行医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职业,光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给人看病,要高度负责,不能草菅人命。面对群众的需求和自己肤浅的理论知识,他在不断自学的同时,又多次参加区人民医院和防疫站举办的多种培训班,并于1992年至1994年参加了枣庄市卫生学校的脱产学习,取得了中专毕业证书和相应的执业证书,进一步丰富了理论和实践经验。当时的乡医地位低,工作环境差,劳务报酬落实不到位,一些乡医,有的想法调换工作,有的甚至改行做了生意,而他则立足乡医岗位不动摇,立足“救死扶伤”不动摇,无怨无悔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倾注到当地农民身上,始终不离开自己的家乡,他决心用自己的医术回报当地的农民。40多年来,他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二、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

他给乡亲们治病,总是有求必应,不管本村和外村,随喊随到,有一次邻村一个10岁的小孩深夜突发高烧惊厥,神志昏迷,手足抽搐,生命危在旦夕,患儿家长于凌晨2点敲门喊于殿德出诊,正巧当时他也感冒发烧,睡前还服的药,老伴说你现在正有病,干脆让他去别的地方看吧,但他二话不说,穿衣起床,简单问了情况后,背起急救箱,打着手电筒,顶着腊月严寒,步行2公里多路去抢救,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抢救、输液,患儿终于脱离危险;

北沙沟村的冯某,患老年慢支、肺气肿以致肺性脑病,行动不便,他就每天按时上门治疗,使病人延长了生命十余年;

本村的于氏,患支气管哮喘,并伴有严重的心衰,行动困难,只要病情一加重他就按时上门治疗,这一坚持就是十余年;

本村的孙某,夫妇二人都是70多岁的老年人,均患有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常年卧床,行动不便,无法到卫生室就诊,他就主动上门服务,除进行药物治疗外,还给他们讲解怎样注意饮食,提供一些食疗方法,并定期上门进行看望,十余年来,由于他的跟踪治疗,使二位老人的寿命延长,他的老伴去年去世,享年86多岁,孙某本人现已高龄88岁,是该村男性中最高龄;

退休工人程某十几年前得了脑血栓半身不遂,出院后在家休养,身体一有不适他就上门给予治疗,并定期给他测量血压,做好记录,给以指导康复方法,现已80多岁高龄,坐在轮椅上还能看书看报。

1974年该村加入了一名方言说叫“挪步子”的女性,逢有头痛闹热都必须上门给予治疗,40年如一日,每次都是随叫随到,由于他们的家庭没有什么经济收入,生活比较困难,每次给他们看病,都是本着治好病的原则,药费是能省的就省,能不收的就不收,就此一户,这些年来少收或减免的医药费也达几万元。

40多年来,于殿德同志建立了多个家庭病房,对本村及相邻村的高龄人群、五保户以及有慢性病的人群的健康状况都有记录,每到季节更换或传染病高发季节,他就挨户进行走访,发现病情有变化就及时予以治疗、指导。

他乐善行医,对家庭困难的患者和农村五保老人的药费,他总是能省就省,能不收就不收,自行医以来仅少收或减免的药费达10余万元,义务出诊万余次。

三、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动摇,全面做好各项社会卫生工作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于殿德同志深明这一道理,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挂在心头,可防病不象治病,不少人轻防重治,加之农民预防意识淡薄,无病时意识不到疾病的危害,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难度相当大。如何落实好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方针,他多方联系,努力争取村干部和村委会的支持,加大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经常利用广播、村民大会等形式广做宣传,时常拉上村委会干部一起上门宣传、拦路宣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一次次列举生动的事例,用事实唤起人们对防疫工作的关注、了解、认识。他身体力行,迎难而上,有一身倔劲,不完成工作任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不仅承担了本村的预防保健工作,还兼管了本村居民的健康教育等多项工作,每月在村卫生室出一期宣传栏,普及农民卫生知识,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好评。他走村入户开展预防接种和妇幼保健工作,所在村儿童计划免疫建卡、建证率始终达l00%,基础疫苗接种率达98%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相应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在2003年“非典”防控期间,上级在该村驻地206国道上设立了监测点,于殿德同志按照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安排不计报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积极投身于“非典”防控工作,既要抓宣传教育、环境消毒,又要对本村小学校的学生每天进行一次体温测试,做好相关记录,对体温在37.5摄氏度以上的人员进行跟踪监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流动人口的管理毫不松懈。由于他的高度负责和工作落实到位,使该监测点“非典”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此,税郭镇的“非典”防控工作得到上级的高度赞扬,他本人也受到了表扬。于殿德同志在乡村医生岗位上为农村卫生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乡村医生队伍中做出了楷模,做出了榜样,群众都夸他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大夫。

四、遵纪守法,规范管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

他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卫生法律法规,服从上级管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一是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持证上岗,从不超范围执业,服从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规定,遵守各项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二是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杜绝假药劣药,始终坚持正规渠道进药,从来不进小商小贩的药品,并将他们拒之门外,为维护农村医药市场秩序作出了榜样。三是严格执行医政管理规定,他给病人看病,严格病历处方书写质量,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严防医疗差错发生。四是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标准,从不乱收费、多收费,在实行最低限价收费的同时还对残疾孤寡老人实行适当减免。

五、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积极推行农村医药卫生改革

2005年,税郭镇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为使工作顺利开展,他认真学习新农合政策,在工作之初,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他一遍又一遍地向群众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可靠性和国家有关政策。通过宣传,群众的认识不断提高,参合率逐年上升,由最初的70%多提高到现在的100%。在操作程序、实施细则上,他更是认真学习有关法规政策,熟练掌握业务,严格执行新农合报销规定和药品价格政策,让参合农民最大限度受益。

2009年,按照山东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三年规划要求,于殿德同志所在村列为税郭镇第二批新建八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之一。为此他义无反顾,放弃个人利益,积极投身于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中,在卫生室建成后,经民主选举和推荐,于殿德同志任该村卫生室负责人,他常说:现在卫生室条件比以前好了,群众对我们的要求也更高了,因此我们要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事实证明,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南沙沟村卫生室自组建运行以来,不论业务收入,还是卫生室管理各项工作都名列第一。他带头学习卫生室管理各项法规政策,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各项操作规范,管理到位。认真执行新农合各项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安全和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真正发挥了标准化卫生室应有的作用。

社会的进步,卫生事业的发展,给乡村医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于殿德同志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我的工作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靠的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上级卫生部门和地方干群的支持,多为国家出力,多为村民服务是应该的,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新的工作,满足群众的需求,下步卫生室将添置更多更新的设备,创造更优更良的医疗环境,为乡亲们服好务。

连世存

就职于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山东村卫生室

德行高、业务精

医术口碑享誉十里八村

连世存,1967年出生在山区库区冯卯镇。见惯了乡亲患病的无奈,连世存从小就萌发了从医的念头,为此,他考入了枣庄第二卫校,1991年毕业后回村进入了村级卫生室。二十多年来,他立足农村,无私奉献,守护着岩马水库周边村数万人的健康。凭着好学的精神、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病祛疾,排忧解难,深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爱戴。靠自学取得本科学位,晋升中医内科中级职称,并连续被评为冯卯镇优秀乡医、冯卯镇先进工作者、山亭区百佳市民、枣庄市百名模范乡村医生。

一、取得学位,晋级中级,全区乡医唯此一人

进入村卫生室后,工作之余,连世存一刻也没有放松业务学习。他积极主动自学充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1993年参加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自学考试,连续取得山东省中医药大学专科、本科文凭,荣获医学学士学位。此外,他还于1996年到滕州中医院进修学习;2000年到枣庄市中医院进修学习。2002年,他以优异成绩取得中医助理执业医师资格;2003年取得西医助理执业医师资格;2004年考取中医执业医师资格;2012年参加山亭区第一届全科医师培训,2013年5月通过中医内科学中级晋级考试。这在山亭区村级卫生室山乡医生中,连世存是目前唯一的一个。

二、黑白连轴,年诊万人,村卫生室首屈一指

刻苦的学习,为的是提高医疗业务水平,赢得广大患者信赖。连世存连续取得多项医学文凭,精湛的医术,加上热情的服务,赢得了越来越多病人的信任与好评。除本村外,周边十几个村庄的群众都慕名来到连世存的村级卫生室。每天天不亮就有人来到诊所,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钟病人不断,晚上十一二点睡觉都算是早的。平均一天下来,他一个人要接待30多个病人,24年下来已接待病人27万多人次,24个春节只在家休息过3天。有时深夜,又困又乏的他刚刚睡下,病人或家属又有来敲门的,连世存二话不说,赶忙再起床给人看病拿药,或者赶到病人家中瞧病,有时连续几个晚上都得不到休息。

2012年10月份,连世存的父亲因肝癌病逝。作为一名医生,没能挽留住父亲,他的心痛可想而知。但是推己及人,由父亲联想到其他病人,连世存不愿耽搁,在为父亲送葬期间,他前后在家中仅待了4天,抹去泪水,就早早地返回了村卫生室岗位。他把对父亲的思念,化作对全体病人的关心,治病救人的责任感更加强烈了。

三、医德双馨,奉献爱心,十里八乡交口称赞

业务技能的精良,打下了连世存坚实的医疗基础;源于山里人的淳朴与笃诚,造就了与人为善、热情周到的服务理念。连大夫在乡医的岗位上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1996年1月22日夜晚,天寒地冻,邻村一个刚出生第二天的小儿病了,家长前来请连大夫去家中诊治。连大夫二话没说背上急救箱骑上摩托车随家长来到病儿家中,看到病儿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并伴有口唇发紫。连大夫很快做出“新生儿肺炎”的诊断,并建议患者尽快住院治疗。但当时已是夜晚,没有汽车,于是自己便骑车带着患儿及家长赶到冯卯中心卫生院。到卫生院后,医生发现患儿病情较重,立即实施吸氧急救,但还是没敢收留,值班大夫又督促立即转院到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抢救。此刻已是深夜11点多,连世存没顾上吃晚饭,就又急忙帮着病儿家人联系急救车,并亲自护送患儿来到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来到医院后,患儿家人才发现由于慌张,竟忘记带钱。在此危急之际,连世存再一次伸出援助之手,把衣袋中准备购药的500元钱全部交给了患儿家人。患儿的父亲激动地跪到地上,说:“您的大恩,永世不忘!”连大夫急切地说:“可别这样,救孩子要紧。”经及时抢救,新生儿保住了性命,家长逢人便夸是连大夫救了他孩子的命。为表达感激之情,家长让孩子认连世存为“干爷”。这是农村人感恩之情的最原始表达。

2005年6月11日,有一位远路的老年患者,走路很困难,坐车来到连世存诊所。连大夫仔细地给他做了诊断,开完药后,病人发现没有带钱,就说回家拿钱再来取药。连大夫从容地将药交到病人手中,并拿出5元钱让病人坐车回家。患者临上车拉住连大夫的手说:“像您这样真是少见呐!”

距离诊所10里多路的一位患者,年老体衰,患有带状疱疹,前胸后背皮损甚大,老人疼痛难忍,并伴有发高烧现象。老人仅有一个儿子,身患残疾,行走不便,不能带老人前来诊治,只好让邻居来请连大夫到家里诊治。连大夫毫不犹豫地赶到病人家,只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娘躺在屋内地面的草席上,疼得满地打滚,痛苦大叫。连大夫不嫌脏,不怕累,仔细查看了病人的情况,见患处腰上的疱疹已经化脓。当时是炎热的夏天,加上患者居处环境很差,屋里气味刺鼻,令人作呕。连世存全然不顾,一遍遍地清理患处,并给患者用上了消炎药。从第一天开始,连世存每天都抽出时间来到老人家中,仔细地给老人护理、喂药,连续治疗15天后老人方才痊愈。老人此后一直活到95岁高龄。

厚德博学,为医精诚。乡医连世存就这样,身处基层,心系乡亲。他的业务能力和高尚医德得到卫生系统领导和周边群众的高度评价。2010年他被评为“冯卯镇优秀乡村医生”;2012年他所在的村卫生室被评为山亭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连年被评为区镇先进工作者;2013年,他光荣地当选为枣庄市百名模范乡村医生。

田忠堂

就职于枣庄市台儿庄泥沟镇吴戴庄村卫生室

扎根基层的好乡医

父老乡亲的贴心人

泥沟镇吴戴庄村卫生室内,前来就医的人来人往,诊疗室内已经挤满了人,坐诊的医生在洁白白大褂的映衬下,是那样的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望、闻、问、切,他就是该卫生室负责人---田忠堂,男,汉族,1958年3月出生,1977年参军入伍,在部队从事卫生员一职。1983年退伍后,子承父业进入乡村医生这一行列。作为台儿庄区泥沟镇吴戴庄村卫生室负责人,负责辖区6个行政村、4470多人的医疗卫生、健康保健工作。38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辖区老百姓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市、区、镇主管部门的表彰。

一、立志农村卫生事业,当好农民健康守护者。

田忠堂同志在吴戴庄村卫生室工作期间,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由于父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老中医,而他参军入伍在部队从事卫生员一职,退伍后子承父业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38年。为了尽快掌握医卫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开展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1989年,几番拼搏终于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医师执业证书;从此,他信心更足,决心为了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了群众的健康幸福,他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

他深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医生要学到老,医术才高”。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加强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自己的医术,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并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并多次自费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1994年-1997年在枣庄市第二卫校医士班学习,取得中专文化;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他还参加了枣庄市卫生局举办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中医结业证书。2004年12月获得山东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证书》。2003年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2013年又取得全科医师资格证书。

多年的培训、学习基础和临床实践,使他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愈加精益求精,许多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他都能够准确诊断,对症下药,为患者解除病痛。三十八年来,他跑遍了本村和周边村,熟悉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每年接诊病人都在一万五千人次以上,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和爱戴,都夸他是个好医生。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区县的病人都慕名而来。由于田忠堂同志日夜操劳、精心管理,吴戴庄村卫生室的各项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他本人2次获得市卫生局颁发的“优秀乡村医生”称号,7次得到区卫生局“优秀乡村医生”证书、受到镇卫生院的多次表彰,多次代表镇卫生院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考核。

二、立足长远,认真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重点。田忠堂同志始终把卫生防疫工作挂在心头。可防病不象治病,不少人轻防重治,加之农民预防意识淡薄,要做好防疫工作,其难度相当大。如何落实好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方针,他主动联系,努力争取村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加大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村民大会等形式广做宣传,时常拉上村组干部及家人上门宣传、拦路宣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一次次列举生动的事例,身边的事例唤起人们对防疫工作的关注、了解、认识。为了确保防疫工作任务完成,他动了不少脑筋,费了不少心思,牺牲不少个人利益;疫苗接种人数多的时候,主动向村委会提建议,由村上统一付费,既保证了接种率,又减轻了群众负担。在田忠堂同志的努力下,他负责的村卫生卫生防疫工作一直走在全镇的前列。

在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田忠堂同志认真负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年年对本村所有农户进行一次逐门逐户的结核病人的普查排查工作。历年来,他每年积极推荐疑似结核病人,全程督导结核病人。在督导病人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在他所有全程督导的结核病人中没有一个中断服药或过早停药的。真正实现了“发现一个,治愈一个”的目标。

特别是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打响,田忠堂同志不计报酬,夜以继日,不计个人安危,积极投入到抗“非典”工作中去,既要抓宣传教育、爱国卫生,又要将体温在37.5摄氏度以上的病人进行监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流动人口的管理毫不松懈,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几个月的“非典”防治工作,田忠堂累病了,但他无怨无悔,受到镇党委、政府和卫生院领导高度赞扬。

三、积极配合,做好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开展;2008年,推进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在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了五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2009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区实施。为了建设农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和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给村级卫生室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为了学会打电脑,田忠堂不顾年龄已大,利用晚上时间琢磨电脑,刻苦练习,终于能熟练地使用电脑打印门诊处方、收费发票等,给就诊农民进行新农合门诊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他还能利用电脑等设备整理门诊日志、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处理信息录入等,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却大幅度的降低,但他没有丝毫怨言,依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的一分钱。

他认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免费为慢性病人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自09年以来,他积极响应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号召,为辖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提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共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4170份,共计为388位0—6儿童、432位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规范的健康服务;为273位高血压患者、85位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规范的慢性病管理。还根据季节及人员组成的不同,每年为辖区居民举办6次健康知识讲座,发放12种不同内容的宣传材料,提高了辖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

四、遵纪守法,十分注重医品医德。

当今社会,常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打着行医的幌子,吭蒙、拐骗,贩卖假药,抬高收费,虚报药价,诈骗钱财,危害百姓。田忠堂对此十分痛恨。他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虽然也靠预防保健一般医疗收入过日子,却从不为钱动心,为钱丧德。从医近四十年来,他一贯自觉遵纪守法,从不违纪违规行事,决不多收一分钱。为了杜绝伪劣药品,他坚持购进的药品一定要是通过了药检部门检验的药品。由于他严守规章,严格把关,几十年中,他在使用和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故,在历次卫生部门的检查中,均未出现过问题。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

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乡村医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田忠堂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说: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尽自己的所能服务群众,多为村民办点实事是应该的。

祝您健康

长按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

微信号:

资料来源:山东省卫生计生委、齐鲁网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